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518
颗粒名称:
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分类号:
TU984.11
页数:
4
页码:
45-48
摘要:
青岛自一八九七年起,迭经徳、日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美蒋统治五十多年。城市虽不断扩展,建设的速度亦较快,但局促一隅,规模不大,而异国情调较为突出,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直至一九四九年六月二日解放之后,青岛才回到人民的怀抱。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内容
青岛自一八九七年起,迭经徳、日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美蒋统治五十多年。城市虽不断扩展,建设的速度亦较快,但局促一隅,规模不大,而异国情调较为突出,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直至一九四九年六月二日解放之后,青岛才回到人民的怀抱。
青岛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早在德国侵占时期,就曾于一九OO年及一九一O年多次制定城市发展计划。由于这些计划都是为其政治压迫、军事侵略和经济剥削服务的,因之就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如只考虑当时的需要,没有长远的打算,规划的城市用地狭小,市中心区偏南,铁路分割市区等等。按其发展计划,仅对西南沿海地带的现市南、市北区进行了住宅区、港湾码头、铁路站场、城市道路、给、排水等的规划。并建造了衙署、官邸、商店、住宅,敷设了上下水道,修建了公共建筑,系统地进行了绿化。全市除四方机车修理厂及缫丝厂等少数工厂外,其他工厂甚少,更没有规划工业区。
日本侵占青岛后,在德国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辟道路,增设了自来水水源地及设备,建设了一些学校、医院和商店,还致力于发展轻纺工业,市区逐渐向北扩展,形成了四方、沧口等工业区。与此同时扩建了码头、车站以适应工商业发展及掠夺我国内地资源的需要,还建成了部分商业区及日本侨民集中居住的住宅区,为靑岛城市建设带来了一些日本建筑风格。
一九二二年我国收回青岛之后,又历经北洋军阀及国民党的统治,城市不断发展,初具近代城市的规模。在此期间,重点建设了水族馆、体育场、栈桥、崂山风景区及部分住宅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日伪及国民党政府不但未进行城市建设,反而破坏了不少房屋,砍伐了大量山林,市政工程设施也残破不全,城市近乎瘫痪。
解放以来,青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设速度虽然还跟不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但规模是空前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住宅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新辟了鞍山路、大寨路,拓宽了胶州路、威海路、湛流路等干道;改建了胜利桥、跃进桥和水清沟桥;新建了无轨电车线路;发展园林苗圃和新建了贮水山、沧口公园和植物园、动物园;新建了多处水源地和污水处理厂;按城市规划,开辟了疗养区和文教科研区。住宅建设:在改造旧区的同时,建设了许多新住宅区。全市住宅总面积已达七百三十六万余平方公尺,为解放前的一倍强,改善了广大职工的居住条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青岛解放以来,在城市建设中,还注意保持已有的建筑特色。这些特色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格调清新的城市面貌,久为世人所称道。如在市区内随着山峦起伏修建道路,区划街坊,造型各异的各种建筑,隐显于绿树丛中,形成“红瓦、黄墙、绿树、碧海、兰天”的景观。从海上远眺,重峦叠翠,高低错落,天际轮廓线随视角之不同而变化,有“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意境。又如:有些建筑物的平面组织、立面设计等,外来因素占主导地位,与中国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其中不乏精心之作。如迎宾馆、市政府、火车站、基督教堂、天主教堂、银行、海军俱乐部以及众多的庭园式住宅,其体量造型、立面设计,各有优点,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丰富多采的建筑群体,为青岛市容生色不少。
再如:在市区信号山、观象山等制高点及其附近,建有体型不同功能各异的建筑物,从而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市区道路的走向、坡度,随地势而变化,高低曲直,大都顺其自然,许多街道还以重点建筑为其对景,使视线有所集聚,改善了视野空泛平淡的普通街道景观。如青岛路以市政府大楼为对景;沂水路、平原路以基督教堂为对景;广西路以火车站为对景等等,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此外,青岛的滨海道路面向大海,视野开阔,通行其上可以饱览海天一色的风光。自贵州路、太平路、莱阳路、南海路、汇泉路直至太平角一带,绵延不断,形成美丽辽阔的自然风景区,还有栈桥、小青岛、水族馆、海水浴场点缀其中,更增添了游览的乐趣。
全国解放以后,青岛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主要港口、海洋科研中心,又是全国自然风景保护区之一。青岛新的城市规划正是根据这些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确定要把青岛建设成为轻纺工业、外贸港口、海洋科研中心和风景旅游城市。为了控制城市的规模,规划人口在现有百万入的基础上,近期略有增加,远期还要严加控制,不使人口过分膨胀。规划城市用地总面积,随城市建设的发展,将相应増加,约为现在建成区的一倍弱。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根据带形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以李村河、海泊河为界,将市区划分为三个组团,各有中心,以城市干道贯通,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而以南组团即海泊河以南地区为城市主要中心。各组团内部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交通联系比较便捷,从而相应地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另外要发展隔海相望的黄岛区、远郊工业区和市属各县城、集镇。城市布局力求合理,以达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目的。此外对居住区、道路广场、交通运输、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旅游风景点、郊区副食品基地等各有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辅相成,密切配合,以期在一定的时期内将青岛建成一个优美整洁的现代化城市。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选编了有关青岛地区政治历史沿革史料九篇、经济建设方面的史料十一篇、文化教育方面的史料十一篇,共三十一篇。目的是介绍青岛历史概况和主要风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紹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崂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