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历史上的清帮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420
颗粒名称: 我县历史上的清帮组织
分类号: C912.2
页数: 8
页码: 178-185
摘要: 清帮,苍山一带通常称为二家里”,是区别于门外人的意思;因苍山一带帮徒尊奉的是潘祖,"潘”字拆开是“三”和“番”,所以也称为“三番子"。据传,发源于明代的罗教,至清代雍正四年(1726)由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远河的船夫为清政府督办漕运,订立帮规、礼仪,按辈收徒,称为"清帮,”后讹称"青帮”。苍山一带流传的帮头有五个,即:江淮泗、杭三、泇白、兴武四、兴武六,其中江淮泗、杭三两个帮中帮徒最多。
关键词: 苍山县 清帮组织

内容

清帮,苍山一带通常称为二家里”,是区别于门外人的意思;因苍山一带帮徒尊奉的是潘祖,"潘”字拆开是“三”和“番”,所以也称为“三番子"。据传,发源于明代的罗教,至清代雍正四年(1726)由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远河的船夫为清政府督办漕运,订立帮规、礼仪,按辈收徒,称为"清帮,”后讹称"青帮”。苍山一带流传的帮头有五个,即:江淮泗、杭三、泇白、兴武四、兴武六,其中江淮泗、杭三两个帮中帮徒最多。
  苍山一带的青帮从"大”字班(二十一世)开始,最初了了几人。知名者有大道口村王怀庆、贾家后湖贾友德(贾俊平之父)、至“通”字班(二十二世),帮徒渐多。知名者有贾俊平、宋疃周怀勤、大仲村宋鸿仪、柞城东赵家文、贾庄赵三元、崖头刘昆元、泇右村王其昌等。“悟”字班(二十三世)帮徒则更多了,一直传到“万”,字班(三十世)才终止。
  青帮中提倡“讲义气”,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讲义气的幌子下,有些人入了帮确实得到一些益处,解决了一些困难,甚至个人有为难的事也可得到庇护。因此,它的影响和声势逐渐扩大,组织也进一步壮大起来。不仅中下层人士依附它,而且好多有权势的人物愿意结交它。到了民国十四、五(1925——1926)年间,军阀混战,土匪四起,打村劫舍,民心惶惶。各村村民为保生命财产、保“牛橛”(指土地),纷纷投拜在帮内有头面的师父门下,求得庇护。由于青帮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被绑架者经师父说情,可以贱价赎回免遭残害。未受灾难者,土匪碍于其师父情面,也可奂遭祸殃。在此二、三年内,传闻临沂驻军团长李占标就曾拜过师父。有些小商小贩,为便于谋生计,不受欺负、敲榨,也都寻师拜祖。另有些才行、经纪、赌棍、扒手等,更是千方百计钻门路、找靠山,寻拜师父。迨至“七七”事变后,地方上日、伪、顽沆瀣一气,抢占地盘,与我革命根据地犬牙交错。至一九四〇年后,青帮发展成为高潮,土匪、汉奸人人皆帮,狼狈为奸,人民群众备受其害。我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武装遵照党的统战政策,根据团结、利用,打击、改造的方针,也吸收改造了一些帮徒,使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另有一些顽固不化的,却沿着反革命的道路越滑越远,终至自取灭亡。日宼投降后,苍山地区全部获得解放,苍山大地成为人民的天下,青帮帮徒便隐形匿迹,它的组织也就在无形中消亡了。
  传闻,青帮收徒,开始时较为严格、细致。它把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分为上、下两个九流,上九流定为:一流佛,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行业,六流称,七星,八商,九种田;下九流定为:一打狗,二卖油,三修脚,四剃头,五抬食盒,六裁缝,七优,八吹,九娼妓。入帮时,要求师父、引进师、徒弟都交清三代,做到家清、三代清。收徒前,还要经过师访徒、徒访师。互相访清后,才准许递小帖子,举行拜师礼仪。实际上,至于“上下九流”云云,也仅是口号。
  帮内收徒排成二十四个字的班辈,即:园明心理、大通悟觉、善门开放、万象依旧、罗祖真传佛法微妙。苍山一帶称呼“大”字班为二十一世,依次往下排列。至于“园”字以上班辈。不得而知。
  青帮内定有十大帮规: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绕乱帮规;三不准藐视前人;四不准江湖乱道(泄露秘密);五不准"扒灰”、“放笼”:六不准“引水带线”;七不准奸盗邪淫;八须有福同享;九须有难同当;十须仁义礼智信。具体做法是:徒弟必须绝对服从师父,只许说师父好,不准说师父坏;拜就了某人为师父,不准另拜第二个师父;父子入帮,不能同一个帮头;帮内的事不准外传,等等。以上种种规定,初期还执行严格,以后便成了空文。
  青帮收徒分两种香堂,一是小香堂,一是大香堂。小香堂简便,大香堂隆重。小香堂可以随时随地开,其程序是:入帮人先请帮内人带领,开明履历,经引见师批准后,再正式递小帖子去拜师。小帖子正面写“信守”二字,内函写“敬拜XX老师门下”,下写“自心情愿”。在师父名字之旁写三代姓名,末后署“XX辈门生XX谨具”,再写"引见师XX押”、“传道师XX押”。这样递上小帖子,再行过拜师礼仪后即成为正式门徒。小帖子,大小香堂同一式样。只是参加过小香堂而没有参加过大香堂的人不准收徒,必须参加过大香堂的才有权自己收徒。
  摆大香堂,一般多在庙宇或僻静场所就夜间办理。开香堂处,正中供奉翁、钱、潘三位师祖神位。神位前各点香烛一副,桌下燃五束香,香两头用红纸包括。门外还设一神位,称陈四爷,也称小爷。据传,这陈四家与上三位师祖同代,因犯帮规被逐出,但念他也是最早的帮人,故设其神位于门外。开大香堂须事先下请帖,约定月、日。凡是老头子(即收徒师父)的前人和同参兄弟都要请到,叫做赶香堂。赶香堂的人越多,老头子的面子就越大。香堂布置好了,赶香堂的人便依次入内,然后紧闭山门。老头子居中端坐,其他人分列两旁,由引见师领着新入帮的人到翁、钱、潘神案前各磕三个头,再挨次到老头子、老头子的前人、同参弟兄、引见师面前各磕三个头,然后排成长队,一齐下跪,老头子便高声问道:"你们是自愿入帮?”下面齐声回答:“自愿入帮!"接着老头子教训一番。最后,引见师发给每人《小折子》一本,正面写着“义气千秋”四字,内的写着帮头姓名和师父、引见师、本人的三代,还有十大帮规、盘道的方式、方法等。并交待必须秘密珍藏,不准给外人看。末后,再向师祖、老头子等各磕三个头,分班待立两旁。总之,新帮徒逢人就磕头,次数之多不可胜计。拜师礼仪结束后,老头子安排筵席,所有赶香堂的人都入座同餐畅饮,向老子道喜。这一场花费,实际都由新帮徒分担。
  青帮收徙还有个传统规定,老头子开香堂收的第一个徒弟称为“开山门徒弟”,收的最末一个徒弟称为“关山门徒弟”。这两人可以代替老头子执行各项事务,权力最大。
  帮徒必须熟悉帮内交际暗语。若见到陌生人,要想弄清对方是否帮内人,就必须用暗语、暗号问答,这叫做盘道。如敬茶时将茶盅盖放在左边或双手捧茶盅;敬酒时将筷子放在酒盅后面。这些动作,帮内人一见便知。盘道时,问者说:“请问老大在帮吗?家乡住在哪里?”对方答:“好说,在下敝家住X县X乡X村。”问:“贵前人是谁?贵帮是哪一帮;"答:"在家不敢言父,出外徒不敢言师。敝家师姓X名上X字下X字,是XX邦。”这是已知是自家人,再问:"老大顶哪个字?"答者如果是“通”字班,即答"头顶二十一世,身背二十二世,脚踏二十三世。”若答者反问时,即变问句式。如问字辈时,即说:"老大烧哪路香?”答:“头顶几路香,脚踏几路香,手烧几路香”,不答几世,盘道盘清了,即亲近起来。
  苍山一带青帮流传约六十年之久。当时,几乎村村都有在帮的,但究竟有多少人,无法统计。青帮虽有组织、帮规,但终系乌合,往往各行其是,无法约束。其“讲义气”云云,不过是口号,帮规铮铮,亦属空文。且其人色复杂,虽然有意为善,洁身自守者占多数,但少数为非作歹者却也为害匪浅。抗战初期,庄坞杨庭芸(“悟”字班)召集帮走八百余人组成游击队,后在我党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经过教育、争取,曾一度改造成为抗日武装。䢔至一九四一年他又经不住日寇的威胁、利诱,接受了临沂县伪县长吴志的任命,为“剿共团”团长。虽然如此,但他也仍和我党保持着联系,其间还保护、营救过我党的干部。一九四四年四月,在我党的教育、争取下,全部起义,并带动了磨山、华岩寺、长城等十四个据点的伪军起义,从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另外也有些反动透顶、作恶多端的,如张思俭、李常、高鸿臣、王占牛等,一九四〇年后都成了当地出名的汉奸、土匪。他们有的七、八百人,有的二、三百人,有的百余人、几十人不等,各自盘=村镇,向老百姓逼粮要款,明抢暗架,闹得民不聊生。更为严重的是出卖民族,投降日寇,为虎作伥,实是罪恶累累。
  事过境迁,青帮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本人是门外人,未能熟知就里。以上谨就见闻,记述其事,敬俟内幕人或博闻见广者补正。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收录了苍山地区陈总鲁南轶事、从动员委员会到边区县政府建立、敌后坚持、临郯独立团在抗战中成长、抱犊崮剧社的创建——访原剧社队长王化南、岑石攻坚战、鲁南战役支前片断、一九四七年对敌斗争的片断回忆、王占牛其人其事、忆边区县“抗协”等20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晓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怀庆
相关人物
贾俊平
相关人物
贾友德
相关人物
刘昆元
相关人物
王其昌
相关人物
赵家文
相关人物
李占标
相关人物
张思俭
相关人物
李常
相关人物
高鸿臣
相关人物
王占牛
相关人物
周怀勤
相关人物
宋鸿仪
相关人物
赵三元
相关人物
杨庭芸
相关人物
吴志
相关人物
临沂
相关地名
苍山县
相关地名
宋疃
相关地名
大仲村
相关地名
泇右村
相关地名
贾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