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临沭县回民大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77
颗粒名称: 忆临沭县回民大队
分类号: E297.3
页数: 4
页码: 608-611
摘要: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很快伸到了鲁南地区,临沂、郯城等地相继失陷。回族人民同各族人民一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4月,日军制造了残无人性的临沂大屠杀惨案,在罹难的3000名同胞中,有不少就是回族兄弟姐妹。敌占区的回民不堪蹂躏,有许多跑到根据地避难,有的同当地回民一道,直接参加了抗日斗争。
关键词: 临沭县 回民大队

内容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很快伸到了鲁南地区,临沂、郯城等地相继失陷。回族人民同各族人民一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4月,日军制造了残无人性的临沂大屠杀惨案,在罹难的3000名同胞中,有不少就是回族兄弟姐妹。敌占区的回民不堪蹂躏,有许多跑到根据地避难,有的同当地回民一道,直接参加了抗日斗争。
  回民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与别的民族的同志在一起,生活极不方便。1941年冬,临沭县委、县政府决定帮助回民建立自己的队伍。
  1941年12月底,临沭县伊斯兰抗日救国大队(又称临沭县回民大队,简称“回大”)正式成立,文益太任大队长。成立大会在店头清真寺院内召开,县长白涛、县参议长徐金六和军分区司令员石世良都讲了话,对这支鲁南地区唯一的回民抗日武装,寄予了深切希望。全队有70多人,大多来自临沭县的店头、贺城,郯城县的港上、桑店、马头和临沂县的花埠圈、南北道、南关等几个回民聚居村。
  “回大”一成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条件很差,只有十几支土压五枪,子弹很少,也没有军装。生活很苦,人员思想也不一致,有些人就开了小差。到1942年秋冬,全队一度只剩下7个人。这时由荣奎当指导员,张兴彩当司务长,张宗歧当班长(文益太已调出搞农业生产)。县大队长教导员戴仁义坚决地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回民大队的旗帜就要存在!在党的关怀下,“回大”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 建立了党的组织,队伍又逐步扩大到百人左右,归县大队领导。此时“回大”中也有一部分汉民。
  “回大”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在斗争中建功立业。当时“回大”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边沿斗争,保卫根据地。1942年上半年,土匪去小庄子拉户,“回大”前往营救,击败了土匪。1943年是临沭县对敌斗争最艰苦的一年,日军对临沭根据地加紧封锁、“扫荡”、蚕食,在沂沭河间增筑碉堡多处,并在靠近沭河的临沭西部重镇醋大庄安了据点,对根据地构成极大威胁,沭河沿岸成为当时全省被敌人封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长达一年之久的反封锁斗争中,“回大”与全县军民同生死,共患难,浴血奋战,把沭河一线变成了摧不垮、打不烂的“铜墙铁壁”。“回大”配合古贺区军民长期围困醋大庄据点,战绩突出,省武委会授予“包围据点模范”的光荣称号。麦收季节,“回大”配合老四团包围敌据点7天7夜,使敌缩在乌龟壳里“望麦兴叹”,确保了根据地的夏收夏种。这年夏天,敌人以醋大庄为中心重修临郯公路,在公路两侧及边沿区实行“碉堡政策”。“回大”配合老四团、临沭独立营及民兵在敌占区开展破袭战,先后破坏临郯公路上碉堡13座,边沿区碉堡3座;同时派出小股部队日夜出没于公路两侧,驱散伪军,解放修路民伕,粉碎了敌人的夏季封锁计划。秋季,敌人以醋大庄为中心,在沂沭河间挖筑封锁沟、墙,封锁沟深、宽各1米,封锁墙宽3米、高4米,沿沟墙每隔3公里修岗楼一座。“回大”配合老四团、独立营和广大民兵,又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白天袭扰敌人,解放挖沟民伕,夜间发动群众填沟、拆岗楼,连续斗争一个多月,使敌人的封锁计划彻底失败。当时,包括“回大”在内的临沭军民的反封锁斗争是很出色的,他们的英雄事迹,延安《解放日报》和省的《大众日报》都曾作过多次报道。
  1944年以后,斗争形势好转,山东根据地开始了局部反攻。“回大”配合主力,先后拿下了醋大庄、黄庙、大哨、马石河等据点,“回大”的活动范围也扩展到沂河西岸。1944年春,“回大”利用关系和庄坞的伪军头目杨庭芸搞统战,队伍可以去赶庄坞集,有时打据点,杨还供给我们一些枪支弹药。日军“扫荡”,杨给我们送信。这样,“回大”在庄坞一带活动了一个月左右,打下了港头的伪乡公所、伪警察所。
  1944年冬,老四团、临沭独立营打李家庄据点,“回大”也参加了。打完李家庄,“回大”编入沂河大队,为其中的一个中队,中队长叫程庆雨,指导员叫范逢义。不久,“回大”又离开了沂河大队单独活动,主要坚持在黄庄一带。
  1945年夏,“回大”随老四团、临沭独立团去郯城县攻打大汉奸梁麻子(梁钟亭),经过6天6夜战斗,攻克据点10多处,活捉了梁麻子。战后“回大”驻码头。8月,得知临沂敌人要跑的消息,队伍火速开到沂河桥东头。夜12点,临沂城的日军弃城奔枣庄去了,“回大”过河围攻临沂城。临沂还没打开,''回大”又调往枣庄。那里伪军中有支回民队伍需“回大”去做思想工作。在围困枣庄期间,“回大”一边战斗,一边开展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枣庄打开后,在枣庄组建的工人支队里,就有一个回民连队。
  从打枣庄开始,“回大”就改称“滨海回民大队”了,大队长吴作恩,政委彭林柏。临沂打开后,“回大”驻临沂南关。在南关,召开了扩充队伍会,增加了一个中队的编制。这时,”回大”的任务是在周围搞清剿。1946年还搞了百日大练兵。1947年1月,“回大”出发到胶东,此后又回到滨海。这时国民党已经大举进攻鲁南,我军主动放弃临沂。滨海军分区安排“回大”去日照执行海防任务,名字也改为“海防警备团”,又从地方上扩充了一个中队。全团共两个营,五六百人。吴作恩任团长,彭林柏任政委。在日照一带大约坚持斗争了一年。1947年冬,驻日照的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一部妄图顺海南逃,海防警备团在政委彭林柏指挥下将其包围,激战一昼夜,全歼该敌,这就是有名的成东岭战斗。
  1947年底,华东局驻渤海区,调海防警备团和渤海区的回民大队合并成立回民纵队。1948年2月,“海防警备团”从莒南县筵宾出发,历时34天,通过了敌人3道封锁线。到渤海后,因人数少,兵源不足,回民纵队没搞成,成立了一个回民支队,支队长马杰(吴作恩调往东北),政委彭林柏,全支队八九百人。回民支队归渤海二军分区领导,坚持斗争在黄河边沿上,经常与吴化文部接触。1948年秋,回民支队又奉命参加了济南战役。济南解放后,回民支队改为济南警备旅四团,后又改为一团。以后这支部队调到荣城,归二十六军管辖。随着部队中汉民成分的增多,“回大”的名义也就取消了。
  回民大队是在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支坚强的少数民族武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足迹遍及山东,为祖国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历次战役战斗中,回民大队死伤回民子弟达300人之多。幸存的同志经过长期革命锻炼,有不少成为党政军的重要领导干部。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歧
责任者
李栢朝
责任者
王言堂
责任者
胡遵信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临沭县政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文益太
相关人物
白涛
相关人物
石世良
相关人物
荣奎
相关人物
张兴彩
相关人物
张宗歧
相关人物
戴仁义
相关人物
程庆雨
相关人物
范逢义
相关人物
吴作恩
相关人物
彭林柏
相关人物
马杰
相关人物
临沭县委
相关机构
临沭县政府
相关机构
临沭独立团
相关机构
济南警备旅四团
相关机构
临沭县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
店头镇
相关地名
贺城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