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庙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82
颗粒名称: 马头镇庙会
分类号: F713.582
页数: 2
页码: 450-451
摘要: 正月初七,火星楼(火神庙)的庙会,是马头镇每年的第一个大庙会。十里八乡,各自组织锣鼓队伍纷至沓来。敲锣打鼓,响彻镇内外;笙箫齐鸣,婉转缠绵,悦人耳目。值得一提的是,锣鼓的敲打方法和形式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更引人注目的是执铙者,他一会从胯下把铙抛向空中,一会又从背后把镜飞到高处。镜在身前背后、脚下头顶穿梭舞动,鼓点、锣声、晓姿相映生辉。这简直是一场民间锣鼓艺术的群英会。
关键词: 马头镇 庙会

内容

庙会,是封建社会为祭祀活动而发起的崇拜行为,后来逐渐演变成全社会人群的有意识的集会活动。
  从庙会的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不难发现,庙会的作用及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崇拜偶像,祈祷神灵,从中得到精神寄托;二是文化艺术,观赏交流,从中寻到精神愉悦;三是货物交流,经济互补,从中得到物质享受。
  正月初七,火星楼(火神庙)的庙会,是马头镇每年的第一个大庙会。十里八乡,各自组织锣鼓队伍纷至沓来。敲锣打鼓,响彻镇内外;笙箫齐鸣,婉转缠绵,悦人耳目。值得一提的是,锣鼓的敲打方法和形式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更引人注目的是执铙者,他一会从胯下把铙抛向空中,一会又从背后把镜飞到高处。镜在身前背后、脚下头顶穿梭舞动,鼓点、锣声、晓姿相映生辉。这简直是一场民间锣鼓艺术的群英会。
  徐圩子是郯城县著名的鞭炮生产地。村民抬着一八仙桌上撂成宝塔形的10余盘鞭炮,最大的一盘直径1米左右,放在底层,向上逐层缩小,高达数尺,恰似鞭炮的宝塔。市民们望着鞭炮宝塔,指手划脚,品头论足。村民们更是神气十足,踏着鼓点向火星楼迈进。
  火星楼在这一天格外巍峨壮观,烛光闪烁,烟雾缭绕,纸灰飞扬,鞭炮喧天,伴随着祈祷声、锣鼓声、喝采声,真是热闹非凡。
  每年正月十六,是沂河西道口大会,俗称走百病(意为驱走百病,四季康健)。这次庙会是因大王庙而设,还是为西道口而立,或是因习俗而建,已经不得而知。庙会这天,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前拥后簇,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老人们在岸边散步、谈天,孩子们在沙滩上戏嬉追逐。也有一些卖手工艺品的,如泥塑鸟兽、雕刻小人、木头玩具等,大都工艺精巧,维妙维肖。老人们买些玩具给孩子,还要喋喋不休地告诫孩子:好好走一走,跑一跑,这一年就没病没灾了。
  碧霞祠庙会,乡民们俗称泰山奶奶庙会,农历三月十五举行,其规模堪称马头庙会之最。马头镇碧霞祠,据传建于明代,康熙地震后重修。该庙供奉的碧葭元君是从泰山女神脱胎而来。泰山女神是一位善良、仁慈的美女,而且能为民消灾解难。在元末明初,道教便把泰山女神奉为圣洁、慈祥、法术灵异的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民间信奉者颇多,香火也旺,其庙会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不管是寻求精神寄托、精神愉悦者,还是进行物资交流、谋求利润者,都从四面八方如期赴会。届时,全国各地的商贾游客纷纷提前来到马头镇,有常州的篦子、宜兴的窑货、闽浙的杉条竹品、口外的皮货、关外的松木、山西的铁货、冀州的布匹、豫皖的牲畜、青口的海货、苏杭的绸缎等,真可称得上是大型物资交流会。
  马头镇内还有10多座庙宇,多数有庙会日期:如三月三,玉皇庙庙会;五月十三,关帝庙庙会;三月十九,广生宫庙会;七月十五,观音堂(福临庵)庙会;九月十七,大王庙庙会。每逢庙会,会期多为3日,并有歌舞、戏剧为之助乐添兴。
  “七七”事变后,这些庙宇先后毁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庙会也名存实亡。50年代,又先后恢复了几个庙会。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家辰
责任者
文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
马头镇
相关地名
碧霞祠
相关地名
火星楼庙会
相关专题
沂河西道口大会
相关专题
碧霞祠庙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