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探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573
颗粒名称: 南山探访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273-275
摘要: 穿过细细长长的鞍山一路,循居民区步步登高,坡路向东,就有陡峭的石阶路把我引入山西坡,小区的楼房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小南山像居民的后花园,近在咫尺,出门见山;周围居住的人们下了楼几分钟就能走上山头,压腿、跑步、遛鸟,享受近山的快乐。
关键词: 南山 山峰

内容

穿过细细长长的鞍山一路,循居民区步步登高,坡路向东,就有陡峭的石阶路把我引入山西坡,小区的楼房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小南山像居民的后花园,近在咫尺,出门见山;周围居住的人们下了楼几分钟就能走上山头,压腿、跑步、遛鸟,享受近山的快乐。晴朗的冬日,山头锻炼的老人真不少,和他们攀谈起来,感觉到他们爱这座小山如同爱自己的家园。老人们有的世代定居在小村庄,有的过去就住在山坡上立着雕像的地方,他们目睹了小南山和周围环境的巨变,乐呵呵地向我讲述着记忆里鲜活清晰如同昨天的故事:南山公园里修竹婆娑,雪松挺拔,身前是四方区政府大楼,背后不远是车水马龙的人民路,七十年前的小南山可全然不是这个样子;当年这一带四个山头逶迤相连,绵延数公里长,人们根据小山与小村庄对应的位置,从东到西依次称它们为小东山、东南山、南山、西南山。在东南山和南山(即今天的小南山)之间,被山水冲刷出一条大沟(即今天的鞍山二路),汇集四面八方的山水,一年四季流水潺潺,这股水清冽甘甜,直到1962年以前,附近住户们还都到此挑水饮用。大沟延伸到小南山北麓,倏地转身向西,甩出一块大石崮兀立沟边,于是传的故事里就出现了一只凤凰,说它看中了小村庄这块宝地,不忍离去,竟化成石头,那块大石崮是凤凰的头,小南山便是凤凰的身体,小南山被涂上了神话的色彩,有了个吉祥的名字“凤凰山”。村民把许多美丽的希望寄托在凤凰山上,就出现了第二个传说——清朝时小村庄赵氏家族出了个秀才,赵秀才热切地盼望自己的功名路更顺畅些,就把“凤凰山”改称“红顶子山”,保佑他将来官运亨通戴上红顶子。可“凤凰山”、“红顶子山”都没有流传开来,倒是通俗直白小名似的“小南山”被人叫得那么亲切顺口。
  小村庄建村之初,小南山属于村里徐家的产业。从小东山到西南山的四个相连的山头,本是一条土少石多的小山脉,山上树木稀疏,石块裸露,只在坡下能开出一点薄地。今年76岁的张老先生1934年跟随父母自日照来青岛,租种着山坡上的四分地,日本人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在杭州路以西修铁路专用线用来装运煤炭,张老先生亲眼看到日本人将西南山爆破采石,还从现在的农药厂处开始,经长途站,过5号炮台到国棉一厂止,特地铺设一条窄轨铁路,用“轱轳马”将西南山的石头运到石炭线工地填沟砌墙。石炭线修成了,一座西南山消失了,那沉重的隆隆爆破声和漫天的粉尘碎石,也留在张老先生的记忆里。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东南山和小东山也盖满了办公楼、居民小区,已经看不出山头模样,原本一串四胞胎般的小山到今天只有小南山硕果仅存了。

知识出处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四方文史资料第三辑》收录了四方区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的亲历、亲见、亲闻资料共计48篇。记录了近现代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历史人物等方面的部分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青岛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南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