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沂水县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贫因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从整体体上看,与经济发达县区相比,无论是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方面,还是在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占有财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并且ー些偏远山区和库区贫困面还较大・到94年底,全县还有169个村、103562口人,人均收入在740元以下。1995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沂水仍是全省“国家扶持的十个重点贫困县”之ー。同时,也被省、市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每年都选派大批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村、户脱贫致富。沂水县“两基”工作,就是在群众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进行组织实施的。全县人民在实施“两基”、兴办教育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促进了全县“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1995年,全县共有小学911处(其中完小234所,初级小学442所,简易小学235所),有初级中学35处,普通高中3处,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31处,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219所。另外,有职业中学6处,职业中专1处,电大分校1处,聋哑学校1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体育学校1处。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19444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40741人,初中在校生53700人。全县共有教职工9940人,其中公办教师7210人,在编民办教师2730人。
1985、1987、1991年3年共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中小学校舍改造。
1993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全县共筹资1.1亿元,建楼房32座,平房10448间,总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按标准配置了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橱桌凳架、电教仪器等内部设施,通过了市政府的“两基”复评验收.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中小学生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和1%以内;小学、初中毕业率分别为99.88%、95.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6%,17周岁人口初级中学教育完成率达93.2%;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4.3%,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6.3%;实施义务教育后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100%;中小学校长培训合格率均为100%;全县小学、初中设置合理,规模适中,教学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生均校舍面积小学达到3.89平方米,初中达到4.68平方米;全部消除了黑屋子、危房子;全县31个乡镇都建起了独立设置的成人教育中心,村村建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达到了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5%,脱盲学员巩固率达到100%。目前,全县较好地完成了 “两基”任务,达到了“两基”标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实施“两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施“两基”是中央、省、市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扫盲工作条例》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牵扯面广,工作量大,统一好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搞好“两基”工作的首要前提。为此,县委、县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宣传发动,把每年的9月份作为义务教育宣传月,将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纳入“二五”普法规划;县委、县府领导发表了义务教育广播、电视讲话。全国“两基”督导工作会议和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县委、县府及时召开会议,迅速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县干部群众,并把“两基”工作的宣传与“两会”的贯彻结合起来,增强了宣传效果。同时,还利用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据统计,全县在宣传发动过程中,书写永久性标语7200条,办宣传栏、黑板报800块,举办乡镇、村街干部义务教育培训班150期,印发有关义务教育的《教育信息》40期,利用《沂水教育通讯》登載义务教育方面的文章100篇,每期发行4800册,县委党校、县电教站举办各种类型的义务教育学习班12期。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首先澄清了三种模糊认识,ー是澄清了实施“两基”、兴办教育投资大、战线长,不如抓农田水利建设、兴办工业项目见效快的模糊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要想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实施“两基”。教育的基础打不好,振兴经济就是ー句空话。二是澄清了实施“两基”是加重农民负担的模糊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实施“两基”,是“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具体体现,是造福后世、恵及子孙的千秋大业,不是加重农民负担。三是澄清了实施“两基”标准要求过高的模糊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八五年开始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六配套”,仅仅是初步解决了“黑屋子”、“土台子”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条件,必须按照标准实现“两基”。在澄清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工作中,正确处理了三个方面的关系:ー是办好教育与发展经济的关系。通过抓教育,抓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离,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实施“两基”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在实施“两基”过程中,始终坚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不搞硬性摊派,对确有困难的乡镇、村,县里在资金、仪器配套等方面实行了重点倾斜;三是按标准要求建设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既按省府制定的标准确保达标,又不脱离乡镇、村的实际。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抓教育,抓“两基”的热情空前高涨。泉庄乡、院东头乡、圈里乡都是纯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但他们动员群众,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率先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任务;高桥镇、沂水镇、许家湖镇、黄山铺镇等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把实施义务教育列为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他们认识到位,提出的标准高,投资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有力地加快了义务教育实施步伐。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实现“两基”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是将“两基”工作列入了县委、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实现“两基”目标,作为县政府九五年着力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二是成立了由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计划、城建、财政、土地、税务、工商、司法、劳动、公安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好全县的“两基”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实行了县六大班子领导包点、联系学校制度,规定凡是包乡镇工作的六大班子领导,同时包该乡镇的“两基”实施工作;各乡镇落实了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校制度,使“两基”工作级级有人抓,校校有人管。四是围绕“两基”的实滋进度,县里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號义务教育的意见》、《初等义务教育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县扫盲工作的意见》等15个文件。五是多次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参加的动员会、现场会、调度会。1995年度,共召开动员会、现场会、调度会10次。六是县人大、政协定期组织代表和委员视察“两基”工作。1995年度,共组织代表和委员们视察4次。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保证了全县“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层层签订“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
根据省、市要求,沂水县实施“两基”工作总的任务目标是: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彻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完规定年限的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我们实行了“两基”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首先,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两基”的实施列入乡镇政府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选先进、干部晋升挂起钩来,作为评先树优的先决条件;各乡镇也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校,落实到人。如,马站镇党委、政府把“两基”工作作为95年的首要任务来抓,对村两委及全镇包村包校干部一月一检查打分,一月一奖惩兑现,全镇“两基”工作进度快、质量高。其次,县乡教育行政部门也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实施“两基”的软件任务分解到学校、班组和个人,便各级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
四、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努力提高“两基”实施水平。
一是成立了由县人大主任任组长,计划、教育、城建、土地、财政、税务、劳动、公安、司法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把义务教育执行监督工作落实到了实处。二是成立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配备了5名督学,各乡镇都配备了督导员,依法评估“两基”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加强了整政,保证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三是强化政府行为,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坚决制止辍学,保证适龄儿童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为制止学生流失,实行了乡镇长、村长、厂长、校长、家长“五长”负责制,并要求学校把巩固率列入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与班主任津贴,评选先进和成绩考核挂起钩来。四是建立专门班子,成立“两基”督导工作队,常年抓“两基”督导工作。县教委组织了36名同志,分成12个小组,常年深入乡镇、村、学校,从学校建设的规划、施工,到教育教学内部管理,逐项、逐个环节进行检査督导。同时,县里规定,12个督导组的考评与所包乡镇“两基”工作的完成情况同奖同罚,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五是县里每年都对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两次全面评估,对扫盲工作,每半年普查一次,每月抽查一次。每次评估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1995年10月,在全县基本完成“两基”任务的基础上,由县分管领导帶队,按原省、市规定的标准,对各乡镇实施“两基”工作进行了自评,并做到边自评边整改,提高了 “两基”实施水平。
五、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促进全县“两基”平衡发展。
ー是对全县各乡镇实施“两基”工作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排査进度,对工作被动,实施进度较慢的乡镇,ー方面,县里召集这些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开“小灶会”,分析原因,议定措施,限期解决‘另ー方面,县委、县府领导亲自到乡镇巡回检查,到现场、逐村、逐校解决问題。1995年度,县政府召集有关乡镇召开了5次促平衡会,解决实际问题60件,加快了后进乡镇的“两基”实施步伐。二是对偏远山区、库区等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实行了重点扶持。如富官庄、圈里、何家庄子、王家庄子、柴山、新民官庄等乡镇,地处偏远山区和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700元,经济基础比校薄弱,这些乡镇在实施“两基”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尽了最大努力,但在一些方面还难以达到标准。为保证这些乡镇按标准如期达标,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帶领财政、银行、教委等部门深入到这些乡镇现场办公,共帮助这些乡镇解决资金达70万元,从而保证了这些乡镇“两基”工作的顺利实趣,促进了全县“两基”工作的平衡发展。
六、广辟渠道,多方筹资,努力增加“两基”投入。
为加大投入,加快“两基”实施步伐,在筹措资金上采取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办法,保证了“两基”经费的稳定来源。一是坚持财政拨款为主,确保“三个增长一优先”。几年来,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一直采取倾斜政策,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教育投入。93年、94年、95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人均分别为2630元.4069元、4591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93年为133.3元,94年为187.7元,95年为212.5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93年为397元,94年为520元,95年为555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93年为33.2元,94年为34.3元,95年为37.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93年为65.6元,94年为66.2元,95年为6&9元。二是依法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计征,做到足额征收、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县乡成立教育经费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使用和监督。93年全县教育费附加征收884万元,94年征收1198万元,95年征收2008万元,较好地保证了民办教师工资和乡镇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及时定额拨付。民师待遇均达到了上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以上。三是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指示精神,县委、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若干规定》,开通了筹措教育经费的10条渠道:(1)城乡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征收。(2)农村不交纳“三税”的乡村企业、联合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销售收入的4%。交纳教育费附加。(3)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厂矿金业单位的职工按年工资总额的2%收取义务教育费。(4)对宾馆、旅社、招待所、饭店按住宿标准加收3%的义务教育赛。(5)收取用电支教费。凡用电单位和个人,每使用一度电收取一分钱(不包括农民生活用电)。(6)从城市维护费和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提取15%;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中提取3%,作为教育专项资金。(7)蓝牌车每车每年收取300元的教育专项资金。(8)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杂费标准, 新生入学时,除交纳正常的学杂费外,一次性交纳500元培训费。(9)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杂费标准,收费标准具体按省提出的收费标准幅度由教委、财政局、工商局研究制定。(10)鼓励厂矿企业、社会力量及海外各界人士捐资助学,集资办学,扩大办学力量。93年共筹集资金1107万元,94年筹集2129万元,95年筹集资金7278万元。四是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增强教育的自我发展能力。93年以来,全县勤ェ俭学收入达11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