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历史沿革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112
颗粒名称: 蒙阴县历史沿革考略
分类号: K901.9
页数: 9
页码: 7-15
摘要: 它在东经117°45‘一118°14‘,北纬35°26'—36°02‘。东邻沂水、沂南县,南以蒙山与平邑、费县交界,西靠新泰市,北与沂源县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六十五点四公里,东西最大横距三十八公里,全县总面积一千五百九十九平方公里。
关键词: 蒙阴县 历史沿革

内容

地理位置:蒙阴县,地处山东省中南部,蒙山北麓,东汶河上游,是沂蒙山区的腹地。它在东经117°45‘一118°14‘,北纬35°26'—36°02‘。东邻沂水、沂南县,南以蒙山与平邑、费县交界,西靠新泰市,北与沂源县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六十五点四公里,东西最大横距三十八公里,全县总面积一千五百九十九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蒙阴地方,历史悠久。从本县吕家庄、南蓉芙、台子崖古遗址出土的石、陶器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证明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有文字记述,可追溯到夏代。
  夏代公元前18世纪(后癸三十有三岁),蒙阴地属“有施氏地”,名为蒙山国(见附表注①,下同)。
  商代前16世纪——前,蒙阴地,属奄国②。
  周代前1066—前221年,蒙阴地,前属颛臾国;后称蒙邑、堂阜邑、艾邑,分属鲁国、齐国③。
  秦朝前221—前206年,蒙阴地,属琅珈郡莒县④。
  西汉前206—公元24年,汉高祖初年,始建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称帝建新朝,改名蒙恩县⑤。
  东汉初,蒙阴县废,分属盖、牟二城⑥。
  三国魏220—265年(黄初元年至咸熙二年)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那郡⑦。
  晋朝265年(泰始元年),蒙阴县,先属琅瑯国,后属东莞郡;西晋末因乱废,蒙阴地分属东安郡盖县和泰山郡东牟县⑧.刘宋420—439年(永初元年至元嘉十六年)蒙阴地,属东安郡盖县和泰山郡牟县⑨。
  北魏439年(太延五年),统一了北方,在蒙阴地,建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与泰山郡之新泰县并存)⑩。
  东魏534—550年(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恢复蒙阴县,属南青州东安郡⑪。
  北齐550年(天宝元年),撤蒙阴县而入新泰县,地属东泰山郡新泰县⑫。
  隋朝581年(开皇元年),蒙阴地,属琅琊郡新泰县。
  唐朝622年(武德五年)蒙阴地,属莒州新泰县;634年(贞观八年),地属沂州新泰县。
  五代907—959年(后梁开平元年至后周显德六年),蒙阴地,属沂州新泰县。
  北宋960年(建隆元年),蒙阴地,属京东东路沂州新泰县。
  金代1182年(大定二十二年),蒙阴地,属山
  8东西路泰安州新秦县。
  元朝1260——1262年(中统元年至三年),蒙阴地,属山东西路泰安州新泰县;1262年(中统三年),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地称新泰镇,属益都路莒州沂水县;1313年(皇庆二年),恢复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
  明朝1368年(洪武元年),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1369——1644年(洪武二年至崇祯十七年),县属青州府。
  清朝1644——1730年(顺治元年至雍正八年),蒙阴县,属青州府;1730—1734年(雍正八年至十二年),改属莒州;1734—1911年(雍正十二年至宣统三年),属沂州府。
  中华民国1913年(民国二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山东省济宁道;1925年(民国十四年),县属山东省琅琊道;1928年(民国十七年)废道,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设督察专员公署,县属山东省第三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月一1939年5月,日军第三次侵占蒙阴县城后,设立了伪县政府,属伪山东省泰安道;1940年6月,国民党县长郑小隐不抗日,专门反共反人民,因而蒙阴参议会罢免郑小隐,选举杨荆石为县长,组织抗日民主政府,属沂蒙临费四县联合办事处领导;1941年10月,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将蒙阴县中北部解放区和新泰县龙廷、嶅山、北师三个区,新建新蒙县,它和蒙阴县,均属山东省沂蒙专区;1943年秋,撤销新蒙县,蒙阴县属山东省鲁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蒙阴县属鲁中南行政区沂蒙专区;1950年春,沂蒙专区撤销,蒙阴县属沂水专区;1953年8月沂水专区并入临沂专区,蒙阴县属临沂专区。

知识出处

蒙阴文史资料

《蒙阴文史资料》

出版者:蒙阴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的史料,包括“蒙阴县概况”、“蒙阴县历史沿革考略”、“晋蒙城考证”、“蒙阴八景简介”、“闻名天下的孟良崮”、“杜洽蒙阴地方利弊详文”等近三十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县志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