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288
颗粒名称: 界湖
分类号: K901.9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据界湖三皇庙残碑记载:“万历六年王绪栽白果树二株,”庙址在今界溯镇委家属院,现仍存一株,龙钟虬劲、高耸挺拔,干围3人不能合抱,树高近30米,微风乍起,涛声远闻。界湖在明朝时期就已立村并设集市,始称“界湖集”。民国时期,界湖属沂水县五区。1950年沂南建县,确定以界湖为沂南县机关驻地,1981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界湖镇”。
关键词: 界湖 山东省

内容

据界湖三皇庙残碑记载:“万历六年王绪栽白果树二株,”庙址在今界溯镇委家属院,现仍存一株,龙钟虬劲、高耸挺拔,干围3人不能合抱,树高近30米,微风乍起,涛声远闻。界湖在明朝时期就已立村并设集市,始称“界湖集”。民国时期,界湖属沂水县五区。1950年沂南建县,确定以界湖为沂南县机关驻地,1981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界湖镇”。
  界湖地处东至莒州、西至兖州、北至青州、南至沂州的通衢交叉点。沂河在其东,汶河在其西,两河相偕并行夹城南流。水土丰沃,物产富饶。设置农贸集市后,富豪辐凑,商贾云集,形成了以“堂子,为中心的东西长300米,南北长500米的市肆,作坊、店铺、钱庄渐多。土改复查以前,界湖有“永祥欣”、“德欣”、“恒丰祥”、“和祥”4处榨油作坊和“聚成”、“恒聚”、“观成”、“泰和成”四处酿酒作坊,及1处堞丝作坊。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道相交处,原有小庙一宇,名“堂子庙。”庙前称“堂子前”,是旧社会贫苦农民出卖劳力的集散地,农民自称“工夫市”。两条主要街道上,有“兴盛”、“元盛”两大钱庄,“同顺”布匹店,“德记成”、“恒茂”糕点店,“瑞祥”五金店,“三合成”酱园,“元升恒”瓷器店,“同和丰”、“福顺”、“文清斋”百货店,“济生堂”、“同德堂''药铺及专卖食盐的盐店,还有木匠、铁匠、锡匠、裁缝等手工作坊,样样俱全,形成了工贸发达的市场。与之相应发展的客栈、饭馆不断兴起,最大的有高家店、刘家店、尹家店、贾家店,使界湖成为商贾集散地。界湖最大的地主姓袁,到清朝末年这一代叫袁田。袁家养着京戏班子,聘请了老师,招收佃户及穷人家的孩子学艺,共招收了“长”、“春”、“富”、“贵”四茬(即四届)。“长”、“春”、“富”、“贵”为每茬艺人艺名的首字。“长”字班学成登台演戏,再招收“春”字班,上一茬为下一茬的老师,故四个戏班又是师徒关系。艺人在袁家戏班里学戏,5年内没有工钱,只管吃,学艺一二年后,能演戏了,还得白给袁家卖艺。每逢庙会、年节,也常公开献艺与民同乐。“长”、“春”、“富”、“贵”艺人们的精湛技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界湖有“梨园市镇”的誉称。到了第五茬,戏没学成,袁家垮了,戏班子也散了。抗战时期,界湖大批男女青年投身革命,加入了八路军的青年剧社。当时界湖还组织了“国剧社”,经常到蒙山里、沂河边慰问军队和伤病员。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中,“国剧社”还随队支前,在活跃军民文娱生活、鼓舞斗志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如今,界湖镇已发展成为近8万人口约4平方公里的大镇,除县属企业、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外,尚有镇属中学2处,小学44所,卫生院1处,机械、化工、轻纺、食品、建材、交通运输等企业50多个,固定资产总值达82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400多元,人民安居乐业,生产蒸蒸日上,真正成为全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唐天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莒州
相关地名
沂水县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青州
相关地名
沂州
相关地名
界湖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