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柳沟河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035
颗粒名称:
柳沟河的变迁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位于杨集镇驻地东部的柳沟河,亦称北柳沟河,源于沭河,汇入骆马湖,北起310国道南至江苏省新沂市墨河镇,始挖于1955年,全长10华里,经过历届领导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进行多次开挖和整修,现已成为杨集人民的一条“母亲河",有效灌溉面积达1.5万亩,养育了杨集近一半人口。
关键词:
河流
柳沟河
内容
位于杨集镇驻地东部的柳沟河,亦称北柳沟河,源于沭河,汇入骆马湖,北起310国道南至江苏省新沂市墨河镇,始挖于1955年,全长10华里,经过历届领导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进行多次开挖和整修,现已成为杨集人民的一条“母亲河",有效灌溉面积达1.5万亩,养育了杨集近一半人口。
人们不会忘记,建国初期的一场洪涝灾害给杨集人民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近乎于水天相接,房屋被冲毁、倒塌,庄稼被淹没,使杨集东部地区的大部分村庄沉浸在大水的浸泡之中,人们不得不在水中度日。洪水持续了近一周之多,大部分地块的庄稼颗44粒不收,最高产量仅达18市斤。1955年,县委派贾自臣出任墨河区书记,第一次打响了“治水保粮”第一炮,组织两万余人,男女老幼齐上阵,以“大禹治水"的精神,开挖了全长800余米,宽仅2米的排水沟,重点在于排涝,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当时因其狭长,且两头边界处稍窄中间略宽,形似柳叶状,故取名“柳沟河”。柳沟河的开挖,基本上缓解了杨集东部的汛情,保护了近800亩粮田作物的生长。1964年,杨集第一次实行了稻改,使水稻这一粮食作物从此扎根在杨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975年,新一届公社书记于朴之,生产组长卢成习及袁振义、郑华祥等部分领导到任后,经过多次考察论证,于1976年展开了柳沟河第二次大会战,提出了“大战杨新湖,誓夺粮食大丰收,学大禹治水,变废为宝”的口号,成立了军民大会战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五花顶(现在红花乡大新村西),由公社书记于朴之担任总指挥,生产组长卢成习担任副总指挥,村村设立了指挥分部,组织四万军民昼夜奋战,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之久,参战人员吃住在工地上,不畏严寒酷热,总投工达9000万个,用炸药达20余吨,投入资金150万元,于1977年初夏终于完成了全长10华里,宽30米,深4米的柳沟河治涝排灌两用工程。同时在沿途修建了梁海闸、五里桥闸、张墩闸三座大闸,30余座大小机(电)灌站,彻底改变了杨集东部地区的生产条件,使水稻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随后经过历届领导的努力,开挖了部分重点排灌支渠,对柳沟河多次进行了清淤,修复了部分水毁工程,配套了设施,现已形成了“渠连网,井配套,亩亩能排,块块能浇”的格局,使这条当初只为排涝的一条小河,真正成为杨集的排灌两用河道,为杨集的农业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杨集呈现出了''东方林果茂,西方稻花香"的美丽景象。
杨金荣沈平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
本书从农业、水利、林业等不同的侧面,记述了50年郯城建设的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金荣
责任者
沈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郯城县杨集镇
相关地名
柳沟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