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地区六九突围亲历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27
颗粒名称: 鲁南地区六九突围亲历记
分类号: E297.41
页数: 13
页码: 25-37
摘要: 1947年,是个战斗的岁月。就在这一年三月份,国民党反动派对山东解放区实行了重点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司令员的领导下,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七十四师。
关键词: 鲁南地区 六九突围

内容

1947年,是个战斗的岁月。昔日的腥风血雨,我永远不会忘记。
  就在这一年三月份,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山东解放区实行了重点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司令员的领导下,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七十四师。
  七十四师的被歼,对蒋介石是个沉重打击。为了实行报复挽回败局,他们纠集了十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我鲁南军区压了过来,妄图将我鲁南地区党政机关五万余人一举消灭在抱犊崮山区。
  当时鲁南军区只有几个团的兵力,其余的人员多是机关干部、地方干部、民兵家属,形势是异常严峻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避开敌人的锋芒,于是在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付秋涛同志领导下,于1947年6月上旬,我们举行了从抱犊崮山区向滨海地区的转移,这就是"六九突围”。
  (一)
  1947年,我在鲁南三军分区政治部文工队工作。为了适应战斗生活的需要,文工队的男同志都分配到部队去了。我所去的部队是十九团三营八连。三营营长是王严文,教导员是王云,八连连长是王君寅,支部书记是刘昌湖。我到八连担任文化干事职务。
  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生活,使我得了夜盲症。有一天,太阳落山了,连里的同志从山头上撤了下来,在场院上集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正巧,这个时候,鲁南军区文工团的曹继水和李二同志也来到了这个连队,夜间行军的时候,全靠他们二位帮忙,前边一个拉着我的手,后边一个推着,才使我没有掉队。崎岖的羊肠小道,一脚不慎,就会掉到山沟里边,也是靠他们帮忙把我从荆棘丛中拉上来。
  六月初,我党政军民五万人开始集结。
  有一天,八连驻在费县钟山后村召开了一次支部大会。这次支部大会是在村前一个山坡上的几棵树底下秘密召开的,会上除了进行战斗动员以外,还讨论了吸收我入党的问题。
  (二)
  七号,我们走了一夜。
  八号拂晓,我们即出了抱犊崮山区,在一个不大的村庄驻下了,准备白天睡觉休息,夜间继续行军。同志们刚刚躺下正要睡觉的时候,在我们走过的地方骤然响起了枪声。这枪声打破了黎明前的沉静,这枪声也告诉我们敌人又追赶上来了,于是连队紧急集合拉出了村外,向东南方向奔去。
  我是睡在橱房里的。经过几天几夜的行军,极度疲劳,使我一躺倒就睡熟了,连队已经走了,我还在橱房里打着呼噜睡大觉。是房东老大娘凭着鼾声,想到橱房里还有没醒的人。老大娘跑到橱房急忙叫醒了我:“哎呀,你这个同志,队伍都走了,你怎么还在睡大觉呀!快起来……”从大娘的神态中,我觉察到情况是何等的严重。我急忙翻身下地,抓起行装,几步就跑出了房东的小院。一出大门一颗炮弹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我撒腿就跑,出了村一看,连队巳经走出一里多路了。
  这是当天我所遇见的第一位好心的老大娘。假若再晚几分钟,我到哪里去找连队?!
  在我们进村的时候还没有下雨,在我们出村的时候,就下起雨来了,接着又刮起了东北风,不大工夫,我们的身上就都淋湿了。冒着风雨连队向着东南方向的一个村庄奔去。
  三排长是当天的值日员,连长看见他带领三排过来以后,急切地喊道:“三排长,通知各排到前面村庄集合。”面对严峻的形势,连长召开了一个干部会议,各排排长、司务长和我都参加了。会上连长说:“看情况敌人不会放弃对我们的追击。我们呢,又没有接到在这里阻击的命令,因此,我们必须向东南方向运动,向团部集中。”
  "报告”,这时候营部通信员气喘嘘嘘地。跑到八连传达了团里的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宿营地是东南方向的十八杨庄。”
  “好,集合队伍,赶快出发。”接到上级的通知,八连的干部会停止了。连队集合起来以后,又向着东南方向出发了。傍晚,我们到达了南哨。经过整整一天的急行军,我们渐渐接近了宿营地十八杨庄。在距离杨庄还有十几里地的时侯,团里下了通知:"就地休息吃饭。”
  在这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同志们跑了一天,都精疲力尽了。听到就地休息的命令,找块没有水的地方就坐下了。
  这么多的队伍,又下着雨,到那里弄饭吃呢?吃点干粮袋里的干粮,就算是吃晚饭了。可是有些同志,一坐下就睡着了,他们抓紧时间打了个门,却耽误了吃晚饭。
  当时,我渴得厉害,想找点热水喝。走进一个院子,我问道;"大娘能给点热水喝吗?”大娘正在烧饭,对我说:“水还没有开呢!” 一天没有喝水,实在是渴极了,开不开也不管了。我忙说:"只要是热水就行,不开没有关系。”喝着一碗热水,我吃了几块自己带的干粮,这就是当天的晚饭。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向老乡要东西。这一碗热水救了我一条命。这是我当天遇到的第二位好心的老大娘。
  “的一一嗒嗒、的嗒嗒……”继续前进的号声响了。从这里开始全团统一行动,一千多人马浩浩荡荡,象是一条长龙,向着当天的目的地十八杨庄走去。
  南哨,离我家层山只有十几里路,部队到了南哨,就是到了自己的家乡。部队向着杨庄走去的时候,我更高兴了,因为要到杨庄,必然要经过层山,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离家已经两年了,我多么想回家看望看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父母思念走出家门已经两年多的孩子,我也想念家乡的亲人。
  我们的队伍是经层山的山前过去的,这是由西向东的一条大路,这里是一片黑土(粘土)地带,当地人都把这里叫做南湖。南湖东西横贯着一条交通沟,在交通沟的南沿,有一条大路,象玻璃板一样滑,上边还又象浇上了一层泥浆,稍不注意就会滑倒。道路的外边则是黑土地,一脚下去就会陷到膝盖那么深,很难把腿拔出来。
  雨下了一天,风也刮了一天。天黑下来了,行军的队伍也进入了层山的黑土地。同志们实在是太累了,跌倒了就别想爬起来,坐下去就会打瞌睡。战争时期,营团干部都配了战马。一匹战马过来,后面却跟着十几个人。前面的人抓住一撮马尾,后面的人又拉着前面的衣服,就象坦克一样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
  一不小心,我被滑倒了。我想站起来,但却头重脚轻,就是站不起来了。虽然我没有一点力气了,可是头脑还是清醒的。在我的北面黑压压的一片,没有一点灯光,村庄都入睡了。夜思念的儿子,那就是生我养我的层山东村。没有一嘶声音,夜深了,整个我想父母亲是不会想到他们日今天夜晚会回到自已的家乡,而且眼下正躺在自己的村头上。我是多么想回家看望老人呀,可是我实在是走不动了。
  人群仍在向前流动,不过部队已经过完了,现在过来的都是机关干部和群众团体了。
  迷迷糊糊地打了个盹我就醒了,我觉得肚子饿,就又啃了几口干粮袋里的干粮。干粮虽然被雨水泡了,但是也还是能够充饥。
  由于肚子吃了一些东西,就觉着有点劲了,我挣扎着爬了三四次才站了起来。我定了定神,摇摇晃晃地向着宿营地杨庄走去。路上碰到掉队的同志我问:“你是哪个单位的?”他们说是八连的,我就说:“你们跟着我走吧,我是八连的文化干事。"后来不管是什么单位的了,只要是三营的,我都收容着。一路上我收容了十几个同志,形成了一个收容队。
  杨庄,号称十八杨庄。其实,每个村庄都不大。空然有这么多的人马驻进來,房檐下、场院边到处是火堆和人群。汪汪的狗叫声,嘭嘭的敲门声响成了一片。整个杨庄沸腾起来了。
  杨庄离我家层山只有三里路。南杨庄有个姓卞的我姨家,于是我把十几位同志都帯到了姨家门口,拍了半天大门,就是不开。我就喊着他家小孩的名子说:"我是层山的。”这个办法果然灵,一听是熟人叫门,姨就把门打开了。
  "哎呀!这是怎么了,你怎么弄成这么个样子?”看到我满身泥水,又累又困的样子。忙说;“快脱下你的湿衣服吧。”说着姨找出了姨夫口棉袄披在我的身上,姨夫把湿衣服都泡到了洗衣服盆里。姨问我:“饿吗?”我说:“饿坏了。”姨就做饭去了。姨夫在另一间屋里安排好了我带来的客人。不到半个时辰,饭就做好了。我吃了三张煎饼,喝了五碗稀饭。放下碗筷,就睡觉了。我带去的十几位同志,由于吃上了热饭,烤暖了身子,又睡了 —觉,也得救了。
  第二天的清早,我还没有睡醒,姨和姨夫就翻身下床了,看着我又黑又瘦的脸,就听到姨心痛地说:"这孩子瘦多了。”姨的声音很低,说得很慢,可是睡梦中我还是听到了这亲切的、熟悉的声音。虽然昨夜晚,我醒得很晚,可是战斗环境已经把我锻炼的想当的机警,一有动静就醒了。姨夫问我:“你们这是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我说:“我们是从抱犊崮山区来的,要到滨海地区去。”姨夫压低了嗓门说:“现在有人说八路军不行了,你还走吗?“ 我说:“我得走。不用多久,我们就会打回来的。”当时,虽然是艰难困苦,对于革命的前途 ,我总是乐观的。
  天大亮了,就听到天门外边有人跑来跑去,接着紧急集合的哨音响了,部队叉紧急集合了。同时,层山上边也响起了枪声,人们奔走相告:"糟秧军来了”。我急忙告别姨家;想吃点早饭,已经没有时间了。东院的三姐也嫁到了杨庄,给我送来了三张煎饼,我接过煎饼,边吃边走追赶部队去了。
  在大街上,我看到几个同志抬着我们的营长王严文同志,他早已停止了呼吸。这位曾经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在转移的途中,为了照顾患了感冒的通信员,把马让给了通信员,通信员得救了,可是我们的营长却牺牲在层山的南湖里了。同时,我还看到,另外还有几个同志抬着八连的三排长马景常同志,他也已经停止了呼吸。三排长,在几个排长中年纪最小,身体最健康,他却没有走出层山的南湖。马景常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的申请党委还没有来得及批准,他就离开了我们。部队为了继续转移,不得不把他们掩埋在芦苇丛中。无数革命的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无私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杨庄到沂河西岸,只有十里地,不大工夫,我们就来到沂河岸边。昨天虽然下了一天的雨,山洪还没有下来,河水并不太深,我们顺利地渡过了沂河,向着临郯公路迅跑。敌人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会冒雨赶路,这么快的来到沂河岸边。一路上,部队和地方原是分头行动的。这时,军队和地方都集合起来了,兵分三路,中间走的是政府机关,几个团列队走在两边,这种战斗的场面,实在壮观。等到敌人发现我大部人马的时候,我们己经跨过马陵山山脉,进入滨海地反了。敌人妄图将我鲁南军民消灭在抱犊崮山区或沂河两岸的计划落空了。
  十号,我们进入滨海地区以后,全团召开了庆功大会,给我还记了个三等功。在转移过程中,文工队的同志们从队长王中、支部书记王庆祥到队里的四五十人,多数都表现很好,所以全队也荣立了三等功。
  十七号,组织上正式批准我为共产党员。我的入党申请书是营总支书记王云同志签名的。在我的申请书上保留着被雨淋湿的痕迹,这是“六九突围”的见证。
  当时部队减员三分之一。几天之后,苍山县的老乡又给送回了一些被他们救活过来的同志。到达滨海地区以后,文工队的同志们也都又回到了军分区,可是刘平同志再也没有回来。我们等呀,盼呀,一直到我们从滨海地区又转移回到沂蒙山区,也没有见到刘平同志回到部队里来。我们队里最小的小沈病累交加也长眠在滨海地区,再也回不来了。
  (三)
  "六九突围”,距今已整整四十周年了。在达几十年的岁月中,我多次回忆起这一段的战斗生活。我怀念牺牲了的战友,也十分想念赵镈县(苍山县)的几位老大娘,觉得她们象母亲一样亲,也许地们已经不在人世了,可是她们的子孙一定会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也很想念姨和姨夫,虽然当时他们对形势还看不清楚,但是他们还是热情的招待我和我带去的同志们。
  这次突围的胜利,说明艰苦奋斗是我军的光荣传统。遇到刮风下雨,国民党的军队就不打仗了,我们却充分地利用这个天气,冲出了敌人的重围。
  这次突围的胜利,还说明了我们这支军队是受到群众拥护的人民军队,因而它是不可战胜的。
  这次突围的胜利,已经受到了四十年历史的检验,说明突围的决定是正确的。
  “六九突围”的胜利,是鲁南军民光荣的一页,对于它的意义怎么评论都不过分。革命的进程告诉我们:这次突围的意义集中到一点,就是保存了鲁南地区四五万人的骨干力量。鲁南军区正是依靠着这支力量,胜利地完成了支援济南战役、准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三个战役的任务。战斗的历程正是这样发展的。在淮海战役中,付秋涛同志就担任了华东支前司令部的司令员。我们鲁南军区的文工团也曾一度改编成"华支”文工団。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同志,都还会记得战役的第一阶段,几十路纵队也正是从沂蒙山区出发的。近百万民工,推着型轮车,紧跟着部队向徐州前进。因而,我们也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也是老解放区的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六九突围”中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收录了抗战初期兰陵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发展和斗争、临郯独立团宣传队的成长、鲁南地区“六九突围”亲历记、忆兰陵青救团的武装发展和对敌斗争、追忆许昌连缅怀革命先烈、忆智取小杨庄的一次战斗、故乡往事忆述、酒头工韩英和领导的罢工斗争、郭云舫烈士传略、张苇村家世、略历和被刺经过等2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如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光中
相关人物
付秋涛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王君寅
相关人物
刘昌湖
相关人物
曹继水
相关人物
李二
相关人物
王严文
相关人物
马景常
相关人物
王中
相关人物
王庆祥
相关人物
付秋涛
相关人物
王云
相关人物
鲁南地区
相关地名
费县钟山后村
相关地名
三里路
相关地名
滨海地区
相关地名
抱犊崮
相关地名
费县钟山后村
相关地名
徐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