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临沂报刊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98
颗粒名称: 解放前临沂报刊述略
分类号: G219.29
页数: 7
页码: 26-32
摘要: 临沂是先有《沂州舆报》,后有的《晨钟报》。按《续修临沂县志》的记载,《沂州舆报》的创刊日期是民国十三年十一月,《晨钟报》的创刊日期是民国十三年三月。实际上《沂州舆报》创刊发行,早《晨钟报》半年,在民国十二年,《沂州舆报》就开始发行了。尤以《琅琊日报》的创刊时间,更属荒谬。在《续修临沂县志》上说它是民国十五年创刊。民国十五年的临沂,是在北洋奉系军阀张宗昌的统治之下,是临沂最黑暗的时期。终日军队调动频繁,城内各学校驻兵,中小学皆都停课。奉系的直鲁军,军纪坏到极点,拿着一张“军用票”10元的,在街上坑害商民(军用票的贬值10元折2元),商店铺户都关闭停业,城内人心惶惶不安,临沂正处于乱世之中。
关键词: 报刊发行 临沂报刊

内容

有关临沂在旧中国报刊的发行,外报的代销,杂志的创刊情况,就我所知,分述于下:
  报刊发行
  《东鲁日报》这个报是“辛亥革命”、“讨袁护法”以后,在临沂以革新的姿态而岀现的。创办时间是1916年(民国五年)7月,主办人为李淑九、刘敢陈(亦为刘干臣),2人都是临沂县人。李淑九是同盟会员,住临沂城内喇叭巷路北,他是李澄之的伯父,早年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回沂。刘敢陈是临沂西南乡卞庄区(现划归苍山县)人。关于《东鲁日报》的创办经过,査阅《续修临沂县志•党务篇》所载:“七月李淑九、刘敢陈创办《东鲁日报》,宣扬三民主义。”
  《沂州舆报》1923年(民国十二年)11月,临沂教育界人士刘可大(字子绶)创办。这是一种小型报纸,每日一张,自编自撰,由印刷局石印,报馆地址设于城北门里以东北城墙根之刘可大私宅。报纸内容,着重地方新闻及副刊,国内外及本省新闻皆系转载其他大报上的。该报直至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自动停刊。
  《晨钟报》1924年(民国十三年)夏创刊。社址设于北门里大街南段路西(解放后,该宅曾做过文化街、劳动街的办事处多年),创办人为吴荫曾。吴字镜荪,系前清末科秀才,临沂的大绅士,当时的山东省议员,在临沂地方上自成一派势力,在当时都称为“吴派”。因为吴的势力雄厚,手下的人员又多,当时有韩德一、解芹堂、尤汇东、崔梅平和吴的儿子吴养龄(当时在北京大学上学,因放暑假回家)等人,都在报社,分别担任编辑、采访、校对等项工作。吴镜荪自任社长兼总编辑,一切稿件都经过其本人审核或修改后才能刊登。吴的出身,本系秀才,民初又在高等法政学堂毕业。因此,他对新学旧学,都能博通,笔力亦佳,为人精明强干,口才流利。但是,吴的办报目的,完全为借报纸舆论的力量,扩大自己在地方上的派系势力,巩固其士绅地位。该报在同年12月,自动停刊。
  《自治旬刊》1925年(民国十四年)春,“临沂县地方自治筹备处”创办,每10日一张,内容主要是宣传、鼓吹中国要民富国强,必须实行“地方自治”。是当时“地方自治派”的一个刊物。主编人赵次庚,临沂东南乡泉源头(今划归郯城县)人。该报发行不到两月,即行停刊。
  《沂州民报》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6月创刊,主办人韩德一、夏侯少芳、王少衡、韩筱泉等。社址设于当时的启民小学内(现在的市供销学校东南角)。该报以地方新闻、社论为主。社论执笔人为夏侯少芳,济南一师毕业,笔锋流利,气势雄浑,豪放有力,对地方时政,敢论敢评,地方上的知识阶层、商店铺户、街道居民,无不欢迎订阅,销路颇广。于当年11月停刊。
  《琅琊日报》1928年(民国十七年)秋,临沂教育界人士王聘之会同临沂的知名人士陈春台(字熙如)创办。社址设于北大街颜市巷口北边路东小红庙内。该报内容平凡,副刊多系古典诗词,不受欢迎,不到两月停刊。
  《临沂日报》1928年(民国十七年)秋末,临沂五中学生王钦铭,孔昭寰2人主办。该报岀版日期更短,不到两月停刊。《鲁光日报》1928年(民国十七年)冬10月间,西北军杨虎城部队调来临沂驻防,他的番号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该报由其军政治部主办。该报是以地方报纸的姿态出现的,报头上并未标出军方的名衔。报馆地址设于城内北大街节孝祠内(现在市财政学校以东路北的小巷内)。报的内容,以地方新闻及社论为主,所发表的社论文章,颇能代表民意,主持正义,成为民众的喉舌。例如:当时国民党地方政府设立“货物税局”,遍设关卡,征收商人货物的税款。一般商民运输货物,遭受严重的盘剥,于是引起商民反对。郯马一带,商民罢市,抵制货物税。而《鲁光日报》除当新闻报道外,并发表社论,力主取消货物税。同情商民,以抒民困云云。因此,该报深受地方民众的欢迎与称赞。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夏,杨部调防河南老河口,当时军政治部的负责人不想把创办起来的《鲁光日报》停刊,曾与当时临沂五中校长徐眉生商酌,拟将该报交由他继续发行岀刊,为徐校长婉拒。后由国民党临沂县党部接收,派当时的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张云川(临沂城内西门里人)为社长,内中人事大加改动。杨部调离临沂时,对该报曾留下一个编辑(陕西人,姓名失记),但该报被县党部接收后,这个编辑也是有职无权了。而县党部的常务委员彭菁山(临沂北十里堡人),时常到报社亲临指导,一切稿件,经他审阅修改。报的内容,以宣传国民党的党义为主。《鲁南日报》从此变质,信誉日下,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年底停刊。
  《党声报》1931年(民国二十年)春发行。它是一个周报,一星期岀刊一张。由国民党临沂县党部主办。这个时期临沂县党部已经大加改组,以前的执行委员会取消,当时改称为“国民党临沂县党务整理委员会”。所换的这些整理委员,都是国民党的极右派,当时的措施,取消地方上的各民众团体,取消民众运动。《党声报》就是在临沂的这个黑暗时期岀现的。该报的负责人是整理委员兼宣传部长张荩臣(张系曲阜人,当时已有40多岁)。报的内容,除了“三民”,就是“五权”,贫乏不堪,不受欢迎,该报直至韩复渠下令取消县党部时,才停刊。
  《民众周刊》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春发行。该报由当时的“临沂县民众教育馆”主办,每星期一张,主持编撰人为范持久(临沂城喇叭巷人,当时任馆员)、刘少千(临沂西乡棠林人,当时任馆员)。内容主要偏重于“民众教育”及“民众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当时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禁烟,促使社会风气好转,并提倡高尚文化娱乐,对地方影响颇为良好。但该刊的时间不长,不到半年,即停刊。
  《鲁南日报》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8月创刊发行,主办人为宋砾如(临沂城内人)、虞松如(临沂城内茶棚街人)、陶哉矫(现在苍山县陶家屯人)。不久宋、虞2人离开报社,由陶哉矫一人负责,任经理兼总编辑。报馆地址设于南大街财神巷口路西。以上报刊,皆系石印,而《鲁南日报》为铅印,为临沂地方报纸铅印的首创。该报内容,以地方新闻及广告启事为主。但该报的作风不正,失去办报的宗旨与意义。陶哉矫主持总编辑事宜,他的岀身,系北洋军阀部队的下级军官,其笔下流利,才思敏捷,编写稿件,下笔成章,兼以处世经验丰富,交际方面,手眼灵活,因此,《鲁南日报》在他的主持下,发行活跃一时。但是,陶旧社会的恶习太深,以办报为名,利用报纸,对地方上的军政长官,不分好坏,阿谀献媚,逢迎讨好。地方新闻栏内,因采访不慎,将有关住房的私事纠纷错登,同时在该栏内,开设“小消息”一栏,专登男女色情关系以及当时临沂妓女的趣闻,因此,《鲁南日报》在地方上的声誉,是“毁誉参半”。“七七”事变后,于临沂沦陷前停刊,该报发行时间长达4年,为过去临沂报刊中办报时间最长的。
  外报代销
  30年代初期,在全国盛行的三大报纸:《上海新闻报》、《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虽系私人发行,但3大报中有的历史悠久,信誉昭著,销行颇广,但在临沂来说,这三大报除了机关学校订购外,在临沂民间还是不多见的。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有刘筱舟(临沂人)者,与其兄在临沂城内考棚街东首路北(现在的兰山区公安分局东边路北)开设了一座广货店,批发“洋广杂货”。刘筱舟时常到上海、天津一带运货,刘系学生出身,关心时事报刊,他看临沂正缺乏外埠的大报,就在上海与《申报》、《新闻报》、《大公报》(《天津大公报》这时在上海又开办了《上海大公报》)等报馆分头接洽,愿在临沂设代销处,代销报纸。这几个报馆的营业部当即允准。刘筱舟回到临沂后,在其广货店的大门口,挂上了“上海新闻报、申报、大公报临沂代销处”的招牌,附带的也代销上海、南京的一些小报。这一来,临沂全县的订户真不少,商店铺户就占多半,私人住家户订的也颇多。当时刘筱舟专雇了一个送报者叫蒋成文。从此,外埠的大报,在临沂大量销售,而刘筱舟是办理外埠报纸推销的首创者。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临沂人卢清和,字协村,城内西门里人,在西门里孔子庙小学东首路南开设“美育书画社”,营业专以裱糊字画为主。这时他与北京的《晨报》发生关系,门口挂出“北京晨报临沂代销处”的牌子。从此,北京的报纸,在临沂也推开了。
  杂志创刊
  《教育月刊》创办人为夏侯先,字秋野,临沂城人,清末民初的师范学堂毕业,是民国以来临沂教育界先驱。1915年(民国四年)秋,夏侯先担任了“临沂县劝学所所长”(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在他任所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扩充创办中、小学将近50多处,并于1916年(民国五年)创办了《教育月刊》,专门宣传教育救国的理论和发展中小学的重要性,并谈论些教学法,杂志的稿件,大部分都是夏侯氏的亲笔,帮着他撰稿的有刘子绶、王聘之(教育界人士)等人。1918年(民国七年)夏侯先因病逝世,《教育月刊》,随之停办。
  《进德会月刊》由临沂县进德会创办,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创刊发行,主编人郭郁林。该刊的宗旨,以宣传四维、八德(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节、义、智、仁、勇、信),结合当时的“新生活运动”为其主要目的。执笔撰稿者有:李静斋、庞子栋、靖莐葆等人,这些人的文章,大都是文言文,一般读者,读不大懂,加以内容是宣传封建旧道德的,也不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出刊以后,在社会上很不受欢迎,销路不畅,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停刊。
  《临沂乡师》系临沂三乡师校刊。由学校的教务处主编,执笔写稿者,多系乡师的带国文课及带教育学的老师。内容主要是宣传乡村教育的重要性,用乡村教育的力量,推动乡村建设,并报道三乡师当时在农村所办的“教育实验区”的成绩与经验。这个刊物,是三乡师学校的内部刊物,不出售。直到“七七”事变后, 学校停课,才停刊。
  后记
  关于上述临沂报刊杂志创刊发行的情况,概略写出,其中有关创刊发行日期,曾査阅《续修临沂县志•新闻篇》,在该篇内,并无详细叙述,但其中错讹的地方也有。例如《晨钟报》的创刊日期,《续修临沂县志》上说是“民国十三年三月“,年对而月错。该报的创刊发行是六月间,因为我当时正在该报当报童。我那时正在临沂县立乙种农业学校上学,因为家中困难,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所以在暑假中托人荐到《晨钟报》社当了报童,开学后再去上学)。这时《晨钟报》刚创刊,头几天的报纸,上面刊登的各界来的祝词贺词不少。关于《沂州舆报》的创刊时间也错了。临沂是先有《沂州舆报》,后有的《晨钟报》。按《续修临沂县志》的记载,《沂州舆报》的创刊日期是民国十三年十一月,《晨钟报》的创刊日期是民国十三年三月。实际上《沂州舆报》创刊发行,早《晨钟报》半年,在民国十二年,《沂州舆报》就开始发行了。尤以《琅琊日报》的创刊时间,更属荒谬。在《续修临沂县志》上说它是民国十五年创刊。民国十五年的临沂,是在北洋奉系军阀张宗昌的统治之下,是临沂最黑暗的时期。终日军队调动频繁,城内各学校驻兵,中小学皆都停课。奉系的直鲁军,军纪坏到极点,拿着一张“军用票”10元的,在街上坑害商民(军用票的贬值10元折2元),商店铺户都关闭停业,城内人心惶惶不安,临沂正处于乱世之中。这个期间,人人自危,谁敢去办报呢?实际上《琅琊日报》创刊时间是在1928年(民国十七年)秋末。时间相差2年,特此说明。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荫曾
相关人物
夏侯先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地名
东鲁日报
相关作品
沂州舆报
相关作品
晨钟报
相关作品
自治旬刊
相关作品
沂州民报
相关作品
琅琊日报
相关作品
临沂日报
相关作品
鲁光日报
相关作品
党声报
相关作品
民众周刊
相关作品
鲁南日报
相关作品
教育月刊
相关作品
进德会月刊
相关作品
临沂乡师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