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286
颗粒名称: 费城
分类号: K901.9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费城是费县治所,位于温河西岸,北枕钟罗山,南临文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兖石铁路和岚兖公路贴城北东西而过,南北有陡(蒙阴县陡山)向(苍山县向城)公路贯穿城区,与各乡镇均有公路相通。
关键词: 费城 山东省

内容

费城是费县治所,位于温河西岸,北枕钟罗山,南临文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兖石铁路和岚兖公路贴城北东西而过,南北有陡(蒙阴县陡山)向(苍山县向城)公路贯穿城区,与各乡镇均有公路相通。
  上古时期,这里是传说中东夷始祖少昊的近畿,成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周代属姬姓伯爵封国——费阝国,都城在今费县西北10公里的上冶镇南部古城、西毕城、宁国庄一带。春秋后期被鲁国吞并,成为鲁国的城邑。鲁厘公元年成为季友的封邑,后将“费阝”字去“阝”为费。鲁元公二年(前427),李孙氏自立费国,至公元前250年被楚国灭掉。西汉初置费县,隶属东海郡,郡都尉治此。东汉时曾一度为列侯食邑,成为侯国都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费治南迁祊城,即今费城,原址废为故城。
  费治迁至今费城后,又一度迁至阳口山,于隋开皇三年(583)复迁今址,从此至今一直为县治所。古祊城在今费县新华书店和影剧院以南。1400多年来,朝代更替,兵燹战乱,费城虽几经兴废,修葺扩建,但变动不大,城址仅稍微北移。城墙原为夯土建筑,包括当时的外城,周长4公里。明洪武年间,截去偏南的外城,尚余2公里,总面积0.554平方公里。城内有东周街、弦歌街、宗鲁街、瞻蒙街、駉马街、慕曾街、通济街、祈谴街、南巷、儒林巷、丁字巷、弘仁巷等12条主要街巷。明成化五年(1469),知县殷礼调集民力,将土城改为石砌,并建筑了四门城楼,东门曰望沂、西门曰仰圣、南门曰映文、北门日瞻蒙。此后,又屡经修葺,至解放前,内城外廓还保存完好。城东有温河天险,外廓环绕南、西、北三面,西面和北面还有护城河与东面温河相通,可谓标准的封建城堡。1000多年来县城的经济,不过是一些小型店肆和手工业作坊。“七七”事变前,县城最大的杂货店“德和祥”,从业16人,资本1万元(银洋),年营业额约3.6万元;最大的糕点酱园铺“裕成公”,从业15人,资本800元,年营业额约1.8万元;最大的酿酒业“龙泉涌”,累资约3600元,从业28人,年纯收入600元;最大的饭馆“东福楼”,从业14人,房屋8间,资本400元,年营业额7200元;最大的客店“霍家马车店”,有房12间,资本20。元,日平均住客15人。
  1947年7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费城,古城获得新生,真正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费城的面积已扩展为10.88平方公里。金融大厦、天马商场、供销大厦、钟益楼等高大宏伟建筑鳞次栉比。毛纺厂、化肥厂、水泥厂、酒厂等大中型企业有几十家,文化教育事业也有长足发展。随着城建事业的发展,昔日的城廓几乎大部拆除,仅存东门往北的一段城墙,作为珍贵的历史遗存,古老费城的象征。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兴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费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