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名胜古迹简介(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351
颗粒名称: 苍山名胜古迹简介(之一)
分类号: K917
页数: 10
页码: 70-79
摘要: 朗公十原名大宗山。在苍山县大仲村公社车庄大队东北角二里处。它以东晋沙门笠僧朗卓锡于此而得其名。此山有九峰环抱遥望如九朵莲花盛开。山势起伏,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如入仙境。九峰之前,地颇平坦,有寺一座,名曰:“朗公寺”。此寺是元代延祐中所建。对而转经山,孤峰突起,势如涌出,为天然屏障。据说,朗公寺盛时,和尚晨起念经排头领希绕此山一周,排尾刚出庙门。寺西有银杏一株,”祖十余围,枝叶葱郁,为元时故物。再西则陡壁悬崖,犹如刀削,令人却步。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化遗址

内容

朗公山
  朗公十原名大宗山。在苍山县大仲村公社车庄大队东北角二里处。它以东晋沙门笠僧朗卓锡于此而得其名。此山有九峰环抱遥望如九朵莲花盛开。山势起伏,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如入仙境。九峰之前,地颇平坦,有寺一座,名曰:“朗公寺”。此寺是元代延祐中所建。对而转经山,孤峰突起,势如涌出,为天然屏障。据说,朗公寺盛时,和尚晨起念经排头领希绕此山一周,排尾刚出庙门。寺西有银杏一株,”祖十余围,枝叶葱郁,为元时故物。再西则陡壁悬崖,犹如刀削,令人却步。下有石洞,深不可测,相传为朗公而壁处。洞两为下寺,前临深涧,水声淙淙,浪花四溅,如戛玉喷珠,使游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寺后有宋潢(字星溪,号小岚,嘉庆已未进士,官至户部主事)郎公山西下寺残存读书处,遗址尚存。朗公山,现为公社林场,松柏参天,杨柳青青。春天百花盛开,夏日浓荫蔽日,秋季山果飘香,冬月翠妆素裹。尤其夏日,雨后复斜阳,山明水秀,恰似人间天堂,难怪朗公当年选此宝地。
  散金台
  散金台在我县兰陵镇西约十里路的摞铜村(铜钱摞起之意)。相传是汉代疏广、疏受叔侄倆散金处。据记载:疏广少好学,明春秋,宣帝时为太傅,广之兄子疏受司吋为少傅。朝廷常以为荣,世称"二疏”。在位五年俱谢病免归,皇上赐金二十斤,太子赠金五十斤。但他们不为子孙治产业,并把朝廷薪俸散给乡里穷人。常说:"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财益其过”。一时传为名言。唐李白有诗赞曰:“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现罗藤村(属枣庄市)仍有二疏散金台的残存。
  “神峰积雷”
  神峰山,现名文峰山,位于苍山县城西三十余里处。县境西南诸山以文峰为最。山高虽不过几百米,但远处眺望如千异万壑。山上巨石嶙峋古柏参天,山幽林静,风景秀丽,素有鲁南"小太山”之称。因山上有季文子墓,故又名鲁卿山。此山原有三星殿、关帝庙、龙王楼、季文子庙、三皇庙、三清观、眼光殿、太山行宫、玉皇阁、晒书台等建筑,可惜均毁于战火,今已无存。
  沿半山腰石阶盘路曲折而上,松柏夹道,浓荫蔽日.路西有两古柏,一名“骗马松”,一名"骑马松”,均托根石上,实为奇观。沿石阶继续上行,经“太山行宫”旧址,到玉皇阁,即山之绝顶。这时,举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南则碧野千里,曲河曲折如惜;西则群山起伏,石城、抱犊诸崮,皆可指数;北面沂蒙山脉,连绵横贯数百里,似长蛇狂舞;东面,村庄城镇,如星罗棋布,一派生机;尤其山之东坡,白石皑皑,观之如雪。故府志以《神峰积雪》为八景之一。
  兰陵故城
  古镇兰陵始建于商朝。西周时,已是相当有名的城镇了。该城原系土城,墙基宽二十七米,南北长一千九百八十米,东西长八百八十五米,城周长二千八百六十五米。城有四门:东门题"东海镜清”,北门题“文峰映秀”,西门题"逵达邹鲁,南门题"衢通淮徐”。东门和南门各有牌坊一座,石雕精细,花卉、人物……栩栩如生。可惜“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现已荡然无存。东门里有一汉井,下面由八块磨光大石砌成,并有刻字,当地群众称“八八琉璃井”现已填死。城南有"荀子墓”,城东有"高柴墓”,城北有“肖王墓,分别为县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东北角有座酒厂,这便是古今中外驰名的“兰陵美酒厂”。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诗仙李白曾旅游到此,这位“酒中仙"即开怀畅饮,于是诗兴大发,便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心处原有鹿槐,传说是李白题诗处。一九一三年,兰陵美酒参加国际物品展览会,获得巴拿马金牌奖。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工艺逐渐完善,通过科学酿酒,质量愈来愈高。在一九七七年山东省评酒会上,“兰陵美酒”又被评为名牌酒。现在已生产白酒、大曲、二曲、特曲、太白陈窖等,色酒有"兰陵美酒”、“郁金香”两种。“太白陈窖” “兰陵美酒”和“郁金香”均用古式瓷瓶装,装璜美观,持销海外。
  兰陵这座历史上有名的古镇,虽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它曾经是古郡,也曾经是先贤荀卿的旧治,更因为曾被李白吟咏过的名酒香天下,虽几经变革,历尽沧桑,仍不为世人所忘。尤其是今天,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这里已成为公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宽阔的街道,绿树成荫,社办工业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商店和鳞次栉比的楼房,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何逊墓
  此墓在苍山县长城公社长城大队西南角汪内,四面环水,水深约一米半.冬夏无人过去。当地群众称“墓子汪”。据传,几百年来,不管天多旱,此汪从未干过;雨水再大,水也从未漫过墓子。现墓高约四米,长宽约十米,保存尚好,但终因日久年深,封土日渐减少。墓东面现已露出墓门何逊基残址
  石两块。据《中国名人大词典》记载:何逊,梁代.承天(南朝宋郯人)曾孙,字仲言,天监中官水部尚书郎。他的文学造诣很深,文章与刘孝绰齐名,世谓之何、刘。著有“何文部集”等。此墓一九七三年为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丘明墓
  左丘明墓位于苍山县向城公社金桥大队村口路东。现地而已无封土,平地上面几家社员已盖房屋数间。仅墓门石露出地面一少部分,墓基也无法计算。清道光年间,坠陷,墓道石基方铺。入者见石门篆书:“左丘明墓”。此墓说法不一,但按“左子中部人”一说,此幕确是左丘明墓,因墓西距小仲村不过二十里,旧时称小仲村为中都乡中都里。据记载:左丘明,春秋鲁太史,著有“左氏春秋"。此墓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七日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可惜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全毁。阳明河
  阳明河发源于费县南十八岭,经桃峪村入苍山县境潜行地下,至房家村水突涌出,故得其名。它水从金雀山下,经道口,邵家庄等村抵向城,又折东流向鱼沟(现于沟),汇孤山湖、泉子崖之水南下,经三合公社三合大队,由东泇河故道,再经南桥吕家至界坊村后入江苏省邳县境。它纵穿南北,流经我县大炉、车网、向城、三合、南桥五个公社。它水量丰富,灌溉着我县几十万亩土地。在我县除东、西泇河,它也是一条较大的河流。据记载:阳明河名胜之处以五溪为最:漏溪在车网,漫溪在漫子,阳明溪在阳明寺前,碧溪在黎丘,泥溪在于沟。
  荀子墓
  荀子墓在苍山县兰陵公社南王庄东二百米处,此墓地基:东西五十米,南北五十米。现有封土:东西三十米,南北二十米,高七米。墓前有三块石碑。西面两块是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O四年)山东巡抚周馥立的,一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一刻“修建荀子墓碑记”。东面一块是解放后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立的,上刻“兰陵古墓”四个大字。荀子(约公元前313年〜238年),战国时代赵国人,名况,字卿,也称荀卿。曾两次为兰陵令,均被罢官,后在兰陵落户,治学于兰陵久南五、六佢路的山村,最后死在兰陵,葬在兰陵。
  荀子一生写下了几万字的文章,后人把它编辑到一起,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荀子》一书。荀子对儒家思想作了批判地继承,并吸收了其他学派合理的成份,成为我国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法治思想,对于促成祖国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肖王某",是当地群众讹传,实为肖望之墓。位于苍山县兰陵公社小仲村(原为肖冢屯,是肖家看林的,后改为此名)西南五百米处。这里共有三座墓,占地六十余亩。大墓四十米见方,封土高五米,二墓四十米见方,封土高一米,三墓南北四十来,东西三十米,低于地面半米,据传,方园九里,古代是一座地下城。肖望之,官太子太傅,肖何第六世孙。宣帝疾笃,受遗诏辅政。元帝时,以帅傅见重,多所匡正,后为弘恭、石显所陷,引鸩自杀。此墓一九七三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柴墓
  高柴墓碑
  高柴墓,在苍山县兰陵公社刘堡子大队西。此墓南北一百零三米,东西六十米,高七米。据说这六千一百八十平方米的上台是匡衡墓,上面又建高柴墓。相传,墓东南有银杏一株,直径九米,墓基周围原有庙宇一座,透亮碑一块,并有“五路三江口,一步独眼桥,河南都纲寺、赵匡胤的运盐河”之说。可惜,这些古物现已无存。仅有墓碑一块,是大清嘉庆乙亥孟夏高柴七十二世孙庠生柴衍洞和七十二世孙廪生柴兰皋而立,碑的正面额刻:“孔子弟子”,两边,左刻"唐封共城伯”,右刻"宋封共城候”,正中刻"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据记载;高柴字子羔也作子皋, 春秋卫、一作齐人。孔子弟子,性仁孝,足不履影,启教不杀,方长不折,也算是古代先贤。此墓一九七三年曾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源寺遗址
  泉源寺
  泉源寺,位于苍山县尚岩公社文峰山西约七里许。寺后,石壁鳞峋.遍刻佛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或站或坐,千姿百态。古掘似六朝时物,名“千佛崖“,这些艺术杰作“文革"期间虽遭到破坏,但大部至今保存尚好。崖下有一泉,自石隙中横出,汩汨有声。流入寺中,曲折汇为大池。绿树浓前之下,清流湍急,有流觞曲水之胜。后折而东南出寺外,泉水散漫,灌溉良田。尤其夏末秋初,到此一游.实为快事,树木葱茏,泉水淙淙,浓荫之下小憩,如入仙境一般。
  泉源寺千佛崖鄫国故城
  鄫阳故城,位于苍山县向城公社西曲北约九里的地方。故城系上城,呈方形,方园五里,四周是城垣,中间偏西北有一高台。遗址前立一石碑,上刻“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鄫国故城”等字样。故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除东南、东北两城角保存尚好外,余之已残缺不全。
  据《史书》记载,鄫国是两周年初封给夏朝少康帝的小儿子姒曲烈的封国。它十分弱小,常受周围大国的欺负。公元前五六七年被莒国灭掉,后来莒又被齐国灭掉,鄫国复归于齐。从城墙废城利城里发现的古铜箭证明这里历史
  鄫国故城上曾多次发生鏖战。
  鄫国被莒灭掉后,鄫国有个名叫“巫”的太子逃到鲁国,他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便把“鄫”字旁边的“邑”部去掉,作为自己的姓氏。历史上有名的曾参,便是曾巫的重孙。曾参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后世尊崇为“宗圣”。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刊整理、收录山东省苍山县(2014年恢复兰陵县县名)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侨务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选登了《苍山革命斗争大事记》《苍山名胜古迹简介》和《王思衍和他的遗作》等12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苍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