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歼灭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927
颗粒名称: 李庄歼灭战
分类号: E297.3
页数: 4
页码: 50-53
摘要: 郯城县北部的李庄,是一个古老的村镇。东临公路,西靠沂河,水陆交通方便。在“七七”事变之前,为防止土匪的抢劫,南、北、东三面筑有围墙和围门,围门上边筑有砖石结构的炮楼。在东围门的一侧还筑一个大炮楼。
关键词: 郯城 李庄歼灭战

内容

郯城县北部的李庄,是一个古老的村镇。东临公路,西靠沂河,水陆交通方便。在“七七”事变之前,为防止土匪的抢劫,南、北、东三面筑有围墙和围门,围门上边筑有砖石结构的炮楼。在东围门的一侧还筑一个大炮楼。围墙外边有宽约十米,水深近两米的壕沟。村庄内的商店和住房鳞次栉比,联成一片。南北大街和主要巷道的尽头,都筑有哨门和炮楼。村庄西面紧靠沂河,是天然的屏障。沿河一线,为方便村民用水,从南到北修有四个水门,每个水门附近也有一个小炮楼。1938年春,临沂、郯城失守后,日宼占领李庄,随后又有伪军驻防。当时进驻的伪军是以许兰生为首的第八大队,下辖22、23中队和一个剿共队,共300余人,全系日式装备,还有以张三(张英杰)为首伪警察局的30多人。伪军进驻李庄后,除对原有旳炮楼整修加固外,又在南北大街中段西侧,新筑一个大炮楼。当时没有砖石,就拆除民房,搬来砖石修建。有些村民被逼得无家可归,只好背井离乡,四处逃荒。村内的青壮年都跑光了,伪军就把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十二三岁的儿童抓去修筑,干得慢了还要挨鞭子,有的被打得死去活来。炮楼修好后,伪军在上边荷枪实弹,昼夜站岗。
  当时伪军的供给,除军饷由他们的上司发给外,吃喝所需之物都是从附近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弄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们又气又恨,都盼望着八路军早日把这伙狗杂种消灭掉。
  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二次攻克苏北邳县县城后,向鲁南一带进发,开展抗日工作。驻在李庄的伪军,控制着临沂通往新安镇(今江苏省新沂市)的交通要道,是开展抗日工作的一大障碍,必须拔掉这个“钉子”。通过侦察分析敌情后,支队召开作战会议,传达攻打李庄伪军的战斗部署。一团二营和第三大队(原临郯独立团)配有机炮连担任主攻;一团一营在李庄北阻击临沂方面日伪军的增援;独立三营在李庄南面阻击郯城方面日伪军的增援;独立四营为预备队。参加作战会议的干部信心十足,愉快地接受了战斗任务。
  1939年6月30日拂晓,参战部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一团二营和第三大队,在南、北、东三面发起进攻,在机炮连重火力的掩护下,通过壕沟,越过围墙,消灭围墙上的守敌,向村内进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经过近两天一夜的战斗,整个村庄大部被我军占领,残敌都龟缩在几个炮楼里固守待援。第二天下午,临沂日军出动200多人,乘十辆汽车到达沂河西岸,用猛烈的炮火掩护伪军渡河突围。当伪军在李庄西面通过四个水门渡河时,担任主攻的一团二营和第三大队,在南北两侧组织强大的交叉火力网,猛射渡河逃跑之敌,有六七十名伪军毙于河水之中。
  此次战斗,歼敌近200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近百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大宗。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伤亡20多人。李庄被解放了。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收录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选载了《郯城沦陷前后》、《抗日医药救国会》、《郯城义顺恒药店》和《马头镇八大寺追忆》等25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史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英杰
相关人物
许兰生
相关人物
新安镇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