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仙盗铜象原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555
颗粒名称: 杨大仙盗铜象原委
分类号: K828.9
页数: 6
页码: 160-165
摘要: 当年,即墨城北隅的灵山顶上,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一尊高达一米三、四的碧霞元君铜象,此象造型美观,工艺精致,不论是从艺术上还是从质地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即墨一带妇孺皆知,远近闻名。毎逢山会,四方百姓前未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可是,此铜象干民国十三年(1924)年突然不翼而飞,因此而引出了一起杨大仙盗铜象案。
关键词: 杨大仙 铜象

内容

当年,即墨城北隅的灵山顶上,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一尊高达一米三、四的碧霞元君铜象,此象造型美观,工艺精致,不论是从艺术上还是从质地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即墨一带妇孺皆知,远近闻名。毎逢山会,四方百姓前未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可是,此铜象干民国十三年(1924)年突然不翼而飞,因此而引出了一起杨大仙盗铜象案:
  杨大仙(真名不详),即墨城北林戈庄村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养成了纨绔习气,因他排行老大,故被乡人冠以“大仙”的绰号。杨大仙吃喝嫖赌样样占齐,且又抽大烟成瘾,因此,及至中年,便将家产荡尽,一次,他去青岛购买鸦片时,经人介绍,与一个名叫中岛速一的日本浪人结识。中岛速一早就听说即墨灵山顶上的碧霞元君殿中有一尊铜象,艺术价值很高,便对其垂涎三尺,久有趁机攫取之心。这次他得知杨大仙家住灵山附近,且是一个穷困潦倒、见财忘义之人,便极力撺掇大仙设法将铜象盗卖给他,并愿出大洋一千二百元相买。杨大仙在这样一笔巨款的引诱下,利令智昏,竟将盗卖铜象的事满口答应下来。
  林戈庄村在灵山南麓,距灵山顶不过五华里。山上的路径及庙宇内的状况,对于干惯了鼠窃狗盗勾当的杨大仙耒说,自然是了如指掌。回家后,杨大仙立即去灵山村,找到了他的两个酒肉朋友于天德和宋绍宾,共同计议盗象事宜。于天德和宋绍宾本来就是地痞流氓出身,三人臭味相投、利欲熏心,自然是一拍即合。策划好后,他们首先从即墨城北阁里雇了一个姓傅名二的车夫,言明在约定的时间内用马车将铜.象从灵山运至青岛,脚力费为大洋四十元。然后,又到灵山山东头找木匠做了一个大木箱。一切准备妥当,他们便开始盗象行动。他们先让傅二将马车赶到灵山街马车店中,等到晚上月黑人静时,再将马车赶往灵山北面山脚下。这时,杨大仙等三人便悄悄地摸上山去,破门进入殿内,将碧霞元君铜象放倒装进木箱里,外面加棉被包裹,再用绳子捆绑起来,然后从灵山后面山势较平坦的地方慢慢地翻滚了下来,装上马车,连夜运往青岛,交给了日本浪人中岛速一。就这样,一笔肮脏卑鄙的交易成交了。在付给傅二脚力费时,杨大仙放了赖,只给了傅二二十吊钱。傅二不从,但又怕嚷出去被别人知道,牵连了自己,只好忍气接了钱。当时,他曾气忿地对杨大仙三人说:日后若犯了官司,我一定把你们一个个都抖露出来!
  当时,灵山顶上的碧霞元君殿平日不住道士,只归灵山社代管。除了逢山赶会外,农忙期间很少有人上去。因此,山上的铜象被盗数月,一直没有被人发觉。
  灵山村里有一座倒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姓段的道士,这段道士在出家前,系东三省拉杆子的土匪头子,与当年东三省督办张作霖是把兄弟,后来因故出家,来此庙里当了主持道人。此道士虽系出家人,却烟火气很重,吃喝嫖赌样样都干。钱花没了,就去东北找张作霖或去天津找他的旧日部下再讨点。有一次,他在天津偶然听说了灵山顶碧霞元君铜象被盗事。回到灵由村后,他立即去找灵山社社长吴正谟。吴开始不相信,可是到山顶一看,果然是象去庙空。不几天,碧霞元君铜象被盗的消息便不胫而走,闹得满城风雨。常言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大仙盗铜象事虽系秘密办的,但总是要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被人们在暗地里悄悄地议论着。吴正谟和段道士根据人们谈论的这些线索,当即向即墨县政府告发。县长张承孝(字金城)接案后,立即拘捕了杨大仙和傅二,于天德和宋绍宾闻风潜逃,不知去向。经过一番审讯,杨大仙供认不讳,县政府即行判决:判处杨大仙无期徒刑,傅二无罪释放。就这样,一件盗卖铜象案便草草结案。
  “七七”事变后,即墨县长史景洲西逃,杨大仙即出狱,于天德和宋绍宾也已死亡,而灵山顶上的碧霞元君铜象却早已被运往日本,再也无人追究此事了。
  此事可使人回味的是,当发现铜象被盗后,灵山村有一个名叫张家美的人,小有怪才,当时他写了一付对联求对,其联云:“菩萨静极思动,偕大仙,一车二马,南海(指青岛)铜观音;”此対尽管当时无人给确切对上下联,但事后人们想耒.张氏的这一上朕却是真实反映铜象被盗始末的隐语。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   。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境内地貌总体为低山丘陵,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全区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由即墨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泉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大仙
相关人物
中岛速一
相关人物
于天德
相关人物
宋绍宾
相关人物
即墨县
相关地名
林戈庄村
相关地名
灵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