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富地——蒙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21
颗粒名称: 仙境富地——蒙山
分类号: F590.3
页数: 16
页码: 643-658
摘要: 蒙山有悠久的人文史迹,秀美的自然景观,富饶的物产资源,是北方山脉中少有的仙境富地。经有关部门、专家多次考察,1993年1月6日,山东省林业厅将蒙山北麓蒙阴县境内天麻林场及林场周围风景区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见山东省农林场〔1993〕1号文件)。1994年12月29日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蒙山森林公园,面积55138亩(见林业部林场批字〔1994〕150号文件)。这次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全国共14处,蒙山列第5位。
关键词: 仙境富地 蒙山

内容

蒙山,又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置在东经117°35'一一118°20’,北纬35°10'一一38°,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处于蒙阴、平邑、费县交界,位于平邑县境内的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
  蒙山有悠久的人文史迹,秀美的自然景观,富饶的物产资源,是北方山脉中少有的仙境富地。经有关部门、专家多次考察,1993年1月6日,山东省林业厅将蒙山北麓蒙阴县境内天麻林场及林场周围风景区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见山东省农林场〔1993〕1号文件)。1994年12月29日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蒙山森林公园,面积55138亩(见林业部林场批字〔1994〕150号文件)。这次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全国共14处,蒙山列第5位。
  我们的先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在此繁衍生息。相传,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太昊伏羲氏和女娲即生于斯。《太平御览》中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羲(即伏羲)”。蒙山西侧10公里处有漏泽,当地人认为就是华胥履大迹的“雷泽”。传说虽不足以确信,但蒙山南麓是古颛臾国封地却是确定无疑的。《论语•季氏》载,鲁国大夫季康子想吞并颛臾,其家臣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将此事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孔子极力反对讨伐颛臾,说:“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子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夫颛臾,固而近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反驳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词源》颛臾条载:“春秋国名,伏羲之后,风姓,鲁之附庸,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太皞,即太昊;有济,黄帝庶子箴。现在平邑县仍有一村叫颛臾,并有颛臾故城遗址尚在。蒙山万寿宫有西周时期用土夯筑的祭坛遗址,坛上原有祠。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谓“蒙祠”。就是当年颛臾王祭祀蒙山和伏羲的地方。
  史称,尧让位给舜。孟子说:“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蒙山前现仍有南北诸冯村。(舜生之地,史书上有多种说法,此乃其中之一说)
  舜又让位给禹。《尚书•禹贡》载,禹“蒙羽其艺”,蒙,即蒙山;羽,是羽山,稣死之地,在临沭县与东海县交界处,距蒙山约百公里。蒙山南麓有浚河,《水经注》中叫治水,相传是禹治水时疏浚的。《史记•封禅书》说,大禹禅于会稽;《国语•鲁语》也说,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有学者认为,禹时会稽山并不在浙江而是今蒙山。
  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都城奄。《诗•鲁颂》:“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奄城遗址在蒙山西南。
  蒙山,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后代帝王对此讴歌礼拜,封祭不衰。唐朝玄宗皇帝就曾率领群臣登蒙山祭祀昊天和五帝百神,北宋神宗皇帝封颛臾为“灵显潜应侯”,后又将蒙祠改为颛臾王庙,宋徽宗又加封颛臾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清朝康熙皇帝曾3次驻辟蒙山脚下蒙阴古城,乾隆皇帝南巡,曾6次驻足蒙麓的桃墟、兴龙庄、万松山行宫、荆埠营以及注经台行宫等处,对蒙山的雄奇美景赞叹不已,写下了许多歌颂蒙山的诗篇。
  孔子的故里曲阜距蒙山约百公里,老夫子登上蒙山发岀了“登东山而小鲁”的感叹。至今蒙山上仍有“大通岩”、“圣憩石”、“孔子小鲁处”等众多孔子走过的遗迹。其后世子孙诸衍圣公也效仿老夫子,纷纷到蒙山寻古觅圣,且在山中建起了避暑山庄。
  不仅帝王、圣人钟情于蒙山,历代文人贤士亦多慕名而来,流连忘返。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鬼谷子就隐居蒙山玉柱峰下,潜心研究“反应”、“揣摩”、“揮阖”之术数年。后迁居龟蒙收徒授艺,培养出孙膑、庞涓、苏秦等一批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并在沂蒙山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蒙山玉柱峰下至今还有一个鬼谷子村。当地传说,智圣王禅、名士老莱子均在此山隐居修炼过。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为避“黄巾之乱”,曾在蒙山之阳的荣安庄注经数年。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亡命江湖时,多次到蒙山前的南武城其外孙羊祜家长住,并在蒙山上吟诗作书以消愤懑。现仍有郑玄注经台、蔡邕洞、蔡邕墓等历史遗迹。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曾联袂游蒙山寻访故友隐士,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李白的《将进酒》、《客中吟》,杜甫的《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元都坛歌》等都是写于那次蒙山游历中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游过蒙山,并作诗一组,名为《送乔仝寄贺君六首》。明清以下,吟颂蒙山的文人诗篇更是汗牛充栋,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传世,形成了独特的蒙山诗文化。
  明朝礼部尚书公鼐的《东蒙山赋》说:“岱宗之亚,爰有东蒙。神禹因之,以艺淮徐;鲁公有之,以荒大东;,颜母钟之以延圣;尼父登之以命名……在奎之野则上天之武库也,在鲁之分则九洲之奥区也。推其方位则青帝重华之司理也,稽其疆域则少昊大庭之封殖也”。蒙山左据琅琊,右依泰岱,南抱邹滕,北带淄博,鍾灵毓秀,人杰地灵。宗圣曾参,先贤曾点、颜渊、仲由、原宪、澹台灭明,政治家羊祜,秦代军事家蒙恬,书法家羊欣,文学家公鼐,算圣刘洪,景献皇后羊徵瑜,惠皇后羊献容,及近代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均生于此。
  蒙山又是一座宗教名山,古代庙观众多,摩崖造像多处,明代时,仅万寿宫道士就有300余人。还有雨王庙、翠云观、三清殿、明光寺、朝天宫、玉皇庙、慈宁宫等,梵宫琳宇苍碑古碣之遗迹遍布山中云树岩壑间。
  蒙山崔巍竣峭,气势磅礴,秀拔苍穹,瑰丽壮观。峰连娥接,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由西至东,分龟蒙、云蒙、东蒙三段,三峰响应,各领一域,或奇高,或绝美,或博大,或精深,各有特色。入其中,林茂泉飞,奇石峥嵘;苍翠间,琼阁掩映,殿宇辉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雄伟壮丽中更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感效应,集众多名山特色于一身。人称有黄山之秀丽,华山之险峻,雁荡之奇绝,更有泰山拔地通天之傲气。古有蒙山十大景观:“古道奇观”、“三关雄姿,“东鲁在望”、“一径通天”、“云海松涛”、“龙门三潭”、“碧水垂帘”、“玉泉枕流”、“虎踞龙蟠”、“鹰峰夕照”。至今登临其境,仍能体味到景致天然,名不虚传。
  蒙山景色四季分明,各有千秋。春来则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彩蝶纷飞,莺歌燕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松涛轰鸣,荫翳蔽日;金秋季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山清水秀,碧空如洗;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置身冰雪霜凌世界,犹如走进广寒宫中。无论何时登临,都会令你感到耳目一新,脱凡岀俗,蓦然领悟到大自然的新奇与旷达。
  蒙山区域属东南亚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1°C,无霜期212天,年降雨量823.8毫米,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据方志记载,明代就有人在山上植树。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营造,蒙山已形成了天麻、大洼、万寿宫、明光寺等数处国营林场,总面积30多万亩的森林景观。据调査,山区现有木本植物71科,174属,440种;藤本植物12科,25种;草本植物600多种;蕨类等地被植物100余种。榔榆、银杏、黑松、文冠果、白皮松等古、珍、稀、特树种繁多。近年来,美国的火炬松,日本的落叶松,江南的水杉、竹等在此引种已获得成功。进入林区,游人如坠林海花潮,空气清新宜人,透人肺腑,环境静谧温馨,撩人情怀。
  蒙山物矿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黄金、金刚石、花岗石、石膏、石灰石等矿藏26种,中药材有金银花、灵芝、全蝎、酸枣、连翘、紫草、何首乌、丹参、远志、茵陈、土元、紫参、百合、黄精、元胡、桔梗等556种,隶属150科。土特产如核桃、板栗、红枣、黑枣、柿子、梨、苹果等干鲜果品20余种,蒙山牛、黑山羊等良畜家禽极为丰富。
  风景名胜,山川灵秀之所钟;文物古迹,社会文明之史证; 宗教信仰,人类精神之寄托。蒙山兼而有之,确是一个休息旅游,餐古赏今,领略自然风光的胜地佳境。就其主要景点简介如下:万寿宫景区
  万寿宫一一龟蒙顶南麓,距平邑县驻地25公里处,原名古蒙祠,宋改为道观,先称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曾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庙。
  宋代盛行道教,万寿宫道众达310人之多,道观建筑最具规模,有正殿、配殿、道房等。正殿称三清殿,五楹,石墙灰瓦,雕梁画栋,内祀玉皇大帝,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均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万寿宫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破毁,现平邑县决定重修。新建筑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着一座象征“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结构的三洞山门。过山门即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正面有前殿和两厢配房。前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檐歇山式。穿堂入第二进院落,为万寿宫主体建筑,北有“三清殿”,建筑面积560平方米,重檐庞殿式,殿堂为琉璃瓦屋面。古寺新颜,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万寿宫依山傍水,有乔松古桧700余株,参霄蔽日,秀色可餐。又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法桐、翠竹及各种果树,漫山遍野。溪水长流,松竹常青。春华秋实,景色宜人。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林场迤西,有一山溪,流水潺潺,清澈鉴人,名蒙阳河,顺蒙山而下,经向南去,入乔家村水库。库水如镜,水中藻荇纵横,与天光水色相映成趣。
  贾成公祠遗址一一万寿宫殿西。贾成公,名文,宋代临沂人。笃信道教,政和六年,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以紫衣象笏,后仍乞归蒙山,死时赐谥“清虚文成公先生”。
  古蒙祠遗址——贾成公祠遗址其西,在蒙阳河东岸。有一古坛,即周时颛臾祀蒙山之祭坛段,兀然峭立,依稀可辨。坛为积土夯成,祠前原有唐天宝年间八楞碑一通,额题《蒙山祠记》,李谖撰文,上官灿书,现已佚失。
  颛臾故城遗址一一万寿宫南2公里处,城墙基址尚清晰可辨,高出地面约2米,略呈正方形,附近一村庄,名固城。
  注经台一一在蒙山南麓的荣安庄,传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字康成)注释经籍的地方。
  蔡邕洞和蔡邕墓一一在平邑县柏林乡杨谢村西北,墓为石砌,毁于50年代,遗迹今不存。蔡邕,字伯喈,东汉陈留(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汉献帝时官拜中郎将。蔡邕因得罪宦官亡命江湖12年。董卓被诛,蔡邕受株连,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死于狱中,其外孙羊祜将其收葬于此。蒙山之阳有“伯喈洞”,即蔡邕洞,因蔡邕常涉足于此而得名。清人杨仪廷有凭吊诗一首:
  伯喈洞又伯喈墓,披览兼收一卷中。
  亡命十年思预避,逸才旷代恨长终。
  不情那料逢王允,立传何堪次马融。
  为有葭孳羊氏子,弥令思古意无穷。
  东蒙古道一一是从万寿宫登龟蒙顶的山路,在龟蒙顶偏西侧,这里道路较平缓,沿途名胜古迹众多,历代为览胜登龟蒙顶的路线。“蒙山十景”之一的“古道奇观”即指此。
  迎仙桥一一沿东蒙古道前行,约1公里处。为康熙五十年明鲁王所建,三孔拱桥,宽约4米,长10多米,横卧于峡谷之上。桥南有古碑4通,其一碑额为《重修东蒙古道仙桥记》。桥身为巨石垒成,桥头有龙头形雕饰。驻足桥上,身边云雾缭绕,桥底流水潺漫,让人飘飘欲仙。
  承天宫一一在迎仙桥北,内祀后土神,亦为明鲁王所建,清嘉庆时重修。
  泰山行宫一一在承天宫前1公里处,独立于峭壁之上,端庄古雅。据康熙年间断碣记载,泰山行宫,原祀泰山神,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行宫建于石砌的平台之上,其东南隅有古杏一株,老干槎枒,阳春花发,若一片绯色云霞飘浮于山壑间,树下,原遗石碾尚存。
  桃花峪一一泰山行宫迤东,隔一山梁,即桃花峪。相传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年轻时随鬼谷子学艺,曾在此看守过桃园而得名。如今并无桃林而是满峪古柞。清嘉庆年间碑石记载:“桃花甫见,槲林深密”。可见,200年前,这里已是槲林遍野了。柞林深处,有一古庙,正殿三楹,有木雕玉皇神像一躯,残肢尚存,西庑为菩萨殿。
  回马岭一一从泰山行宫沿古道前行,过一石棚即此。这里山势陡峭,乱石参差。相传当年孔子登蒙山,骑马到此不能前行,便把马放归山下,步行上山,由此而得名。
  黑风口一一在回马岭上行处。路北一苍青色巨大削壁,凌空特起,壁面光平,上有题刻,字迹漫漶,右为深壑。有时山风沿壑涌来,被石壁所遏,形成强劲的旋流,人畜不能行。
  大、小风门一一沿黑风口前行,过陡山,便到小风门。到此,山路仅为丈余宽的一道石梁,两侧下临深涧,峭壁巉削。大风到来,为两边峻山所阻,都涌向这里。人们要想通过,只能匍匐贴地,缓缓蠕动爬行。即使无风天气过此,俯视两边幽谷深壑,犹觉腿软股慄。去小风门不远,为大风门,其险不亚于小风门,惟山凹较长,且平缓。
  快活岭一一大风门向东处即此。由回马岭至大风门,约十几里,全是羊肠险路,正像明人胡绩宗所描绘的那样:“铁锁万年悬鸟道,石梁千仞惹猿愁”。到此为一段平坦的土路,夹道绿树浓荫、清爽阴凉,是登山者理想的憩息所在。行者停负者休,或坐或卧,以消除跋涉的劳累。其东北不远,有一山洞,洞内一泓清泉,水由岩罅中溢岀,甘美清冽,名小白泉,亦可掬饮止渴。
  十八盘快活岭复前行,登十八步,历十八拐,谓之十八盘。
  南天门一一十八盘上接即南天门。它不是一座门,而是一处石结构的神殿。殿有5间,梁、柱全是巨石雕成,粗可径尺,屋面也用巨石铺成,上覆灰色甬瓦。屋瓦现已全部颓落,惟屋脊两端鹏吻犹在。门额题“九龙宫观音殿”,原有观世音等神像7躯,现仅存神坛。神殿为明鲁王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尤屹立于蒙山之巅,且相当坚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殿前有一桥台基址,大石垒成,相传这里原要修一座大型石桥横跨山峪,使其与承天宫前的仙人桥和蒙顶的二仙桥成一直线,后因鲁王去世,工程中断。
  二仙桥一一在南天门殿后,亦石砌古桥,因有仙人桥,此称“二仙桥”。
  舍身台一一过二仙桥,沿松林行,路侧一方形的天然石台即是舍身台。下临大燕子沟,沟壁峭陡,深不可测,现在,由于林场造林,这里树木攒崖被壑,干错枝连,从岭顶一直伸展到沟底,即使真的从此跌落,也会被林木挡阻,而不至于粉身碎骨了。戏台一一南天门东北行,溯溪而上,过一石桥,有一巨石垒成的平台,俗称戏台。传为山上庙会或庆祝某项工程完工演戏的地方。
  道观遗址一一戏台前行,由下而上,依次为朝天宫、慈宁宫、玉皇殿遗址,错落分布于沿途丛林之中。
  大通岩慈宁宫遗址左侧。传为孔子登临的地方,原有石碑一通,题刻“东山小鲁处”5个大字。
  圣憩石一一大通岩东南方,一峰独立秀起,俗称望海楼,现楼已不存。附近一巨石即是圣憩石。据说为孔子登山憩息的地方。
  龟蒙顶一一在圣憩石东北约1公里处。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为蒙山极顶。登上极顶,眼前豁然开朗,但觉云生袖间,霞笼眉际,峰巅于足下,昂首于天外。奇峰罗列,皆匍匐而北拱,众壑逶迤,俱幽瞑而含翠,鲁国故土尽收眼底。
  白云岩胜境一一在龟蒙顶南。经望海楼,过擂鼓台转折,再过柳沟前行即到。这里原有庙宇,已颓败不堪,但自然景观却引人入胜.松树特奇,干矮而粗,冠扁平开张,呈盘状。有的从岩缝中侧出,有的倒垂,具有高山林木的特有形态。庙宇附近,一泉由岩岫下喷薄涌出,渟泓曲折,鲜澄漫洁。其东北为鹰窝峰,拔地而起,四面如削,人不能攀,苍鹰筑巢其上,故名。峰顶苍松如盖,四壁松枝蜿蜒曲生,横偃凌空,状若蟠龙舞爪撕云。每当夕阳残照,山色空濛,群鹰归巢,惟此峰落日余辉斑斓瑰丽,为蒙山十景之一。其南为对松山,两山对峙,松树层层叠叠,山风吹来。簌簌松涛如鸣笙簧。
  龙门三潭一一位于龟蒙顶东。有山形状龙门,下有三潭。潭水清澈,周围林木葱茏,清幽迷人,相传为3位仙女梳妆用的宝镜滚落山下化而为潭。其中一潭名曰“剑汪”,据当地人讲,过去潭底石隙中曾有宝剑一把,剑把外露.力不能拔。此剑来历不明,亡失于本世纪30年代初期。
  虎踞龙蟠一一鹰窝峰西北方山巅,有一巨石如虎,非常逼真,其东有山峰状似龙角。相传有一恶龙向蒙山神索宝不成,水漫龟蒙。蒙山神令看山神虎与之交战,二者大战七七四十九天不分胜负,斗至百日,双双力竭而亡,各化为巨石山峰仍相对峙,呈争斗之状。
  一径通天一一龟蒙顶之北的天门山上,两峰夹峙,如天门之户。仰视双峰高耸,俯视谷壑幽深,云雾缭绕,如登天界。有古诗赞曰:“山分两壁若天门,争似桃源可避秦。山中无历忘年岁,祇记花开十二春”。此为蒙山十景之一。
  天麻场景区
  蒙山北麓有天麻林场,其中及附近景点众多。
  云蒙峰一一俗称挂心崛子,海拔1026米,为云蒙段之主峰。双峰耸立,绝壁千尺,如巨锥直刺青天,百里外可见。人立其下,则心惊胆颤;如若攀登,则提心吊胆,故此峰亦被称为挂心崛子。
  天麻场一一传说因有人参娃舍身救众生,洒下的血泪化作天麻而得名。天麻场地势高峻,方圆数十里。四大天门雄踞周围,其中涧壑纵横,崖峭谷邃,怪石林立,水流清澈,林密灌茂,葱茏碧透,草异花奇,美不胜举,如同进入一个童话般世界。万木擎天,藤蕨缠绕,灌丛密布,芳草没膝,蘑菇遍生,莽苍苍像琪树琼林;风轻光柔,松涛悦耳,百鸟鸣啭,泉水淙淙,陶陶然似置身瑶池仙境。在炎夏置身此地仍感凉风习习,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蚊蝇绝迹,令人惬意,实为避暑之胜地。
  雨王庙、翠云观等古庙宇一一雨王庙始建于金明昌年间,传说鬼谷子、钟离子、羡门子曾在此祭神祈雨。祈雨辄灵,香火颇盛,今庙已圮(现已重修),但仍有“蒙山每年有七十二场浇花雨”的传说。
  翠云观为清光绪初建,有王禅(即鬼谷子)殿、吕祖殿等,遗址尚存,四块碑碣,字迹清晰,完整无缺,颇有价值。
  凌云宫一一位于云蒙峰西1公里处,亦为道观。这里古树参天,林荫蔽日,颇有深山藏古寺.别开一洞天的意境。
  水帘洞叠瀑一一水帘洞传说为隐于悬崖中的神仙洞府,洞口为水帘掩盖,是战国时鬼谷子修炼成仙的地方,至今流传着孙膑、庞涓从师王禅老祖在此学艺的故事。洞门早已关闭,现只见水帘不见洞了。涧水从高约50米处飞流涌泻,不时为悬崖切断,形成数级瀑布。咆哮似万山轰鸣,霰雨纷飞,彩虹映现,十分壮观。
  升仙台一一又名舍身崖,在水帘洞上方不远处,南北各一,石壁如削,高数十丈。传说从此跳下可脱离凡体,羽化成仙,为旧时怨男恨女摆脱人间烦恼的归宿之地。
  光宝禅寺一一据宋代普济著《五灯会元》佛典记载:光宝禅师(7-807),并州(今山西文水以南)人,周姓,隐居蒙山建立光宝禅寺。现蒙山水帘洞处尚有光宝禅寺遗迹。
  西凤山一一为天麻场西侧最高点,海拔964.9米,传说山上居有一条蟒蛇,出现时必兴雾刮风。登极顶远眺,众山成丘,河川如带,田如棋盘,顿觉心旷神怡,另有一番情趣。
  摞子石一一在花果庄村后山坡上,为两块柱形大石叠摞在一起,传说王禅外岀云游,孙膑思念师傅,每每登高眺望,希望看到师傅归来。为了看得远,便摞石加高成摞子石。
  柩子石一一为天麻林场东侧一个山嘴。传说庞涓妒忌孙膑,千方百计想置孙膑于死地,王禅为救孙膑,哄骗庞涓说孙膑已死,灵柩安置在山石里,故名柩子石。
  曲里窑一一在峪头岭西南,为蒙山的一条谷涧。传说王禅老祖为考验孙膑和庞涓,让他们想法弄到无烟干柴。庞涓漫山遍野寻找枯朽的枝棒,而聪明的孙膑却掘地为窑烧制出真正的无烟干柴一木炭。从此,这地方便得名曲里窑。
  孙膑洞一一在水帘洞附近,为孙膑修炼的地方。
  刀山一一在西凤山西南不远处.岩石裸露,山势峻峭。东西狭长,恰似一口锋刃向上的巨刀。
  朝阳碑一一在天麻场东南不远处,为一巨大悬崖,状若碑碣,高峻无比,雨后一片光明,数十里外可见,非常壮观。
  葫芦谷一一在朝阳碑后面,为一幽深圆形大峡谷,人迹罕至,保留着原始景象,人至此别有一种感觉。传说谷中生有3000年一开花结实的葫芦。铁拐李的宝葫芦即岀于此。
  麻店子唐银杏一一位于桃墟镇麻店子村双泉庵(现已改建为学校)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该庙一块唐朝碑记载,那时这株银杏树已“二人扣手”。现在该树胸围已7米,5人合围。树高约32米,遮荫面积1亩多,枝繁叶茂,生长旺盛, 年年果实累累。俗话说“树长千年生子”,在其基部围绕主干又生出5株子树,人们称之曰“五子护母”,这正印证了这株银杏树年岁的久远。
  望海楼一一为东蒙主峰,海拔1001.2米,因峰顶状若城楼,登临可以望见东海日出,故名望海搂。若登望海楼,看沧海日出,则一路羊肠小道,千回百转,崎岖蜿蜒,如履迷宫。登上望海楼,只见无数弯曲峰巅,云海苍茫,景色十分壮观。晴日早晨,极目东眺,但见旭日临海,大若磨盘,艳如宫灯,跳荡不已,然后冉冉升起,顿时瑞气千条,金光闪耀。脚下奇峰错列,忽明忽暗,时隐时现,可谓气象万千,令人陶醉。峰顶有一大石,上有一泉,状如茶碗,不淌不流,像是专为游览到此已口渴至极的游人准备的一碗玉液琼浆,若一气喝干,又会立时涌满,为您再献上一碗。真是“山多高水多高,山奇水好景色妙
  云霞洞一一位于垛庄镇驻地西南7.5公里的睡虎山下,有黑、白两洞,南白北黑,两洞紧靠,为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洞。因该洞在睡虎山的顶部,洞口朝东,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每当日岀,震雾相映,如在云霞之中,故名云霞洞。白洞深约16米,高10余米,十分宽大,宛如一座大厅,正中有道教三清石像,左边顶部有一石缝曰南天门,右边有石炕、石桌、石凳等。黑洞较白洞狭小,越向里越黑,深不可测。洞外还有“十八罗汉”、“十八拐”。所谓的“十八罗汉”位于云霞洞顶部西面约50米处的石壁上,为北魏时期的佛教摩崖造像,集中雕刻于高1.5米、宽1.25米的石龛内。所谓的“十八拐”为攀登云霞洞的曲折路径,它上下盘旋,左拐右曲,共有十八折,故称“十八拐”。攀登时极易数错,游人通过数“拐”可以忘记疲劳,增添乐趣。
  仙人洞一一坐落在蒙阴城南2.5公里处,蒙阴山之阳悬崖上,洞口朝南偏西,在此仰望,峰顶入云,俯视河流如带,故被列入蒙阴八景。清《蒙阴县志》载:“仙人洞,在城南五里蒙阴山上,广容百余人,汉承宫隐此,为本县八景之一”。仙人洞是一天生石洞,因"仙人”住过而得名。洞深19米、宽15米、高4.5米,四壁奇丽,顶部穹窿,十分壮观。洞内有两块明代石碑:一块碑文是天顺五年(1461)李炯然所撰《游仙洞诗之记》,内有“若隆冬居之则忘其寒;盛夏居之则清气逼人”等句;另一块为嘉靖七年(1528)蒙阴县知事蒋钺所立石碑,上镌8首诗,都是其与诗友张松岗的酬唱诗,大部已剥落,字迹难辨。洞口前壁上还有3处北宋年间的题字,西壁上有4幅人物线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洞内还有不少滴泉,宛如房檐滴水,声音洪亮。洞口下面有一巨石,上刻明正德年间山东参政陈沂的篆书“仙洞”二字,至今已400多年了。
  大洼景区
  位于龟蒙峰东侧,地势低洼,坐落群峰之中,溪涧纵横,泉水汩汩,幽穴遍布,洞府相连,林木蓊郁,环境优美,古迹众多。
  玉皇阁一一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清雍正年间重修。现彩画涂壁、神像重塑、院落重修。阁楼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朱墙灰瓦,古朴典雅。门楼书有楹联“万道霞光归紫府,千条瑞气贯黄庭”,行笔流畅,字迹金黄。阁楼掩映于绿树古木之中,风光秀丽迷人。
  老寿山一一位于大洼景区南部,驻军营房北侧,山势奇特独立,于山腰处有一巨石如老寿星头像,故而得名。山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在寿星头像上方不远处,有一巨石如龟,二者上下呼应,相映成趣。现于寿星巨石前用钢筋水泥雕塑一尊老寿星像,手持龙头拐杖,身边配有童子、梅花鹿、灵芝仙草、宝葫芦、寿桃等,在塑像后面石壁上镌刻一大型“寿”字,有诗日:“者固老儿非等闲,斑衣鹤发驻童颜,任他世上风波起,只在山中不岀山。”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石铺台级登山小道曲折回还,环境幽静,芳草清香,是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
  鬼谷讲堂一一为鬼谷子王禅教徒传艺之处。“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王禅的称号,曾隠居蒙山之鬼谷洞,修身养性,长于纵横捭阖之术,著有《鬼谷子》一卷,教授弟子百余人,著名的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一批著名军事家。“鬼谷讲堂”即为当年讲学遗址,今已重建,红墙青瓦,竹篱相围,院内有一株古槐,三人合抱方拢,遮地近乎半亩,讲堂内鬼谷子王禅塑像立于正堂,其五弟子塑像端坐两侧,凝目恭听。“鬼谷讲堂”隐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势险要,人迹罕至,仙草灵气充满幽谷,云雾飘忽,景色深奥奇绝。
  智慧府一一在老寿山西北方,有两山洞相连,世传为孙膑、庞涓洞。二人在此曾跟随鬼谷子学艺,本景点在洞前塑有鬼谷子及其弟子像,并筑造仿古建筑群一套。
  长眉洞一一该洞位于垛石山西南崖下,洞宽阔而朝阳,奥妙幽深,相传此洞曾是穆桂英师文长眉仙翁所居,现有穆柯寨遗址。
  八卦迷宫一一位于玉皇阁西北方山峪内,设计构筑八卦阵迷宫一座,墙高2.5米,供游人探秘、益智、游乐。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蔡长胜
责任者
牛凌
责任者
郭文明
责任者
刘玉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蒙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