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在沂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089
颗粒名称: 希望工程在沂水
分类号: G522.74
页数: 11
页码: 105-115
摘要: 沂水县于1991年5月首批实施了“希望工程”。县里成立了县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团县委、宣传部、教委、扶贫办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实施“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县委。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关键词: 希望工程 沂水县

内容

沂水县于1991年5月首批实施了“希望工程”。县里成立了县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团县委、宣传部、教委、扶贫办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实施“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县委。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对失学、辍学孩子的救助工作。希望工程在沂水实施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许多单位、个人慷慨解囊,纷纷献爱心。从1991年5月至今五年,希望工程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42万元,建成希望小学3处,救助因家庭贫困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孩子4100名,使他们重返校园,在校学习巩固率达100%。“希望工程”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果。
  为了使全县人民了解“希望工程”,扩大其社会影响,沂水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广造声势,大力宣传“希望工程”的意义,宣传希望工程在沂水县的实施成果。一是通过报纸电视进行宣传。自1991年以来,宣传我县希望工程的稿件、信息有53篇在全国及省地县级报刊发表„1995年夏,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会同县电视台制作了电视专题片《爱心共铸希望》,扩大了对希望工程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关心支持希望工程的积极性,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如县里召开的党团支部献爱心动员会、宣传会,
  团委召开团委书记会、少先队工作会,教委召开校长会,专题安排希望工程工作。三是各乡镇采用不同形式扩大宣传,如王家庄子乡在每期发助学金时召集受助学生、家长、教师举行发放仪式。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希望工程”的作用不仅在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对倡导一种忧国忧民、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希望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重返校园的孩子会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通过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关心“希望工程”、关心失学少年,重视教育事业的良好风气,为“希望工程”在我县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使“希望工程”救助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在确定每一个救助对象时总是慎之又慎。在每一批“希望工程”救助名额分配下来之后,首先将统一印制的申请表发放给乡镇“希望工程”领导小组,请他们将需要救助的学生逐一登记并填写申请表。其次是按照乡镇提供的申请表,县里抽调专门人员深入基层,走村串户,逐个走访调查,摸清每个申请者的家庭状况,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在校学习期间的成绩及表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三是将筛选后初步确定的救助学生名单在其所在学校和村庄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在确无异议之后,最终确定被救助学生名单,从而杜绝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被救助者。几年来,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仅为确定已被救助的4100名学生,就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走访调查了5000多名申请者。
  在救助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要求去做。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县工商银行设立了专门帐户,实施“希望工程”的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专帐,完善了管理制度和开支手续。为做到专款专用,保证救助金用于失学少年本人,规定发下去的救助金,由学校统一管理,每学期将救助金统一填入就读证,由学校负责人和学生家长分别在就读证开支帐目上签字盖章,县、乡领导小组每半年对救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全部用在受助学生的学习上。
  沂水县“希望工程”的救助名额数量很多,捐赠者遍及全国及海外。给捐赠者复感谢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为使这项工程少出红漏,县希望工程办公室认真组织受救助的学生及时给捐赠者复感谢信,复信的内容严格规范,禁止提额外要求。受助学生复感谢信,既表达了对捐赠者的感激之情,加强了感情联系,又咸为告诉捐赠者收到资助金的一种表达方式。打消了邀赠者怕因邮寄出现差错的顾虑。通过复感谢信,大多数学生与捐赠者建立了联系,有些捐赠者来信或者来人表示将长期帮助失学少年。
  “希望工程”在沂水县实施五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受益的学校与家庭对这一着眼未来、造福后代的举措赞不绝口,受助的学生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为让重返校园的孩子学得好、留得住、进步快,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协调社会各部门研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注重
  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强化对受助学生的管理。一是所有实施“希望工程”的小学对每个受助学生都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及卡片,将其每学期的学科成绩及参加少先队活动的情况登记入册,并对其品行作好鉴定。二是成立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在内的帮教小组,对失学少年固定帮扶,促进其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三是定期家访将受助学生的学习情况通报给其家长,让家长及学生共同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更好地完成学业。四是团县委还把“希望工程”的实施工作作为全年团的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定期核查督促。并规定凡考核低于60分的今后实施救助名额将一律不分给,并通报全县。
  富官庄乡柳树沟村小学民办教师鞠立民,在贫穷的村小学任教25年。1991年以来,他负责所在学区和本村希望工程实施工作,从实际出发,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希望工程实施管理的路子,充分发挥了捐资者每一分钱的效益。他提蛍的“三月补''(用3个月补上缺课)、“四月跟”(用4个月跟上学习进度),“一个学期扎下根”的帮教受助生的方法,对提高受助生的学习水平效果显著。他所在的学区被救助的34名学生,巩固率达100%,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他先后8次荣获省、地、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3年在省教委举办的“办好教育为人民”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了题为《无私奉献,终有所成》的事迹报告.1995年9月他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希望工程园丁奖”,井作为获奖代表进京受奖。
  “希望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关心教育、献身教育、勤奋
  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片片爱心,一份份心情,一股股暖流,变成希望的甘露,从四面八方汇来,滋润着一个个失学儿童久已干渴的心田。五年来,通过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结对救助的失学儿童3500名,其中外地单位、个人结对救助3339名,本县单位和个人结对救助161名。1991年9月山东省政府副省长王建功结对救助了我县高庄镇中心小学失学少年张伟伟。曾在我县挂职任副县长的青岛畜产进出口公司常卓夫同志结对救助了我县王庄乡烈士后代失学少年伊秀艳,并表示将供其上完大学。1993年山东潍坊伟昌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建章结对救助了我县姚店子镇峙山庄村失学孤儿宗海霞。温州市康乐路保生巷13号武希德先生结对救助了我县高庄镇失学少年孝振明。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宋洪文和老伴专程来到他当年战斗过的沂水县崔家峪镇胡同峪村,选定一名革命残废军人的后代作为长期救助的对象。驻莱阳54681部队的全体官兵,踊跃为希望工程捐款,从首长到战士,从随军家属到少年儿童,一个个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某连队全体指战员集体戒了烟,从1992年开始救助沂水县100名失学儿童。南京路上好八连救助我县失学儿童48名。沂水团县委书记王剑结对救助了许家湖镇失学儿童赵美华。许家湖镇党委书记徐洋结对救助了本镇失学孤儿刘传花。1994年8月17日,青岛市南区嘉峪关小学向沂水县富官庄乡孟家沟小学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课桌凳及学习用品,另外又捐赠了1万元人民币用于孟家沟小学的校舍改造,1994年8月19日,日照团市委副书记崔良、日照港务局工会崔主席、团委尹书记、二
  装卸公司党委丁书记一行9名同志,带着日照港务局4871名干部职工对沂水失学少年的爱心,向我县泉庄乡中心小学捐赠现金1万元救助失学少年143名,并举行了捐赠交接仪式,泉庄中心小学的200名少先队员或受助学生及受助学生家长出席了会议。沂水县委副书记王清乐同志到会讲了话。1994年9月5日,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集输公司党委副书记徐光合同志率领公司下属9个团委书记及有关人员一行21人冒雨前来沂水,向沂水县希望工程助学基金会捐款1万元,并与县希望工程领导小学签订了救助沂水百名失学少年协议书。1992年6月,香港爱国侨胞沈炳麟先生捐助资金6.48万元资助柴山乡建成乡中心小学二层楼一幢,建筑面积820平方米,设有六个教学班。该校建成后沈先生亲自名命学校教学楼为“庆同楼”。1996年7月29日,江苏省江阴市民盟组织一行12人在江阴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副主委陈楠率领下,千里迢迢来到沂水县姚店子镇水旺庄联小,将18314.70元的捐款和大宗衣物捐助给该校40名失学少年。沂水县下古村乡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主动把零花钱凑在一起救助失学少年,办起了“小小希望工程”。沂水镇退休教师刘培桂,退休后仍不忘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从1994年开始,先后结对救助了12名失学儿童。沂水县东关街兴华个体鞋厂厂长郭凤兰为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又资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而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生刘立志。1996年9月沂水镇民办教师王培葵拿出多年的积蓄5000元救助3名失学少年。沂水镇阳西街个体油顶厂厂长王永超,当听到沂水一中1996年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的王太中同学(官
  庄乡杜家庄人),因家庭特困,无力供其上学,准备退学的消息,他主动找到沂水一中校长陈发举,当即给王太中寄去现金2000元,并表示供其完成大学学业。县电业局为希望小学献上2.5万元的电器设备后,职工们又捐款15900元。县工商银行行长牛树伟为希望工程捐款600元,其爱人捐款100元,刚满12岁的儿子也捐了10元零花钱。沂水县委81书记胡爱军在王庄乡检查教育工作途中,当看到学校条件差农民还很贫穷时,将随身带的200元钱捐给学枝。高庄镇在捐资办学中,党委书记李长录带头将1300元捐上,从而帶动了全镇的捐资热潮。
  1994年8月,为将希望工程之火烧旺,囲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党委在全县城镇党团组织中广泛开展了“党团支部献爱心,失学孩子返校园”和“缴纳特别党团费”活动。县委副书记牛启忠在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县广大党团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的优良传死,发扬“少吸一支烟,少用一盒化妆品,少吃一块糖”的精神,奉献爱心,使同一蓝天下的孩子获得学习的机会.县动员大会后,8月24日县老龄委全体同志满腔热忱地率先伸出援助之手,第一个向县希望工程办公室捐了款。之后又有县粮贸公司、人武部、宣传部、折水报社、机关党类、团县委、县人大、县政协、乡企局、棉麻公司、公路局、工商局、财政局、并贸冷藏厂、文化局、林业局、医药公司、妇联、民政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保险公司、交警队、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党校、粮佟局、党史委、外贸公司、物资总公司、二所、交通局、黄金公司、跋山水库管理局等单位捐了
  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筹集资金达16万余元,结对救助130多名学生。
  掲资助学,救助失学儿童,为希望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使沂水县更多因家庭贫困既将失学的孩童得到群体救助完成学业,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海内外及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自1993年以来.在沂水县先后建立了国际希望小学、蓝天希望小学、逸夫小学、桂泉小学、五台希望小学。
  沂水县国际希望小学于1993年8月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批准列项后,在沂水县柴山乡盆山村动工。1994年5月竣工,9月落成并招生。这所学校由台胞林景惠先生投资14万元,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投资51400元,全县各界捐助10万元,其中个人捐款的王桂玲600元、赵自华500元,总投资38万元。学校共占地15亩,建标准校舍42间,建筑面积960平方米。9月8日,沂水县国际希望小学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团省、地、县委的领导,沂水县委、县政府的分管书记、县长、台胞代表以及为希望小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沂水县个人及单位代表出席了典礼。国际希望小学的建成,使其周围8人村7000増群众受益。目前,该校共拥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人。配备教职工22人,其中公办教师10人,民办教师12人。
  沂水县蓝天希望小学于1995年4月7日在高桥镇驻地原镇中心小学动工,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济空部队副政委乔清晨、团省委书记赵树丛、济空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敬应龙、群联部长阴树智、省教委副主任张传真、临沂地委副书记专员张守业、副专员
  郑斯仁、地区教委副主任李金玉、沂水县委书记李鸿翔、县长王法义等省地县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经过五个月的紧张施工于1995年9月全面竣工,9月18日沂水县蓝天希望小学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济空和省地县领导出席了典礼。山东省政府为此发来了贺电。这所学校由济空部队捐助20万元,高桥镇自筹61.8万元,总投资81.8万元。学校占地10000平方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一座高标准的三层教学楼集教室、办公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于一体,拥有14个教学班,32名教职工,其中公办教师25人、民办教师7人,在校生达770,入学率达到100%。
  沂水师范逸夫小学原名为沂水师范附属小学。经临沂专署文教科批准,建于1957年。1959年初具完小规模。“文革”期间体制下放县管理,1971年改为“附小联中”。1978年4月,经行署披准,师范收回附小。其间校舍破烂不堪,危房甚多,从未改造,却承担了沂水县城西南六条街道及附近学校、工厂、单位的普及教育任务,班额大,学习拥挤,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少年儿童的心身健康。校舍改造前15个教学班,学生1048人,教师31人。1993年11月,由省教委和地区教委批准,将香港广播电视、影视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捐赠的50万港元,投到沂水师范附小。行署副专员郑斯仁、地区教委副主任李金玉与沂水县委分管书记王清乐、分管县长奚霞商定,由沂水县出50万元配套资金为附小盖26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临沂地区教委出30万元搞附小内部设施配套。附小由省教委命名为“山东省沂水师范逸夫小学”。学校教
  学楼工程由临沂城乡设计院设计,沂水一建公司承建。1993年11月15日动工,1994年8月底竣工,9月1日开学使用。该教学楼使用后教学班扩为18个,另设两个幼儿班,在校学生达1300人,教职工53人,该校教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1996年5月,在全省小学数学竞赛中,该校在县级初赛参加30人;临沂市复赛参赛16人,其中1人获全市第一名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省决赛参加1人,全省第3名,获一等奖;学校获“山东省1996年小学生'济钢杯’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
  沂水县高桥镇小瓮山村桂泉小学于1993年10月动工,11月竣工。从本村至益新公路的一条援乡路同时竣工。总投资53万元。全部由旅居青岛的小瓮山村人李桂泉父子捐建,其中仅建校投资就达30万元。李桂泉,祖箱沂水县高桥镇小餐山村,幼年家贫如洗,为谋生计,闯关东,下江南,历尽苍桑,几经周折,解放后才在青岛有ー个立足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劲风,李氏父子的企业日益壮大,并与美国ー家公司联合投资1.3亿元,建成目前在全国同行业中屈指可数的中外合资企业——青岛美猴王冷食有限公司,其子李忠静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李桂泉老人,晚年体弱多病,仍十分关心企业的发展,尤其念及家乡父老和故土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思乡之情日甚,于病危期间,殷切叮嘱子女、家人,莫忘家乡,务必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挤出一定资金,为家乡建校、筑路,以图家乡振兴之大业。1993年7月李桂泉不幸病逝,其子李忠静、李忠亮、李忠广兄弟違其父遗愿,挥泪扶柩回乡,向家乡的
  有关领导表明了为家乡建校筑路的意愿,高桥镇党委、政府及小瓮山村两委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协助选址、搞筹备。建校工程于1993年10月开始动工,李忠静兄弟三人齐上阵,按照最新的设计,自带建筑队伍,亲自指挥施工。不辞劳苦,历时50多天,直至工程竣工.学校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高标准校舍21间,厕所7间,一条长970米、宽10米的“援乡路”,从小瓮山村经学校门询,直达国道路,全部用水泥铺成。中共临沂地委书记王久沽同志为“桂泉小学”和“援乡路”亲笔题写了名字。沂水县委书记李鸿翔同志为学校题词“捐资育桃李,义行盛乡亲”,县长王法义同志的题词是:“致富不忘家乡经济建设”。副县长奚霞同志题词是:“悠悠赤子心,拳拳报乡情,建校又筑路,千古留芳名。”目前,该校已拥有14个教学班,35名教职工,其中公办教师30人,民办教师5人,在校生达770人,入学率达100%。
  沂水县高庄镇五台村希望小学于1996年3月动工,8月浚工投入使用。这所学校由沂水县希望工程基金会投资16万元,镇村自筹6.2万元,总投资22.2万元。学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建教学办公楼一座教室21间。目前,该校共拥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8人,在校生156人。
  希望工程和捐资助学,给沂蒙老区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新天地。到目前,沂水县儿童入学率已达到100%,爱心托起了今天的太阳,造就了明天的辉煌。
  附:山东省政府《贺电》
  〔通讯〕《长长沂水情》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

本书用比较翔实的资料,对沂水教育状况作了轮廓性的描述,读后可使人能循着沂水教育发展的轨迹,去领略“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真谛。

阅读

相关地名

沂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