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特产一一太子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346
颗粒名称: 临沭特产一一太子参
分类号: F762.7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太子参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査《本草从新》、《纲目拾遗》、《欲片新考》等医籍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又名童参。现在的太子参又叫孩儿参,属石竹科植物,俗称四叶菜、山菠菜,学名“异叶假繁缕"。
关键词: 地方特产 土特产

内容

太子参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査《本草从新》、《纲目拾遗》、《欲片新考》等医籍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又名童参。现在的太子参又叫孩儿参,属石竹科植物,俗称四叶菜、山菠菜,学名“异叶假繁缕"。
  它为什么能取代人参之小者称为太子参呢?这里面有个典故。传说明朝初期,有位皇太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百药用遍,概莫能医。愈,此药因挽救了太子的性命,后有人奉献此药,服后渐故美具名曰"太子参",沿用至今。
  太子参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七至十五公分,块根直生,纺锤型,表皮白色或微黄,疏生须状根,茎直立,节部略膨大。花腋生,有二型,茎下部之花,无花瓣,蒴果球型,熟时开裂,籽散落,黑色。茎端之花,白色花瓣五片,常不孕。其块状根洗净泥土,汤透晒干,则成为名贵中草药。太子参,味甘微苦,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太子参为我县一大特产,闻名遐迩,有六十多年栽培历史。据查,我县栽培太子参始于民国十八年。李湖村(现属郑山乡)李思安、李思治、李凤连三人,因兵荒马乱,土匪四起,在家无法生活,出外逃荒要饭,流落到南京郊区句容县一带。他们听当地百姓讲:这一带的磨盘山,方山和茅山上生长着一种药草,名太子参,为稀有名贵中草药.三人常去采挖。由于该药稀少,每天只能采到十棵八棵的,他们便栽到地里积攒着,直到过年夏至时挖出一块炮制出售。一次,发现在原栽参的空地里,又长出了新苗,方知此药可留种繁殖。民国十八年,他们带药种回原籍秘密栽种,不向外传,由于种的少,每年只收二,三斤干货。为了扩大面积,又移至菜园种植。为了让穷乡亲们都能种参换钱,就将技术公开。时间一长全村多数人家都栽种太子参了。
  与此同时,邢家屯村有一户,与李湖村李家有亲戚,也引进参种在家种植,逐步发展到全村。至今这两个村仍是太子参重点产地。后来由这两个村发展到邻村,乃至全县各村和莒南、临沂、郯城等兄弟县市。平均年收购量18万斤,1970年达到极盛时期,收购208万斤。
  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先后派员到临沐县取样调查,科学化验.已初步査明了太子参的化学构成及治病原理,为今后太子参的正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自1970年以后,由于病虫害的侵袭和收购价格的下调,太子参产量急剧下降。使临沭县这一名贵特产,面临绝迹的危险。近几年随着太子参价格的大幅度回升,我县太子参种植面积又逐步恢复扩大.使我县这一名贵特产又获转机。
  拜仙烧香
  财主拜仙俺拜仙,财主烧香俺烧香。为啥财主吃得胖如牛来粮满仓,俺却饿得骨如柴来没粒粮?老天爷,大神仙,你为啥啊这心偏?
  ----王晓春搜集整理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收录山东省临沭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有老区新篇、发展足音、峥嵘岁月、警世大案、史海钩沉、苍马名人、地方特产、乡土文物和古体诗词选登等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朝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思安
相关人物
李思治
相关人物
李凤连
相关人物
南京市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
太子参
相关专题
拜仙烧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