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马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28
颗粒名称: 苍马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7
页码: 682-688
摘要: 苍马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北5公里处苍马草冠演,五山一线穿”。苍马山群峰,绵亘数十里,方圆近百里。主峰苍山海拔394.7米,平地崛起,挺拔峻秀,若砥柱触天。它东邻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五峰并峙,隔壑相望,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苍、马、草三峰均为南北走向,西、中、东次第错列,互为鼎足。东面冠山,北连演武山,似凤凰展翅欲飞。这里群峰嵯峨,怪石嶙峋,沟壑纵横,峭壁如削,树木参天,涧深谷幽,景色优美。更以名胜古迹荟萃,轶闻传说动人而称誉古今。
关键词: 羽山 峻峭壮观

内容

苍马山位于临沭县城东北5公里处苍马草冠演,五山一线穿”。苍马山群峰,绵亘数十里,方圆近百里。主峰苍山海拔394.7米,平地崛起,挺拔峻秀,若砥柱触天。它东邻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五峰并峙,隔壑相望,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苍、马、草三峰均为南北走向,西、中、东次第错列,互为鼎足。东面冠山,北连演武山,似凤凰展翅欲飞。这里群峰嵯峨,怪石嶙峋,沟壑纵横,峭壁如削,树木参天,涧深谷幽,景色优美。更以名胜古迹荟萃,轶闻传说动人而称誉古今。
  苍马山上有苍山叠翠、抗金寨、窦相公祠、玉虚宫、长春寺、红云寺、朝阳洞、银杏树等众多的自然景点和古遗址、遗迹。
  苍山叠翠一一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处,为古琅珊八景之冠。《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立于苍山之巅,“东望沧海,汪洋无际,因名”。《沂州府志》记载:苍山“巅上可瞰东海,高插天际,云霞四起,层峦五色,朝夕远观,殊为佳胜”。苍马群峰层峦叠嶂,林木葱郁,云雾缭绕。峰回路转,景色各异,换脚移步,风物有殊。尤于雨霁新晴、晚霞映照之时,更呈现层层叠叠翠绿如染之奇观。文人墨客多来此登览,赋诗抒怀。明代临沂诗人舒祥,曾登苍山,赋《苍山叠翠》诗一首(见《临沂八景述踪》篇)。
  又传说:在清朝某年,一日雨霁,晚霞辉映,苍山上出现了五彩缤纷的楼台亭榭之幻景,酷似“海市蜃楼”。抗金寨一一位于马山主峰之巅,占地10余亩,今存西、南两堵墙,长数十丈,余皆坍塌。寨内有点将台、惠民泉等遗址、遗迹。
  马山南北长约1公里,由大小5个峰头组成,主峰海拔333.5米,东与草山为邻,西以苍山为屏,三峰鼎足,利于藏兵,易守难攻。《临沂县志》记载:“马山有故寨,宋滕聂御金兵所建也《通鉴》记载:“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沂民避苍山者数十万。金兵围困,久不下。寨首滕=告急于魏胜,胜提兵往解苍山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更详细记述:“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魏胜复海州,遣将入沂州,降其众。既而,金人围海州。沂民避苍山者数十万,金人围之,久不下。寨首膝=告急于胜,胜击寇却之。入寨,为金人所围,胜度其必复攻海州,因间出寨趋还。金人果解苍山之围,攻海州。胜复败却之”。至今,在苍山区还时常发现一些箭头、刀片。1977年,苍山西麓还出土了一颗地方抗金武装的军事印鉴一一“枇子号管军万户所”大铜印。诗人胡遵安(何代人不详)登游苍马山,凭吊古战场,写下《苍山避寇》诗一首:
  三峰峭壁削难成,天造名山拯众生。
  老幼相扶丹嶂立,干戈环列白云封。
  一心能固千层郭,群石堪称十万兵。
  藏诗妖氛扫已尽,岗陵勾借颂升平。
  窦王坟与窦相公祠一一窦王坟位于苍山与马山之间的牛口
  峪正中,窦相公祠建在坟前,一名窦王庙。窦相公祠建于何代,窦王究系何人,无考。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夹谷山下的窦洪双村有一窦氏青年不满官府豪绅压榨,率领饥民揭竿而起,占山为王,在夹谷山上筑城修寨,名为“义军”,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官府派大兵围剿,窦王率义军突破包围,南撤至磨山。因忌讳“豆”入磨眼,遂撤至苍山与马山之间的山谷内。当得知这山谷叫牛口峪时,窦王仰天长叹:“才离磨眼,又入牛口,天不助我……”,遂拔剑自刎,其部众亦皆自刎。
  苍马山区的乡民们仰慕窦王,爱戴义军,不忍心让他们暴尸露野,就把窦王与义军士兵的尸体合葬于牛口峪,称“窦王坟”,坟前建一庙宇,称“窦王庙”。后为防官府掘坟毁庙,乡民又在苍山西北1.5公里处堆一假坟,窦王庙亦改称窦相公祠。此后,四乡八里的百姓年年前来祭祀,香火不断。
  因年久失修,窦王坟现仅留遗址,窦相公祠也已坍塌,现存遗址残垣。
  玉虚宫一一位于苍山南麓铁球岭下,俗称大庙。临崖而建,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东西廊房,玉虚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雄伟壮观。早年来此朝圣拜佛、乞福消灾的人川流不息,香火颇盛.玉虚宫曾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后又重修。建国初期,每年三月十五日逢庙会。1958年,玉虚宫失修坍塌,栋梁被拿去“大炼钢铁”,砖瓦石块随之不翼而飞。
  史载,秦汉间高士安期生隐居苍山,始皇帝东巡时“请与语三日夜,不倦”,“赐金璧,直数千万……皆置之而去,留书与赤玉舄为报”。好友蒯通荐于项羽,“项羽欲封之,不肯受”,仍回苍山隐居。后人遂在苍山之阳建玉虚宫奉祀。民间传说,汉末张辽、徐庶也曾到冠山朝阳洞隐居修炼,并在长春寺栽下银杏二株,但系误传。《临沂县志》、《沂州府志》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载,晋代徐则、尹喜亦曾在苍山隐居,并修炼成仙。诗人胡捧盈(何代人不详)的《登苍山》一诗,这样写道:
  苍峦直上异尘寰,九点烟痕一望间。
  云气半含蒙羽顶,风樯隐顾海门关。
  窦王霸业遗荒冢,徐尹仙迹剩苍山。
  最是无情眼底景,夕阳又坠绿溪湾。
  朝阳洞一一位于冠山之巅。冠山为苍马群峰之一,主峰海拔288.2米。山巅北端的朝阳洞巨石,髙约15米,犹如凤凰之冠,上有两个石窟,窟口东北向,故名朝阳洞,俗称石屋子或仙人洞。
  “仙洞层阁”是一大胜景。朝阳洞上下两洞相距3米。下洞留有古老的遗迹,《临沂县志》载,它“容积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泽,若人常坐卧者然”。站在洞口,仰首上望,石怪洞奇,层层叠叠,好似空中楼阁。下洞左侧,有一条险径“老虎嘴”,爬过“老虎嘴”,即达上洞。《续修临沂县志》记载:“上洞有石乳,滴滴不绝。入其中,苍山诸峰奔赴眼底,攒蹙累积青翠,弥望关河,曲折如线,渺入云际,令人有出世想……”,而今天然石榻、石椅仍在,石乳已不见。出上洞,继续向上攀登,要经过最险要的一道关口一一羊口。羊口为一凌空伸出的巨石与下面的石壁形成,呈“口”形。攀登时,身体贴紧石壁,脚登险石,两手前伸抠牢石隙,蛇行而上,左转身,右脚迈一小步,然后如壁虎贴墙,慢慢爬行。过了羊口,方可立起,到达洞顶。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确是冠山绝胜处。长春寺与银杏树——位于冠山与演武山之间的山梁东侧。
  长春寺坐北朝南,临崖而建,有三清阁等古建筑,占地10余亩。院内西侧有一残碑,刻有“罗成二次建功”等字。相传,罗成来此在寺后山岗上辟有演武场噪练兵马,曾监工重修长春寺,并改称“演武庙”。寺后碧石上有古人刻下的“回首岸”3个大字,铁划银钩,古朴苍劲。长春寺因年久失修,于“文革”期间倾圮,现存断壁残垣。
  长春寺有两棵银杏树,一在寺外,一在寺内三清阁前。《续修临沂县志》载:“三清阁有银杏二株,大十余围,其一株有桑寄生其中,围二尺许”。寺外银杏树,8围粗,十几人高,树冠遮荫约2亩,主干顶端枝丫朽烂处生出一棵桑树,1950年此树被伐,后在树根部又生出一株幼树,现高约20米,枝叶繁茂。现存阁前银杏树,高17.5米,最大周粗7.7米。《临沂县志》载:“阁西有大晋八年(272)碑云:'树为徐则、尹喜所植……'相传洞(指朝阳洞)为二君隐居处云”。树龄至少约有1700年。它古朴伟岸,虽历尽千古风雨,却依然葱郁繁茂。历代都有不少文人到此游览,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无名氏的《咏冠山》一诗写道:
  三清阁对洞门东,银杏参天映碧空。
  万壑群山奔眼底,腾身若在画图中。
  邱玉林洞一一位于苍山主峰东侧五罐鼻之南约10。米。由数块巨石组成,洞口东向,深不逾2米,宽不逾1米,高可容1人站立。据说这还只是洞口。迎面似一单扇门的平面石壁上端,春和景明之日,趁着旭日金光,隐约可见“邱玉林洞”4个大字。若待走近仔细辨认,字迹全无。
  世传,很久以前,临沂少年邱玉林父母双亡,跟着哥嫂度日,因家境贫寒,来到郯城李庄镇李家酒店做雇工。一天,邱玉林捉住了一只偷酒喝的狐狸。狐狸对他说:“我已经修炼了800多年,能变化人形。你也别呆在这里受苦了,跟我到苍山修仙吧”。说完,化阵清风而去。
  趁天还未亮,邱玉林便卷起铺盖,锁上店门,奔向苍山。来到苍山脚下,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顺便把鞋里的沙土磕出来。猛听得有车马声响,抬头一看,李老板正坐在马车上向这边追赶。他急忙穿上鞋,沿着牛口峪向苍山深处跑去。
  李老板追到邱玉林休息的地方,突然从车底下拱出一座山来,把马车顶到半天空,山身一抖,马车唏哩哗啦滚到山西脚下,李老板被摔得鼻青脸肿,悻悻而归。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横山”。
  邱玉林来到狐狸说的那个山洞,刚走进洞里,“呼”的一声,洞口关闭了。从此,邱玉林就在洞里修起仙来。因他不耐寂寞,眷恋尘世,时常思念哥嫂和酒店的伙计们,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仙。当他专心修炼时洞门上就出现“邱玉林洞”4个字,一有杂念,那字就看不见了。
  玉虚仙境一一一位于苍山主峰南侧悬崖上,其下为深谷,从谷底上望,峭壁顶端有磐石前伸,与下面壁石恰好构成一个石室,约一间屋大小。因上下两石距离太近,人在其中不能站立。石室西侧有一小洞似卧室,底面平坦,可容二三人坐卧,人称石床;旁有一石条,长约30一40厘米,人称石椅;东侧石壁历经风雨侵蚀,麻麻点点,似有字迹,人称石书。洞外西侧一直立巨石上端有“玉虚仙境”4个隶体大字,苍劲古朴,虽历经沧桑,犹赫然醒目。
  《沂州府志》记载:“玉虚仙境……苍山之阳,有石室,也传安期生修炼处。遗迹尚存”。因此,石室亦称仙人洞。室外崖下涧底有一山泉,泉水清冽,经牛口峪流出山外。
  明代诗人张能鳞登苍山.游石室,感慨万千,赋《仙人洞》诗一首:
  昔人已脱尘凡去,此地空余仙唸处。
  悬崖峭壁虑莫搴,洞口依稀招客语。
  语意其中可卜居,石床石鼓并石书。
  更余一井甘露水,狂饮百杯兴蔼如。
  我来望仙仙不见,山洞清空飞雨霰。
  同云白雪一时封,隱,然流出桃花片。
  清乾隆年间,日照诗人秦露,登游苍山,凭吊石室,置身“玉虚仙境”,叹古人之超脱,想现实人生之坎坷,口占五律一首(见《临沂八景述踪》篇)。
  惠民泉一一位于马山之巅抗金寨内北端。因曾造福于百姓,故名。《临沂县志》记载:“马山……有惠民泉,可饮万人”。苍马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抗金民族英雄滕=率乡民占据苍马山抗击金兵;清末临沭一带48个村庄的万余百姓不堪土匪蹂躏,来马山抗金寨避难,并据寨抗匪,均得惠民泉水之利。因年代久远,惠民泉已被乱石、山土所埋没, 荒草萋萋,现仅存遗迹。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均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临沭县
相关地名
抗金寨
相关作品
苍山避寇
相关作品
窦王坟
相关作品
窦相公祠
相关作品
窦王传说
相关作品
玉虚宫
相关作品
登苍山
相关作品
长春寺
相关作品
咏冠山
相关作品
邱玉林洞传说
相关作品
仙人洞
相关作品
苍马山
相关实物
苍山叠翠
相关实物
马山
相关实物
仙洞层阁
相关实物
长春寺银杏树
相关实物
邱玉林洞
相关实物
玉虚仙境
相关实物
惠民泉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