青岛植物油工业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04
颗粒名称: 青岛植物油工业发展史
分类号: TS224
页数: 4
页码: 67-70
摘要: 柴米油盐为人生不能或缺的四大要素。在食用油方面,除了动物油以外,绝大部分都以植物油为主。所以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榨油工业。最初是由手工操作,不仅出油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就这样延续下来,没有多大改进。我省盛产花生,在泰安、烟台、临沂各地区,产量最多。他们抢夺原料,开设工厂,利用贱价劳力,榨油岀口。有的在解放后公私合营,改装螺旋机生产。为国家增产油脂,满足市场供应。植物油厂在生产管理上不断改善,产量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制油工艺 植物油 工业发展

内容

柴米油盐为人生不能或缺的四大要素。在食用油方面,除了动物油以外,绝大部分都以植物油为主。所以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榨油工业。最初是由手工操作,不仅出油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就这样延续下来,没有多大改进。
  近百年以来,才由手工操作逐渐发展为半自动化、自动化。我国过去处在半殖民地时期,外商在我国大肆掠夺重要资源,利用廉价劳动力在沿海各地设厂开工,逐渐引进比较先进的榨油机器进行生产。至全国解放以后,半殖民地的情况结束了,在党的领导下,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起来。榨油业自然也不例外。无论在机器设备或操作技术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提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省盛产花生,在泰安、烟台、临沂各地区,产量最多。过去,殖民主义者在我省收购大批生米,运往国外。对筛选下来的不符合出口标准的破瓣、虫口等杂质多的生米,就在国内设厂榨制,再将生油运往国外。青岛在德占时期辟为港口,为了永久霸占这个港口,都把精力集中在军事上,修铁路、筑炮台,在榨油工业上无暇顾及,因此这个时期的榨油工业,没有多大发展。
  迨至日本统治青岛以后,开始在经济上下功夫了。对于各项资源,鲸吞、蚕食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抢夺原料,开设工厂,利用贱价劳力,榨油岀口。他们一些大企业如三井、三菱、东和、新兴(现植物油厂、修理厂、针织厂地址)、峰村油坊(现橡胶六厂地址)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一面收购生米,一面榨油出口,双管齐下,极尽掠夺之能事。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当政者只一味增加苛捐杂税,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毫不关心。这时,全市开设的小工业油坊”仅有五十余家。这些油坊只是在勉强地挣扎着。他们在外商操纵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下奄奄一息。他们大部分用的是人力榨子,不论大豆或花生,什么合适就榨什么。榨出来的生油、豆饼,除在本市市场销售外,西镇的油坊多在小港装船运销胶东沿海各地;辽宁路一带的油、饼则由大港装船南运;东镇、四方、沧口一带的油坊,均将饼、油由陆路运至崂山、即墨及附近各县。
  在1940年前后,全部小油坊约有人力榨子700付。最多的为德茂永为60付,仁茂、源茂各40付,其余10付、20付不等。最少的四方、沧口仅有3、5付。他们不用工人,自己操作。这种人力榨法多由性口压碾,后改用电力。但其余全部工序,仍由体力操作,消耗体力重,生产数量少。后在人力榨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压机。以油或水顶起砂囤,再用砂囤的压力推动油或水顶起榨盘,压榨岀油。我市水压机(亦称冷气榨)共有80部。最多为新顺福、协隆油厂各20部。后改为化工榨制硬脂酸。在解放前后,螺旋机油厂共有10家:计合兴利3台,大成行5台;信立、同丰合、益太、东海、大华各2台;新顺福、德源行、久新各1台,共21台。另外国营植物油厂13台。我省花生产量虽多,因是大宗出口原料,只有那些不合岀口规格的才留下来榨油。因此任务不大,淡季期限很长。一般的是半年工作半年闲。小油坊都是雇用季节性工人。秋收完了,新粮登市,油坊开工,到春耕时节,原料打完,再回家种地,半工半农,两不耽误。因此,数十家小油坊,几百付人力榨,每天统共只能榨制原料十余万斤,还不够大油厂一天的用量。而且设备落后,出油率低,逐渐无法维持。所以在解放前后,有些小油坊自然淘汰了。有的在解放后公私合营,改装螺旋机生产。人力榨大部卖予农村,或改作压力机使用。
  青岛自解放后,全部螺旋机油厂均代油脂公司加工。改进了设备,提高了技术,加强了安全措施。建立健全了工艺规程、操作制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出油率。饼中残油率由原来8%降至4%。为国家增产油脂,满足市场供应。
  迨至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国家全面规划。为了避免原料旅行的浪费,减轻运输的压力,遂将集中在青岛市等米下锅的榨油工业连机带人一并迁往省内各花生产区,就地生产。大成行迁往聊城,同丰合迁往武城,德源行迁往荷泽,东海,新顺福迁往莒南,水压机20部迁彳主荣成。其余益太、久新、新顺福并入国营植物油厂,合兴利、信立并入化工业。最后,植物油厂成了本市唯一的油厂。
  植物油厂在生产管理上不断改善,产量大幅度提高。偶而也出现停工待料状态。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经四出寻找油源,在野生植物上下了不少工夫。如葵花籽、红花籽、槐树豆等,但这些植物含油率太低了,最多的也只有10%,且质量低劣,不适于食用,只能用在工业方面。在传统上一般人认为“油粮不能烧酒,酒粮不能榨油”。时至今日,已突破了这种保守观念。例如玉米坯芽(玉米脐)中含油很多,经过榨制,出油率竟达50%以上,而且质量很好,可以食用。小麦坯芽也含油,只是含量太低了,故未试制。
  我国版图广阔,各地区的食用油大都就地取材。如东北特产大豆,即以豆油为主食;山东、河北、河南各地盛产花生,即以生油为主食,豆油次之;长江流域绝大部分食用菜籽油,各产棉区则以棉籽油为主要食油。香油各地皆有,因为芝麻属经济作物,产量低,不能大量榨制,仅用以调味而已。青岛的香油作坊,解放前后共十余家,都是手工或半机械化操作,遂被淘汰,现由植物油厂附带生产。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最初油坊使用的螺旋榨油机,系由日德进口的。合兴利油坊的马师傅暗中拆卸制图和牛宝华师傅研制成功,遂在东镇长春路开设裕华铁工厂,专门制造螺旋机,因而在各油坊普遍使用起来,同时并远销全国南北各地。这是应该大书特书的。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区文史资料》第一辑在有关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区文史工作的一点成果。今后将陆续编印,不定期出版。在这里,谨向支持帮助我们工作的单位和局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的,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既可以多方面记载史实,供人了解过去,又可以史为鉴,惠及当今,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史料,对两个文明建设有所促进。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效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牛宝华
相关人物
泰安市
相关地名
烟台市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