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郯城天主教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85
颗粒名称: 解放前郯城天主教简况
分类号: D635.1
页数: 3
页码: 186-188
摘要: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中国的同时,又利用宗教作为侵略工具渗透中国,从文化领域麻醉中国人民思想。1898年(光绪24年)德国占领胶州湾。1901年,天主教传入郯城,由德国神父葛巴德在郯城始建教堂。教堂位于郯城西南隅,系古式建筑(正教堂五问,楼房五间,瓦房二十五间,草房卡八间,面积约6.5亩),教派属“圣言会“,隶临沂教区管辖。
关键词: 郯城 天主教简况

内容

解放前郯城天主教简况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中国的同时,又利用宗教作为侵略工具渗透中国,从文化领域麻醉中国人民思想。1898年(光绪24年)德国占领胶州湾。1901年,天主教传入郯城,由德国神父葛巴德在郯城始建教堂。教堂位于郯城西南隅,系古式建筑(正教堂五问,楼房五间,瓦房二十五间,草房卡八间,面积约6.5亩),教派属“圣言会“,隶临沂教区管辖。
  天主教堂建立后,教徒的正常活动是过主日,即每逢星期日到一起“坐礼拜”。念经、瞻礼、听神父讲圣经。教堂内设一 “献仪箱”,作为教友进堂时放钱之用。
  天主教的教宗、主教、神父、修女、姑娘都是终身守贞,也是一种“神职”称谓。信教人受洗后为教徒,也叫教友。郯城的天主教除正常的教务活动外,着力办教育。
  1930年在教堂内办两个复式班,1938年停办。1939年又重新开办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至1941年又停办。这一时期的学校负责人是江伯雨,教员有宋开元、王志平信、夏全贞、方迅远、白孝云、邵修士、徐廷轼。1945年又开办一至五年级五个班。校长孔宪朋,教师有宋开元、徐兴信、刘振杰、问如涵、何秀芝、徐慎言、刘XX学生250人,另有一个幼儿班,30人。至1948年郯城解放溃散。
  事变前,天主教堂的神父,曾因毒打学生引起教育界示威反抗,结果这个神父被迫回国。
  至一九四七年,郯城的天主教徒已发展到一千余人,有邮电局长,也有乞丐,分二十多个教会,大部分分布在郯南的归昌、杨集、花园、大院子等乡和郊西北的层山、磨山(以前曾属郯城管辖)、褚墩等地。教堂神父已八次易人,其中只有两任是中国人,其余六任都是德国人。最后一任神父是德国人台义施,直至郯城解放,因违犯我国现行政策,被遣送回国。当时有两名修女:一是兖州人姓谢,一是曹州,人姓銮。另有两名姑娘是城里人,乔志云、徐慎言,已故。
  这就是解放前郯城天主教的简单情况。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素称“文物之邦”,据《中国古方志考》统计,宋、元以前,山东地方志就有三十六种之多。明、清以来,山东省、府、州、县所修志书达五百多种,在全国名列前茅。郯城古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郑子国。“溯所自出,郯子为少暤氏苗裔,武王分封茅胙,为鲁附庸,由来最古。”据《春秋左氏传》记载,郯子曾两次朝鲁。前525志源于史,古郯的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自不待言的,秦置郯县,郡县治所皆在郯。自明初设郯城以来,六百余年,县名无改,政区亦较稳定,修志之举,代不乏人。郯城地方志,明朝以前无可考。初志成于万历十三年,由县令颜若愚创体命意,教谕邱问礼编纂。其序文仍可向我们传递当时修志的某些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开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江伯雨
相关人物
宋开元
相关人物
夏全贞
相关人物
方迅远
相关人物
白孝云
相关人物
邵修士
相关人物
徐廷轼
相关人物
孔宪朋
相关人物
宋开元
相关人物
徐兴信
相关人物
刘振杰
相关人物
何秀芝
相关人物
徐慎言
相关人物
葛巴德
相关人物
台义施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郯城县天主教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