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即墨县第一期师资进修班简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89
颗粒名称:
即墨县第一期师资进修班简忆
分类号:
G451.2
页数:
13
页码:
85-97
摘要:
抗战后期,国民党即墨县政府为办教育,在王村岛里房家村举办了第一期师资进修班。
关键词:
即墨县
师资进修
进修班
内容
抗战后期,国民党即墨县政府为办教育,在王村岛里房家村举办了第一期师资进修班。当时,我是该进修班的学员之一,现将进修班的概况简忆如下。
为育师资设班办学
1938年初,日宼的铁蹄侵占了即墨。因战乱,县内乡村小学相继停办,大批孩子因此失学。群众无奈,只得再次请出长袍短褂的私塾先生来执鞭任教。一时间,"人之初,性本善”、“子曰:学而时习之”的读书声,在农村的各个角落又时而可闻”当时,国民党即墨县政府已迁至王村岛里。政府头目中的隋永请、褚华林、张先洲、侯云飞等人均系知识分子,在这战乱导至学业荒废的情况下,他们也想办点教育。可是,办教育就要有师资,而当前师资乏人,总不能再让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识的塾师来执教吧!于是,他们于1942年春,在即墨县县立中学增设了两个师范班(分二年制和三年制),以解决师资问题。可是,临渴掘井,远水岂能解得近渴! 况且,失学儿童如此之多,乡村分布如此之广,仅靠两个师范班培养师资,又岂不如同杯水而救车薪?因此,为解当务之急,县政府又于1944年7月在房家村(今属洼里乡)设立了师资进修班,想在短期之内育出师资。
当时我在即墨县立中学王圈分校读书,但在麦收前该校不知何故停办。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求学心切而入学无门,适逢师资进修班招生,我便同绝大部分学生一起考入了进修班,这就是该师资进修班学生的基本来源。
这期师资进修班共设两个班,每班四十五、六人左右,其中女生十人。进修班的主任为侯云飞,教务为王超然,训育为宋毓贤,事务为鲁伟先、包XX;各科教师除上述几人兼任外,还有杨德堂、张雨亭、聂振文、戚盛生、金XX、吴XX。课程设置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教材教法、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国民教育、时事教育、民运、体育、唱歌;进修时间为半年。
1944年7月中旬的一天,该师资进修班在房家村西北角一农民的草园内举行了开学典礼。整个园内浓荫蔽地,几株大柿树上果实累累,虽然正是盛夏天气,但也感到清爽凉快。典礼场面布置得简单而隆重,学生情绪高昂,教师态度显得庄重而文雅,使我们这些从未见
87过世面的乡村学生倒也觉得新奇。
生活清苦求知心切在战乱频仍、国难当头时办学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求学更是可想而知。当时,进修班学生用的课本全赖事务处的一架老掉牙的油印机来人刻油印,有时岀了故障印不下来,只好让学生用手抄。有的学生风趣地说:既抄书又练字,“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进修班开学时,抗战已近胜利,老百姓生活极苦,学生的食宿费用全靠国民党县政府供给。有时老百姓送不进粮,只好暂停开饭。一日三餐全是小米、地瓜干、咸菜头。记得半年内只吃过一次馒头,那是在10月10日“双十节”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那天,每人分馒头两个,以备在运动场上吃;只吃过一次菜,那是在县中学生集训团开课的一天,尽管是咸盐煮萝卜丝,可学生们吃起来却好似“此味只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的滋味。由于长期吃不上蔬菜、食油,有的学生因此而患了夜盲症.可是,生活虽清苦,而学生的情绪却很高涨。平日没有买零食吃的,就是家离学校一、二里路的学生,也从不回家吃饭,更没有家长到学校送食物的情况。半年来,没有无故旷课现象发生。
开学初,正值盛夏,晚上是蚊子的天下。那时,全宿舍没有一架蚊帐,也没有灭蚊药物。人刚躺下,便被蚊子叮得周身疼痒,搅得无法入睡;即使勉强睡着,也会被全宿舍此起彼伏打蚊子的巴掌声搅醒;只有等蚊子“吃饱渴足”后的后半夜才能草草睡点。夏过秋至,蚊子绝迹,接踵而来的又是跳蚤灾。学生宿舍里的跳蚤多得惊人;若挽着裤腿进宿舍,只要一袋烟工夫,跳蚤便在腿上排得密密麻麻;被单都变成了酱紫色。入夜,咬得人们睡不着,院子里不时听到抖擞被褥声。后来,不知那位同学发明了治跳蚤的“妙方”:傍晚叫同学们把被褥搬到门外,用铺草点火烘烤,此后每隔几天烘烤一次,一直延续到冬天到来,看来此“方”颇有效应。尽管条件很差,致使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可是每到午睡时,教室里仍有不少学生在抄书、做笔记、背诵课文;晚上,每到明月当空时,很多学生到房外借月光读书,大有“囊萤”、“映雪”的攻读气氛。
1944年10月下旬,日伪军进王村岛、里扫荡,学生奉命疏散。出发时,再累也不能舍了书籍,有的用绳子捆扎着,有的用包袱包着,最富有的学生也只能用一个柳条夹篓盛着。这次扫荡一直延续了20多天,进修班迟迟不能开课,最后学生们都各自回了家。为了不耽误学业,很多学生几乎天天到县教育科询问开学日期。家住普东的隋殿春和家住刘家庄的李汉宏同学则不怕远道奔波之苦,往返几百里给学校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在躲扫荡的路上,县中师范班学生李全昶将其语文教师写的《游黄山记》散文和《少妇吟》词传给了进修班学生华方亭,扫荡结束后,华方亭将这两篇作品带回学校,全班学生争相抄阅,背诵,好象获取千古佳作一般。可见当时同学们求知之心切,学习空气之浓厚。
莫名其妙集体入团1944年8月中旬的一天,训育主任宋毓贤抱着一摞表格走进了教室,对学生讲:“进修班要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区分部,青年学生都要参加”,讲到这里,便扭身在黑板上写了张晓古、苏伯声两个名字,接着说:“入团要有介绍人,这两位就是你们的入团介绍人”。讲完后接着发表,真是“天公不偏”,每人一份,并要当场填好,也就是说,只能填表加入,别无选择余地。宋老师讲得开门见山,可同学们听起来却感到糊涂。大家拿着表格,个个莫名其妙:“三青团”是个什么组织?目的是什么?入团好干什么?谁也不明白。咳!反正老师说的就得办,干脆来个“依样画葫芦”!填好表的第二天,全体学生集合于房家小学的一个教室内,由张晓古主持,苏伯声宣读誓词,这就算是举行集体入团仪式。仪式结束后开始编队,整个进修班编为三个区分队,一区队队长隋殿春,二区队队长李勇宏,三区队队长刘中溪。吸收团员匆忙,编队亦迅速,一夜之间,全进修班九十余名学生无一幸免,都变成了三青团员。编队后,也曾有过几次活动,不是训话,就是宣讲三民主义。开始时学生们听起来倒也觉得新鲜,时间一长,大家都听烦了。记得训话次数最多的是吴老师,开场白的几句次次不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服从第一,领袖至上”。由于学生不爱听,往往是训者自训,听者等闲视之。不几次,学生编出了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老师来训话” 。真是当权者荒唐,执行者滑稽,至今每每思起此事,仍不免掩鼻自笑。
效国有心从军无门当年进修班的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知道得既少又不及时,貝有唯一能读到的刊物《小宇宙》,有时还能够登载一点国内外要闻。约在1944年11月份,《小宇宙》上刊登了一篇国民党当局号召知识青年从军的报道,大标题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内容大意是:知识青年从军,在学的保留其学,在职的保留其职;社会知识青年从军,抗战胜利后,愿学的保送上学,愿就业的介绍职业。本来,进修班的青年学生们,目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眼睁睁地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全国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心里早就立下了救国之志、迸发着复仇的火花,看到这篇报道后,更加增强了他们卫国戌边的信心。于是,很多学生决心想投笔从戎、报名参军。其中最积极的要算是马天恩(店集镇神山埠村人)、华泽坦(南阡乡山阴村人)两位同学了,他俩在班中奔走相劝、积极鼓动,从而有不少学生也都跃跃欲试,从军心切。一时间,校内的课前课后、饭后睡前纷纷议论从军。可是,既然要从军,而谁来承办、到哪里报名呢?去问老师,答复是“安心学业”!又去问侯云飞,他也振振有词;我们这里是沦陷区,中央(指国民党)没有在这里招收青年军。你们的想法很好,可惜无法实现,还是回去安心上学吧!两次询问碰了两个钉子,同学们个个心灰意冷,大家感慨地说:逢其时不逢其主,效国有心,从军无门,看来国民党也不是可依靠的青天。
因陋就简实施体育训练进修班开学时,既无操场又无体育器材,堪称一穷二白。可是,当时的体育教师却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毫不放松地带领我们进行体育训练,每天早晨利用房家至周戈庄这段公路跑步,到达终点后,便疏散练习口令。后来,体育课又搬到了海滩上去上,偌大一个海滩任跑任跳,倒也颇有一番情趣。但终究有些项目在海滩上无法训练,最后只好借用房家小学操场及体育设施,进行球类及田径训练。同时,在短短的半年内还举行过两次越野登山赛。尽管当时进修班经费十分困难,但每次赛后,前一、二、三名还都能领到一点微薄的奖品以资鼓励。在10月10日“双十节”县中小学生秋季运动会上,师资进修班的学生在田径赛项目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条件如此之差,而师资进修班为什么能够这样重视体育课呢?学生们为什么能够如此热爱体育课呢?当年,体育教师张雨亭经常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你们结业后都要当教师,都要教体育课,你们一定要胜任这门课程。我看小学不上体育课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1944年12月底,县政府又将即墨县中及师资进修班的学生集合起来,在房家村训练了十天,名曰“即墨县中学生集训团”。主持这次集训的有褚华林、张先洲、侯云飞等人。进修班被编为一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大队长是孙世贤,三个中队长依次为王至浦、冯作文(当时系褚华林的随从副官)及XXX;中队以下又划为九个小队,小队长在学生中选任。训练内容:分军事科目和学术科目两大类。军事科目着重学习队形变换、卧倒、匍匐前进、疏散、隐蔽等;学术科目,着重学习防空知识、地形地物的利用等知识,由孙世贤、王至浦轮流授课。这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一日三餐全在操场上吃,早饭如果吃得慢了,米粒往往冻在碗边上。不少学生患了重感冒,可是操场上从没有迟到、早退或缺课的现象,就连脚是“半解放式”的女生宋云芳也是一样参加操练。十天训练结束后,发了毕业证书。约在1945年2月底前,该师资进修班的学生全部走上了教师岗付。
(王村镇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忆在即墨伪中的地下抗日活动,忆即墨县第四区中队,围歼埠东“棍棒队”,刘家庄乡队被歼记,1948年南下日记摘抄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德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即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