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境柳制品业探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998
颗粒名称: 郯境柳制品业探源
分类号: J528.5
页数: 2
页码: 147-148
摘要: 郯邑古邦,人文发祥,地灵物阜,历史源长。除以盛产梁菽,向以精巧工艺品驰名域内外,诸如沂、沭两岸之琅瑯草编、柳编,由于技艺不断进步,今日其生产规模、花色品种, 已非昔比,愈显其绚丽多姿。在广交会上博得处贸顾客的青睐,预购,而成为郯邑大宗出口之商品。笔者仅以沂、沭两岸柳制品业,试溯其源, 以飨读者。
关键词: 柳编 柳制品

内容

郯邑古邦,人文发祥,地灵物阜,历史源长。除以盛产梁菽,向以精巧工艺品驰名域内外,诸如沂、沭两岸之琅瑯草编、柳编,由于技艺不断进步,今日其生产规模、花色品种, 已非昔比,愈显其绚丽多姿。在广交会上博得处贸顾客的青睐,预购,而成为郯邑大宗出口之商品。
  笔者仅以沂、沭两岸柳制品业,试溯其源, 以飨读者。
  郯城位于警东南苏鲁交界处,溯明、清以来,郯邑舆图,有沂、沭二水纵贯其境,且有武河、白马河、墨河诸小流贯穿其间。沂、沭二水流域,每遇洪涝,官民动员,修堤补堰, 以防漫溢。庶乎年年如是,敛赀征役,农民不堪其苦。
  据《临沂县志》(民国五年版)“人物篇载” “王卥,字美公,县庠生,居蔡村(今属临沭县),壎族人也①,天性豪迈,少读书,厌浮华,具胆识,利思及物②。康熙十八年(公元1674年),圣驾南巡,百上疏,献二策……一兖属素不产柳,每修河口,各州县出柳千条束,散价百姓,远方买柳,农事荒废。祈自后暂散价于产柳地方,兼于河堤内外,或附近圹土,广植官柳,令士兵看守,十年后,采用不尽。大兴镇设立分署,自此始,并除沂、郯柳束。”
  据上述文献推论:沂、沭两岸柳制品手工业其原料取于柳,“而兖属素不产柳”,原料不具,何谈柳制品业之兴起?是以论断:沂、沭两岸之植柳,缘于筑堤防洪之需也。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叶沂、沭两岸遍植柳林也。
  据民风文献所载,早于清代历史时期,沂郯民间,生产、生活中已普遍使用条编之筐笋,然其原料为杨、腊、秫秸枝条,非为柳条,其技亦粗放也。
  注:①此系烧制陶器的族姓
  ②为百姓谍求利益
  (陈伯铭撰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分为人物春秋、历史见证、自然灾害、封建习俗、反动帮会、举人进士知县录、历史足音、轶事趣闻、古刹寺庙、土产探源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伯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