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290
颗粒名称: 解州关帝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218-222
摘要: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现存最好的宫殿式建筑群。庙座北面南,背依银湖(硝池),南望巍巍中条山,东临浩渺之盐池,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总面积20万平方米,堪称华夏武庙之冠。
关键词: 解州 关帝庙

内容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现存最好的宫殿式建筑群。庙座北面南,背依银湖(硝池),南望巍巍中条山,东临浩渺之盐池,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总面积20万平方米,堪称华夏武庙之冠。
  关羽,三国时蜀汉名将,死后由于他的“仁爱、忠勇、信义”符合我国主体文化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而受到儒家的推崇,成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而后佛、道借关羽在统治者和人民中的广泛影响而传教,使关羽由历史上的真实英雄,转而成为儒、佛、道所并尊。
  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当时隋文帝和隋炀帝笃信佛教,最先在玉泉山(今湖北当阳)关羽显灵处建立关庙。随后,许多关羽显灵护佑百姓的佳话越传越广。关羽家乡人,更是感激关羽生前恩德,众商人也为了体现仁义行商,同时祈求关公神灵护佑,便在城西选址,盖起了早期的关帝庙。
  宋朝真宗统治时,北方的辽国不断派兵南侵,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安全。真宗大肆尊崇道教,装神弄鬼,企图凭借神灵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同样把在民间素有影响的关羽抬上神台。由于上有统治者的倡导,下有广大民众的认同,社会上对关羽的崇拜已经基本形成。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因关羽“解盐战蚩尤”有功,降旨要地方官修建关庙。
  据传,圣旨传到河东解梁关羽的家乡,人们奔走相告。有人说,庙应建在池南常平村,那里为其故宅;有人说庙应建在池北潞村,因关羽曾在那里擒杀蚩尤,为百姓除恶造福。由于众说纷纭,地方官一时没有主意。
  一天,有一位白须老者来见州官,他正色道:关帝祖庙只能在解梁西关。州官问其缘故,老者说:“你若心诚,须斋戒三日,然后在中条山上朝王窑头方向观望,便知分晓。”说罢飘然而去,不见踪影。
  州官只觉此人来历不凡,便依言斋戒三日,第四日黎明即起,率众人快步登山,待东方日出便跪拜禀告,申明来意,然后抬头朝王窑头一眼望去,便见一团紫气平地腾起,一会儿又变为青色,宛如龙头在左右摇摆,青色龙身向西北蜿蜒伸展直达金井,到正午时分,徐徐消散。此时州官大悟,连称:此处真乃神龙气脉也!于是他回顾四周,发现离隋朝建的关庙只相距几十米,便当即决定在解梁西关建庙,并将此事奏禀朝廷,皇帝下旨扩建关庙。
  关羽自宋代以后地位日益上升,到明代达到顶峰,万历帝封关羽“协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关庙改称关帝庙并增建重修,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颇有王宫帝阙的非凡气宇。
  清朝顺治帝入关时,引用“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与蒙古可汗结为义兄义弟,取得了全国的统治地位,他们觉得自己以少胜多,是受到了关老爷的护佑。于是他们便更加崇拜关羽,把关帝庙推向全国各地,并在宫中设立关羽神位祭祀。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来关帝祖庙朝拜,把关羽崇拜推上了历史的最高峰。
  由于历代皇帝的扩建和重修,又有康熙、乾隆、咸丰手书的牌匾,所以清代的关帝庙达到了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庙宇占地约300余亩,建筑群绵延数十里,碑碣如林,前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华盖如云,庙内香火之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庙内建有十四大宫殿,有100多名道士诵经讲道,专司庙内香火、祭祀,每日所得布施及香火钱,需30个道士用挑担轮流收取。同时,解州每年农历四月和九月的大型庙会,每次历时40余日,庙会有详细祭祀典礼,同时还有祝文,由州守主祭。清高宗弘历就曾于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特颁了解州关帝庙崇宁殿的祝文,曰:“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凡尊牲醪。”隆重的“祭关”典礼,成了当地和邻近士人竞相参加的一大盛会。《图志•坟庙•解州崇宁宫》记谓:“每岁四月八日传帝于是日受封,远近男女,皆钊击羊豕、伐鼓啸签,俳优巫觋,舞燕娱悦。秦、晋、燕、齐、汴、卫之人肩摩毂击,相与枪棒、校拳勇,倾动半天下。”客商大贾云集,市场充盈,百业兴旺,繁华无比。建国初期,历经百年战乱之后的解州关帝庙还完整地保存了主庙和东、西宫及结义园、道士坟等建筑园林,占地260余亩,庙内仅剩8大宫、道士50多人。解放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有道士还俗,几百亩庙地划分给许多单位和一些村,东西两宫也由居民住宿。庙内还住进了一些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关帝庙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维修建设。就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里,1958年政府下令保护,成立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1960年公布解州关帝庙为运城县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公布解州关帝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虽受到保护,并未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开放后的关帝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主庙的修缮建筑有春秋楼、崇宁殿、御书楼、午门、雉门、“气肃千秋”坊、“山海钟灵”坊、“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关帝庙一周198间廊房,东西华门、东西宫厅。1985年,政府拨款收回了关帝庙原东西两宫的70余亩土地。1988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对结义园内的结义坊、君子亭、结义亭三大建筑进行落架大修和彩绘。1990年,将中断了近半个世纪的“祭关”活动,恢复于每年的10月18日——10月24日,会期为7天。祭祀期间有民间艺术表演,仿古祭祀关帝乐舞表演等14大项。199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关帝庙考察。1998年,在结义园内开挖东、西两湖,并筑起了长443米、高315米的青石湖岸,堆起一座假山并在山上修瀑布,进行绿化、美化。在君子亭内敬奉了形态逼真的桃园三结义人物蜡像,在结义亭内设置了栩栩如生的三英征战故事沙盘。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辛勤劳作,终于在1999年10月18日第十届关公文化节正式对外开放,并且收回原庙地105亩。随后又广泛搜集河东地区有名的碑刻145通,分为“河东贞石”、“名贤宝迹”、“功德流芳”等几个部分陈列于主庙廊房展出,增添了关帝祖庙的文化含量,向世上展示了河东的碑刻精华,提高了关帝庙的文化品位,同时又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2001年后恢复西宫原有的古槐宫、诗竹园、道正祠,并摹刻《八十一太上显化图》,供广大游客观赏鉴识道教的文化艺术。
  常平关帝祠是迄今世界各地难以计数的关帝庙的发源地,距运城10公里,创建年代与关帝庙同一时期——隋朝。到金代形成祠堂,当时占地20亩。解放后,由常平乡政府管理。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开发文物,合理保护,1991年被运城地区文物管理部门收回,由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统一管理,对被毁坏的建筑进行恢复性维修,拆除祠内古建筑以外的40余间违章建筑,修筑起庙四周5米高的砖砌围墙650米,筑砌防洪堤240米,硬化了祠外道路。1998年关帝祠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关帝祠,现占地23亩。故乡人多情重义,从古到今每年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羽诞辰日,村民都要请来戏班和锣鼓队,在祠前表演三天,隆重纪念故乡的名人,祈求关羽保佑一年平安幸福,庄稼丰收。
  关帝祖茔在关帝祠正南2公里的中条山下。沿山沟向里走约半小时,即可看到柏树成林,半环抱一石头垒起的坟茔,这就是关氏祖茔。据碑文记载,早年间祖茔的四周有石墙包围,也有一定的规模,后仅剩冢基石碑。2002年恢复修建了石磐道院,新开发了24个景点,恢复了关公根祖文化的发源地。
  为了充分展示关帝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管理者们利用祖茔气候宜人的优美环境,2000年筹集资金,在祖茔依山傍水之处,建起一座汉代风格的古汉城。汉城占地67亩,既是拍摄电视剧的理想场地,又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目前,随着运城旅游大市的发展,“三关”景区将成为世人了解关羽及关公文化真实内涵的研究中心与旅游圣地。
  作者简介:何秀兰,女,1959年12月出生,解州文管所副所长,文博馆员。
  傅文元,男,1974年3月出生,解州文管所副所长,助理馆员。

知识出处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河东文史第一辑》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本书以纪实的方式,以戊戌变法以来的运城历史为背景,以事件的人物为主线,收集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方面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傅文元
责任者
何秀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何秀兰
相关人物
傅文元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山西运城解州
相关地名
关帝庙
相关作品
关帝祠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