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古文化遗址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152
颗粒名称: 沂水古文化遗址简介
分类号: K878
页数: 38
页码: 220-249
摘要: 沂水县已查出主要古文化遗址212处,包括化石点4处,旧石器及山洞文化遗址3处,细石器文化遗址21处,新石器文化遗址34处,商周文化遗址70处,汉代遗址76处,隋唐宋遗址4处,还有以后各朝遗址,都涵有丰富文化层和具有时代特征。另外还查出列入保护的古墓葬66处(墓群), 远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近有明代的,但以汉代为最多。这些古墓葬多数封土如墩,少数设于地下。从已发现的看,有的石砌带有图纹,有的土坑有棺有椁,但均有多少不等的殉葬品,表明着时代特征, 并与近代古遗址文化类型相印证,为考古提供了可靠的实据。
关键词: 古文化 文化遗址

内容

我县已查出主要古文化遗址212处,包括化石点4处,旧石器及山洞文化遗址3处,细石器文化遗址21处,新石器文化遗址34处,商周文化遗址70处,汉代遗址76处,隋唐宋遗址4处,还有以后各朝遗址,都涵有丰富文化层和具有时代特征。另外还查出列入保护的古墓葬66处(墓群), 远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近有明代的,但以汉代为最多。这些古墓葬多数封土如墩,少数设于地下。从已发现的看,有的石砌带有图纹,有的土坑有棺有椁,但均有多少不等的殉葬品,表明着时代特征, 并与近代古遗址文化类型相印证,为考古提供了可靠的实据。
  一、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1.小张山化石地点
  小张山位于沂水县城西南约13公里,东面临一条小河,西面连黄石山,南、北两面为丘岭。山体基岩为寒武纪石灰岩,在开采石料时从一个裂隙里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在棕黄色粘土中采集到肿骨鹿、三门马、犀牛鬣狗等部分头骨和下颌骨及部分残破牙齿。根据产化石的地层岩性和动物化石的种属看,该化石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2.南洼洞化石地点
  南洼洞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35公里诸葛镇范家旺西南山崖南坡,是一向阳洞。洞口海拔480米,山体基岩为寒武纪石灰岩。在洞内采集到代表4个个体的葛氏斑鹿角和几件人工石制品,均见于红黄色砂质土内,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3.钓鱼台化石地点
  钓鱼台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35公里泉庄乡中良子村北沂河南岸石灰岩岩厦内,高出河床十余米。在红黄色砂质粘土夹杂的石灰岩角砾层中挖出古菱齿象、野马、野牛、鹿类等化石。初步观察其地层地质年代,可能属更新世晚期。
  4.鱼鳞崖化石地点
  鱼鳞崖位于沂水县城东北45公里圈里乡贾姚庄村南一低山岭西坡,其化石在石灰岩裂隙洞内。采集化石有象类残破白齿和肢骨化石。从该地点动物群的组合看,其地质年代的为晚更新世。
  一九八八年,小张山、钓鱼台化石地点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旧石器及山洞文化遗址地点
  南洼洞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5公里诸葛镇范家旺村西南山顶部。它是今临沂市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该洞洞口向南、高3.6米、东西宽5米、进深14米,为一水平洞。该山高出地面约一百余米,海拔约400米,西距沂河6.5公里。山体为基岩寒式化石灰岩。洞是自然形成的一裂隙洞,在洞内保存了部分棕色粘土堆积。在扰乱的堆积中发现有打制石器,有斑鹿角化石和破碎的哺乳动物牙齿化石。1983年6月和1984年3月两次调查时,在洞内堆积中采集到石核三件,石片三件,砍砸器一件,这些石制品大都保留着使用痕迹。并在一件斑鹿角板部和眉枝部发现有明显的砍砸痕迹。这些石器和鹿角化石都出土在红色钙壳土层中,其棕色红粘土与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的离石黄土相似;鹿角化石经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吕遵谔教授鉴定为葛氏斑鹿,此鹿是华北中更新世的典型动物。这表明在南洼洞一带,中更新世时期曾有古人类活动过。它和沂源猿人同一时期,距今有二、三十万年。一九八八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石器文化遗址还有沂水县城南五里湖埠西村北岭遗址、县城西南四十里西水旺庄北岭遗址。
  三、细石器地点
  目前在沂水县境内所发现的旧石器及细石器地点和遗址,主要见于沂河流域。其分布范围北自沂水县博物馆部分馆藏品及民间部分个人收藏品
  旧石器
  南洼洞旧石器遗址出土
  鹿角化石南洼洞出土
  石斧
  细石器宅科村出土
  磨制石器
  石刀(岳石文化)石铲(大汶口文化)石锛
  (龙口文化)姑子顶出土
  (龙山文化)董家山出土铜戈(商)
  铜鼎(汉)
  铜壶(汉)铁釜(东汉)
  铁器(汉)镢、犁铧、铲
  玉牛(清)
  玉杯墨竹图(明)张应召
  秋郊牧马图(明)贾鸿儒
  面壁(清)高凤翰
  日本山水画丰泉徐兆丰(清•翰林)隶书
  曹鸿勋(清•状元)楷书
  翟云升(清•进士)隶书
  孔令贻楷书刘墉(清•东阁大学士)楷书庄咳兰(清•翰林)楷书
  张学良行书九龙朝凤(清)大型砚台
  沂水(清)民间刺绣、绣衣、绣裙•门帘带沙沟区野坊村,南到许家湖区沙窝村、龙泉站村一带。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二十一处石器地点。根据石器地点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可分为三个小区。
  (一)北区:石器地点一处。见于野坊村西南干洞顶的白垩纪地层之上,海拔340米。
  (二)西区:石器地点十二处。集中分布在王庄、夏蔚、崔家峪三个区的沂河支流两岸。王庄附近有六处:圣母山东侧、王庄西山、大战地村南、王庄东南岭、双山村东南岭,下桃峪村东。石器地点的地层多为白垩纪风化壳或少量黄棕色砂质粘土层,石器多出于地表。仅大战地地点灰黄色残坡积地层剖面见有细石器。
  夏蔚、崔家峪附近有三个地点,自然环境与王庄基本相近,本区内石器地点的海拔在200—300米左右。
  (三)南区:石器地点八处。黄山区龙家圈、后马荒村附近各一处。前者多在棕黄色粘质土冲沟的断面上见细石器、地层为棕黄色粘土夹岩石碎屑,似为搬动再行堆积,地质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沂水镇湖埠西村北石器点一处,为石灰岩地貌丘状小岭,西临沂河,岭体奥陶纪石灰岩,海拔150米,采集石器打制粗大;姚店子区西水旺庄一
  处,石器见于村西北小岭地表灰褐色砂质土层中,其地质年代可能属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这段时间内。燕家庄村一处,石器见于太古代基岩裸露的小岭地表。许家湖区沙窝村东岭和龙泉站东岭各一处,石器均见于白垩纪紫红色砂岩、砾石、泥岩构成的小岭山;另外,在宅棵东岭石器地点一处,石器较多,多数裸露在岭地表面。
  上述二十一处石器地点,多为人类活动的地点,野坊村干洞顶和龙家圈及沙窝村地点可能是人类季节性居住的遗址。
  在以上石器地点共采集到旧石器和细石器制器标本三百多件。从这些石器地点分布规律(一般海拔50—340米)和石器打击技术的应用看,与临沂凤凰岭的石器点和石器标本制做方法,形状基本相似,为研究黄河流域细石器(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文化)文化遗存相互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九八八年,干洞顶、宅棵两处细石器地点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新石器、商周、汉代、隋唐宋文化遗址沂城北郊遗址
  遗址位于沂城西北2公里小沂河北岸。西邻沂河、东连沂博公路,北接酶制剂厂,南向小沂河。
  总面积约38000平方米。文化层有1至1.2米。1987年初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鲁南考古队,对遗址的南半部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陶、石器一百多件。其中陶器有鼎、鬶、盆、罐、壶、杯等器物;石器有斧、锛、凿、刀、镰、纺轮等器物。陶器泥质黑陶为主,另有灰陶、红陶、白陶、夹沙陶。纹饰以弦纹、附加堆纹为主,其次是瓦棱纹、压划纹。石器多数磨制光滑,管钻孔,少数打制。石质多数在附近山上和河边采集的砂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石英石等。
  这期发掘5X5九个探方、揭露面积225平方米,发掘出的文化遗存有灰坑27个,水沟2条,隋唐墓4座,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对研究沂水历史沿革、古代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
  从北郊遗址出土的陶器比较,属龙山文化早期偏晚和晚期偏早的阶段。这期发掘虽然出土的实物资料不是十分充足,但对于了解和解决沂蒙山区腹地、沂河中上游、沭河发源地及其流域龙山文化与周围地区同时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证据。
  一九八八年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姑子顶遗址
  姑子顶遗址位于沂水县城东北五十公里何家庄子乡驻地西南一公里处。遗址三面环沟、西南面临一水库,东去二公里是浯河。遗址高出地面3—5米,面积东西180米,南北90米,文化层深1—3米,内涵丰富。从遗址上面采集石器有刀、斧、䃚等;陶器有鼎、罐、鬶、盆、匜等。早年还出土铜壶,1984年又出土铁器窖藏,铁器有鼎、釜、铧、镢、盉、锸等十五件器物。从遗址出土器物看,延续时间较长,为龙山文化一汉代文化遗址。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台遗址
  凤台遗址位于沂水县城东北四十公里的富官庄乡驻地西南一公里处。遗址东边平原地,西邻一条小河,南北两面连丘岭。高出地面1—3米,总面积5000平方米。遗址南边由于用土已成断面,东边早年推土,文化层较簿。遗址出土石器有斧、刀、镰、䃚、标等,陶器有鼎、鬶
  匜、黑色蛋壳陶片等。另外有蘑菇纽形器盖纽。从上述出土器物特征分析,该遗址是龙山文化一岳石文化遗址。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珠江遗址
  杨家珠江遗址位于沂水县城北三十八公里马站镇杨家珠江村北1公里处。遗址稍高于平地、东濒沭河,南连金勾河,西与北两面为平原地带。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00米,总面积60000平方米。文化层1米左右,内涵丰富,石器有斧、刀、锛等,陶器有罐、盆、盖形器等,地表上面汉代文化遗存也较多。从遗物标本分析,该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后又在遗址上面保留了汉代遣存。
  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抬头遗址
  抬头遗址位于沂水县城东北四十公里富官庄乡抬头村北500米处。遗址文化堆积稍高于平地,深1米左右。东临浯河、西、北、南三面平原地带。遗址呈方形,边长500米,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文化层深1—1.5米,内涵丰富。石器有斧、刀、锛、凿等,磨制光滑;陶器有鼎、鬶、盆、纺轮等,以磨光黑陶为主。从陶石器标本特征分析,属龙山文化遗址。
  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坪子遗址
  西坪子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南十七公里姚店子镇王家坪村西北,北近户山,南向时密河,东即王家坪村,西连一丘岭地带。由于地势高于周围地面,当地群众叫坪子地。遗址东南一部分压在王家坪村内,现有面积有6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1—1.5米,文化内涵丰富,石器有斧、锛、刀、铲等,磨制光滑;陶器有鼎、鬶、罐、盆、匜等,以磨光黑陶为主。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
  一九八三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官庄遗址
  严官庄遗址位于沂水县城东南二十公里四十里堡镇严官庄村南,金场村北之间一丘岭地带。遗址西和南两面靠近小河,东、北两面为平原地,总面积有150000平方米。文化层深1—1.5米,文化内涵丰富,保存也较好。遗址上面暴露的遗物,石器有石斧、石锛等;陶器有壶、盆、罐等。在遗址上面还有大量的汉代文化遗物。该遗址是龙山文物遗址,晚期保留了汉代文化遗存,但并不是由龙山文化延至到汉。
  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匡庄遗址
  大匡庄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九公里黄山铺镇大匡庄西南500米处。遗址北、西两面临黄山铺河,东濒沂河,南为平原广阔地带。遗址早年建一庙宇,堆积较高,一般髙出地面1—3米。文化层也较厚,一般深1—2米,内涵丰富,陶器较多,有鬲、鼎、罐、盆、纺轮等,石器少见,从陶器形制看为商周文化,遗址上面有大量的汉代文化遗物,遗址面积较大,总面积有750000平方米。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为“郠”邑,系春秋时一个小封国,后为莒所占,遗址由商周逐渐延续到汉。并在1982年于遗址西去1公里的东河北村发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群,出土了青铜鼎、鬲、舟和削等;陶器有罐、盖形器;遗址南去2公里发现大型西汉砖石墓,东汉画象石墓五座。这进一步证实该遗址的时代沿革。
  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王台遗址
  薛王台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三十八公里高庄镇马兰村南500米处。地处丘岭,西、北、南三面环山,东面濒河。总面积为5580平方米。清道光《沂水县志》记载:“鲁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当即此地”。也有传说:“唐朝薛刚为报家仇,在此集结人马反唐于此筑台。从遗址上面采集的遗物看,陶器较多,有鼎、鬲、盆等器物,石器尚未发现,应属一商周遗址。因为文化属内涵丰富,保存也较好,又地处山区,对研究沂蒙山区腹地商周文化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一九七八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擂台遗址
  打擂台遗址位于沂水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于沟乡上流庄村东300米处。遗址呈一高台形、顶面平整、髙出河面5米。由于台地突出,夏天雷雨天,上面种的农作物经常被雷电烧击,因此,人们便叫做“打雷台”,并有人将呼延庆打擂台连在一起,作为故事传颂。台顶呈椭圆形,总面积有500平方米。从冲塌的台南壁看,文化层厚达3米。采集的石制标本有斧、刀等;陶器标本有鬶、鼎、盆、罐、鬲。同时还发现过铜剑、鼎等遗物。该遗址属龙山文化并延续至商周时期。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文化遗址一览表五、古墓葬
  现选择重点保护的6处古墓葬列记如下:
  1.团山墓群
  团山墓群是我县保存较好、墓葬较多的汉墓群。它位于县城北二十公里的高桥镇团山村南500米处的一丘岭地带。在村南有三个并排的大土堆,人们叫“三凸墩",西边岭坡上有七座封土较好的墓,人们称为“王坟”,这些墓堆多数被群众用土推平,现只存一座,封土高达四米、直径二十多米。墓群北去二公里有故城址,春秋时所建,据《左传》记载此城名曰郓城。《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改为东莞县城,晋又为东莞郡城”。从故城遗址近年出土文物看。早在春秋,晚到南北朝。墓群可能是西汉时期的官僚贵族墓。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将军墓
  墓葬位于县城西南十三公里的姚店子镇木上贤村东300米一座小松山东麓。墓的封土高3米,周长19米,保存完好。
  墓的名称是历代传流下来的,据说在汉朝有一位武将带领人马作战,被对方打败落荒而逃,对方紧追不放,最后马子跑掉了鞍子,箭又射光了,不能上弦了,因此,此处不远有“安子庄”村名,又有"没上弦”村名。不过从墓封土看,此墓是一座汉代墓。另外,在墓地附近早年群众还捡到过铜箭镞,进一步证明此处是古代一个战场,死亡的将士就地掩埋,此墓后人传流为“将军墓”,为了使人相信,又有上述一节传说。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许家湖中学汉墓
  在县城南去五公里许家湖中学院内操场北侧,有一座封土高大的墓葬。高3.7米,周长49米,早年由于墓封土大于附近一些小封土墓,当地人们都叫“王坟”。
  在该墓东边有一髙台地,学校扩建时挖出一座汉画像石墓,墓门画像为高浮雕,刻有象征龙形的四足龙蛇,上门楣是车马人,被破坏。从汉画雕刻看为东汉中晚期墓。墓内殉葬有陶壶、罐等,均被破坏。
  现在仍保留的这座大封墓,无疑也是一座汉墓葬。一九七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后金鸡埠王玟
  后金鸡埠村位于县城西十三公里,其王坟在村西100米处。墓西靠近一小山岭,其余三面都是平原地。墓葬封土高出地面三米,周长四十八米。在“文革”中群众曾以破“四旧”挖过此墓,挖下一米多深就见到厚重的大石块,因掀不动就不挖了;又加老年人说三道四,又将墓的封土堆到墓上,因此,墓葬一直保留完整。
  从上述情况推断,墓内的大石块,可能是一座画像石墓,其年代应是东汉时期的墓葬。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下高庄王坟
  下高庄位于县城西南十五公里,王坟在村西北1000米处。墓地西边近山,南边向一小河,北边较平原,东边是一条小水沟。墓葬早年封土髙出地面3米,后被群众在墓封土上耕种庄稼,逐渐成为平顶,现仅高1・5米、周长100多米。墓地附近汉代瓦砾较多,早年曾在此处捡到过箭镞。从墓葬封土形制看,加上周围汉代文化遗存较多,该墓可能是一座汉代墓葬。
  一九七八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垛庄明墓林
  垛庄位于县城东北四十五公里,墓地就在庄西50米处。墓地是一处家族墓,面积20000平方米,大小墓葬300多个。墓地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丘岭上面,南向一条小河,东即垛庄。
  墓葬大小不一,封土结构不一,有的大墓全用石块堆砌成石阶墓,有的墓用石块堆砌一周,有的全是土堆。有的墓前立有石碑,其碑形状不一,有的碑两边镶着两块刻花石框,顶面有碑帽,有的将一块小形长方碑镶嵌在堆砌的石块间,有的单独一块长方形石碑。多数石碑除在中间刻上墓主人姓氏,两边都雕刻上人物、花草等。有线雕、有浮雕,刻工细匀,栩栩如生。在墓地南边,有一座堆砌较高大的石墓,外形呈长方形,高出地面4.5米,长3.64米,宽3.56米,整个墓在地面上用四十块石灰岩石砌成,正面中间镶一块小墓碑,中间刻有墓主人姓氏、修建时间为明万历年间。其它墓碑也多是明代碑。这说明该墓群是从明代起建,保护也较好,对研究明代墓、墓葬结构、石雕艺术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九八三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葬一览表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记述山东省沂水县建国前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专辑。内容涵盖文学创作、书画摄影艺术、戏剧音乐、图书文博、电影及考古等方面,共选登文稿39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吕遵谔
相关人物
沂水县
相关地名
小张山化石地点
相关作品
南洼洞化石地点
相关作品
钓鱼台化石地点
相关作品
鱼鳞崖化石地点
相关作品
南洼洞遗址
相关作品
沂城北郊遗址
相关作品
姑子顶遗址
相关作品
凤台遗址
相关作品
杨家珠江遗址
相关作品
抬头遗址
相关作品
西坪子遗址
相关作品
严官庄遗址
相关作品
大匡庄遗址
相关作品
薛王台遗址
相关作品
打擂台遗址
相关作品
团山墓群
相关作品
将军墓
相关作品
许家湖中学汉墓
相关作品
后金鸡埠王玟
相关作品
下高庄王坟
相关作品
垛庄明墓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