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当年金口港的银钱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93
颗粒名称:
当年金口港的银钱业
分类号:
F830.9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银钱业,在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代表着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根本利益,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盘剥着广大劳动人民。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银钱业
内容
银钱业,在旧中国的金融市场上,代表着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根本利益,用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盘剥着广大劳动人民。从当年我市金口港的银钱业来看,它的整个兴衰过程是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当年的金口港,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凡一百余年间,一直是山东半岛上最繁荣的沿海重镇。据载,金口的兴盛时期,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达上百只,镇上建有油房碾三百六十盘,渔行一百余家,经营土产杂货兼出土票的有一百一十余家。由于这里商贾云集、贸易兴隆,因而银钱业也随着相继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控制金口经济命脉的金融市场。及至清末民初,金口港虽已由盛而衰每走下坡路,但银钱业却仍然经久不衰,其资本之雄厚,经营范围之广,剥削手段之惨酷,仍然不减当年。仅据当年金口的“福顺德”、“天和兴”、“德聚成”、“福康号”、“长生成”、“德成号”、“洪聚成”等七家专营金融业的钱庄、银号的调查,即拥有资本银元六十二万元,白银五万两,共岀土票二十七万八千吊。他们凭借这些资本,平均放款余额达一百万元(两)以上,每年获取利息达三十余万元 (两)。
金口银钱业盘剥、盈利的主要方式,一是自出“土票子”放款,实行高利盘剥。当时各钱庄(桌)、银号的存款利率一般是月息一分,即1%,而放款利率却为月息二分,最高者竟达四分,即2-4%.群众持铜元到银号兑换土票者叫“里扣”,持土票兑换铜元者叫“外割”,里扣外割的费用率均为一分,即1%,可见获利之巨,盘剥之狠!二是在出土票子放款的基础上,还兼作代客买卖或自行买空卖空。由于当时票子价格经常波动,从而他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一买空卖空行为竟成为一些钱庄、银号的正常业务。三是专营汇兑业。如"福德顺”、"天和兴”两家钱庄,均在清朝光绪年间开业,拥有资金三十八万元(银元)之多,专搞汇兑业务。他们在上海、天津、大连等港口及全国各大城市都设立了通汇点,并与当地的银号钱庄建立了汇兑关系,专为富豪商贾经商服务。当时的汇款收费率为2—5%,从而大量获取利息及汇费,大发横财。
另外,一些钱庄、银号还同当地的富豪串通一气,互相勾结,合夥进行盘剥。他们之间订有一条严密的信规,叫作谨以信规,冀以信终,缓急相继,有无相通,有来有往,有施有报,先后有序,互守信用……当年的“福康号”就是由大富豪王如福作东,店集枣行村韩和亭负责经营的一家银号。该银号开业于清朝道光年间,至1945年停业,经营了一百四十余年。它拥有资本(银元)七万余元,自出土票四万吊,雇用店员十三人,以放债收息为主兼做土产生意,是金口港买卖最兴隆,盈利最多,剥削最大,历史最长的银号之一。他与农村的地主富豪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不择手段地盘剥农民。南阡乡于家屯村农民于廷忠,因事借了大富豪于洛忠二百块银元,月息高达四分。不到二年光景,连本加息应付给他银元五百块。在于洛忠的催逼下,于廷忠只好将仅有的二亩老地、六间房子全部卖掉还债,致使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无奈携一家老小下了关东。
总之,当年金口的银钱业全部为一些钱庄、银号、地主、富豪所把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剥削网,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剥削着广大劳动人民。自青岛辟为港口后,金口港的兴旺景象每况愈下,到1945年,私人所经营的银钱业亦随着商业的日渐萧条而相继停业。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忆在即墨伪中的地下抗日活动,忆即墨县第四区中队,围歼埠东“棍棒队”,刘家庄乡队被歼记,1948年南下日记摘抄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即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