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近代医林耆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68
颗粒名称: 临沂近代医林耆宿
分类号: K826.2
页数: 25
页码: 358-382
摘要: 本资料根据《沂州府志》及原临沂、郯城、蒙阴、沂水、费县、日照、莒县县志整理,收录范围基本按原临沂地区,未及按今区划分列。临沂市政协供稿,由李凤军整理。
关键词: 临沂 医林耆宿

内容

高友三
  高友三(1835一1916),字盖圃,临沐县人。中医。清光绪年间在北京行医时,收光绪皇帝姑表弟川内桑奴尔布为徒。后被选入太医院,晚年还乡。著述甚多,因战乱遗失。
  高凤仪
  高凤仪(1836一1926),苍山县人。中医。1922年在本县青山套村创办“中医书院”。学制3年,收学员20余人。以学本草、方剂与经典理论为主。是鲁南一带中医教育事业的先驱。
  庄云章
  庄云章(1890一1947),莒南县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回原籍后,将大店镇道胜药房扩建为道胜医院。这是临沂地区较早的私立西医医院,能进行一般的外科手术。1945年,庄云章参加人民军队,在山东军区卫生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高玉荣
  高玉荣(1880一1964),字金藩,沂南县人。中医,擅长内科、妇科。1949年以前,曾在东北行医。并参与筹办辽宁丹东市医学会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沂南县人民医院、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师,并被选为山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他善于辨证旅治,注重中西医结合,对许多内科慢性病及妇女不孕症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体贴病人,始终如一。在最后一次应诊切脉时,逝于坐椅。遗著有《中医纲鉴》、《花团锦簇》等。
  刘子繁
  刘子繁(1897一1966),郯城县人。中医,擅长内科、妇科。本以教书为业,兼习医术,至47岁时改业行医。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任郯城县参议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郯城县人民医院中医师。1959年调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他对治疗伤寒杂病有较深的造诣,著有《伤寒论注释》手稿。
  邵元凯
  邵元凯(1907一1968),江苏省邳县人。生前任苍山县人民医院中医师,擅长针灸。1957年因针灸治疗聋哑病和下肢橡皮肿疗效显著受到省政府奖励。曾任山东省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著有《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三字经》等。
  高仲书
  高仲书(1906一1970),郯城县人。山东省著名老中医,擅长内科。自幼随父学医,并参加上海名医陆渊雷开办的中医函授学校,学习2年。对张仲景的《伤寒论》颇有研究。编有《伤寒论讲义》、《伤寒类方述意》、《伤寒新解》等。1939年任郯城县“医救会”会长,在马头镇创办地方医院,为抗日军民服务。1946年任郑城县“医联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鄕城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入山东省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任山东医学院讲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曾当选济南市第五、六届人大代表。1964年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名老中医”。
  尹莘农
  尹莘农(1894一1973),名志伊,日照市人。医药界知名人士。192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曾任上海宝隆医院医师、青岛普济医院(今青岛市立医院)院长。1931年任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首任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1933年,为纪念在上海“五卅”惨案中遇难的胞弟尹景伊,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出资在本村建立了“景伊五卅纪念小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医专迁至四川万县,其附属医院被征为军用,改为第十重伤医院,尹莘农仍兼任院长。1949年1月去台湾,1973年在台北病逝。他学识渊博,精通德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科尤其擅长。著述甚多,皆存留台湾。
  奚华甫
  奚华甫(1902一1973),字荣森,北京市人,满族。擅长外科。1922年考入北京陆军检阅使署军医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张学良部队从医10余年。1938年在新泰县北流村开办私人诊所。1944年携带诊所全部药械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泰宁县医院。历任泰宁县医院院长、新泰县医院院长、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医院二大队副大队长、鲁中南行署第二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沂水专区中心卫生院院长、临沂专区干部疗养院医务主任、临沂专区结核病防治院医务主任。田荣光
  田荣光(1901一1976),字耀三,郯城县人。中医,擅长内科、妇科。自幼在乡间行医,解放初期加入联合诊所。1958年,和刘子繁、高仲书一道创办郯城县中医院和郯城县中医学校。后任郯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县人大代表。他用“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破伤风的经验,曾在山东省中草药展览会上展岀、推广。
  陈信亭
  陈信亭(1894一1977),苍山县人。1917年考入济南齐鲁医院护士学校,1921年毕业后在郯城县开办“东海医院”。1923年3月,到西北军三旅一团任副军医官。1925年回原籍开办“农民医社”。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7月参加了著名的“苍山暴动”。暴动失败后,与党组织脱离关系,仍在本村行医。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信亭携带全部药品器械参加八路军。历任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后方医院院长、滨海军区卫生部材料科科长、手术队队长。1942年8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政干部疗养院院长、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直属一所所长、滨海军区二院院长。1946年被评为“滨海军区老年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鲁中南军区医院院长,山东军区高干疗养院院长,山东康复二院、五院、八院院长。惠民专区干部疗养院院长,惠民专区结核病防治所所长。陈信亭熟悉内、外科医疗技术,尤其对医院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惠民
  刘惠民(1900一1977),沂水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自幼在乡间学医,1920年赴沈阳,拜名医张锡纯为师,1922年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仍回故里行医。1934年与赵忠敬共同创办“沂水县乡村医药研究所''、“中国医药研究社”,主编《中国医药杂志》。为宣传中医理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贡献。1933年参加八路军,历任鲁中二支队医务处主任、临沂卫生合作社社长、鲁中南新鲁制药厂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中医院院长,山东省中医学院院长,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山东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研究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内、外、妇、儿各科许多疑难症的病理病机、临床诊治都有较深的造诣和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刘惠民医案》、《中西药物学概要》、《黄元御医学史迹考俟正》、《战地临时救护医院组织概要》等。1957年7月,专程去青岛为毛泽东主席治病。同年11月,陪同毛主席访问苏联。195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屡遭批斗。1977年10月28日在济南病逝。
  石继先
  石继先(1909一1978),日照市人,中医。早年在本村行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历任滨海专署卫生科医师、滨海行署医疗队队长、滨海医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济南市立医院院长、济南市卫生局副局长、山东省卫生厅防疫处副处长、山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李荣先
  李荣先(1893一1979),江苏省邳县人。外科主治医师,擅长腹部外科。1921年在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原藉开业行医。1939年参加新四军,任三师医院外科副队长。1943年脱离部队,仍回原籍开办私立的“新新医院”。1951年被调入临沂专区中心卫生院任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1957年调任临沂专区第二人民医院(现沂水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对临沂地区外科技术队伍创建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曾当选为山东省二、三届人大代表。1974年退休。
  刘学秀
  刘学秀(1904一1981),字俊升,临沂市人。中医,岀身世医家庭。15岁随父应诊,26岁赴济南参加医考,成绩优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济南市西郊医院、山东省黑龙潭疗养院、长清县医院工作。他医术全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对内、外、妇、儿各科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当选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中医学会理事。参加过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伤寒论》注释工作。
  刘东=
  刘东=(1878一1981),字仲旭,枣庄市人。中医,擅长内科。早年从事教学兼习医术。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峰县民主政府教育科长、临费边区参议长、赵镈县特聘参议长、鲁南专署参议员。1945年在费县梁邱参与创办鲁南平民医院的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苍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1955年被定为费县“名老中医”。他精于养身之道,享年103岁,是临沂地区的长寿老人之一。
  葛铭琪
  葛铭琪(1896一1983),字树人,莒县人。192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专科学校,获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的医师证书。回莒县城开办以西医西药为主的“同仁药房”。对治疗当时流行猖獗的黑热病、猩红热、麻疹、伤寒等疾病,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还带领药房人员自制多种药品,如光明眼药水、黄降汞膏、黄连膏、十滴水、胃疼散、止咳散、疥疮膏等。1936年赴西安开办“大东药房”。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至成都,办起“岱东药房。”其后一直客居成都。
  张仁徳
  张仁德(1901一1983),沂水县人。妇产科主任医师,1934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先后在邹平县、陕西揄林县、内蒙古五原县以及济南市立第四医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立第二医院、山东医学院等单位工作过。历任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职。是省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他学识渊博,富有临床经验。主要论著有《临床妇科内分泌学摘要》、《1091例农村妇女放置避孕环近期效果观察》等。
  陈明五
  陈明五(1908一1983),平邑县人。副主任中医师,专事眼科。1930年高中毕业后,在本县任小学教师。课余时间自学医药书藉,尤其对眼科发生了浓厚兴趣。1940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一一五师东进支队费县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一一五师七团副营长、费北县委敌工部长。1942年退伍回乡,又开始了对中医眼科学的探索。1944年挂牌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平邑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1957年调山东省立中医医院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医眼科。为继承发展中医眼科学遗产、开展眼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奠定了基础。1959年入上海中医学院师资专修班学习,1960年毕业后调山东中医学院任讲师。198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是该院眼科教研室的创始人。他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中强调辨证旅治。60年代,对中医药治疗青少年近视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理论上提岀以“脉络走向”解释“八廓”学说。创制“健脑明目丸”、“驱风定痛汤”、“止血复明”等方剂,对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底岀血等病取得显著疗效。主要著作有《中医眼科学》、《五官科讲义》、《陈明五眼科医案选》等。
  李秀庭
  李秀庭(1918一1983),莒南县人。副主任中医师,擅长内科、妇科。青年时期在乡间行医。1943年担任涝坡区“医救会”副会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在鲁南战役中,参加医疗救护工作,立大功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涝坡、路镇区供销合作社医药部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调临沂地区财经干校任校医。1962年任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65年晋升副主任中医师。他注重中西医结合,善于学习西医的长处,对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1972年,负责《沂蒙医药》的创刊工作,并担任责任编辑。1979年任临沂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临沂分会副会长。1981年被地直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刘伯诚
  刘伯诚(1919一1983),沂水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受其祖父刘本谦影响,13岁开始学医,兼习诗词、书法。17岁即在乡间行医。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区'‘医救会''会长,积极参加支前医疗救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临沂专区供销干部疗养院、专区干部疗养院任中医师、医务处主任等职。他擅长内科,对《伤寒论》的研究及方药的应用有较深的造诣。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论著有《痫症的治疗经验》、《硫磺的临床应用》等。晚年在临沂卫生学校任教。写诗和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有较深的功力。
  赵忠敬
  赵忠敬(1910一1984),原名赵恕风,沂水县人。副主任中医师。1934年与刘惠民共同创办“沂水县乡村医药研究所”、“中国医药研究社”和《中国医药杂志》。1949年又毕业于广西柳州西医学校。1953年任湖南衡阳华新制药厂医师、药师。1957年调山东省卫生厅实验药厂任中医师。1958年调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1964年晋升副主任中医师。他作为中医,又系统地学习过西医理论,为发展中西医结合起了重要作用。曾参加编选《山东中草药验方选》、《山东中草药手册》等书。
  邓志广
  邓志广(1921一1984),辽宁省锦州市人。眼科副主任医师。195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留校任助教兼附属医院眼科医师,1956年晋升主治医师。1958年调任兖州卫校教师。1959年调任临沂卫校教师兼临沂地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在他主持和指导下,临沂地区的眼科技术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各种眼科手术相继开展。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首例角膜移植术。他的论文《先天性睑缘粘连》、《沙眼门诊病例统计》在省级医刊上发表。1980年当选为山东省五届人大代表、临沂县五届政协常务委员。1983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山东临沂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
  朱景
  朱景(1929一1984),女,山东省惠民县人。精神病科副主任医师。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出席山东军区模范代表大会。曾荣立三等功5次。1954年入山东医学院学习,1959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精神病医院任医师。1962年调临沂地区人民医院。1965年调临沂地区精神病医院任主治医师。197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并当选中华医学会会员。她致力于精神病医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临沂地区精神病防治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83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刘兰田
  刘兰田(1930一1984),字秀丰,沂南县人。副主任中医师,擅长内科、妇科。自幼随父行医。1958年入山东省中医干部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山东中医学院任教。1962年调回沂南县人民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78年调临沂地区中医医院任内科主任,197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临沂分会常务理事。198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临沂市五届政协常委。他对古典藉和中医发展史颇有研究,特别是对《温病条辨》的研究及方药的应用有较深的造诣。所撰《东莞徐氏医事琐考》一文,被《中华医史》杂志刊用。遗有《刘兰田医案医话》及《新编温病学》、《中医妇科学》、《新编各家学说》等讲稿。一生爱好旧体诗词。
  叶强民
  叶强民(1902一1985),日照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团卫生队长、滨海平民医院副院长、山东大药房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医药公司副经理、山东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山东医药卫生学会秘书长、山东省卫生厅中医处副处长。
  袁正瑞
  袁正瑶(1929一1986),字琪峰,莒县人。副主任中医师,擅长内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区“医救会”会长,积极参加支前工作。1949年在莒县大药房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入山东省中医干部进修学校学习。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任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1979年当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1982年晋升副主任中医师。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即使在“文革”中的混乱时期,仍然忠于职守,日夜操劳。身患癌症住院期间,也没有停止过工作。1984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对治疗温热病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有《中西医结合抢救11例脑溢血病的体会》、《乙脑治疗中几个问题的体会》等。
  李绍久
  李绍久(1900一1988),费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行医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临、郯、费、峄4县联庄会卫生部部长、鲁南动委会特务部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材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行署卫生科科长、鲁中南行署卫生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处处长、烟台市卫生科科长。1962年因病免职休养,1983年正式离休。
  陈洪文
  陈洪文(1877一1948),字月溪,号秋江、老迂斋,费县朱四街人。民国年间费县之名医,工书善画,通晓妇、内各科,尤善妇科,其汤药疗效誉满费邑。
  陈立堂
  陈立堂(1877一1959),字明南,费县人。擅长内、外科,治病多奇效。1937年后,携资产参加“平民医院”,于中医部业医。1947年,迫于形势,中医部暂停营业,陈氏悬壶于济南,挂牌诊病,并著《也是一说》一卷(已遗失),1948年12月,“平民医院”中医部恢复,并经县批准改为“费县大众药房”,陈氏闻讯返回。1955年6月,被调费县卫生院中医科,1958年调梁邱医院,1959年病逝。高执孝
  高执孝(1891一1975),字克亮,费县人。受业于费县名医陈立梅门下,尽得其传。35岁以匾名“广仁堂”立号业医,自制“哮喘丸”,每收捷效。1946年参加“医联会”,1952年参力“卫协会”,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医疗防疫工作,1958年到城关卫生院工作。
  (临沂市卫生局、费县政协供稿)本资料根据《沂州府志》及原临沂、郯城、蒙阴、沂水、费县、日照、莒县县志整理,收录范围基本按原临沂地区,未及按今区划分列。因府志及部分县志修撰较早,清代乾隆以后有关资料不全,可能有许多遗漏,一时无法补齐。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凤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友三
相关人物
高凤仪
相关人物
庄云章
相关人物
高玉荣
相关人物
刘子繁
相关人物
邵元凯
相关人物
高仲书
相关人物
尹莘农
相关人物
奚华甫
相关人物
田荣光
相关人物
陈信亭
相关人物
石继先
相关人物
李荣先
相关人物
刘学秀
相关人物
葛铭琪
相关人物
张仁徳
相关人物
陈明五
相关人物
李秀庭
相关人物
刘伯诚
相关人物
赵忠敬
相关人物
邓志广
相关人物
朱景
相关人物
刘兰田
相关人物
叶强民
相关人物
袁正瑞
相关人物
李绍久
相关人物
陈洪文
相关人物
陈立堂
相关人物
高执孝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