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一九四七年在下村隐蔽救治伤病员片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40
颗粒名称: 忆一九四七年在下村隐蔽救治伤病员片断
分类号: E297.41
页数: 16
页码: 151-166
摘要: 1947年2月上旬,鲁南军区二所参加鲁南战役完成接收伤员任务从苍山县沙埠移驻赵镈县宋庄之后,所里的工作刚刚安排就绪,从沙埠带来的伤员已开始了有计划地正规治疗,所里的手术室白日黑夜忙个不停。正当所里各项医疗工作按步就班紧张有序地进行的时候,从南方传来的阵阵枪声,越来越近,一批批从前方送来的伤员,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山村一一宋庄。
关键词: 下村 鲁南战役 伤员

内容

1947年2月上旬,鲁南军区二所参加鲁南战役完成接收伤员任务从苍山县沙埠移驻赵镈县宋庄之后,所里的工作刚刚安排就绪,从沙埠带来的伤员已开始了有计划地正规治疗,所里的手术室白日黑夜忙个不停。正当所里各项医疗工作按步就班紧张有序地进行的时候,从南方传来的阵阵枪声,越来越近,一批批从前方送来的伤员,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山村一一宋庄。
  有一天下午,三匹战马踏着山石小道,急奔宋庄而来。待骑马人来到所部门前下马后,一看是军分区胡大荣司令员带着两名警卫员。
  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所。正当大家议论、猜测和焦急等待的时候,值日班长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子,并大声催促着各班到村西头场上集合。全所同志刚刚集合好,胡司令笑容满面、神情坦然地走到队列前面,开口就说:"同志们,蒋介石找我们算账来了,今年1月陈老总指挥的鲁南战役,把蒋介石的“御林军”二十六师和蒋纬国的所谓“金钢钻”第一快速纵队5万3千多人以及所有的“车马炮”全部歼灭,连个收条都没打,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火,派来顾祝同坐阵徐州指挥,冯治安打头阵,又带来50多万人马,要在鲁南和我们决一死战,还扬言要活捉张光中。”胡司令员笑了笑又说:“我看他连我胡大荣也见不到。我们的野战军暂时转多到北边去寻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去了,他们钻这个空子打到你们家门口了,离你们医院还有20来里地,分区特务连在前百顶着,我们的战术历来是:能打则打,打不了就走,走不了就藏。你们医院有这样多的伤病员,现在是打不了也走不成,这就得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藏’!所以命令你们从现在电到夜12点以前,必须全部离开宋庄,分散隐蔽到附近各村去,与敌人转两个月的山头,等主力部队打胜仗回来,再收拾冯治安这个对头……。”
  胡司令员的讲话虽然简短,但他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增强了同志们"翻过山头”(当时党中央把斗争形势比作翻山头)的信心和决心。听了动员之后,同志们都把安危生死置于度外,争着要任务、表决心。正在这时我们班里的两位骨干刘守仁、彭振华同志从老乡家找来了便衣分给大家,当时由于我们年龄小还没长成个头,临时找来的便衣大小都不合体,穿上便衣一看,长袍不象长袍,马褂不象马褂,有的同志再把毡帽一戴简直象个要账的先生,闹的大家相对而笑,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照像机,好果能把当时各位的尊容留到今天,大可办个别具风趣的服装展览了。班长梁为忠同志宣布了我们班的任务,带领50多名重伤病员,在陈子久医生的带领下,分散到下村片隐蔽。班长还没来得及详细介绍情况,所部通信员就来催我们去病房帮助伤员上担架,我们赶到病房一看,各病房门前都挤满了老乡,他们都是临时从附近各村动员来的村干部和民兵骨干,有的二着担架、有的牵着毛驴、有的把自己家里的小床也扛来了。担架不够用,我们自己动手把能抬伤员用的东西找来绑扎成简易"担架”,各班按照自己的任务和予先指定的病房带领民工分头去转移伤员,根据伤情,能抬的抬,能骑毛驴的骑毛驴,没有工具的民工,俩人背一名伤员连夜送到指定的村庄去,剩下的轻伤员能自汪走动的留下来跟着所部打游击。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疏散,到夜11点多钟,伤员全部离开了宋庄。我们全班同志和民工一起抬着担架、背扶着伤员来到我们班疏散隐蔽的地点—下村。
  我们班部设在下村
  下村村子不大,当时约三十来户人家,村北和村东紧靠着平顶山,村西一条小河湾过村南向东流去,村子东南角是一大片柿树林,村南过了小河就是马山,当时如果没有敌人捣乱,这个村子可真是个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疗养胜地。当时我们的班部就设在这里,以下村为中心,陈医生、李指导员也住在这里。记得当时我们班的分工是:徐厂臣在吴家沟;李金生在杨崮前;我和王常春等人留在下村;沙德学、刘昌喜、王成存、刘宗田等人分别隐蔽在钓鱼台、枣峪子、东、西苇湖等村;班长梁为忠跑面。下村是革命老根据地,村里的群众条件很好,军属多,我们所的指导员李学海、炊事班土老黄同志都是这个村子的人,他们俩也分在下村,这给我们隐蔽帶来了更有利的条件。在二村隐蔽着三十几名重伤病员,由于陈医生专长内科,所以在下村除了伤员之外,听部打游击的同志。患了重病也都送来卞村隐蔽治疗,当时卫生条件差,生虱子是普遍现象,虱子传染回归热病,因患这种病,送到下村治疗的女同志有:张淑喜、姜桂英,还有两名姓郝的女洗衣员。派李玉英同志护理她们,后来小李也被传染了回归热病。隐蔽初期情况还不太紧张,伤员暂时住在老乡家里,我们护士为伤员换药、打针,房东大娘、大嫂争着帮助为伤员喂饭送水,端尿倒屎,村干、民兵为我们站岗放哨,他(她)们对待伤员象亲人,乡亲们爱护伤员的动人事例,实在感人肺腑,一生也难忘苍山县的父老乡亲……后来情况紧张了,才把伤病员分别藏到北山和南山予先选好的4个山洞里。这4个洞其中只有村西头河边石崖下的1个洞是自然洞,里边放了5名伤员。洞口紧靠水面,非常隐蔽,当时河水较深,伤员是从岩顶用柳筐栓上4根绳子,伤员坐在筐里,伤员送到洞后再把他们搬进洞内,这个洞内是放的上肢骨折和头部负伤的伤员。女病人是藏在平顶山西头离杨崮前不远的一条山沟里,沟的西侧半山坡处有块大悬石,石下土质经多年水冲和风化而逐渐形成的一个3米见方的凿开石洞,洞口大,所以有意在洞口外垛上树枝加以伪装,平时把洞口都堵上,周围还有几堆树枝,作为以假乱真之用,如不注意搜查,一般不会被发现。藏伤员的一个主要洞穴,是在下村北山坡的梯田下,是由人工挖成,有一间房子大小。挖好洞上面用木棒和石板棚好顶,上面铺上厚厚的一层土,照常种地,洞口留在梯田埋壁上用石头砌好,和梯田埂一样,这个洞里藏着十五名重伤员。村南马山西北角下藏了八九名伤员,这里说是山洞,实际是两块大石之间泥土被水冲走后形成的一段自然水沟,老乡把水沟的顶上用树枝搭成棚子,两头堆上树枝柴草等物,象是干柴垛子。这些山洞和沟渠就是我们当时的重伤病员“病房”。四月份的天气,夜寒白天热,乡亲们怕伤员冷,就在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麦草,又送来了棉被,伤员感激的称颂:“身下麦草软如棉,身上棉被暧心间,空气流通又新鲜,鱼水之情永世传。”
  孙景余截肢一一从肩关节摘除
  孙景余是一名上臂骨折伤员,创来所不久,就转移到下村隐蔽,由于搬动频繁,加上固定不好,有一天突然骨折断端把肱动脉刺破,引起大出血,伤肢难保,生命也处于危险之中。我给他做了简单的止血后,立即报告了陈子久医生,他说: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是尽快手术,要做手术只有找所长来,所部打游击与敌人转山头没有一定的位置,到那去找?陈医生派我立即去下村西北方向打听,真算幸运,我到了双河村西北的松林里找到了所部,报告之后,薛所长带着手术器械,立即骑马飞奔下村,等我赶回下村时已把孙景余从山洞里抬回村西头老房东李德顺家中,在一个过道屋的地上铺块门板作手术台,陈医生做助手,所长检查了伤肢,由于动脉断裂,伤肢失去血液供应,已无法保留,那时技术差,接不了血管,当即决定截肢,截肢就得用骨锯锯骨头,所部为了行动方便只携带一些轻便简单的医疗器械,象骨锯等一些贵重器械都埋藏在明山后村了。没有骨锯手术没法进行怎么办?所长当即立断,为了挽救伤员生命做肩关节离断术,手术进行非常顺利,伤肢截掉了,保住了伤员的生命。手术后需要特别护理,但当时情况紧张,敌人经常出来“扫荡”,又不能把他留在村里,况且还有其他伤员需要我去处理,正在为难之时,德顺大爷说:"南山坡有我看蚕的小屋,就送到那去吧,我们爷俩色在一起,我来照顾他。”陈医生说:“大爷,敌人常来搜山,你不怕吗?”他老人家眼含泪花说:“孩子为我们打仗把胳臂都丢了一只,我这把年龄还怕什么!”根据当时情况我们也只好听从德顺大爷的嘱咐了,就用那块门板拾着还未清醒的伤员,把他送到大爷的草屋里,他那截下来的伤肢,就埋在河边的泥土里。说起德顺大爷,当时六十来岁,脾气有些古怪,村里人都叫他犟老头,很少与人来往,就连他的侄子、我们的指导员李学海同志都怕他几分。就是这样一位忠厚朴实的老人冒着“隐藏八路军伤员查出来要杀头”的危险,整天陪着伤员,象照顾亲生儿子一样,喂水喂饭,洗脚擦脸,端屎倒尿,是事都不让我干,我一干这些事他就向我瞪眼说:“这地事不用你管,你给他快些治好伤,比干什么都强!”我无意中说了一句:"他流血过多,身体虚弱,那能好的这样快啊!”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过了两天我发现大爷喂的五只正在下蛋的母鸡少了两只,我问孙景余:“大爷的鸡怎么少了两只?”他只是支支吾吾地说:"我起不来,不知道……”当我正在猜想的时候,大爷端着亠盆油黄黄的鸡汤送到孙景余的面前,这时我全明白了,大爷的第三只母鸡又变成了一盆鸡汤。孙景余在徳顺大爷的精心照护下,加上5只老母鸡,使他的身体很快复元了,刀口和现在太医院的正规手术一样,第七天愈命拆线,后来他和我们一起从赵镈县转移到苍山县,又从涌泉冒着狂风雨突围到滨海,他逢人便说:“德顺大爷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对子弟兵的恩情我是永生难忘。”
  所部在杜村遭袭击
  我们分散隐蔽时,带的药品器材都很少。当时我是护士,员责为伤员换药打针等治疗,使用的器械药品是:一把剪刀、两把摄子、四个瓶子,四个瓶子里分别装着碘酒、酒精、盐水棉球、盐水纱布,这就是为30多名伤员治疗用的全部外科药品和器材,我找了个手榴弹袋子,这种袋子分4个小袋,4个瓶子装在里边正好,每天把它斜挎在肩上,腰间用带子一扎,外面披上个兰棉袄,既隐蔽又牢靠,与敌人转山头时,上下山药水也撒不出来。五月初,情况越来越紧张。国民党、还乡团知道抱犊崮山区有个二所隐蔽在这里,他们逐山逐村的搜查,并宣传抓住二所的一名护士偿大洋200元。由于敌人加紧了“扫荡”,我们和所部失去联系,带的药品眼看就用完了,我正在着急之时,隐蔽在枣峪子的王我存来找我,他说打听到所部刚转移到杜村,约我同去领药,他就是杜村人道熟,抄近進上午10点钟左右到了杜村,找到所部真是亲人久别重逢,十分高兴,有的同志正在河里洗衣服,见面时热情打着招呼,见到所长把来意和下村片伤员情况作了汇报之后,所长说:“你们真有口福,所部已有半个月没见荤腥了,今天中午改善生活吃肉,让你俩赶上了,领宪药吃了午饭再走吧!”所长的话音刚落,突然村西南枪声大作,有人来报告说,敌人快进村了。所长当即命令通信班去村西监视敌人,掩护伤员向东撤退,这时有的人去照顾伤员,有的去收拾药箱子。那时改善一次生活不容易,上士李文义怎忍心把眼看要煮熟的猪肉留给敌人呢?于是他找了个筐子,把半生不熟的猪肉捞出来让炊事员抬着向东跑去,在河里洗衣服的同志慌了手脚,有的要回村里取东西,有的收拾未晒干的衣服、被单和伤病员的用品等,也顾不得干湿抱起来就往东跑,我和王成存跑到村东回头一看,三四路"大军”抱着衣物、扛着药箱、扶着伤员,真称得起“浩浩荡荡”,直奔文峰山而来。通信班打得英勇顽强,敌人摸不透村里住的是什么部队,一闻机枪声就往西逃跑了,好险,打了一场“麻杆子打狼一一两头怕”战斗。这次战斗所部虽遭袭击,但损失不大,我和王成存翻过文峰山回到下村,不但没领到药,到了嘴边的猪肉也没吃上,还饿着肚子跑了几十里地。
  克服困难与敌人斗
  所部在杜村遭受袭击之后,也不知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又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有的伤员伤口化了脓,药品和吃粮更加困难,连换药棉都没有了,陈医生说,自立更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没有药品咱们自己想办法,拆一床棉被可以一举两得,被里被面根据需要撕成绷带和三角巾。被套用灰水煮沸锯成脱脂棉,向老乡找来食盐,化盐水洗伤口,给伤员换药,当时的盐水成了治疗外伤的重要药品。
  孟良固战役的炮声令人振奋,可是冯治安部队和迁乡团对抱犊崮山区的“清剿”也越来越紧。敌人白天搜山,我们不敢进村和接进山洞,所有的治疗护理工作都转为夜间进行,天黑后进村,烙单饼、烧开水,摸黑送到山洞,点上小油灯为伤员换药、打针和进行其他治疗,把伤员一天的大小便端出洞来,倒得远远的,以免被敌人白天搜山时发现,然后把干粮、开水和便盆放在伤员自己能拿得着的地方,一切处理完了,出涧时把洞口再赌好,这种工作方法按现代叫法是:“一次性处理”,也就是说伤员的一切治疗和护理,每夜就这一次,有时敌人不走,我们二三天也不能回来,漏里的伤员只好耐心等待,把各洞的伤员处理完,一般都到夜里三四点钟了。敌人的规律是多在拂晓包围村子,我们这时也不敢进村,大多数都在马山东北角的树林里休息,天一亮就上山,找个便于瞭望的树荫下休息,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凉水,有时唱几段《送郎参军》的流行曲,敌人来了溜溜腿——与敌人转山头。
  转移到苍山县又遭包围
  5月16日,国民党的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的孟良崮被歼灭之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妄图挽回败局,又调集残兵败将向鲁南地区杀了个回马枪,妄图以此巩固后方,以冯治安部队为主,集中了36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抱犊崮山区加紧围攻,并狂妄地叫嚣:"要在赵镈县和苍山县活捉张光中,把鲁南地区的八路军赶到东海喂王八。” 一时,敌人重兵压境,抱犊崮山区的上空又泛起了一片乌云,由于敌众我寡,党,政、军机关和各县的区干部民兵,一面与敌人战斗,一面掩护群众向抱犊崮山区一带集中,以便凭借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6月6这一天,敌人加紧进逼合击,逐山逐村的占领搜查,收缩包围圈,鲁南三军区机关、部队、县太队、区乡干部、民兵和群众几万人被压缩包围在方圆不到几里地的云峪子一帶山沟里,我们二所的大部分同志和伤员也被包围在这里,形势异常险恶。晚上8点多钟,军分区胡大勋副司令员,根据鲁南军区首长的决定,作了战斗动员,他说:“为了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今晚必须跳出包围圈……”当即所部决定:除陈医生和李指导员帶领护士三班留在下村,分散隐蔽护理重伤员之外,其余同志跟随军分区十七团和十九团向苍山县突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陈医生二话没说,把重伤员接收过来连夜分散隐蔽在南山湾、东西苇湖、枣峪子、钓鱼台和下村,安排好伤员,下半夜回到下村。6月7日天刚亮下村周围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从枪声判断下村已被包围,指导员李学海同志当即命令大家:“跟上我,冲上北山! ” 手术室护士宋如胜怕人多目标大,不跟着向北山冲,他冲出村奔正西,刚到河边就被敌人捉去。平顶山西头的敌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用机枪向我们射击,子弹冲击着我们身边的石头,噼啪乱炸,指导员鼓励大家说:“只要不被敌人抓住手脖子,就要冲上山去,绝不当俘虏!”当时累得真是肝肠欲断,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在这危急关头我们只怀着一个念头:服从命令,跟着指导员冲过山头去。可是跑上山顶一看,山后大片敌人正由东向西奔去,指导员命令我们就地隐蔽,他指着每个人手中的两个圆头手榴弹说:“除非敌人到你跟前发现了你,才能动这家伙,一个丢给敌人,一个留给自己,否则不准乱动,以免暴露目标。要记住我们肩负的任务,还有许多伤员等待我们去救治。”大家在山顶几棵山楂树下整整隐蔽了一天,滴水未沾,傍晚敌人才撤走,我们回到下村,得知隐蔽在北山沟的姜桂英、李玉英和两位姓郝的洗衣员也被敌人抓走,有的山洞也被敌人发现破坏,洞里的伤员不知去向,这一天是我们隐蔽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天。晩上10点多钟我们班的医护人员到齐之后,各自叙说着一天与敌人转山头的危险情景,陈、李二位领导根据当时的严重情况,预计明天敌人还要“扫荡”,因此,当即决定立即向苍山突围。大约在夜11点多钟开始行动,直奔东北方向追赶部队,第二天下午赶到苍山县大仲村镇的沈油庄(现改名为向阳庄),找到了所部,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即6月8日,天刚亮大家还没起床,沈油庄东、北、西三面被敌人包围,集中火力向村内射击,所长带领通信班冲出南门占领村东南角的小山头,用机枪掩护着同志们从南门突围。这次遭袭击损失较大,所部从赵镈县带过来的一点药品器材,全部丢在村里,事后大家说:“这个村名就不吉利,沈油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沈油了!”突出包围之后,6月9日跟随着鲁南三军分区党、政、军机关和群众,冒着狂风暴雨路经东、西哨、涌泉向东过沂河、毛河转移到了滨海……。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收录了抗战初期兰陵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发展和斗争、临郯独立团宣传队的成长、鲁南地区“六九突围”亲历记、忆兰陵青救团的武装发展和对敌斗争、追忆许昌连缅怀革命先烈、忆智取小杨庄的一次战斗、故乡往事忆述、酒头工韩英和领导的罢工斗争、郭云舫烈士传略、张苇村家世、略历和被刺经过等2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景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胡大荣
相关人物
蒋纬国
相关人物
刘守仁
相关人物
彭振华同
相关人物
梁为忠
相关人物
沙德学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刘昌喜
相关人物
王成存
相关人物
刘宗田
相关人物
张淑喜
相关人物
姜桂
相关人物
李德顺
相关人物
孙景余
相关人物
姜桂英
相关人物
下村镇
相关地名
苍山县
相关地名
赵镈县宋庄
相关地名
明山后村
相关地名
苍山县大仲村镇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