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路街道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沧文史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209
颗粒名称: 浮山路街道概况
分类号: TU984.191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浮山路街道位于李沧区南端,西南面与四方区和崂山区交界,北与东李村街道和虎山路街道相接,东邻九水路街道,是李沧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也是李沧区政治经济和行政文化中心;辖区内南倚张村河,北邻李村河,东靠青银高速公路,西接重庆中路,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4公里,呈东宽西窄的地域特征,区域总面积8.43平方公里;所辖的东李村、南庄村、河南村、河南庄村、河东村5个村庄已于2002年改称为社区;另辖百通社区、浮山路社区、台柳路社区、九水路社区、福岛路社区、旭东社区6个社区。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浮山路街道

内容

浮山路街道位于李沧区南端,西南面与四方区和崂山区交界,北与东李村街道和虎山路街道相接,东邻九水路街道,是李沧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也是李沧区政治经济和行政文化中心;辖区内南倚张村河,北邻李村河,东靠青银高速公路,西接重庆中路,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4公里,呈东宽西窄的地域特征,区域总面积8.43平方公里;所辖的东李村、南庄村、河南村、河南庄村、河东村5个村庄已于2002年改称为社区;另辖百通社区、浮山路社区、台柳路社区、九水路社区、福岛路社区、旭东社区6个社区。2007年辖区内总户数7900户,总人口20521人,其中男性10330人、女性10682人,辖区居住人口中除汉族外,还有朝鲜、满、回、藏、蒙古、土家等少数民族近1600人。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商贾云集,人气广聚,是经商聚居的良好地域。李沧区域四条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有三条从浮山路街道辖区通过,还有纵横交错的九水路、万年泉路、福岛路、枣山路、台柳路、青山路、君峰路等7条道路,在区域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开通的3路、9路、123路、203路、207路、215路、216路、306路、313路、605路、606路等11条公交线路,为辖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历史悠久的商埠李村大集,就坐落于辖区的北缘,为繁荣浮山路街道以及周边地段的第三产业,造就着得天独厚的商机。辖区内设有金融、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单位,享誉岛城的青岛师范学校、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及青岛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院校都坐落在本辖区,吸引了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使作为李沧区政治、经济、行政文化中心的浮山路街道辖区锦上添花,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浮山路街道辖区的历史沿革为:1897年前隶属即墨县仁化乡郑疃社;1898年被划入德国胶澳租借地,隶属李村区;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属胶澳商埠李村区;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先后归南海专署和崂山行政办事处;1950年改属胶州专署;1951年起属崂山行政办事处和崂山郊区;1961年后,崂山郊区改称为崂山县,属李村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李村人民公社,成立了李村镇;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属新改称的崂山区李村镇辖区;1994年6月随李村镇划入新成立的李沧区;2000年1月在李沧区行政区划调整中撤销了李村镇,其所辖区域调整为4个街道,浮山路街道是其中之一。新组建的浮山路街道由原李村城区管理处部分区域和原李村镇所属5个行政村组成,机关驻地为李村街道辖区的向阳路6号;2002年6月,迁至九水路211号;2006年9月,因机关驻地整体开发建设,又迁至李村街道辖区的向阳路88号。
  浮山路街道自成立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打造品牌经济,发展大集文化,发挥名校效应,形成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辖区内的宝龙城市广场、啤酒物流、东晟国际商贸城;宝达大厦、枣山家园、啤酒香苑等项目,有的已开工建设,有的即将竣工。到2007年,辖区企业涉及汽车销售、物流配送、机械电子、市场批发、模具、仓储、化工、建材、家具、服装、包装及餐饮娱乐等诸多行业,其中以汽车销售、物流配送、仓储等行业为支柱,形成了以东李商圈、万年泉路、青山路为三产核心的产业布局,实现财政收入27.3亿元。
  浮山路街道自组建以来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三级联创”示范街道、青岛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平安“信访杯”先进单位、青岛市实施“两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和称号。

知识出处

李沧文史第四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收集李沧文章,勾画出了村庄历史发展的轨迹,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情。是一部反映李沧区农村生活的瑰丽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浮山路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