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的对敌斗争与支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237
颗粒名称: 沂南的对敌斗争与支前
分类号: E296.9
页数: 5
页码: 212-216
摘要: 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沂南人民在支前工作上是立了大功的,是很有贡献的,是应当引以为荣的。
关键词: 沂南 战争

内容

我是沂南县人,整个战争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沂南县工作。现将我知道的特别是我亲自经历的一些事情忆述如下:先说对敌斗争。这里主要说县区武装和民兵对敌人的斗争。首先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山东著名的战斗英雄徐枚山和他领导的游击大队,以及岸堤一带的广大民兵,他们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里,一直坚守在岸堤以西的汶河沿岸,与鬼子汉奸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守住了沂南的西大门,使蒙阴的鬼子和桃墟的伪军,除了进行大的“扫荡”之外,不敢东过汶河,使岸堤以东成为安定的后方。他们还经常到汶河西的官庄、桃墟一带打击敌人,征收救国公粮。徐枚山指挥打仗很有办法,他很勇敢,枪打得又准,不断取得战斗胜利,所以桃墟的伪军非常怕他,都觉得出门碰见徐枚山是倒霉的事。他们有这样的口头禅:“谁要是办了亏心事,叫他出门碰见徐枚山!”这里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不是文学上的夸来之言。岸堤一带的民兵,也是经过多次战斗锻炼的。他们一听见哪个山头枪响,就三五成群的向那里集中,主动地找徐枚山联系,接受指挥,勇敢地参加战斗。真是召之即来,不召自来,挥之即去,战罢自去。伪军们说,徐枚山打仗就和孙悟空一样,拔一把毫毛用口一吹就变成了队伍,而且不知有多少,到处是枪口瞄着你,实在难办。抗日战争期间,这一带的民兵,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是沂南人民的骄傲。
  1942年冬天,日寇在垛庄安上了据点,企图打通环蒙公路,但是,县区武装和垛庄一带的民兵把垛庄据点紧紧包围了起来,伪军们出来抢掠,每次都遇到区中队和民兵的迎头痛击,使他们不敢随便到据点外边来。在和汉奸的多次战斗中,还出了横山后刘日功这样的英雄人物。他在一次战斗中,4枪打死了3个敌人,人称神枪手,受到了县武委会的奖励。垛庄周围的村庄,始终掌握在我们手里,就是连垛庄在黑天后也是我们的天下,都向政府交公粮,都向我们送情报。1943年麦收季节到了,敌人早计划要抢粮,我们则组织好了垛庄周围村庄的群众,连山后岱庄一带的群众也动员去支援,在黑夜抢收麦子。县大队、区中队和民兵把据点包围起来,分区委书记江波等站在最前头,广大群众则有组织地抢收麦子。这样一夜把麦子全割光了,敌人始终未敢出来,其抢粮计划全部落空了。这次保卫麦收搞得很漂亮,受到了省领导机关的表扬。
  在解放战争时期,沂南县的民兵更加发展壮大了,战斗力更强了,成了打击国民党部队——特别是还乡团的一支重要力量。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鲁中山区时,在临沂、沂水公路上,安上了葛沟、河阳、辛集、苏村等据点,沂河东暂成为敌占区和游击区。我县区武装与广大民兵,南起榆林,北至独树,沿沂河西岸建立了百余里的防线,不远就设一个民兵联防点,与国民党对峙,并经常打击敌人,使他们不敢过河来抢掠。说起来也是个奇迹,一河之隔,两个天下,沂河西岸的村庄,包括距敌据点不到1华里路的苗家庄、莪庄等,公开地进行土地改革,呼口号,开大会,搞生产,忙支前,敌人是望河兴叹,无可奈何。不仅这样,在民兵英雄张秀海、高运成、金维三、杜金西等同志的带领下,区中队和民兵还经常到沂河东去打击敌人,扰乱敌人从临沂到沂水的交通,不断取得战斗胜利。在1948年初的一次出击中,张秀海同志不幸牺牲了。
  解放战争时期,在鲁中军区的直接支持下,沂南民兵成立了高(运成)金(维三)大队,这是一支脱离生产的民兵骨干队伍,到处配合主力,打击敌人,开展爆炸活动.是沂蒙山区有名的一支人民武装。在孟良崮战役中,沂南县民兵缴获和搜集到大批武器,许多民兵都换上了中正式,有的还是汤姆式、卡宾枪,还装备了几十挺轻机枪和两挺马克辛重机枪,在徐枚山的指挥下,狠狠地打击了地主还乡团。他们在1947年6月间,深入蒙山,消灭了几个伪乡公所。在1948年六七月间,先用长途奔袭的办法,到汪沟一带,消灭了几个伪乡公所,后又假用华野十三纵的名义,在两天里向临沂双湖一带出击,给还乡团以沉重的打击,还乡团纷纷南逃,震慑了临沂城的敌人。
  自从沂南县建县以来,就有县大队的组织,1939年建立区、乡政权时,也同时建立了区中队和乡分队。这些县、区、乡地方武装,一方面是维持治安打击敌伪活动的骨干力量,一方面又是补充主力部队的一个阶梯。它和当地人民特别是民兵,有着更加直接的密切联系,在沂南根据地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兵的作用就更大了,它由青壮年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是自卫团的骨干力量,他们负责站岗放哨,传递情报,镇压汉奸特务活动,还维护社会秩序,特别是“扫荡”时的秩序。在1942年以后的多次日寇“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烧杀沂南的时候,社会秩序非常之好,群众在疏散中都非常有秩序。各个山头上、山坳里,都有民兵活动,使敌人的特务很难进行活动,便利于我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在1945年5月日寇“扫荡”沂南县时,被我主力部队和民兵打得晕头转向,只在依汶一带住了一天即仓皇逃跑,因怕挨地雷炸,连界湖镇都未敢进去。在孟良崮战役中,民兵和人民群众捉了不少国民党俘虏,拣了不少枪支子弹,武装了自己,还送给了军分区部队。
  这里顺便说一下,土山区小沟崖的一个儿童,当国民党部队在该村盘踞时,想办法接近了一个国民党连长,并乘这个连长午睡时,偷出了他的驳壳枪,送给了分区委书记王茂松。
  再说支援前线。这里想说一说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规模的全民性的支前工作。1946年冬季,当华东野战军在苏北、鲁南地区作战时,沂南就组织了大批的民工支援前线。1947年2月沂南县成立了支前司令部,翟翕武、徐枚山任正副司令,高复隆、李子超任正副政委(孟良崮战役后改由李子超任政委)。这时候正在进行莱芜战役,沂南除派出大批民工支前外,全体人民全力以赴,搞好过境的十几万部队的食宿。莱芜战役大捷后,皮定钧司令率领部队到沂南来休整,沂南人民又很好地安排了食宿。保证部队休息好。孟良崮战役主战场就在沂南境内进行(孟良崮当时完全在沂南境内,因为那时垛庄区属于沂南县),全县人民更紧张地进行支前工作,送公粮,抬担架,碾米磨面,送给养,烧开水,打铺草,当向导,上至白发老太太,下至10岁左右的儿童都动员起来了。敌人就在前面,但支前工作仍是高效率地进行。这个战役以后,部队过往频繁,全县继续全力支前。男青壮年基本上都随部队到前方去了,村干部也大都带领民工走了,家里的支前工作主要由妇女来担任。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各村都推选出女村长及一整套女干部,她们的战时勤务工作,大多数都是做得很出色的。如塘子村的女村长刘曰美和她的妇女班子,战勤工作就做得很有成绩,受到了《大众日报》的表扬。辛兴村在妇女会长潘桂英的带领下,战勤工作做得也很好,几个女青年积极分子,夤夜间给部队带路,爬山涉水,一夜之间就送8部分部队过汶河。东北村是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村庄,女干部们接到通知,一个团的部队晚上要来宿营,他们很快打扫好了房子,铺好了铺草,烧好了开水,凑好了给养,部队来了,半个小时内就能够全部睡觉休息,这个部队的首长,感叹不已。1947年八九月间,一个野战医院住到明生、枣林庄、韩家庄一带,这个医院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只有一二十个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但伤员却有几百人,他们分住在这三个村子里,护理工作全由这三个村子的青年妇女担任,她们给伤员喂饭,洗衣服,换绷带,忙了个把月,工作做得很好,没有一个有怨言的。当我们到这个医院慰问时,该院指导员对这里的群众很感激,对这些姑娘很赞扬,并告诉我们一个大嫂用奶汁喂伤员的事。后来我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知侠同志,他以此做蓝本写出了“红嫂”的故事。就在这年7月间,一部野战军从蒙山到沂南来,想渡过沂河到滨海去休整,但不巧得很,这时沂河里发了大水,河里的船已经被国民党烧光了。同时得到消息,国艮党军明天就可能封锁沂(水)临(沂)公路,堵截我们的部队,情况很紧急。但是,人民是有办法的,沿河的人民大都会凫水,南起榆林,北到土山几十个村庄的人民,扎筏子,用大缸大盆做船,还用一人帮一个战士游泳过河等办法,一夜之间就把上万的部队送过河去,胜利地完成了突围任务。这件事也被刘知侠同志写入了《红嫂》这本书,这不是虚构的故事,是完全真实的。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妇女们不但完成了繁重的支前任务,而且还挑起了生产的重担,在少数男半劳力的带领下,她们出色地完成了1947年的秋收秋种任务。
  沂南人民支援前线的动人事例,是很多的,我就不多叙述了。总起来说,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沂南人民在支前工作上是立了大功的,是很有贡献的,是应当引以为荣的。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岀版社出版

《临沂文史集粹》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发生在临沂市的重要史实,从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到烽烟四起的军事战场,从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到艰辛开创的实业道路,从名流志士到文豪武将,从少数民族风采到宗教面面观,从刀光剑影、血泪浸染的旧时黑幕到山明水秀、名闻遐迩的沂蒙风物,全方位的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时代画卷,再现了沂蒙近百年来的历史风貌,书写了一部内容丰富,别具风格的沂蒙近现代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徐枚山
相关人物
张秀海
相关人物
高运成
相关人物
金维三
相关人物
杜金西
相关人物
翟翕武
相关人物
徐枚山
相关人物
潘桂英
相关人物
刘知侠
相关人物
沂南县
相关地名
明生
相关地名
枣林庄
相关地名
韩家庄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