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胶州才女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774
颗粒名称: 清代胶州才女述略
分类号: K828.9
页数: 13
页码: 79-91
摘要: 我国古代强调“男尊女卑”,女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社会上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理论,缘此,在历代史书和地方志中有关才女的记载可谓“寥若晨星",能称得上名士者更是凤毛麟角,希奇罕见。
关键词: 胶州 才女述略

内容

我国古代强调“男尊女卑”,女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社会上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理论,缘此,在历代史书和地方志中有关才女的记载可谓“寥若晨星",能称得上名士者更是凤毛麟角,希奇罕见。
  明清时代,胶州商贸繁荣,文化发达,明代号称“海表名邦”,清代又有“金胶州”的美誉。在这个大环境下,胶州妇女受教育的机会比起其它地方相对要好些。清代著名女诗人恽珠所著《国朝闺秀正始集》,记载当时山东在全国知名的才女23人,胶州占5人;现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所编《清诗纪事》收录山东女诗人15人,胶州占4人。综观清朝一代,对女子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才女和名士,胶州就有3人。由此可见,在那个封建愚昧的时代,胶州妇女对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相当大的。遗憾的是,对乡先贤媛的聪明才智,今人却知之甚少。为此,笔者一直留心翻阅史籍和清人著述,细心钩沉有关史料,撰成此文,以飨乡人。
  胶州的“卫夫人”姜如璋
  胶州自古就是出才女和名士的地方。据专家考证,唐代《河东记》中著名的“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胶州,因为胶州在唐代属高密县板桥镇,是当时北方的重要港口。故事情节发生在元代的戏剧《铁弓缘》,大家比较熟悉,据说剧中那位比武招亲的巾帼英雄高秀英的原型也发生在胶州城。
  然而,胶州历史上正式列入史志的有名有姓的才女,始于明末清初人张寂真。张氏出身于清贫的书香门第,父亲张昭是个秀才,以设馆授徒为生。张寂真从小跟随父亲左右,耳染目濡,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的母亲姜氏曾对人说,此女非名门不嫁,所以她等到25岁才结婚,这在当时是个老大闺女了。她的丈夫高朗之贡士出身,是个弱不禁风的书生。高朗之的父亲高弘图与张昭是昔年的同学,高弘图看中了张寂真的才学和品貌,就请求张昭把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明朝灭亡后,明朝遗老高弘图赴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为弘光皇帝,以图恢复大明江山,任南明弘光朝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当时,高朗之已经病故,为了照顾公爹的起居,张寂真携两个幼儿来到金陵。一年后,清兵南下,南明小朝廷灭亡,高弘图以身殉国。此时山河已改,道路维艰,张寂真携儿子扶柩归里,家中已无尺土寸椽,只好在高朗之墓旁结茅庐两间受尽千难万苦,把儿子高璪和高琳教育成胶州有名的文人。张寂真把自己回乡路上的所见所闻写成《归里记》一书,曾被人们广为传阅。清宣统年间的《山东通志》收入了此书。另著有《自记俚语》。
  胶州才女第一位在全国能称为大家的是姜如璋。姜如璋,字淑斋,号广平内史,胶州城姜行街人,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女书法家和诗人。
  姜如璋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姜长植、兄长姜器山均为当时胶东有名的书法家。姜如璋从小受父兄教诲,终日临摹“二王”墨迹不辍,尤其对《十七帖》用力最深,少女时代就以工诗善书闻名胶城。十八岁时嫁胶州望族宋家,她的公爹宋可发做过广东布政使,丈夫宋世显监生出身,博学多才,官至云南平凉府知府,家庭条件优越,但她生活的并不幸福。据说姜如璋一脸麻子,有才无貌。起初,宋世显爱她的才华,夫妻终日吟诗咏对,婚姻还算美满。几年后,宋世显升迁知府,只带着一位小老婆上任,把姜如璋扔在家中。
  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抒发心中的孤独和情愁,她把一门心思全用在写字吟诗上了。她终日临摹“二王”墨迹,对《十七帖》用力最深。她的楷书端庄秀丽,草书矫劲洒脱,深得王羲之父子神韵,毫无闺阁之气。清初文坛领袖王士桢在《蜀道驿程记》中记载,当时京城士大夫得到她写的纨素便面,都当作珍宝秘不示人。尤侗在《宫闺小名录》中也称赞她书法造诣极高。据《增修胶志》记载,她曾携其小叔宋世勋赴云南探望丈夫,路过大庾岭,书写两大碑,一为“风度维严",一为“雁回人远”,字大径尺,署名“八岁童子宋世勋书至清末民初两碑仍存世。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不便抛头露面,所以借小叔的名义落款,也正因为如此,大大影响了她的知名度。
  姜如璋不但擅长书法,她的诗也写得很好。《国朝闺秀正始集》收有她的一首题壁诗:“清泉石上溜松风,薄受霜华叶乍红。曲路通村知近远?一条竹杖万山中。”写得很有意境。大书画家高凤翰称她的诗为“国朝闺秀第一”。大学者朱彝尊题其诗卷:“三真六草写朝云,几股玉钗分?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卫夫人即卫铄,东晋著名女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右军即“书圣”王羲之。可以想见她的天分之高了。
  姜如璋有诗集《淑斋诗草》二卷行世,笔者未见有收藏者,只有零散诗篇收在各种诗话笔记中。她的书法作品却流传较广,国内大中博物馆及私人均有收藏。据笔者所知, 故宫博物院藏有她的一幅草书绫质立轴。
  与姜如璋同时前后的才女,有著作传世的还有数人。宋世远妾冷月娟有《珂月集》和《砚炉阁集》、王功泽继妻匡氏有《雪斋小咏》、高虞恂妻王氏有《郭外楼诗草》、王班妻高梅仙有《怜香阁诗草》等。王氏的《读四子书》、高氏的《初省姑墓》等诗篇,都是一时之佳作。
  这一时期的才女除姜如璋外,最有才气的要数冷月娟。月娟原名玉娟,字姗姗,原籍山东莱阳,年十九,嫁胶州
  城名门宋世远为妾,年轻貌美,颇具才情,是当时国内有名的女诗人和词人。据笔者所见,她的作品被国内八九种诗集和笔记收录。《国朝闺秀正始集》收入了她的《短歌行》长诗,《山左诗抄》收入了她《七夕》诗。《香咳集》称她的作品“以才情见长,是女子中一钜手”,这个评价是不低的。其《七夕》诗云:“银汉茫茫静不流,泪痕端的为谁收?何妨暂假今霄话,未许重来两地愁。天上一番酬令节,人间几处动悲秋!从来好会多难继,时夜高吟问斗牛。”宋世远当时任吴川知县,夫妻两地分居,冷月娟独守空房,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情诗。据说此诗在胶东数百里内广为传诵。
  “峡猿啼血”的才女周淑履
  雍正乾隆年间,胶州才女在山东知名的有高月娟、周淑履、高洁3人。高月娟,胶州南关人,胶城秀才辛从昭之妻。她跟随丈夫宦游多年,其诗多以思乡思亲为主题,感情真挚,很有感染力。《归思》云:“苕尧池上楼,倒影照清泚。凭栏望归路,心入远烟里。徙倚向深夜,展转就床第。终夕不成眠,揽衣聊复起。仰看月在天,俯视月在水。”把思乡的心情写得淋沥尽致。她的诗在《国朝闺秀正始集》、《香咳集》、《山左诗抄》中均有收录。著有《埋香坞遗诗》、《涂鸦草》等诗集。
  这三位才女中,文学成就最高的要推周淑履和高洁母女俩。
  周淑履原籍莱阳,年十八,嫁胶州北三里河村秀才高荫栐,遂占籍胶州。她出生在莱阳一官宦家庭,祖父伯达官至福建巡抚,父亲世祜做过大内侍卫,是莱阳有名的书香门第。周淑履自幼深受家庭熏陶,性格温雅,尤擅长诗词。她的丈夫荫栐是明末大学士高弘图的曾孙,一位博学工诗的穷书生。婚后,夫妻劳作之余,唱和相乐,陶然忘贫。这一时期的诗,充满了她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对爱情的真挚。
  淑履30岁那年丈夫不幸病逝,家境益窘,她被迫携3个孩子回莱阳,寄养在娘家。数年后,娘家也因故破落,她只好返回胶州。此时,老屋坍倒,无所依靠,她只得借住在富家,靠缝纫养活子女。夜间,她一边织布,一边教子女读书,读书声和织布声常常相伴至深夜。在她的辛勤培养下,儿子高淳、高漟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成为胶州有名的学者,女儿高洁也以工诗而闻名。远近百姓感其志节,都以“女师”称之。而这位“命苦”的女诗人60多岁了,仍“操作勤苦无少间”。
  周淑履平日作诗,秘不示人。临终前,她拿出《峡猿草》一卷,对长子高淳说:“少时吟红咏絮,了不足存,独此编是我作为未亡人心血所在,不可不令后人知我辛苦耳。”周淑履的诗,以《峡猿草》拟古九首水平最高,也最有名。其四云:“轧轧机杼声,漠漠空天雪。操作入中霄,十指皆皱裂。积丝匹难成,不忍中道绝。著此缟素衣,怡然矢同穴。”这是她劳苦一生矢志不移的真实写照。高凤翰序其诗集,称赞她的拟古九首“激昂慷慨,凛然有古烈士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恽珠《闺秀正始集》、卢见曾《山左诗抄》、徐世昌《晚晴簃诗汇》、钱仲联《清诗纪事》等,均有收录。俞陛云《闺秀诗话》称赞她“矢节抚孤,与画狄、丸熊方美矣”。周淑履还有《绿窗小咏》一卷,收诗44首,李佐贤《吾庐笔谈》称其水平也很高。《山左诗抄》收录了“课儿夜读”等3首,评价她的诗“足继古名媛”。
  周淑履的诗集《峡猿草》和《绿窗小咏》均有刻本传世, 笔者有《庐乡丛书》复印本。她的诗作在当代清诗选本中,也常碰见。
  高洁,字雪梅,胶州三里河人,自幼丧父,由母亲周淑履抚养成人。高洁在母亲的教诲下,少女时代就以工诗擅词闻名乡里。16岁那年,高洁嫁给了胶城名秀才匡绍祖。匡氏是胶州望族,其先祖明代建筑的嘉树园,占地几万平方米,据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依据此园描绘的。但是到了清初,嘉树园被叛兵焚毁,到康熙年间只剩下断垣残树了。高洁身居此间,吟诗抒志,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可是这样的生活非常短暂,高洁18岁时丈夫就去世了。从此,她家务之余,流连园中,吟诗作词,净化心中一切孤独和烦恼。她与母亲同游嘉树园望心亭,触景生情,共吟《蝶恋花•赏梅》:“问尽阳和芳草歇,数点梅花,不共争炎热。馨馥香风寒凝雪,冰心恰向枝头结。影瘦横窗淡皎月,树底流莺,口何望攀折?漫道枝红与粉白,对君翻似无颜色。”词意凄惋,情调冰结,被收入民国《增修胶志》。
  高洁晚年孤独凄凉,终日足不出户,也无人登门探视。有一年除夕,邻居子孙绕膝,欢声笑语,一片节日气象。而高洁老人却冷清清地病卧在炕上,窗外的积雪一尺多厚,门前一个脚印也没有。她悲愤地撑起身子,口吟七绝《除夕有感》:“除旧更新又一年,霜帷雪径尚依然。邻家守岁喧儿女,始信人间别有天。”这首诗既是诗人晚景悲凉的真实写照,也是向封建礼教惨害妇女的控诉。《山东通志》称,此诗一出,人争传诵,许多文人墨客做文赋诗,表示同情这位苦命的才女。
  高洁老人去世后,邑人法元肃整理她的遗诗112首,编成《孀居诗草》二卷传世。
  清末著名才女李长霞
  清朝后期,胶州才女在文坛上仍然非常活跃,在山东知名的有黄瑞玉、宋小云、王娟、杨慎徽、李允平妻胡氏、纪卯元妻张氏、薛文曰妻王氏等。
  黄瑞玉,即墨望族黄家的闺秀,邑庠生王沛洽妻,她的父亲黄鸿中考中进士,做过多年的翰林院侍讲,饱学多才,瑞玉深受家庭熏陶,读书明大义,尤喜吟咏,著有《绣余吟》二卷。宋小云,胶城贡生宋岳之女,聪颖早慧,七岁即能吟出颇有意境的诗来。嫁即墨饱学之士蓝中圭为妻,蓝也是即墨望族。夫妻诗酒唱和,传为美谈。她有一首《挽郭冷亭大人》,其一云:为吹哀蝉悲落叶,几回踯躅最伤神。其二云:侬欲招魂招不得,西归月上自黄昏。人争传诵。王娟,胶州附监王考镇之女,太学生宋钰之妻,自幼聪明异常。她性喜读书,女红之余,终日沉浸吟咏临摹之事,所作便面小幅书画,邑人宝之。杨慎徽,刑部主事杨楷胞妹,秀才纪凤诏妻,著有《红叶书屋诗稿》一卷。其《送大兄云台赴都》云:“路逢险处须停骑,天遇寒时早著裘。长安虽好休多恋,堂上双亲已白头。”写得朴实感人,至今胶城的老人仍有吟出此诗者。其它,薛文曰妻王氏著有《不夜楼诗草》一卷,李允平妻胡氏著有《靡他吟》一卷,有刊本。纪卯元妻张氏也有作品著录《山东通志》。
  清朝末年,让胶州人引为自豪的是出了一位在全国著名的大才女。她就是李长霞,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柯劭态之母,是清末北方文坛声望卓著的女诗人和女学者,有“诗古文词,冠绝一世"的美誉。
  李长霞(1825-1879),字德霄,原籍掖县(今莱州市),婚后占籍胶州。她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李伯元,乾隆年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著有《十二笔舫杂录》。父亲李少伯,嘉庆岁贡,博学多才,对文学和史学都很有研究,官至博兴教谕。其兄李季伦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为其以后成为一名女诗人和女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长霞从小喜欢读书,酷爱吟咏,少女时代就显示出令人注目的才华。当时,山东学者都知道李少伯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儿。1843年,李少伯应邀主讲济南尚志书院,李长霞随父母居住济南。当时,胶州秀才柯蘅在这所书院学习。李少伯爱他的诗才,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李长霞20岁时,与柯蘅结为夫妻。柯薪是胶城东关姜行街人,他的父亲柯培元,嘉庆举人,官至福建龙岩知州。当年,柯培元在北京与李少伯、刘耀椿、李汀璋号称“山左四名家”。柯蘅虽未得科名,但他长于经史之学,尤以善诗闻名于世。他的五言诗有“五言长城”之誉。他们结婚后,志同道合,感情十分融洽。柯蘅很佩服妻子的才华,长霞也非常支持丈夫对经史学的研究。
  1861年,柯蘅夫妇因避战乱举家迁至潍县。他们与潍县诗人郭绥之等在潍城西孝子里结西园诗社,终日切磋吟咏,唱和不辍。李长霞的《锜
  斋诗集》就是在此时付梓的。
  李长霞诗学三唐,以追忆往事见称。如诗集中《辛酉纪事一百韵》、《赴潍县南留店寻儿》等篇,作乱离之慨,有人认为可配杜甫的《三吏》、《三别》。远离家乡,李长霞常常触景生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她有一首五言《暮雨》,就体现了这种感情。诗云:“支枕听残雨,开窗对远林。檐花垂晚洇,池影霭秋阴。风静落山果,荷翻出水禽。赏心因自适,何事更追寻。”
  李长霞晚年的一些诗,达到了她文学修养的最高水平。试举她的《乱后忆书》为证。诗云:“插架五千卷,竟教一炬亡。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伤。业废凭儿懒,窗闲觉日长。吟诗怜弱女,空腹说三唐。”此诗被收入《清诗纪事》,得到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刘师培等名家的推崇。
  李长霞早期的作品大部分毁于战火。她在《锜斋诗集》跋中说:“岁在金鸡,寇来,一焚石室之笈,并烧旧作,所存十之二三。”她的诗流传下来的除《锜斋诗集》外,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所编诗歌总集《晚晴簃诗汇》,收入她的晚年作品甚多。
  李长霞很重视培养自己的子女。1861年,他们从胶州移居潍县的途中,还“昕夕教子女经史词章之学无少间”。后来,她的儿子劭憼、劭忞均考中进士,她的两个女儿劭慧、劭蕙也以“雅擅词华”而闻名,尤其柯劭忞,后来成为国内少有的渊博学者,与家庭教育不无关系。故清末文人陈恒庆说:“先生(柯劭忞)固征早慧,亦深得力于母教耳。”
  李长霞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女学者。《增修胶志》称她“博学工诗”,《清史稿》说她“遂于《选》学”。《选》指《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古代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赖此书得以保存下来。此书唐代先有顾善为之作注,后又有吕延祚等五人作注。由于时代局限,加之年代久远,其注释往往错误百出。因此,李长霞著《文选详注》八卷,予以校正。给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校正、注释,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经、史、训诂、音韵、校勘等多方面的知识。
  李长霞能独自著《文选详注》,就说明她不但是清末著名的女诗人,而且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女学者。
  李长霞有两个女儿,都工诗擅词。柯劭慧嫁湖北兴国州知州荣城人孙季咸,丈夫早殆,守寡,著有《楚水词》一卷,其兄柯劭忞为之刊行;柯劭蕙嫁潍县诗人蒋景郭,聪明贤淑和她母亲相似,夫早亡,守节,著有《岁寒阁诗存》传世。
  有清一代,胶州肯定有不少才女或埋没民间或虽有记载而作品失传,笔者也肯定有许多遗珠之憾,如清末义和团女领袖林二娘就是胶州人,她的真实姓名及事迹却很难考证,故拙文仅作抛砖引玉。
  参考书目:
  乾隆版《胶州志》
  民国版《增修胶志》
  宣统版《山东通志》
  清人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
  清人俞陛云《闺秀诗话》
  清人卢见曾《国朝山左诗抄》
  清人佚名《香咳集》
  清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清人王士桢《蜀道驿程记》
  清人朱彝尊《曝书亭集》
  清人周淑履《峡猿草》和《绿窗小咏》
  清人李长霞《锜斋诗集》
  清人柯劭慧《楚水词》(民国版)
  清人李佐贤《吾庐笔谈》
  民国徐世昌《晚晴簃诗汇》
  钱仲联《清诗纪事》
  〔作者简介〕 石业华胶州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出版者:青岛市新闻出版局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收入“雷州半岛育种记”、“建校初期的胶县师范学校”、“日伪时期的胶县中学”、“昌潍地区古今名人美展”等约20篇。

阅读

相关人物

石业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钱仲联
相关人物
恽珠
相关人物
胶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