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塔与三教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岛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33
颗粒名称: 老君塔与三教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7
页码: 141-147
摘要: 凤凰山,位于黄岛区柳花泊乡北部,海拔236米,方圆0.6平方公里。山南坡曾有一座老君塔,故群众又称之为老君塔山。《增修胶志》记载:“老君塔山,山有老君堂,故名,亦名凤凰山。”解放前,这里古木参天,庙宇雄伟,香火旺盛。凤凰山庙宇,据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老君塔在先,三教堂在后。
关键词: 老君塔 三教堂

内容

凤凰山,位于黄岛区柳花泊乡北部,海拔236米,方圆0.6平方公里。山南坡曾有一座老君塔,故群众又称之为老君塔山。《增修胶志》记载:“老君塔山,山有老君堂,故名,亦名凤凰山。”解放前,这里古木参天,庙宇雄伟,香火旺盛。
  凤凰山庙宇,据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老君塔在先,三教堂在后。经清代、民国时期的重修扩建,历时400余年,其建筑规模在当地是屈指可数的。
  庙宇座北朝南,依山势高低修建了上、下两院,山门建在院墙的南面正中,宽2米有余,在朱漆大门上有黄底黑字对联一副,上联:东鲁圣人曾向我门问至理;下联:西域佛子亦由吾道悟真空;横联:圣寿无疆。山门两边各有角门一个,平时山门紧闭,只开角门。每到农历初一、十五,撞钟后则大开山门,以迎接香客和求神、还愿的善男信女来顶礼膜拜。
  进了山门,便是下院。门的东侧有一平台,平台上有4根方形石柱搭起的石顶钟楼,高约4米,内挂铸铁钟一口,直径米余。院的西北方,有一方形圆顶塔,即是老君塔。塔是砖石结构,占地4平方米,高3米多,其中塔基高米余,门口朝南,内供老君泥塑神像一尊。
  院东头有厢房3间,称东禅堂,为客厅。这里既是远处的朝山进香人下榻之处,又是庙会期会首议事办公的处所。虽是一般建筑,但室内装饰得整齐清洁,幽静而雅致。院西头的1423间厢房,叫西禅堂,为道人宿舍。为方便进岀,设东西两门,常年住着龙门派清居道士或火居道士一人。
  从下院正北登5级石阶便入中门(又称二门)进上院,门内东侧有1.5米见方的火楼一个,青砖砌成,底方顶尖,形似“嵒”字,是焚化香纸的地方。
  院北正中是大殿,共3间,名“三教堂”(佛教、道教、儒教),座北朝南,雄伟壮观,殿高4米有余,砖石结构,重梁起架,小瓦披顶,青砖雕寰,前出檐,两根石楹挺立,雀替撐顶,檐角装“嘲凤”,两端饰"螭吻”。檐下有石碑4座,记载着庙宇修建过程和施主施舍的庙产。殿内梁架朱漆,毛蓝彩绘,华贵古雅。“万善同归”巨幅匾额悬挂正上,殿北中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塑像,身高2米有余,身穿金衣,双脚赤露,慈眉善目,悠然自得;左边是儒教创始人孔夫子的塑像,他身穿红袍,平顶冠帶殊,面象大发宏论,身前颜渊、曾参、孟子4尊塑像静坐;右边是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他素衣免冠,头梳道给,正在举目远望。整个大殿的泥塑神像造形各异,形象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院的东西各有拱门一个。经东拱门进东小院是偏殿3间,砖石砌墙,小瓦扣顶,较大殿矮小,建筑一般,因处在深院一角,故清静幽闲。内供牛马主、僧王(即清末将领僧格林沁)、龙王、送生娘娘4尊泥塑神像,虽造形不同,但个个体态丰满,十分逼真。入西拱门到西小院有偏殿3间,同东偏殿与大殿形成了一高两低“山”字形的建筑,殿的修建一般,内供关圣帝君、雹泉、三皇姑(即准提)、胡三太爷,塑像各异,活灵活现。其中三皇姑的塑像,面似万感交集,她的18只胳膊,位置安排恰当,正观侧看均合乎体杰,臂手伸缩不同,动作多样。西偏殿西端的一间房是祠堂,是供去世道士牌位的地方,外人不准入内。门前有一小径,可不经中门,从院落西边直达西禅堂西门,道士焚香祭祖多由此路而行。
  出山门,迎面是一堵2米高、6米宽的影壁墙,挡住了远望。据当地群众说:清朝时期,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大南庄村(现属柳花泊乡),多数人家缺吃少穿,过着穷苦的日子,村民都说是村址风水不好。于是,大南庄村就请了风水先生到庄上观察地理风水。风水先生在村里村外东张西望了一遍后说;“老君塔山上三教堂里佛爷正眼望着大南庄,山门又正对着大南庄,致使大南庄得不到富裕。如需改变,需到庙前建一堵影壁墙,在大南庄村后修一座背南面北的倒坐观音庙,使影壁墙挡住了出山门的方向,使大士与佛爷远远相视,才能免除灾难,人财两旺。”大南庄村便遵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先修了倒坐观音庙,后到老君塔山庙前修筑起了影壁墙。尽管如此,大南庄村照样过着穷苦的日子。只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南庄村才走上了富裕之道。
  老君塔、三教堂是何人所建,已无确凿资料可查。据当地曾一度参与管理庙宇的人说,三教堂建成后,附近的法家庄村(现属胶南市王台镇),施舍庙山一架(即庙宇所占山),大奔村施舍庙田80亩(道士种20亩,出租60亩),其收入供道士生活、修缮庙宇及其他费用。有法家庄、三角湾(现属胶南市薛家庄乡)、大奋、小金、宋家茔5村共同协商,管理一切事务。清朝末年,曾修缮一次,并扩大了三教堂的东西配殿。当时当地有些懒汉恶棍,常到庙上为非作歹,想霸占庙产,再加上一年一度的庙会(农历四月初八日至十日)不断扩大,一些坏人趁机混入,经常无事生非,出现争斗现象,只靠原来的村管理很难维持秩序,于是他们又把当时较有势力的窝洛子村纳入,共同管理一切事务。民国时期,庙宇的债权、债务、修缮仍有5个村掌管,其中窝洛子村、大奋、三角湾各摊两份,宋家茔、小奋两村各摊一份,会首是窝洛子村的薛鉴堂、薛俊亭,大奋村的韩路广等。
  解放后,庙田、庙山分给附近村的贫苦农民耕种,道士还俗,庙宇香烟断绝,树木被砍伐。1949年破庙搬神,老君塔、三教堂全部毁坏,成为废墟。

知识出处

黄岛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第二辑,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黄岛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我们遵循“存真”、“求实”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原则,在编写中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面目,以起到补史之缺,参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以古为鉴知兴衰”,“以人为鉴知得失”。文史资料以其所独具的真实性、综合性、统战性和可读性,以其“亲闻、亲见、亲历”的“三亲”特色,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启发人们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与探索。这些资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今天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借鉴。

阅读

相关人物

薛志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老君塔
相关作品
三教堂
相关作品
凤凰山庙宇
相关作品
凤凰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