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埠绺子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64
颗粒名称: 坦埠绺子烟
分类号: F768.29
页数: 3
页码: 790-792
摘要: 绺子烟,产于蒙阴县坦埠镇一带,烟经晾晒加工成成品后状如绺形,故名坦埠绺子。该烟主要特点是颜色褐红、叶厚、油性大、味芳香,燃烧性好,不截火。它除作斗烟、旱烟、水烟、卷烟原料外,还可作雪茄蕊叶烟和鼻烟的原料。
关键词: 坦埠镇 绺子烟

内容

绺子烟,产于蒙阴县坦埠镇一带,烟经晾晒加工成成品后状如绺形,故名坦埠绺子。该烟主要特点是颜色褐红、叶厚、油性大、味芳香,燃烧性好,不截火。它除作斗烟、旱烟、水烟、卷烟原料外,还可作雪茄蕊叶烟和鼻烟的原料。
  据1944年编写的《蒙阴县志》记载:“烟、麻、棉、蚕等是(蒙阴)主要经济作物”。早在清康熙二十四年前后坦埠村就开始种植烟草,以后逐步扩展到坦埠镇的艾山前、文山后、故县等村。1920年至1935年期间,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种烟。
  坦埠络子现主要分布在蒙阴东部的坦埠、诸夏、艾山前、艾山后、水明崖、客山子、曹同山、来石万、旧寨、岱箇、野店等地,沂水西部、沂南西北部也有部分种植,但风味略有不同。该烟主要品种有:柳叶尖、垛烟、大烟、密拐子、茄烟5个类型,其中以柳叶尖为最好,叶肉肥厚、油分足,产量也较高,抗逆力强。
  柳叶尖又名“驴耳朵”,不打顶的烟株叶数一般为25片左右,打顶的植株高度约为70厘米,栽培中一般留叶15片左右;最大叶长60厘米左右,宽23一25厘米,椭圆形,有叶柄(这是与烤烟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成熟叶面呈黄色斑块。采收时叶片带“拐子”(即烟株茎秆的一小段),调制后叶片呈紫红色,瞟肥、劲足、油润、味香、气味俱佳。该烟存放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这种烟味道更佳,香气愈浓, 无青杂气,燃烧力强。坦埠缗子的栽培方法是:“清明”后开始催芽播种,苗期为60天左右,6月上旬麦收后开始移栽,大田期一般为110一120天,“寒露”前采收。坦埠绺子喜生茬地,因此,栽培中需注意轮作换茬,同时还要注意做到密度适中,每亩1200株左右。移栽时以饼肥、三复肥、农家肥作基肥,还苗后再用化肥、饼肥追施两次,每株留叶15一18片,打顶后随时抹叉。坦埠缙子烟在生长过程中,需氮肥较多,应充分满足。坦埠绺子烟喜红褐土和黄土,栽植坦埠缗子烟的土壤,经山东农业大学化验分析,pH值6.5,有效磷7.33PPM,有效钾117.2PPM,有效氮46PPM,全磷全氮均在0.06以上。该烟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掌握好管理、治虫、打顶、抹叉4个环节。成熟后一次采收结束。坦埠绺子烟以上部叶、顶叶质量最佳,含糖量较低,含蛋白质和烟碱较高,香味浓,劲头足。
  坦埠绺子烟的晒制方法是:收后先把烟叶垛起来,垛高30厘米左右,在阳光下晒2天。如无阳光,可晾3天,使烟叶疲软,由绿变黄,然后绺起来,挂到绳索或横杆上进行晒晾,一般20天即可。这样,烟叶经过白天晒,夜间露水露潮,逐渐变成褐红色即为晒好(下雨时应将烟垛起来盖好,以防淋坏霉变)。取烟时,以早晨为宜,因潮湿不易破碎。取后将三缗子烟合为一把,绑成烟把子,用手将每缙子烟从上至下攥一攥,随即垛好,堆积贮存。
  坦埠结子烟为地方名产。凡走亲访友者,不少人以其作为礼品赠送。每到冬春季节,许多烟商来此收购,销往天津、河北、东北、江苏和东部沿海。特别是海上渔民最为喜爱,因海边空气潮湿,一般烟叶受潮不易燃吸,而坦埠缗子烟,膘性好、油性大,虽在潮湿条件下,却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燃烧性,确实是海上吸烟者的佳品。
  解放以后,坦埠绺子烟先后参加了北京、上海、济南等大中城市举办的土特产品展览,深受好评。目前,国家已纳入计划生产,每年收购50万公斤左右,使这一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文明
责任者
刘玉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坦埠镇
相关地名
绺子烟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