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引三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850
颗粒名称: 南茶引三十年
分类号: TS272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莒南县演马乡地处鲁东南丘陵,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全乡2.1万人,2.9万亩耕地,现有苹果5000亩,板栗7000亩,茶叶9000亩,其他杂果1000亩。演马乡是个农业乡,茶叶生产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演马乡自六十年代进行南茶北引,并获得成功,发展茶叶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八十年代经历了低谷时期,从1992年开始,演马乡茶叶生产进入大发展阶段。到九十年代,演马乡的茶园面积达到9000亩,其质量、产量大幅度提高,效益倍增。
关键词: 莒南县 茶叶生产

内容

莒南县演马乡地处鲁东南丘陵,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全乡2.1万人,2.9万亩耕地,现有苹果5000亩,板栗7000亩,茶叶9000亩,其他杂果1000亩。
  演马乡是个农业乡,茶叶生产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乡年产干茶叶达到30万公斤,总收入9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450元,素有“江北茶叶第一乡”的美称。
  演马乡自六十年代进行南茶北引,并获得成功,发展茶叶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六七十年代是发展和探索时期,到1972年出现第一次茶叶生产高峰。八十年代经历了低谷时期,从1992年开始,演马乡茶叶生产进入大发展阶段。
  自六十年代引进南茶以后,茶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茶园生产条件落后,主要以生产机械茶为主,茶叶质量差,效益不高。从七十年代开始,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茶园管理、茶叶炒制技术,从而提高了茶叶内在质量。同时,乡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发展茶叶。到九十年代,演马乡的茶园面积达到9000亩,其质量、产量大幅度提高,效益倍增。
  30年的裁培历史,使当地茶农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炒制经验,开发出了“松针”、“碧芽”、"龙井”等品种,并具有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的独特品质,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被称为至真至纯的“绿色饮品”。从1990年以来,演马乡历届党委、政府都把茶叶生产当作全乡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来抓。一是抓开发建基地,向规模要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市场紧俏,乡党委、政府及时确定了茶叶生产的指导思想,即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科学管理。1998年,新开发茶园4000亩,建千亩示范片1处,大棚茶基地2处,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沿板团路形成10公里的茶叶生产带3000亩,横自岭开发片2000亩,清水涧北岭开发片2000亩,峰顶子开发片2000亩。
  二是建立健全补技推广网络,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各村都配备了茶叶管理技术员,形成了乡有茶果站.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的一整套科技推广网络,通过现场会、培训班、学习班等多种形式把茶园管理、炒制新技术、新成果及时送到茶农手中。使全乡的茶叶向精加工深加工发展,并创出了一些品位高、质量优的茶叶名牌,其中的“雪芽”、“九坊回春”等品牌先后获国家银质奖和省优质产品奖。在临沂市1998年十大名茶评比中,“九坊回春”名列第一,共摘取1金4银5铜共10枚奖牌,列全市乡镇榜首。
  三是拓宽市场,搞活流通。30年的精心培育,演马乡形成了一支走南闯北、经验丰富的茶叶销售队伍。在此基础上,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茶叶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在创优的同时,销售渠道由窄变宽,不仅走出县界、省界,而且冲出了国门,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现在,演马乡党委、政府在实施“富民工程”的同时,突出茶叶生产这一主题,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莒南县文史资料》

莒南县文史资料第四辑记录了莒南县建国五十年来,莒南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农业为基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英勇奋斗,重整河山,涌现出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3个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表彰的先进单位。莒南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事迹先后在北京农展馆和广交会上展出,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

阅读

相关人物

莫言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
演马乡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