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与闵子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412
颗粒名称: 闵子与闵子祠
分类号: K825.1
页数: 3
页码: 102-104
摘要: 闵子(前536一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后迁居费邑,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其德行和“复圣”颜渊并称,孝行与“宗圣”曾参齐名,被称为“笃圣”,所以又被后人尊奉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历代封建帝王则将其供于孔庙大成殿,侍奉于孔子左右,为配享从祀的“十二哲”之一。孔子相鲁时,因受到以季孙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对而被迫辞官,闵子也辞去费宰,从此伴随孔子周游列国,不幸于公元前487年病逝于途中,葬于济南。其故里费县闵家寨的乡亲们为他立起了家庙,即闵子祠。闵子祠,亦称“笃圣祠”,为闵氏后裔祭祀、供奉祖先和续谱之处。
关键词: 闵子 闵子祠

内容

闵子(前536一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后迁居费邑,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其德行和“复圣”颜渊并称,孝行与“宗圣”曾参齐名,被称为“笃圣”,所以又被后人尊奉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历代封建帝王则将其供于孔庙大成殿,侍奉于孔子左右,为配享从祀的“十二哲”之一。
  他曾做过费宰,并问政于孔子。元代费县县尹邵显祖说:“我朝追隆圣贤典至重地,于费之名宦,虽李路、冉有、子羔、子游同享明礼,当以闵子为巨。''(清《费县志》)
  闵子至孝。赞扬闵子骞孝行的民间戏剧《鞭打芦花》的故事至今仍在费县流传。内容是:子骞幼年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后母疼爱亲生二子,虐待子骞,但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有一年临近年关,其父驱车外出访友,命三子随从,子骞赶车。行至途中,天气骤变,朔风怒号,寒气刺骨。子骞被冻得颤栗不已,牛缰绳和鞭子皆失手滑于地上,牛车也翻倒在雪地里。其父见其穿的棉衣比两个弟弟的厚,却故作瑟缩,非常生气,拾起鞭子就抽打他,不料鞭落衣破,芦花飞扬,子骞也晕倒在雪地里。其父惊奇不已,当即又撕开闵革、闵蒙的棉衣,见尽是棉絮,始知子骞受其后母虐待,便忙脱下自己棉衣裹住子骞,急勒车返家,要将后妻赶岀家门。苏醒后的子骞见状却哭跪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恳求父亲不要赶走后母。父亲听了子骞讲的有道理,遂罢休妻之事。后母也深被子骞所感动,自此待三子如一。后来闵子骞从学孔子,当孔子得知此事后便大加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历代王朝也都称闵子为纯孝,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首。闵子聪慧异常,刻苦好学,深得孔子器重,被纳为衣钵弟子。
  在他求学成名之时,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鲁国实力最强的季孙氏看到闵子德才兼备,力聘他为费宰。闵子看到孟、叔、季三家弄权,国政日非,坚辞不就,后在孔子劝说下,怀着将儒家思想付之社会的抱负做了费宰。宰费数年,颇有政绩。他招募游民,开垦荒地,使倍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减征赋,废酷刑,倡节俭,德化及民,使费境内重现鲁国强盛时期的繁荣景象。为与黎民共休戚,加之长子闵沃盈“避桓魅之乱”等原因,将全家迁于费邑蒙山之阳的闵家寨村(今费县汪沟乡境内,至今该村的闵家林中还有闵子长子闵沃盈坟墓)。孔子相鲁时,因受到以季孙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对而被迫辞官,闵子也辞去费宰,从此伴随孔子周游列国,不幸于公元前487年病逝于途中,葬于济南。其故里费县闵家寨的乡亲们为他立起了家庙,即闵子祠。闵子祠,亦称“笃圣祠”,为闵氏后裔祭祀、供奉祖先和续谱之处。因历代封建王朝皆尊崇儒家,闵子祠先后修葺达11次。至清乾隆年间,则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由当初的3间庙堂扩建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占地面积20余亩。其主体建筑“笃圣祠大殿”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有廊尻数间,前后三道过门。殿内雕梁画栋,光彩照人。正北塑有座北向南的闵子像,须生文面,颇具大儒风度。院内立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碑40余幢,其种类有谱碑、颂碑、叙事碑等,皆文体流畅,书法各具风格*雕技亦高,极有艺术鉴赏和历史研究价值。除碑群外,内有千年古柏几十株,掩映荫翳,更显得院落庄严肃穆。前面正阳门3间,门额上“笃圣祠”3字为乾隆皇帝所题写。正门前一旁有下马石,是历代武官下马,文官落轿叩拜的地方。上述建筑历经千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如今只有三过门尚在,其他文物诸如塑像、壁画、古柏等多已不见。现存碑碣中较为重要的有金代资政大夫参知政事、国公、前御史张万公《闵子祠记》碑,元费县尹邵显祖《重修费公闵子祠》碑及“宋真宗命集贤殿大学士王旦赞碑碑文赞颂闵子曰:''子骞达者,訚訚成姓,德冠四科,孝先百行,人无间言,道亦希圣,公衮增封,均乃天庆”。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宝玉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