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762
颗粒名称: 霸王台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
页码: 43-46
摘要: 霸王台在夏庄镇南部安乐村东南,距村约四百米处。黄土台地上,三面河流绕过,北有台地相连;由于年久河水冲激浸蚀,形成高八九米的悬崖陡壁,现有面积南北约六十米,东西约三十米。从断崖上暴露出文化层一米左右,并暴露出许多文化坑。1956年春田野考古时发现,在地面断崖处暴露出大量红烧土灰层陶片,并捡到石镞、铜镞等。后经山东大学考古班师生多次前往考察,陶片属粗、细绳纹饰,确定为晚商文化遗址。1958年崂山县水利局在此修建云头崮水库。霸王台处于水库中心,现在四面碧水潋滟,已成“孤岛”,景致秀丽壮观。
关键词: 霸王台 居民遗址

内容

在群峰峥嵘的崂山西麓,石门山下有块方国约1500平方米的盆地,北依少山,西靠丹山,南望云头崮;四面群山环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果树丰茂,很早以来就是崂山主要水果产地。这里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之地,发现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最著名的有商朝居民遗址“霸王台”,东周贵族墓葬群"财帛沟”,三国曹魏时创建的佛院法海寺,都先后列为省、市、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后都有丰富的文物出土。
  在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候这里是一片广阔的黄土平原,有位神仙英雄杨二郎,肩挑两座大山赶太阳;路过这里一时不慎,把扁担头上的=子掉了,两座大山落在地上,就是丹山和石门山。后来秦始皇赶山填海时又丢掉一些山,才形成这块盆地。在这块平原盆地上至今遗留下两块奇怪的巨石:一根“扁担才寨石”和一张“韩信桌子石”。前者当然是二郎神掉下的;后者相传当年楚汉相争,楚霸王兵败于崂山,在“霸王台”安营扎寨,“霸王台”因此得名。霸王台向西五百米左右有一块巨石板,长五米,宽三米,厚一米,韩信在此驻防办公,故名曰“韩信桌子”。有一次霸王张弓射韩信,误把"扁担=石”当做韩信,所以至今“扁担才寨石”上还有霸王一箭射中的痕迹,亦有后人镌刻数字为记,现已风化难识。关于“韩信桌子石”,考古工作者认为与原始社会巨石文化有关。该石1958年被砸毁掉,不过这样一块巨石是怎样移到这里的,确实是个谜。“扁担才寨石”高出地面2米多,直径80公分,单独插入黄士平原之中,确实也是一大奇迹。
  霸王台在夏庄镇南部安乐村东南,距村约四百米处。黄土台地上,三面河流绕过,北有台地相连;由于年久河水冲激浸蚀,形成高八九米的悬崖陡壁,现有面积南北约六十米,东西约三十米。从断崖上暴露出文化层一米左右,并暴露出许多文化坑。1956年春田野考古时发现,在地面断崖处暴露出大量红烧土灰层陶片,并捡到石镞、铜镞等。后经山东大学考古班师生多次前往考察,陶片属粗、细绳纹饰,确定为晚商文化遗址。1958年崂山县水利局在此修建云头崮水库。霸王台处于水库中心,现在四面碧水潋滟,已成“孤岛”,景致秀丽壮观。
  在动工修建水库时,将文化层打破,暴露出垃圾灰坑及圆形房基,并出土粗、细绳纹饰陶甗、陶簋、陶鬲及素面陶豆、陶碗,另有作装饰品用的贝壳、骨器等,均为殷商时期的遗物。商朝早期陶甗都是素面,在此却未发现;也未发现周朝遗物,商朝人多居住半穴式圆形房屋,直径二米左右,室内有炉灶及就土席而坐的卧铺。陶甗、陶鬲是炊事用具;陶簋、陶豆是盛食物用具;陶碗是饮食用具。其它陶器破碎严重难以复原,石镶、铜镶是狩猎用的武器。此处遗址曾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受破坏后,现仍树有标志列为崂山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崂山区,山东省青岛市辖区,是青岛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区东南部,黄海之滨。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西北邻李沧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区。辖区陆域面积395.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7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03.7千米。本书内容分为古迹寻踪、锦山秀水、岛屿考记、珍品集萃、佛教拾零、碑记辑佚六个栏目,既是第一辑内容深度、广度的补充,又是崂山文史资料征集的继续。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门山
相关地名
崂山县
相关地名
夏庄镇
相关地名
安乐村
相关地名
霸王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