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堠西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50
颗粒名称: 双堠西瓜
分类号: Q949.782
页数: 2
页码: 752-753
摘要: “双堠西瓜”因产于沂南县双堠乡而得名。其特点是个呈圆形,瓜皮浅绿色。瓜表面有14—18条墨绿色纵条纹,成熟后皮色花老,皮厚1—1.2厘米,可食率为55%以上。瓜瓤沙质,浅红色,含糖12%以上,甜脆爽口,甘凉宜人,当地群众称为“芝麻粒紧皮西瓜”。是地方优良品种。
关键词: 双堠西瓜 优良品种

内容

“双堠西瓜”因产于沂南县双堠乡而得名。其特点是个呈圆形,瓜皮浅绿色。瓜表面有14—18条墨绿色纵条纹,成熟后皮色花老,皮厚1—1.2厘米,可食率为55%以上。瓜瓤沙质,浅红色,含糖12%以上,甜脆爽口,甘凉宜人,当地群众称为“芝麻粒紧皮西瓜”。是地方优良品种。
  双堠西瓜不仅是消暑品,而且营养和药用价值很高。据《本草纲目》载:西瓜“甘、淡、寒,无毒,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含汁,治口疮"。清代医学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阳明中喝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宋代范成大诗曰:“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清人纪晓岚赞美西瓜:“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渚茶”。西瓜又被历代医学家称为“石膏知母汤”,石膏知母汤的成分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主治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等症状。西瓜可以代替上述4种中药,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西瓜皮药名叫“西瓜翠衣”。金元时代,医学家朱丹溪,将“西瓜翠衣”烘研噙之,治口舌唇内生疮。西瓜仁可清肺润肠,补中宜人,炒食可治口臭,若研末去油,用水调服,可治妇女月经过多。平时可做茶食,还可配制糕饼等。西瓜子壳可治由热引起的吐血、便血。其方法:和地榆、白薇、蒲黄、桑白皮,共煎汤服。西瓜蒂也可以入药。从40年代,双猴一带农民开始种植该品种西瓜,也是沂南县的主要栽培品种。1978年以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6年已发展到1.2万余亩,占全县西瓜总面积的90%以上。
  双堠西瓜系早熟品种,全生育期75一80天,单瓜重3一6公斤,适于露地及保护地早熟栽培。露地栽培,中等地亩产2000一3000公斤,地膜覆盖栽培,亩产3000-4000公斤,高产者可达5000公斤。
  当地群众精选第2一3雌花形成的瓜形整齐的果在成熟数日后采收留种,再任其后熟5一7日,然后剖开果实,根据瓤色,种子形色等特征,再进行第二次选择,取岀种子晒干,装入袋内,挂在阴凉通风处,以备来年使用。
  双堠西瓜的主要产地在沂南县的双猴、孙祖等乡镇。产地历年平均气温12.8°C,无霜期200一220天,年日照2466小时,年降水900毫米左右,一般西瓜在4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成熟。生育期间旬平均降水20一67毫米,日平均光照8.5小时。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土壤为棕壤砂土,磷、钾养分含量较高, 昼夜温差大,适于西瓜的生长发育。
  由于双堠西瓜外形美观,糖度高,风味好,品质优,因此畅销临沂、新泰、莱芜、济南、青岛等地。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胡进
责任者
孙树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沂南县
相关地名
双堠乡
相关地名
西瓜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