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02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14
页码:
1-14
内容
秉正为民卓荦著雄文
忠君斥奸铁肝凝诗魂
一赵秉忠《状元卷》及其诗歌(代前言)
一九八三年春天,青州市郑母村赵焕彬,向青州市博物馆献出了珍藏近四百年,其先祖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海内外的孤本,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轰动了国内外的新闻机构,各大通讯社都争先报道。于是,赵秉忠这一鲜为人知的名字,一时声满全国,响遍全球。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阳,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郑母村人。其“祖通、父禧,并赠礼部右侍郎”。其父耽爱书墨,孝义廉洁,宽厚爱民,据《临朐续志·附录》载,禧曾为文水县(今山西文水县)丞,“禧之初至文水县也,邑新中虏,露骸枕野,秉忠父悉捐资坎掩之。”甚为百姓称誉。秉忠兄弟四人,为民为官,皆有父风。赵秉忠生于文水官舍,“稍长,眉目皎皎,动止轩轩,如松风徐行,玉雪静秀,望之蹁蹁仙也。”(《临朐续志·附录》)自幼卓荦有大志,聪慧好学,年十五补府学生,二十四岁中举,二十五岁状元及第,“授修撰,历中允、谕德、庶子、少詹事、迁礼部侍郎,加太子宾客,进本部尚书,赠太子太保”(《青州明诗抄》)。他笃厚好友,耿介正直,忠勤敬业。曹贞儒《云门辑旧》谓:“赵〓老,万历戊戌大魁后,丁忧里居,各郡读书之人,多以其鼎元而往就学焉。……以诸友属
各县人,一切日用食馔皆〓老自备,亦不责其偿。厚道高风,洵莫与比伦。”据《益都县图志》载,当时,“督学佥事刘毅性严厉,试昌邑县,有匿文履中者重惩之,至是命诸生跣而入。时大雪,寒甚,秉忠历阶上曰:‘公奈何因一不肖而困诸才,且贤者辟门之典固当尔耶?’毅大悚动,改容谢曰:‘吾闻过矣。’于是,皆免跣足。”他于“甲辰(1604)知贡举,所得士多以文章勋业显”(傅国《云黄集》),“如张玮、姚希孟之介直、周顺昌之忠节,皆为一代名臣。充经筵日讲官,启沃甚多。疏请加建文庙号。”(《青州明诗抄》)
赵秉忠退隐之前,正是熹宗天启年间。当时,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的乳母客氏,专断国政,结纳党羽,排除异己,朋比为奸,政治极为黑暗。天启四年(1624),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草疏者即为赵秉忠的门人缪昌期。缪因此入狱,并在次年虐杀于狱中。为此,“忠贤语侵秉忠,秉忠不为辨,忠贤愈恨之,屡谮于上前”(《益都县图志·列传》卷三十六)。赵秉忠见状,深知继续留任,必遭魏阉毒手,乃多次上疏,请求告退,以观其变;后得熹宗同意。
他离开官场后,居青州城状元府内。《青州明诗抄》谓:“尚书故第在城内青龙巷软绿园,内有浓翠轩。公忤逆珰,罢归园居,著书甚富。当万历戊戌大魁后,建坊于第前,莲塘在公第后。段赤亭咏云:“十亩林塘学士居,绳溪妙句托双鱼。封章不惜弹中贵,浓翠轩头好著书。青龙巷口状元坊,笑卷珠帘熨篆香。软绿园中歌舞罢,空余翠盖拥红妆。’”据考证,青龙巷,即现在的青州市城内青龙巷,然旧迹已荡然无存。
赵秉忠归隐不久,终因受刘钟英案件牵连,以“与刘钟英久依门户”的罪名,被削官夺俸,很快愤懑而死,年仅五十三岁。崇祯初年,为其平反,复原官,加太子太保,按大臣的仪制重新安葬。
赵秉忠的著作,除了他的《殿试卷》以外,还有《江西舆地图说》一卷、《〓山集》十二卷(诗文各六卷)。
赵秉忠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明朝从英宗到武宗已开始走向衰败,再经过世宗、穆宗,到神宗万历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已全面激化。神宗昏庸荒淫,长期深居后宫,尽日沉缅于酒色之中,各级官吏长期不任不免,使“台省空虚,诸务废堕”(《明通鉴》卷七十四,第2743页)。二十岁就营建陵墓,日三万余人,历时六年,耗白银八百多万两,约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农业生产严重破坏,连年天灾,统治阶级更残酷剥削。王公勋戚、地主豪绅,大肆兼并土地,使土地集中达到空前程度。福王封藩河南,神宗一次就赐给他田地二百万亩,河南土地不够,“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万历二十四年,也就是赵秉忠中状元的前二年,又派遣宦官到各地任矿监、税监,对工商业者疯狂掠夺。东北蒙族崛起,不断骚扰。农民、城市贫民、商人、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遍及全国。御史马孟祯在万历三十九年的上疏中说:“二十年来,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奏章。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明通鉴》卷七十四,第2879页)。
迨至熹宗时,魏阉柄权,屡矫中旨,倾害公卿,贤能之士,或杀或贬,朝署一空。如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魏珰遂兴大狱,下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缪昌期等于狱。涟、光斗、大中三人同为狱卒所斃。“涟之死,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最为惨毒;光斗、大中,亦皆体无完肤;越数日始报,三人屍俱已溃败不可识矣。”(《明通鉴》卷七十九,第3067页)缪昌期仅因起草了弹劾魏阉的上疏亦
下狱,不堪酷刑而死,“其敛也,十指堕落,掬置两袖中,盖以其为杨涟草疏云。”(《明通鉴》卷八十,第1626页)反动势力最猖獗之时,也正是他们灭亡之时。魏忠贤就在赵秉忠被迫退隐的第二年,被思宗罢官,自缢而死。但是,明朝的封建统治已是无法挽救,就在神宗以后二十四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宣告了明王朝的彻底崩溃。赵秉忠的《状元卷》和他的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赵秉忠的《状元卷》,针对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以犀利的笔锋,饱醮感情,深刻揭露和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吏治的腐败,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安邦治国的政策和策略,表现了这个年青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变革图治的抱负,深刻的思想,和不怕触犯“龙颜”的无畏胆量。
《状元卷》论述的中心是皇帝怎样考核官吏,改善吏治,以实现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理想。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作者精辟地阐述了“立实心”、“举实政”的必要性,以及“以实心行实政,因以实政致弘勋”的辩证关系。“何谓实政?立纪纲,饬法度”,意思就是建立健全法制,以法治国。“何谓实心?振怠惰,励精明”,意思即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人治精神而少有法治精神,而赵秉忠则把两者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强调“立实心”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认为“实心立”方能“治本固”。这是因为法律制度终要人去执行。否则,“即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而上以文,下以名,上下相蒙”,“精神不贯,法制虽详无益也”,故“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
《状元卷》还强调在推行“立实心”、“举实政”的过程中,必须从
皇帝、朝廷做起,“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由上及下,为臣民树立榜样。否则,“我欲则责之臣,臣已窥我之怠而效仿之;我欲求之民,民已窥我之疏而私议之”,是决不会有成效的。
《状元卷》还大胆地从八个方面揭露了当时官吏们“诞慢成习”的种种腐败和罪恶。它们是:越职以逞、竞靡以炫、吏习尚偷、士风尚诡、侵牟赈恤、纨绔无能、民氓积冤、虚冒妄费。这些问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也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另外,《状元卷》中的“天民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状元卷》突出的闪光点。封建帝王为了愚弄统治人民,谎称皇帝是真龙天子。他的言行都是天的意旨,“卑贱”的人民必须服从,否则,就是违背天意,十恶不赦。赵秉忠则认为,皇帝“所司之职,则曰天职;所治之民,由曰天民”。既是“天职”,皇帝就必须尽职,否则,就是对天的不忠。既是“天民”,皇帝对人民就必须爱护,否则,就是违背天意。这是针对神宗皇帝“专于无为,而托以深密静摄”,长期不理朝政;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社会现实而发的。作者希望皇帝懂得“王以民为天”(《汉书·郦食其传》),民为邦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道理,励精图治,“以致雍熙之治”。《状元卷》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本哲学的价值是永恒的。
《状元卷》在形式上,是一篇典型的明代八股文,即由破题、承题、前四股、过接、后四股、复收、大结,七部分组成。文章紧紧围绕改善吏治的问题,镕经铸史,对偶排比,虚实并举;文词铺张华赡,酣畅淋漓,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很有说服力。
赵秉忠不但是写时文的大手笔,亦擅长诗歌。他有诗歌六卷,收入《〓山集》。他的诗和他殿试卷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即表现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憎恶奸邪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心声。他的诗,绝大多数为时为事而作,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诗歌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露皇帝的昏庸荒淫,魏阉集团的罪恶,以及卖身投靠者的无耻。
神宗皇帝荒淫无度,广蓄美姬,长期不问政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夏,“给事中周曰庠上言:‘自万历二十年来,深居大内,大小臣工,莫能接见,朝夕左右,不过宦寺之流。一念精明强毅之心,日敛月消,而人才邪正,政事得失,皆置之膜外。’”(《明通鉴》卷七十四,第2872页)秉忠在卷十一《即事八首》五中写道:
青蒲白简奏枫宸,封事年来叹积薪。
大海沉沉云漠漠,文书几阁尽生尘。
许多正直的大臣为国家严峻的形势而忧叹,纷纷上疏,希望皇帝任人图治,但奏章却石沉大海,置诸几阁,布满灰尘。
更有甚者,熹宗朝,魏阉擅政,排除异己,滥杀忠良,反动气焰极为嚣张。许多“贞心浩气贯长虹”的正直之士,因关心国事而惨遭祸害。
猗与南甸,有美君子。手握星河,身扈兰芷。
奋翮中台,云仪峻峙。铸铁作肝,其直如矢。
卷十二《赠友人六首
亭亭劲木,〓〓直湍。一身夹日,百死何难!
天地未白,慷慨敷丹。须臾雹击,六月天寒。
卷十二《赠友人六首》三
我怀我友,双涕如注。虎豹当关,天高难呼。
卷十二《赠友人六首》六
由前两诗可知,赵秉忠的这位“友人”,任职中台,是掌监察的御史,并且是一个“铸铁作肝,其直如矢”,“撼之弗摇,挠之愈清”(《赠友人六首》六),刚正不阿的“美君子”。他为了君主社稷,不惜百死,“慷慨敷丹”。大概是揭发魏阉的罪恶,因此,“须臾雹击,六月天寒”,祸从天降。在第三首诗中,诗人满腔悲愤,呼天抢地,象火山似地爆发出来,强烈控诉皇帝的昏庸和魏阉的暴虐。
呼霍军声四野骄,权珰犹自拥金貂。
于今狐鼠潜踪避,铁面乘〓夜渡辽。
卷十一《送友人按辽阳八首》五
当时的辽阳一带,是明朝与后金(清)经常发生战斗的边防前线。赵秉忠的这位友人就是到这里视察。这位“友人”奔赴艰苦的前线,而那些仗势作恶的狐鼠宦官却“拥金貂”而潜踪;他们不但避险就夷,养尊处优,而且还“绛驹才度三韩水,白简忽飞九月霜”(《送友人按辽阳八首》二)。还没等到巡行的“友人”到达前线,他们捏造罪名,进行诬陷的奏章已上交了皇帝,是何等的可恶!
开山煮海焰方熛,榷税星轺气更骄。
利孔愈多商愈困,明珠翡翠久沉销。
卷十一《即事八首》四
据《明通鉴》卷七十四载:“至万历中叶,矿使四出。久之,内府之藏冠绝千古,而上拥为己有……然其时,大珰、小监,纵横驿骚,吸髓饮血以供进奉,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肃然,生灵涂炭矣。”这首诗正是揭露了皇帝派宦官充矿监、盐监,到全国各地大肆搜刮以自肥的事实,并活画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的丑态。
人民的血汗大量流入皇室和宦官的腰包,皇室的仓库里堆满了金银财宝,但军队却粮饷馈乏,战士无衣无食,啼饥号寒。诗人在卷十一《即事八首》二中写道:
虎竹传来塞上音,三军枵腹苦寒侵。
司农共仰朝中屋,内府还留地下金。魏忠贤权倾朝野,“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明通鉴》卷七十,第2743页),许多奸邪小人,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卖身投靠。从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都有私党,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等名目。赵秉忠把他们比作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妓女,给予无情的鞭挞和嘲讽,并热情地赞颂了那些坚持操守,为国操劳的忠贞之士。如,卷十一《秋怀》中写道:
青楼红烛拥红妆,锦荐金炉秋夜长。
独怜西邻自守女,当窗辛苦织流黄。
二、表现自己受排斥打击的愤慨和矢志不渝的高洁品操,以及报效祖国的壮志。
赵秉忠眼见皇帝昏庸,魏阉柄政,屡兴大狱,屠毒无辜,无所不用其极,祖国大地一片阴云低压,使他不得不暂隐乡里,以待时机。从作者现存的诗篇看,写于这个时期的篇什,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一方面给予反动势力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激昂慷慨的感情。如:
宦途底处问通津?尘海蹉跎叹此身。
年长忽惊趋六甲,官闲早已历三辛!
卷十《感兴二首》二
风落燕山木,秋悲汉苑臣。孤蝉寒抱叶,旅雁晚呼宾。
老不嫌调瑟,闲惟叹积薪。更思楚屈子,萧屑倍伤神!
卷九《秋日书怀二首》一前一首诗,叹老嗟卑,表现了诗人满怀报国壮志,但长期身居闲职,眼见日月匆匆,岁不我与,因此,发出“宦途低处问通津?尘海蹉跎叹此身”的慨叹。后一首诗,首联,触景生情,由秋风落叶,“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陶渊明《游斜川》)。颔联,以“孤蝉”之“寒抱叶”,“旅雁”之“晚呼宾”,以暗喻自己的孤寂、坚贞的操守,和盼望同道者的帮助。颈联,以汉代贾谊的故实,抒写自己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危难局势而痛心疾首的感情。尾联,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比,写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伤痛,感情极为沉郁悲壮。
诗人身处逆境,但他“时戒冰心,不渝霜质”(卷十二《赠友人六首》五),决不变节以从俗。他在卷十二《岁寒三友卷》中以满腔热情赞颂了松竹梅,在“峨峨层冰,飞雪千里”之中,不销其质,不陨其荣,“三友抗立,黯淡孤撑。苍驻素敷,玉峥云〓,本性坚贞,中路靡改”的高风亮节。诗人以物芳而明其志洁,以自然之美而表现了自己的人格美。
诗人还在卷十一的《墨葵》诗中写道:
的的幽花近上林,不将颜色媚春阴。
从教京国缁尘染,向日依然抱赤心。
这首诗,仍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入污泥而不染,不媚权贵,卓然独立,并时时准备报效国家君主的拳拳赤心。
在卷七《宫词三首》三中还写道:
君恩深不极,妾身良易捐。
如从上林幸,当熊亦敢前!
这首诗,以男女之间的情爱喻君臣之间的关系,以汉冯婕仔在上林苑冒死当熊以救元帝的典故,以比喻自己矢志效命皇帝的无限忠
诚。
三、关心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的疾苦。
赵秉忠在他的《殿试卷》中,已鲜明地表现出他十分关心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他说自己“身托江湖”,“目击世变”,“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颠连无告”;“民氓积冤”,“抑郁不伸”等等,并严厉地痛斥那些黑心的“渔猎者”和“刻如秋荼者”。这些社会现实和思想感情,也必然使诗人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之于歌诗。在卷九《元旦早朝值雪》诗中,他以无限喜悦的心情描绘了新春伊始,风狂雪大,大千世界堆琼积玉的壮丽景象。最后,感慨地说:“丰年呈国瑞,黄竹陋歌词。”谓雪兆丰年预示了国家的吉祥,但在这大寒的天气里,是否还有冻馁之人呢?我们为官的人,也应当象穆天子《黄竹诗》中说的那样,“皇我万民,旦夕勿忘”,时刻把人民的疾苦系之于心!诗人并非无所指,他在卷十一《即事八首》三中写道:
提携道上叹飘蓬,水动波摇鱼罶空。
遮莫流亡竞南北,朝廷何日恤关东?当时的关东人民,一方面受着明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又遭受着后金统治者的侵扰,因此,便出现了上面诗人笔下的画面:人民一贫如洗,只好扶老携幼,四处飘泊,于是,诗人无限感慨地发出“朝廷何日恤关东”的呼吁。
熹宗天启六年(1626),魏阉集团大肆捕杀反对他们的东林党人。当魏大中被捕经过苏州时,周顺昌(今江苏吴县人,曾任吏部主事等职,后辞官家居。为人正直,曾当众斥责魏忠贤奸邪误国,深为魏阉所恨,被捕后受尽酷刑死狱中)热情招待了他。于是阉党又逮捕了周顺昌。周被捕时,激起了苏州人民的义愤,几万人自动聚集,
包围了捕人的官吏和差役,当场打死一人,打伤多人。事后魏党逮捕了市民颜佩韦等四人和周顺昌的轿夫,诬以暴乱处死。赵秉忠对苏州人民反对魏阉集团的这一重大光辉的历史事件,也作了正面的反映:
南国天声喧白昼,长风巨浪撼银河。
圣皇蚤建中和极,风不鸣条海不波。
卷十一《即事八首》八诗人对苏州人民掀起的这一斗争风暴,是何等的兴奋:在阴云低压的祖国南天,响起了雷霆天声,这反抗的风暴必将掀起撼天的巨浪,淹没这群祸国殃民的魑魅魍魉以使国泰民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能公然站在人民一边,热情歌颂人民的反暴斗争和强大的力量,并希望皇帝以中正的法则,正确处理这一事件,铲除奸党,不要加害人民群众。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四、描摹山水景物的诗歌
赵秉忠在《〓山集》自序中说:“迂拙之性,癖在山水,簪笏十一,岩栖十九,鸟语鱼行,烟歌竹啸,随天籁所至,咏而成诗,聊以遣性而自适耳。”从上面一段文字看,诗人写了不少山水景物诗。但在诗集中却选录不多,且入选的也多是“望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另有深意。如,卷九《秋日饮冶湖》中写道:
湖上一杯饮,秋风洒客衣。绿疏溪柳瘦,红绽渚莲肥。
寻竹随棋局,观鱼立钓矶。丘园心自惬,非与世相违。诗人稍加勾勒,秋天的冶湖,柳瘦绿疏、渚莲红绽;竹中斗棋,钓矶观鱼的闲适静谧之景,如在目前。但诗的末两句,说明诗人在这闲适之景中,内心并不闲适,济世的大志不得实现的怨愤感情,无时不在他心里翻腾。
另外,诗人还给我们描绘了“岩花撩醉眼,野鸟续歌喉”的龙塘(卷八《龙塘独酌》),“百丈悬崖峻,孤撑大岘东”的沂山百丈崖(卷九《沂山百丈崖》),“入门圃色丽,散步野情多。柳覆鹅黄缕,池铺鸭绿罗”的冯季韫怡园(卷九《过冯季韫怡园四首》),“空翠苍茫出化城,诸天历历接云平。龙泉乍涌千岩湿,佛日高悬百雉明”的千佛山(卷十《游千佛山》)等等。都使我们如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赵秉忠的六卷诗歌,虽然只有一百四十六首,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万历后期和天启年间的社会现状,及一个具有爱国思想,耿介正直的封建士大夫的心态,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赵秉忠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后期,公安派和竟陵派诗人占据诗坛的时候。这两个诗派,特别是公安派诗人的诗歌理论,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贡献,也有部分抨击时政的作品,但其基本倾向是抒写消极避世、纵情山水的闲情逸致。而赵秉忠则另辟蹊径,继承了杜甫、白居易讽谕诗的优良传统,不管是穷还是达,都大胆揭露社会的矛盾,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饱含激情,爱憎分明。如卷十一《即事八首》这组诗,诗人就象一位速写画家,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广阔社会的巨幅画卷:有昏庸荒淫不理朝政的皇帝,有充当矿监、盐监骄横暴戾的宦官,有“贞心浩气贯长虹”上疏的大臣,有因“批逆鳞”而挂冠解缓的隐士,有东征西讨战死疆场的羽林军,有啼饥号寒的边防战士,有苏州人民声势浩大的反阉暴动,有烈日下开矿、晒盐的手工业工人,有扶老携幼四处乞讨的百姓,等等。透过这幅画卷,让我们全面地窥见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斗争和危机。另外,象《赠友人六首》、《送郭少白还邯郸》、《送邢大司马东归》等,也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以上这些诗篇,多是对社会现实作直接的揭露,直抒胸臆。另
外,还有些诗歌则用了比兴、托喻,曲折含蓄的表现手法。如卷七《宫词三首》:
一
朝朝长乐钟,夜夜未央月,
君王不时怜,容华坐消歇。
二
辛苦理容鬓,望欢三五年。
铜龙有时晓,玉镜常自怜。
三
君恩深不极,妾身良易捐。
如从上林幸,当熊亦敢前。
三首诗,以皇帝和宫女之间的情爱喻君臣之间的关系,宛曲含蓄地表现了赵秉忠,渴望得到皇帝的重用,以实现其效命皇帝,匡世济民的宿愿;也表现了岁月空度,壮志难酬的苦闷。
他还采用了游仙诗的形式,借描写仙境以寄托其思想感情。如卷八《蓬莱阁》,诗人驰骋幻想,以超尘脱俗之笔,描绘了奇妙缤纷的仙境:海天辽阔,云雾迷茫,奇花异草,翠虬白鹿;仙人瑶坛会讲,仙厨供献八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结尾写道:“仙人挟我风飓飕,漫从九点辨齐州”,则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和深深眷恋家乡祖国的痴情,继承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离骚》的表现手法。
赵秉忠的诗歌,风格形式多样。体裁有古诗、乐府诗、歌行诗、五言绝句、律诗、排律、七言绝句、杂体诗等,可谓众体兼长。有些诗语言华赡,想象丰富,善于从神话和传说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歌的绚丽色彩。有些诗则向民歌学习,如卷七古乐府《十索》:
一
衣裁鹦鹉罗,金紫相参映。配以合欢裳,
腰肢稳相称。借问宜不宜?从郎索宝镜。
三
束素肤凝脂,迴风腰折柳。意气望君怜,
情绪乱已久。回身向郎抱,从郎索双手。
这些诗,质朴通俗,大胆泼辣,自然流畅,有意到笔随之妙。
赵秉忠是一位有强毅操守的硕学和贤者,是一位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有丰富创作实践的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很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的明代诗坛增添了光彩,有待我们认真的研究。
栾绪夫
一九九六年二月
知识出处
《青州文史资料》
本书为山东省青州市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山集·诗歌卷》,分为五言古诗、七言歌行、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六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