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系1941新建县,追溯莒南县的驿递历史,仅在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9月《莒州志》中略有提及。近代邮政始于1912年,当时有十字路、大店、坪上、汀水、桃花官庄、板泉崖6处邮政代办所和文瞳、桑庄两处信柜,主要对民间开办信函、挂号、包裹、汇款等业务。莒南电信始于1931年,当时莒县长途电话事务所在十字路、大店、坪上区公所设立电话站,临沂在板泉区公所设立电话站,每站设5门磁石交换机、1部话机,用于联系公务。至1935年6月,因杆路质量差,维修不足,难以保证正常通话,便逐渐瘫痪废置。
1942年4月22日,莒南县战时邮局在路镇区老古窝村一所民房里成立,抽调山纵二旅通讯科干部艾云楷为首任局长,配交通员2人,投递员2人,负责全县的文件运送工作。1943年初,战时邮局与县委交通股合并,全局人员发展到37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战时邮局迁驻十字路城隍庙,并对外挂牌办理平信、挂号、汇款等业务。次年5月,莒南县战时邮局改称莒南县邮政局。1947年7月,国民党八十三师进犯莒南,邮局恢复战时旧称,并撤往山以北。次年8月,滨海全境解放,邮局迁回十字路,并恢复''莒南县邮政局”。在八年抗战时期,党组织活动到哪里,战邮就跟到哪里,广大战邮员舍生忘死,冒着枪林弹雨送信、送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战邮员葛春亭被山东战时邮局授予“战邮英雄”称号,还有两名战邮员光荣牺牲。建国后,莒南县邮电事业迈出了建家创业的新步伐。1950年11月,沂水军分区驻十字路电话站与莒南邮政局合并,安装了30门磁石交换机和4部摇把子电话。自此,莒南县邮政局正式改名为“莒南县邮电局”。邮政、电信开始并驾齐驱,飞速发展,先后开办起长途电话、电报、挂号、特挂等业务。1958年,全县邮电局所已达15处,人员增加到139入,邮路长度达到2035公里,磁石交换机20部、422门。全局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的精神,自己动手试制成电话会议机,并采用一线多用技术,缓解了器材短缺与线路紧张的状况。
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破坏。1969年12月,又分设邮政、电信两个局,工作关系难以理顺,各项业务发展非常缓慢。1973年,两局再次合并,恢复“莒南县邮电局”,通信生产已逐步纳入正轨,全局职工学习大庆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相继实现了县城至支局农话电路载波化和城乡投递摩托化,大大提高了电话接转速度和报刊信件传递速度。1977年,分别被邮电部和山东省委、省革委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聂其雁、齐廷德两位副局长,分别出席了全国邮电系统工业学大庆会议和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代表会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给邮电通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县邮电局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邮电建设方针,积极对邮电通信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邮电事业进入快车道。
长途传输方面。1978年底完成临沂至莒南、日照地下长途60路载波电路。并借省府“济临青1920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建设之机,争取省邮电局同意,在莒南预留长途数字微波通信接口,并于1992年开通长途120回线与接口对接,进入国际、国内长途通信网,为莒南电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94年,架通县城至临沂长途数字光缆。1995年完成“省府国防工程”莒南段地下长途光缆敷设,建成空中、地下、地上三大数字传输网络。1998年,全县长市、市市中继电路已达750路,比改革开放前增长18.75倍。
市话交换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是从“摇把子”向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转换。为了改变“摇把子”电话通信落后局面,莒南县于1982年安装开通了500门HJX-976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全区12个县率先结束了“摇把子”时代,实现市内电话自动化。1985年又增容500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00门。二是从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向电话程控化转换。为了适应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彻底摆脱“电话不如骑车快''的通信困境,1992年确定将市内电话换型增容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县长杨家美任组长的市话改机换型领导小组,并同意县邮电局收取市话改制费和市话建设基金。县邮电局在局长杜成民、党组书记杨恒玉的带领下,全局职工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莒南县各界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760万元,经过4个月的日夜奋战,安装长途120回线、市话3072门S—1240型程控电话。1992年7月31日一次割接开通进入长途自动话网,直拨国内400多个城市,国外2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临沂地区率先实现了市内电话程控化。1993年3月,县城又开通了无线寻呼、123音乐台、117报时台、121气象预报台、125电视节目预报、114电话号码查询等服务项目。1994年,针对市话装机无线无号的实际情况,投资560万元,完成市话增容4000线工程。1995年初,市话装机又出现了线号不足的问题。便及时联系济南部队施工人员进行勘察施工,完成了市话电缆增容8000线工程。至此,市话装机总量比1949年至1994年的线路总和还多1000线。同时,积极联系上海贝尔公司争取程控主机提前提货,于10月13日顺利实现程控扩容4096|'1,建成全市第二个市话万门邮电局。1997年,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又新建4000门模块分局,下决心投入16000线市话线路扩容工程,真正解决县城装电话难的问题。1998年邮电体制大改革,9月16日,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县邮电局分为县电信局和县邮政局,面对此情况,坚持“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邮电通信。首先,在县邮电局和天桥路邮电分局各安装开通S-1240型1000门程控交换机设备,使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8432门,比改革开放前增加83倍。其次,配合厂家完成程控电话由E型向J型升级。
农村通信长足发展。“七五”期间,随着市话的迅猛发展,农村通信不适应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局面愈来愈明显,改善农村电信已迫在眉睫。为此,邮电主管部门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村电信事业,采取“财政投一点,当地筹一点,邮电拿一点”的政策,县乡两级密切配合,对1984年机构改革以来新设立的9处乡镇盖新房,架杆线,先后建起了王家沟、道口、陡山、官坊、刘家庄、演马、柳沟、厉家寨8个支局所, 全县实现了乡通电话村通邮。同时,县邮电局建成了2750平方米的邮电楼,解决了通信机房紧张的状况。1992年,在市话设备向程控化转型的同时,农话设备转型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于1月在板泉镇首先安装开通了模拟程控电话,随即掀起了农村通信建设热潮。1993年,先后为坪上、朱芦、大店、柳沟、坊前、石莲子、壮岗、陡山、王家沟等10个乡镇安装开通了程控电话,新增农话电路23条,农话自动交换容量达1280门。同时,组织农线人员对岭泉、石莲子、汀水(王家沟)、坊前、柳沟、团林、陡山乡街道线路进行整修,共迁移杆118棵,架设电缆9.9皮长公里。1994年,为进一步加快农村通信网建设步伐,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通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通信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采取“四个一点”广筹建设资金,为农村电信发展进一步铺平了道路,先后为团林、筵宾、文瞳、洙边等11处乡镇安装开通了小程控,全县有88%的乡镇实现了程控化1994年7月10日建成全区第一个县乡一体的本地网。8月8日,临沂地区行署在莒南县召开了加快本地网建设现场会。1995年上半年,实现乡镇电话程控化,11月10日全县电话号码升7位,进入C3本地网。1996年完成16000门S—1240程控模块设备扩容;1997年开通15000线5ESS—2000程控设备,建成4处2000门模块支局、13处1000H模块支局,同年农话装机超万部。至1998年,全县农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27568门,比改革开放前增长137.8倍。随着农村支局程控设备规模扩大,农话客户也有天翻地覆的变化。1996年,通过开展“百部电话村、千部电话镇”装机活动,在广大农村引起较大反响,刘家庄乡庞瞳村率先安装电话103部,成为临沂市第一个百部电话村.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积极开展了“市农话双超一万户”竞赛活动,筵宾、官坊率先分别安装电话1020部,1003部,建成全县首批千部电话乡 .镇,省、市、县电视台分别予以报道。同年7月,农话装机实现超万部。至1998年9月底,农话装机达12850部。
无线寻呼、移动电话、数据通信从无到有,逐步形成规模。1994年4月开通了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1996年开通数字大哥大基站,1997年建成团林、陡山模拟大哥大基站,团林、洙边、板泉、陡山4座数字大哥大基站,大哥大达3040部。1993年3月25日开通BP机县内寻呼,1995年4月开通127自动寻呼,实现全省联网。1996年开通9898无线寻呼,1997年开通团林BP机站,1998年开通198、199高速寻呼,实现全国联网.到1998年全县BP机已达7263部。国际互联网业务于1998年开通,并建成莒南网址。
邮政业务逐步拓宽,先后开办了邮政储蓄、邮政快件、商业包裹、广告信函、特快专递、用户传真、礼仪电报等业务,并积极推行邮政自动化,配备了电子信称、包裹收寄机、储蓄前台微机等,为社会提供了灵活、方便、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全县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到1998年,全县电信业固定资产达4亿元,市、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6000门、社会话机总部数达到27223部,分别比1978年增长156.4倍、109倍和46.7倍,电话普及率达到3.21部/百人。
1985年以后,莒南县邮电局实行局长负责制和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对管理干部实行聘任制,优化劳动组合,竞争上岗,并改革分配制度,以效益定收入,按贡献拿奖金,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档案、计量、会计、全面质量管理、农话机线设备维护管理先后升级达标。围绕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狠抓局风建设,认真纠正服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在全局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大力弘扬企业正气,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1986年,县邮电局被山东省邮电局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称号;1987年至1989年连续3年被临沂地委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被中共莒南县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最佳企业”;1993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九三年度两个文明先进单位”,1994年10月被临沂市邮电局授予“青年文明号”岗位;7月被莒南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1996年2月被临沂市交通委、人事局授予“全市交通系统先进单位”,8月被授予1995年至1996年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12月被省邮电管理局授予“山东省邮电模范职工之家”;1997年3月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12月被省邮电管理局授予“全省邮电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服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