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清末的一次虫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795
颗粒名称: 发生在清末的一次虫灾
分类号: S431
页数: 3
页码: 83-85
摘要: 清朝末年在我县境内发生了一次甚为奇异的虫灾,至今民间耆老传说尚有可闻,清季及民国史籍亦有撰录。
关键词: 虫灾 病虫害

内容

清朝末年在我县境内发生了一次甚为奇异的虫灾,至今民间耆老传说尚有可闻,清季及民国史籍亦有撰录。今特把它做为一则农业科技研究资料考述于下。
  清光绪戊戌变法那年(公元1898年),我们莒县(当时莒南属莒县)一带,从秋至冬即乏雨雪,天气干旱。延至第二年春天仍干旱无雨,旱情益趋严重,小麦旱死,收成无望,夏田作物又因干旱无法下种,于是饥荒出现,断粮断炊者日益剧增。社会上的无赖之徒开始暗中谋划肆行劫掠,饥荒的恐怖气氛笼罩全县。
  到了农历五月芒种节时,忽于夜间听到各处虫声唧唧,好象秋天的蟋蟀鸣叫声。五月端午早晨,村中发现有一蛇,一尺多长,粗如鸡蛋,腹中吞下一蛇,竟和它差不多大。这时,民间纷纷谣传各种奇闻怪事:有传言沂河之中水面漂浮大量蛆虫,历时半天多;有传言红头青蝇乘风北飞三日不止……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不久,侥幸没有旱死的大麦、小麦收割登场,但收获甚微。这时旱象更严重,赤地千里,野无青草。登高一望,黄雾漫天,烟村寥落,平林漠漠,只有林中大树色尚苍绿,显得好象还有点活气。
  农历五月十三日降了一场雨,但未透犁。过了六天,五月十九日下了大雨,各村开始忙碌夏种,各种作物一齐播种。过了不久,田间禾苗长出,生机盎然。老百姓见了,无不欢喜,田间村外,时闻荷锄农夫欢歌笑语。
  谁知刚交农历七月,忽然发现作物苗中大量出现一种奇异的害虫:有黑色的,青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还有腹中带血的,各色各样。虫出现后,开始先吃庄稼叶,叶吃完后又吃穗,再接着就吃茎秸。过了五、七日,就长成有一寸多长的大虫子。黍、稷、谷、稗几乎吃光,接着又延及高粱和豆类作物。灾情蔓延很快,老百姓个个惊慌万状,有许多人到庙里烧香磕头,求神保佑,但不见效果;报告官府,官府置之不理。老百姓急得没有办法。
  过了几天,终于有人发现了一种治虫的方法:绕地先挖一沟,上窄下宽,宽三寸,深三、四寸不等。把挖出的土挡在沟的两边,使其内陡外偏,即内壁陡立,外坡偏歪,虫子掉到沟里就出不来了,也就不能再向没受灾的地块蔓延了。老百姓又尽力手捉脚踩,或捉了放到沟中,用这个办法很快就扼制了虫灾蔓延。那些按照上述方法早治的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学会这个方法时为时已晚,虫害已深了。
  这种虫子有些像桑蚕,一眠而脱壳,壳中生虫,待到经过三眠、四眠,壳皮愈大,生小虫愈多,有一壳内生四、五条虫子的。凡是受虫害严重的,都是因为搜拿不勤或不及时的缘故。
  这种害虫先是吃庄稼,后来就活虫吃死虫,大虫吃小虫,渐归于尽。
  这次虫灾自农历6月28日起至7月18日止。那些存活者入地成蛹,不久变为蛾,其后蛾产了卵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以后再也没发现过这种虫子。这年歉年,就是这种虫子危害造成的。
  这种虫子可以说是够奇异的了。我们知道,天下虫类有裸虫、毛虫、羽虫、鳞虫、介虫,都是有名有类,而这种虫却不知其名类,为世所少见。虫吃庄稼,螟食心,螣食叶,蟊食根,贼食节。独此秸穗并食之虫,乃世之罕闻,有待生物学家揭开其中之谜。有的学者认定这种虫是粘虫,但与一般粘虫不同。
  这年还发现豆田生一色虫,尖头,身青色;菜田生杂色虫,青黑不一,为害较轻,故不详述。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为莒县经济史料篇,下设领袖与莒南、商业与财政、工业与矿产、农业与水利、特产与工艺、经济与科教、集贸与民俗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祥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莒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