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日本料理(餐)馆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411
颗粒名称: 市北区日本料理(餐)馆史话
分类号: TS972.119
页数: 12
页码: 217-231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38年1月10日日本军队在山东头登陆起,至1945年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止,日本一些侨民,也随着日军在青岛的占领,经营居住了八个年头。随着日本侨民的增加,日本餐馆业,也随之兴起,同时因日侨大部分集中居住在市北区,所以他们的餐馆业,绝大部份都分布在这个区内,尤其是临清路,日本料理店一家挨一家,密密麻麻的二三十家,这里既没有中餐,也没有西餐馆,清一色的日本料理店,形成日本小吃一条街。
关键词: 日本料理 烹饪

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38年1月10日日本军队在山东头登陆起,至1945年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止,日本一些侨民,也随着日军在青岛的占领,经营居住了八个年头。
  随着日本侨民的增加,日本餐馆业,也随之兴起,同时因日侨大部分集中居住在市北区,所以他们的餐馆业,绝大部份都分布在这个区内,尤其是临清路,日本料理店一家挨一家,密密麻麻的二三十家,这里既没有中餐,也没有西餐馆,清一色的日本料理店,形成日本小吃一条街。这些餐馆主要的有:
  渡月馆(弘津芳太郎),临清路8号。
  新高(久保正义),""'9号。
  川柳(仓岛武美),''"14号。
  第二喜久亭(大川),"''21号。
  相模屋(宫川),28号。
  东明(柏原),"''30号
  久乃家(川崎),''"31号
  朝日馆(崔景烈)'''32号
  七福(桥口太三郎)''"38号
  第二松福(喜多)' '39号.
  220吉田屋(吉田勇吉)临清路42号.
  翠月(寺峙末六)'''46号。
  安高楼(三好绢子)""'49号。
  青岛馆(大川武雄)'''50号。
  尾张屋(村田实之助), "'"51号。
  常盘楼(吉波千力),"''52号。
  第二常盘楼(长田政太郎),'''53号.
  第三常盘楼(伊藤金一),"" "56号。
  登茂荣(藤崎),'""61号
  众来馆(松本善次郎),''"63号
  福茶(平野),'"〃69号
  东洋馆(赵秉鉴)''"79号。
  在日本料理店中,除了大部分集中在临清路外,市北区其他街道不足十家,计聊城路二家(一力料理店与红屋料理店),胶州路二家(第一楼与森好)。清平路二家(清月料理与奉天馆),再有上海路的伊丹幸料理店,高唐路琴之家料理店,夏津路三浦屋等处。
  在日本餐馆业中,也有不少的档次,除了上面叙述的一般餐馆(日本料理)外、还有一些不同档次的餐馆,同时还有特色餐馆和不同类型的中西餐馆。兹分列如下:
  一、食堂
  日本餐馆业的食堂,确切地译成中文应该称饭铺。这些饭铺供应的仅是简单的饭菜。市场三路和聊城路食堂,有时仅供大米饭、酱汤或木鱼汤(木鱼汤是把干制鰹鱼用刨子刨成像木花一样的薄片,煮制成汤)。有时供应饭团或馄饨(日式面条)。这些餐馆的顾客是收入低的日本下层平民和学生。在市北区日本人开设的食堂,有下列十几家:
  赤玉食堂(一瀨),聊城路99号。
  紫烟庄茶谱(谷本富作郎)聊城路114号。
  大市食堂(名古屋庆齐)聊城路19号。
  ===食堂(上杉),夏津路33号。
  ===食堂(早田),夏津路21号。
  山海(伊藤长二),胶州路9号。
  备中屋(松蒲),市场二路8号。
  福久味(玉井美奈子),绥远路(今包头路)13号
  富士武食堂(根岸吉起),博平路3号。
  ===乃(藤泽)市场三路8号。
  美==食堂(长谷川)武城路6号。
  三=轮食堂(安富)招远路40号。
  若鹤食堂(白井)桓台路7号。
  二、饮食店
  日本的餐馆业中,虽然料理馆既卖饭也卖酒,但饮食店,卖酒却是主要的。
  日本人常喝的酒是“清酒”这种酒大多从青岛日本人开设的酿造厂中供应。但是有的酒客却愿出大价钱喝从日本来的高档酒。如兵库县滩五乡,京都市伏见所出的酒,在这里都可以喝到。在饮食店中还可以喝到三增酒。三增酒是在清酒中加上酒精、葡萄糖、水饴(即饴糖)、乳酸、氨基酸、无机盐和水而配制的,其酒度相当于清酒的三倍。在日本占领青岛年代里"不但酒馆里备有这种酒,即住家户也买这种酒饮用。在饮食店里,还可以召请专门陪酒的“酌妇”(妓女)来伴酒,当时武城路6号,有一家小林介绍所,是专为介绍艺妓与酌妇而开设的。下面所举,就是在市北区内的饮食店:
  天平(江崎)高唐路6号
  田舍家(小松)市场三路市场内.
  多福(林==),市场三路73号。
  此乃花(左野)市场二路46号。
  势力(山田盖三),临清路12号。
  明月馆(白福明),夏津路12号。
  桃太郎(中川)武城路7号。
  若松(鷲尾),吴淞路10号.
  三、割烹
  割烹是日本餐馆的一种,其菜肴多成套数,一道道按规矩上菜。这种餐馆比较考究,多为宴客而设。
  按日本的菜肴,一般可归纳为五种烹调方法一一蒸、煮、烤、炸、生(即生吃)。而没有炒。
  宴会形式,上菜顺序,一切按照日本人习惯,坐在席子上面的长条矮桌旁。一般是客人入座时,桌上己有几个下酒小菜,他们的行话叫“先付”。然后上专供饮酒的冷盘,称之为“前菜”。这些冷盘一般是三拚、五拚、七拚。日本人不尚双数,特别忌四,因四死谐音,他们认为不吉利。冷盘后是清汤,行话叫“先碗”,再后才上主菜,如生鱼片、煮物、烧物等。一些名菜都在最后上,末了是酱汤、米饭、咸菜,水果点心,直至结束。割烹馆如下:鱼岩(西岛岩吉),夏津路10号
  聚乐(大友田半主),聊城路115号.
  海光亭(改出陆郎),文登路6号。
  鱼好(武井叔子),夏津路11号。
  千古满(伊藤秀野),市场三路17号.
  四、料理待合
  料理待合是一种考究的餐馆。待合的意译是为客人招呼艺妓,并提供饭菜及场所。凡到此就餐者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里是艺妓的推销场所。是供日本人游乐的地方。这类餐馆,从房屋建筑至室内摆设,一切都保持了日本固有风貌。在市北区共有六七家之多,兹将名称列下:
  加茂川(掘岛),临清路20号,(料理待合)
  湖月(中岛),上海路12号,(贷席待合)
  明月(梅隆定子)上海路8号,(待合)
  重=家(德重庄熊),博平路4号,(待合)
  市松(星富美子,荘平路)(待合)
  此外在市北区还有日本人坂弁开设的“爱之家”也是经营符合的。木文所列湖月贷席待合,是规模比较宏大的一家。“贷席”是可以预订酒席,而不是通常的便酌。
  五、西洋料理
  日本人接受西方文化较多,但对西方饮食文化却不太普及。那时在市南区西餐馆还稍多一些,在市北区则仅五六家.日本人开设的这些餐馆,大多制作简单的西餐,如各式冷盘、牛排、炸鸡、煎蛎黄等。汤类常用的有罗米汤、牛尾汤、花旗浓汤等。有时也推出日式西餐,如明治鸡饼,奶油明治鸡等。当然他们也制作一些简易的西点如浜格煎饼(清煎饼),生梨浜格,法式土司,奶油鸡旦布丁等,兹将分布在市北区的日本西洋料理店列下:
  香兰庄(春日吉三郎),李村路14号。
  牧野晖雄(牧野多圭之),吴淞路18号。
  东洋小姐(黑岩梅吉),清平路4号。
  麦西洋料理店(小山艳子)武定路2号。
  明星(掘岛),市场三路15号。
  道草,博兴路87号。
  在这些日本人开设的西餐馆中,以==(即英语miss)东洋(东洋小姐)规模最大,他是和洋料理,既卖日本料理,也卖西洋料理。这与山东路(中山路)95号的国际食堂差不多,该食堂共分四部份:寿司部、和食部、洋食部、吃茶部。实际上就是和洋料理的扩大而已。
  六、咖啡店
  本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对咖啡店并不像现在那样重视。因此在青岛地区日本人开设的咖啡店,并不太多。但是日本引进咖啡的时间很早。上世纪末,在日本就出现了配备有女招待的咖啡店。青岛的咖啡店,也有的沿用女店员.当时市北区这样的店铺共有四家;
  银铃(爱甲),聊城路91号。
  三春咖啡店,益都路7号。
  青岛小姐,吴淞路34号。
  大和(菊池贤太郎)市场三路11号.七。茶座
  日本人做生意是比较精明的,市北区的饮食业开设茶座就是明显的例子。当时李村路有一家电影院叫“青岛映画”(今青岛影剧院),市场三路有一家日本电影院叫“电气馆”(今东风影院)。在这两处电影院旁边,各开一家茶座。在电影开放前和散场后.游人都可至此喝杯茶,吃点点心休息一会再走,这里事实上是电影院的小卖部,除了卖茶、牛奶及咖啡外,还出售糖果、点心等零食,并且还供应日本料理,是极为方便的餐馆。其分布列下:
  映画庄(电气馆隔壁),市场三路。
  若草(三浦林藏),李村路八号。
  百波(铃木由纪子),聊城路136号。
  明朗茶房(番川勇胜),招远路54号。
  日本专卖茶水的店铺,一般称茶坊。茶屋、茶寮是饮茶及料理都供应。明朗茶房、与以上几种茶馆不同,他是新旧交替的产物,专门供应红茶和咖啡。在当时的日本侨民中,喝红茶和咖啡甚为流行,而且他们还发明勾兑方法。如红茶除加方糖外,还可以兑入威司忌酒。咖啡除加牛奶、方糖外、还可以加入白兰地。明朗茶房就是这种提供特殊饮料的地方。
  八、寿司馆
  “寿司在日本古代原指用醋拌的生鱼片。现在则为一种粳米饭加生鱼片制成的和餐。直至今日,日侨在世界各地大都设有经营“寿司”的餐馆,这是一种高档的和餐。寿司的做法是取煮好的粳米饭,拌上醋、盐、糖等调料,再用手按薄、中间加紫菜、鱼松、鸡旦片、冬菇等夹层卷起切件,上面用生鱼片、或生鱿鱼等覆盖,也有用紫菜包覆的,颇像中国的如意捲。切件的形状分方形、梯形、菱形、园形等,吃时蘸酱油和山葵泥(日本的辛辣调料)吃。这种食品,一般料理店也供应,但没有专营寿司的料理店用料考究花色品种繁多。寿司里面有的还增加了生虾、生鱼子、生姪子、生蛤蝴、及芥菜等,外形色彩也十分美丽悦目。上菜时用漆盒盛装,当打开盒盖,那切割整齐的寿司,透明晶亮,有的还带点闪闪发光的银色,使人胃口大开。当然、这种以生鱼为主的食品,中国人很少问津,市北区那时专营寿司的餐馆只下列一家:
  东京寿司(岛崎),桓台路36号
  九、养麦面条铺
  日本人对养麦面食,有其偏好。通常养麦食品有“荞麦搔(=)(用烫面做的养麦片)、养麦面条、养麦汤(养麦粥)。至今在日本国内,葬麦面条铺还相当盛行。
  一般经营养麦食品的餐馆,如果在门外幌子上或招牌上,用日文写着“养麦处”三字,这就是养麦馆。若写着“养麦”或“养麦屋”,就是葬麦面条铺,铺里还时常供应生养麦制品。市北区有两家这样养麦面铺;
  东京庵本店(龟田佐一),市场三路市场内
  薮养麦(横尾竹一),市场二路33号。
  40年代前后,青岛的中国人吃养麦的很少,所以也很少光顾这样的荞麦面铺。当然,这和今天市场上售卖的用以治疗糖尿病的养麦挂面是不一样的。
  十、河豚料理
  河豚宴,在日本餐馆中属于高级宴席。河豚料理被视为高级菜。
  河豚有毒,人所共知,误食可使人丧命。但在日本的筵席中,烤河豚却认为是无上美味,我国也有“拼命啥河豚”的成语。所以制作河豚需要特别细心,一般饭店是不大敢制作的。
  日本人吃河豚,一般是放在筵席最后。制作者是穿和服的清秀女子,用手托着洗好了的河豚,坐到烤炉旁边,架上铁丝网,把一条条河豚放在铁网上面,用熟练灵巧的手法翻拨着,随烤随吃,鲜美无比。
  当时的市北区,经营河豚料理的只有聊城路108号山本和子开的鱼利一家。这里卖的全是特色菜肴,如东京饭团、关西割烹、河豚料理、鳗鱼料理等,当时是很有名气的饭店。
  十一、鳗鱼料理
  鳗鱼在日本的餐桌上,也是很有名气的料理、不是所有的餐馆都能制作。因为吃鳗鱼,一般都是活鱼现杀现做。所以这类店馆中必须要有养活鳗鱼的场所。
  在鳗鱼餐中,通常吃“鳗井”。(井是个日本字即汉字“井”中加点),意思是大碗米饭。“鳗井”,即“大碗鳝鱼饭”。还有一种叫“鳗熏”,是上面放烤鳝鱼,下面放饭的两层盒饭。在市北区,比较著名的鳗鱼料理,除上面提到的“鱼利”外,另一家为:
  铃木商店(铃木宽一)市场三路市场内。
  十二、天麸罗料理
  在市北区的日本餐馆中,差不多都有这种挂了鸡蛋糊油炸的菜。有人认为“天麸罗”是指的油炸虾,其实不然,凡用鸡蛋面粉挂糊的炸菜都叫此名。
  天麸罗的制作是沿袭中餐的炸法,以炸海鲜为主,尤其是炸虾。但是名字却是从葡萄牙语tempero音译而来的。
  出售天麸罗料理。以市场三路市场内的那些饭馆比较有名,前面提到的铃木商店,他的天麸罗料理,最负盛名。
  十三,鸿素烧
  只要从日本料理集中地经过,到处可见鸡素烧的招牌及布幌子。有的写一个特大的汉字“烧”,有的写作“锄烧 (=)”,还有的写作“寿喜烧”。
  鸡素烧,在日本的菜系中很有特色,其吃法是用一双直径不太大的小铸铁平底锅,将生牛肉(或猪肉)切成薄片,在锅内煎烹,自己操作,现煎现吃,同时还放入白菜、菠菜,大葱段、酱油、白糖。另外客人每人面前放一小碗,内有打匀的生鸡旦,将煎熟的牛肉片,放入一蘸,然后入咀,味道鲜美异常。
  鸡素烧在日本的料理店中,相当普遍,前所列店铺大多都有岀售。
  十四、中华料理
  日本人开中餐馆,主要是卖给想吃中国饭而又语言不通不能到中国餐馆的日本人。在当时,日本侨民处在市北区日人聚居区里,非常封闭,能说中国话的寥寥无几,吃中国饭菜的也不多,所以全区那么多餐馆,经营中华料理(支那料理)的只有一家。
  ==屋(渡边敬上)市场一路16号。
  日本人的中餐馆,多以饺子、炒饭、炒面为常年经营品种。生意一般。
  从上列的日本料理业来看,其营业对象,主要是日本人。在其经营过程中,还有无数的后勤商店,如市场三路及阳谷路一带,那些供应鱼、肉、蛋、菜、调料的商店,比比皆是。临清路日本料理一条街上,还有一个名纳富的日本人,开设了“老松楼”(临清路26号),专卖料理用具。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日商千方百计的想打入中国的饮食消费市场。但由于日本料理的口味,不能与中餐相比,所以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饭菜品种寥寥无几:
  便当(弁当箱),是一种简易的大米盒饭。外皮是用木片围成,箱内除干饭外,还有一个煎鸡子,一块黄色萝藤咸菜(大根渍),两个醋渍小园红莱藤。这种方便食品,在车站、码头、公园等地、都有出售,有一定的销路。
  板鱼,是市场三路菜市场内的日本饭馆销路很好的食品。是将鱼肉搅碎,加入调料及填料,做成板状长条块,陈列在橱窗内。这种食品很合中国人的口味,不少人前去购买。
  糯米饼,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把蒸熟的糯米,用石臼捣碎。内包甜豆砂馅,然后拍成圆形饼,外以熟糯米面粉油满,使其个个可以隔离。他们雇用中国人,沿街叫卖,有一定的销路。
  姜汤水与面糊饼,每年夏季第一海水浴场有经营这种食品的。姜汤水是用红糖、生姜汁、加上淀粉与砂糖制成。从海水中上岸,喝一碗卜分舒畅。面糊饼用一块铸有许多园形饼模的铁板,首先在模内涂油,然后注入半模面糊,中间放上少许豆砂馅,上面再用面糊注满,下用炭火,两面煎成黄色即成。这两种食品,很具特色,是日本人在海水浴场最喜爱的。年年夏天,生意兴隆。
  康有为学生罗慶公
  康有为的学生中如梁启超、刘海粟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还有一位学生是剧作家罗瘦公。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所演的新京剧如《孔雀屏》、《红拂传》、《玉镜台》、《青霜剑》等,都是他编写的。
  罗瘦公广东顺徳人,1929年在北京逝世,年44岁。程在他生前尊之为师,每年清明都到他的墓地祭扫,数十年如一日。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为市北区综合性史料,收录“中国最早的《国歌》”、“沈鸿烈辞职与挽留经过”、“抗战时期的崂山风云”、“沈鸿烈轶事拾遗”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徽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