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人物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408
颗粒名称: 工商人物轶事
分类号: K825.2
页数: 8
页码: 198-205
摘要: 宋雨亭原是河南路通聚福草帽辫店经理,抗日战争以前,连续十年任青岛市商会主任委员。他办事公正,乐善好施,在工商界声望颇高。1938年青岛沦陷,日寇没收了宋雨亭在观海一路的房产及胶澳电气公司的股权。日寇欲拉拢宋雨亭出任青岛维持会会长。宋雨亭坚决拒绝,矢志不当汉奸。随后其家属亦辗转至泸,过着淡泊朴素的生活。日寇对宋穷追不舍,托人捎信,如宋能回青附逆,不但全部财产可以解冻,而且还能委以要职。市北区博山路裕康徳经理张克俊,曾被目本宪兵队以“囤积居奇”罪名逮捕数次,因此对日本帝国主义怀有刻骨仇恨。
关键词: 人物传记 人物轶事

内容

一、宋雨亭矢志不当汉奸
  宋雨亭原是河南路通聚福草帽辫店经理,抗日战争以前,连续十年任青岛市商会主任委员。他办事公正,乐善好施,在工商界声望颇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携眷回原籍掖县避难,曾动员通聚福东家张同聚将自卫枪支捐献给八路军以加强抗战力量。1938年青岛沦陷,日寇没收了宋雨亭在观海一路的房产及胶澳电气公司的股权。日寇欲拉拢宋雨亭出任青岛维持会会长。宋雨亭坚决拒绝,矢志不当汉奸。日寇又派伪皇协军司令张宗援率领伪军到掖县,想用绑架手段迫使宋雨亭就范。宋事先闻讯,离开掖县,转道天津乘轮赴沪,匿居法租界。随后其家属亦辗转至泸,过着淡泊朴素的生活。
  日寇对宋穷追不舍,托人捎信,如宋能回青附逆,不但全部财产可以解冻,而且还能委以要职。而宋雨亭一如既往、毫不为动。1940年胶澳电气公司日方经理高桥路经上海,愿与宋会见,宋也以闭门羹相待,使日寇的拉拢目的始终未能得逞。
  二、陈孟元摆脱日寇纠缠
  阳本印染厂经理陈孟元,早年在东北经商,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七七事变后,青岛危在旦夕,阳本印染厂停工,陈孟元回掖县避难。日寇侵占青岛,将阳本印染厂査封,强迫改为“中日合办”,并到处寻找陈孟元签订协议书。陈孟元闻讯,为摆脱日寇纠缠,携眷潜赴大连匿居,日寇探得消息,通知伪满州国向陈施加压力,陈孟元坚贞不屈,拒绝返回青岛。
  日寇无可奈何,只好在协议书中列上陈孟元之四弟陈子万的名字,强行将阳本印染厂改名为“兴亚染织株式会社”。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孟元始将阳本印染厂收回自营。
  三、张克俊巧使金蟬脱売计
  市北区博山路裕康徳经理张克俊,曾被目本宪兵队以“囤积居奇”罪名逮捕数次,因此对日本帝国主义怀有刻骨仇恨。1943年日伪推行保甲制度,成立市北区公所,并指定张克俊任聊城路联保办事处主任,张坚辞未获准许,迫不得已,便使用金蝉脱壳之计,以张明德之名出任聊城路联保办事处主任,在济宁路区公所院内设立办事处、由裕康德副经理刘翼堂出头办事,并嘱刘翼堂与日伪虚与委蛇,凡事敷衍应付,自已退居幕后。
  刘翼堂与市北区区长邹子綍毫不来往。对于区公所交下的献铜献铁任务以及各项捐款,软磨硬拖,经常完不成任务,因而多次受到区公所的严厉批评。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俊被选为青岛市杂货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他为摆脱国民党的迫害,仍用张明德的名义担任,委托刘翼堂代理理事长职务,他本人从不过问同业公会的业务。直至青岛解放,他才以张克俊之名正式担任了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常务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四、宋祖华献身火柴业
  宋祖华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化学,毕业后在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搞技术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标购了敌产青岛磷寸株式会社,改名为青岛火柴厂,派宋祖华来青岛充任厂长。经过宋祖华的整顿,青岛火柴厂才得以正常开工生产。
  解放后的1954年,青岛市私营工业生产指导委员会,为提高火柴质量,成立了火柴工业技术研究委员会,宋被选为主任委员。他对火柴技术造诣很深,每天上午在青岛火柴厂处理业务,下午则到火柴技术研究会工作,筹设化验室,拟对火柴原料和成品进行化睑,合格后方准出厂。当时有的厂因检验手续繁琐,等于作茧自缚,因而持有异议,甚至对宋进行讽刺打击。但是宋全然不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了火柴及成品发火点的检验方法。并著有《火柴检验方法》一书,由北京轻工业岀版社出版。供全国各火柴厂采用。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宋祖华被任命为青岛市轻工业局五级工程师,不久即因病逝世。
  五、慈善家实业家丛良弼
  丛良弼蓬莱县安香丛家村人。生于1869年,卒于1945年,终年77岁。他创建山东省第一家火柴公司、第一家颜料厂以及其它工商事业.他与贺善果等人创办过世界红卍字青岛分会,长期间担任会长,在丛贺两家的倡导下,各捐资五万元在卍字会下设慈济院、慈济医院、慈济商校,女子小学、救济队等慈善事业,对社会贡献甚大,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慈善家。
  他本人虽然文化不高,却很注意培养子女成才,次子宋贯一大连工大毕业之后又去日本深造,学成回国继任振业公司董事长以及全国火柴联营社常务理事,解放后历任市政协市工商联常务委员,省政协及省工商联常委,也是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三子丛树五先后留学法美两国,主要攻读园艺学,归国后先在青岛农林事务所搞技术工作,解放后任农科所副所长。
  长子宋超杰被派至蓬莱良弼小学任校长,该小学系丛良弼个人捐建的,因经费来源充足,不但校舍设备精良,教学质量亦较县立小学为优,因他肯以较高薪津聘请教师。其图书室藏书众多,据说藏有25史等书籍,这在小学中是很少见的。高小毕业后,择其品学兼备的再到他的公司工作。
  六、李代芳政治生命的戏剧性
  李代芳字芸轩,崂山县夏庄村人。小学毕业后考入礼贤书院读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在烟台农林事务所任科长。1923年被聘为青岛市农林事务所任所长,在他的督导下,修建了中山公园小西湖及亭阁游览桥。1928年改任济南苗圃主任。后在邹道臣的资助下,当了华北火柴公司的董事。
  抗日战争时他撤至重庆,本来带去华北一带部分帐外资金,想在大后方寻找生财之道,因机遇不济屡遭失败。胜利后回到青岛,因华北火柴公司有敌股关系。他利用从后方回来的条件,取得官方默许接管了华北火柴公司,原来的经理厂长一概靠边站。他从新组织班子,他自任董事长。以此为契机,使他的政治生命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了华北火柴公司这个台阶,很轻松地当上火柴同业公会的理事长,火柴公会在工商业中算是大行业之一,为他当商会会长打下基础。有了商会会长这个头衔又为他竞选市参议员和议长创造了条件。
  解放前夕他撤往台湾,1973年病逝于台中,终年85岁。
  七、李涟溪硬盖五起楼
  李涟溪是青岛著名四大家族之一,但知名度则不如刘子山和傅炳昭,可能因财富的差别,也可能因处世方法不同。四大家族中的财富来源都与贩卖烟土有关,独有李涟溪不是靠烟土发财。
  李涟溪栖霞县人,十几岁只身来到青岛,以打另工为生,能吃苦又善于钻研,从粗通泥瓦工到承包德国的大小工程,十余年间居然成为岛上巨富。他购置了许多房产。在大沽路开设洪太商行。除搞土产杂货批发业务之外,专门经管房产的收租工作。他死后就是在这里出殡的,特点之一是抬着当时大总统曹锟赐予的“急公好义”大匾为殡仪开路,二是六房老婆每人各坐一辆马车沿街送殡。
  他所经营的洪太商场,即北京路的“五起楼商场”。在申请建筑执照时,市工务局按规定只准盖四层,他非盖五层不可。后来,他通过关系向南京政府领取了建筑执照,这使工务局颇为尴尬.谁知在竣工之后,南京方面又委托市工务局代为验收。工务局认为大楼已经倾斜,根本不能使用,又说地基松软,无力承受五层楼重压。最后他费了许多周折,打通了各种渠道才批准使用。这座楼迄今将近六十年仍无多大变化。国人在青岛搞商场,利用平台作游艺场所并按装电梯,是他所首创。
  他因为妻妾多,于30年代初去世后,因继承遗产发生纠纷,各聘律师,对簿公庭。并向市长沈鸿烈、省主席韩复渠告状。最后连子女在内将遗产分成十二份各得一份了事。
  八、贺善果救活五千人
  贺善果祖籍牟平宁海镇北翠里村人。学名俊生,道号善果。据说凡在红卍字会道院捐款最多者,可蒙“老祖”赐以道号。
  贺善果早年在大阪经商,精通日语,加之经营顺利,很快成为富商。归国后在青岛、烟台、天津、济南等地投资于许多企业,丛良弼所经营的事业都借助于他的大量资金。同时他又是一位大慈善家,本文将重点介绍他在牟平西南营子和青岛体育场舍生营救大批难胞的事迹。
  1938年5月31日,日寇为报复前数日我游击队在攻城时处决了几个日伪军,除在城内屠杀无辜群众110余人之外,又将四千余男女老幼,赶到西南营子,周围架起机枪,威逼群众跪倒在地,准备进行大规模屠杀。在危急时刻,贺俊生冒着生命危险出面求情,并以个人性命担保这里面决无游击队;日寇可能是尊重他是红卍字会会长的身份,竟然答应了他,化险为夷拯救了几千人的性命。
  另一件事是1941年冬,他冒死营救日寇从胶东虏来的2600余难胞,其中绝大部分脱险。此事《市文史资料》第四辑已有戚志诚的专文《救生记》详细叙述.笔者只想略说此事之余波。最近邹道臣的儿子从美国来信说,营救体育场难胞是乃父伙同乔智金办成的。为了查实,笔者曾专访90高龄的毛雍琛,他也是副会长,他也肯定戚志诚的文章。他说在当时讨论营救问题时,几位副会长都同意丛会长要小心谨慎不可贸然从事的主张。独有贺善果力排众议,非营救不可。据毛老分析,贺会长为何如此果断,在主观上他相信“老祖”的保佑,另外'也接受牟平事件的经验,觉得不会招致杀身之祸,而在客观上又取得日军高级嘱托高某的串通,能够直接见到日宼驻军的头目。更为凑巧的是这个头目在大阪时与贺有一面之识,又是用日语直接对话这就方便多了。尽管如此,成果来之不易,在将近一昼夜的对话和斗争中,会长们和贺老的家属都是提心吊胆,祈祷他能平安归来。
  九、张绪谱李丽华的婚变
  张绪谱原籍牟平邵家港村,兄弟八人,他是行七。乃父张颜山为胶东巨富,银元不下千万。张绪谱喜游乐,曾在上海复旦中学读书,他挥金如土,和电影明星李丽华于1944年在上海结婚,来青岛住过一个阶段。抗战胜利后同去香港。李母张少泉也是京剧演员,见张床头金尽,时加白眼。后来终于分手了。张离港经天津来到青岛。这时他俩的女儿宝宝刚过满月。最初,李还经常来信语气缠绵。1952年,张背着李和铁路医院的张大夫结婚了,李知道后也于1957年在香港和电影演员严俊结婚。
  1980年李带着女儿宝宝去北京,曾电邀张去京一晤,宝宝见了张绪谱这个生身父亲,冷冰冰的,这使张心里很不是滋昧。李当时曾约张合影留念,张有难色。李说“过去我们是夫妻,现在是朋友,有何不可。”笔者曾见过这张照片,大有老夫少妻的味道。这因二人生活环境不同,李还每年一次由香港去东京美容,相形之下,自然相差悬殊了。
  宝宝曾于1982年独自到北京去,有人劝她来青看视生父,她借口应酬太忙,抽不出时间来。张这时正在病中,听见这个消息后,病情急遽恶化,于85年1月在青去世.在他病重的时候,张大夫的两个儿子还经常到医院送汤送饭。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抗战胜利后的省市长
  抗战胜利后,在山东来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已控制整个的面,而国民党只暂时占据着点和线,胶济铁路1946年也曾一度通车。
  这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任命了省市长。共产党的山东省主席是黎玉、济南市长是肖华、青岛市长是林一山,国民党的山东省主席是何思源,济南市长是郑维屏,青岛市长是李先良。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为市北区综合性史料,收录“中国最早的《国歌》”、“沈鸿烈辞职与挽留经过”、“抗战时期的崂山风云”、“沈鸿烈轶事拾遗”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义昌
责任者
失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宋雨亭
相关人物
陈孟元
相关人物
张克俊
相关人物
宋祖华
相关人物
丛良弼
相关人物
李代芳
相关人物
李涟溪
相关人物
贺善果
相关人物
张绪谱
相关人物
刘翼堂
相关人物
邹子綍
相关人物
宋超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