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河鲻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755
颗粒名称: 沽河鲻鱼
分类号: S965.221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沽鲻、淮鲤、海中鲳”,这三种鱼在胶东被誉为三大名鱼,而大沽河的鲻鱼又名列三大名鱼之首,因体内多脂,又称“脂鱼”,为胶州特产。当深秋季节,从大沽河的上游捕的鲻鱼,一般来说有30厘米长,重300克左右。素有“鲻鱼头、鲅鱼尾,带鱼肚皮蟹子腿”之称。沽河鲻鱼是随着大沽河的形成而出现的。不过,沽河鲻鱼这种美味,目前已成为史话了,大沽河中早已绝迹,甚至连胶州湾内也极为少见。
关键词: 鲻鱼 沽河

内容

“沽鲻、淮鲤、海中鲳”,这三种鱼在胶东被誉为三大名鱼,而大沽河的鲻鱼又名列三大名鱼之首,因体内多脂,又称“脂鱼”,为胶州特产。
  当深秋季节,从大沽河的上游捕的鲻鱼,一般来说有30厘米长,重300克左右。青黛色的脊背,银亮的肚皮和两侧,剪刀形的尾鳍,白色的眼圈上已盖上了一层脂,真是肥极了。如果把一尾活鲻鱼失手掉在地上,就会跌碎。当你剪开鲻鱼的肚子,只见两条脂已塞满了腹腔,内脏很小。将鱼鳞洗净,加上各种佐料,无需用油,清蒸熟后,品尝起来,真是鲜而又嫩,肥而不腻,骨刺软并越嚼越香。特别是鲻鱼的头,更是美中之秀。素有“鲻鱼头、鲅鱼尾,带鱼肚皮蟹子腿”之称。
  沽河鲻鱼是随着大沽河的形成而出现的。它的生长待点是:在海水里产卵、孵化,在沽河下游的淡水里成长。春天随着海潮的起落,鱼苗向大沽河上溯,往北只能到达沙岭一带。秋季,天高气爽,河水变冷,鲻鱼又要回游下海越冬和繁衍后代了。这时的大沽河下游,水平如镜,清澈明洁;河底金砂历历在目。两岸垂柳倒影水中,与河底的兰天白云相映成趣;夜晚,月轮东升,清风徐来,河水微波荡漾,如金光闪耀,好一派清秋光景。这正是渔民捕鲻鱼的大好季节。
  沽河鲻鱼游得极快,用旋网不易捕获,渔者采用了更巧妙的“挡箔”法来捕捉大量的鲻鱼。他们用荻箔把河横挡起来,在适当的地方留着两米左右宽的豁口,豁口的左右两边往下筑成10米来长的两条小沙堤,把水夹住,豁口用箔挡住。这个豁口名之曰“港“港”的两边设两名瞅“港”人。傍晚,鲻鱼寻路回海,必然游进“港”里,瞅“港”人一看鱼群入“港”,喊一声“下网”!港边的人立即下网把“港”口拦住,其他人再用拉网把鲻鱼拉上岸来,放在河边的水池中养着,以便出售活鲜鲻鱼。
  不过,沽河鲻鱼这种美味,目前已成为史话了,大沽河中早已绝迹,甚至连胶州湾内也极为少见。原因是河水被污染,鱼苗上不去了。近几年,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人工繁殖,并取得可喜成果,不久即可大批放养。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环境保护的加强, 沽河鲻鱼再回到人们宴席上,为期不会太长了。
  (小麻湾镇文史组供稿)
  1991年8月22日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收入“胶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前后”、“回忆我在胶城的建党活动”、“胶东站打鬼子”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竞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胶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