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类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819
颗粒名称: 私塾类别
分类号: G629.299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明鼎革,清入主中国,开科取仕,仍沿明制。农村学校仍称私塾,有如下几种:。由官府或地方筹办,招收贫寒子弟就学。电影《武训传》中之主人公武训,行乞办的义学,属义塾的楷模。士绅家族结合同姓宗族筹办。入学者全系本宗子弟,异姓不得参入。当年院里乡院里村举人王炳绶,在本宗设馆授徒,全由王氏子孙就读,即是宗塾一例。
关键词: 私塾 私塾类别

内容

明鼎革,清入主中国,开科取仕,仍沿明制。农村学校仍称私塾,有如下几种:
  1、义塾。由官府或地方筹办,招收贫寒子弟就学。电影《武训传》中之主人公武训,行乞办的义学,属义塾的楷模。
  2、宗塾。士绅家族结合同姓宗族筹办。入学者全系本宗子弟,异姓不得参入(其内眷、姻亲子弟可例外)。当年院里乡院里村举人王炳绶,在本宗设馆授徒,全由王氏子孙就读,即是宗塾一例。
  3、家塾。由一家或数家共设书房,延师教读其子弟,学生一到三、五人,至多不过十人。多系富绅或官宦人家才有力筹办,学生不出户,可读书矣。
  4、馆塾,又称书馆、书房等,多由塾师自题馆名。塾师多为贡生、举人或罢仕的乡宦任之,有较高水平。课业多学当代举人、进士的试卷,议、论、策试帖及古文并唐宋诗词,为应试奠基础。学生多是未入泮官的白丁,急欲学成掇芹求取功名者,不收蒙童。
  以上四种私塾,在清末民初已不多见,莱西仅在西部地区尚有。如院里、产芝村有家塾、宗塾。杨格庄李毓藻(进士)之伯叔辈设馆塾,当时县内学子负笈就学者极多,声誉颇高。
  5、村塾。在农村比较普遍,一村百户可设二或三处,塾无定址,借用祠堂、闲房,桌凳由学生自备。由学董(办学人)组织学童家长议定延师人选,进行纳贽定聘。有十五至二十名学生即可成立,学童六岁左右为适合入塾年龄。笔者童年读的就是此种祁塾。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六辑编写了莱西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沽河岸边,山川锦绣,历史悠久。具有中华民族光荣传统和优秀品德的莱西儿女,无论在革命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里,还是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中,都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的巨大奉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春秋。英才辈出,业绩斐然,值得载诸青史者比比皆是。热切希望各界人士,继续以亲历、亲见、亲闻为依据,洒墨挥毫,踊跃撰文,惠赐稿件,把人民政协文史资料这一有益今人,惠及后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