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官砸鬼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76
颗粒名称: 陈大官砸鬼子
分类号: K295.2
页数: 6
页码: 263-268
摘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法西斯统治,变本加厉,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文第一则说的是在民国3年城镇赤贫陈大官出于爱国正义,痛打日本洋人的事件,人们拍手称快,影响深远。第二则记述了民国12年县警备队捉拿消灭东南乡顽匪李连子的始末。这使东南乡群众短时解除了痛苦,过上几天好日子。第三则叙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县城日伪汉奸特务的罪恶活动及其应得的下场。这些汉奸特务横行城乡,作恶多端,罄竹难书。第四则揭出了县官潘洁民、警察局长薛观礼、汉奸韩文祥在抗战胜利后大发国难财中狗咬狗的斗争,活画出了他们敲诈勒索的卑鄙手段。
关键词: 安丘县 民国 陈大官

内容

在旧社会里一般小城镇上都有几个社会地位低下的贫苦劳力,整日流浪街头,为人家干点零活,赚碗残羹剩饭吃,或赚几个钱,借以维生。在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十足的典型。
  民国初年,在安丘城关就出了不少这样的人物。他们几乎是众人皆知的,陈大官就是其中之一。
  陈大官,安丘城北关人,乳名大孩,家境赤贫,家里只有与弟弟(乳名二孩)两口人。大官从小耿直孝顺,其父母去世后,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买香买纸,买吃的东西如包子、烧肉之类,摆在父母墓前虔诚祭奠,自己没钱时就向别人借钱。邻人念其孝心,求借时就答应他,日后有钱时他都还上。大家说他的行为如《状元谱》剧中的陈大官,虽乞讨为生也敬祖上坟拜墓,所以人们就叫起他“陈大官”来,他的真名反而无人知晓了。陈大官兄弟二人都是单身汉,从无妻室,家贫如洗。陈大官很胖壮,身高一米五、六。有钱时则大吃大喝,从不俭约。以卖力气为生,白天在汶河岸拉车、背河,夜间打更。冬天为了便于背河,就在汶河南岸筑沙堤挖沙窝避风寒。他经常当短工,有了钱谁花也可,有酒谁喝也行,傻乎乎的,什么都不在乎。有人随便吩咐他:“大官,给担几担水来!”“大官,快给劈劈这些木柴!”他总是快去完成,从来不推辞。他身材虽不高大,但有力气。他虽象癫魔,但谁的话也听,谁吩咐也干。他虽没有一点文化,但却爱国爱家,为国为家宁愿拚上命。
  民国以来,日本鬼子沿胶济铁路窜入山东内地。他们很多人常驻坊子,四处外出做买卖,当时的官府还要对这些人进行保护。日寇到处收买清钱、铜板、梧桐木等,赚中国人的钱,邻近各县的人们提到他们没有不咬牙切齿的。民国3年(1914年)冬天,那时大官20多岁。一天有几个日本鬼子由安丘城到河北去,叫陈大官背他们过河。陈大官从河南岸把他们一个个背到河北岸。一着地,他们把眼一瞪就往北走,大官连声喊:“留下钱,留下钱!”其中一个三棱眼一脸横里肉的家伙用半汉半日语言,恶狠狠地骂道:“混蛋,八格……谁欠你臭钱,背河,还要钱!”说罢,扬长而去。大官狠狠地看了他一眼,呸,向他背后吐一口唾沫,“妈的,滚你的……。”大官清清楚楚记住了那家伙的凶煞模样,气得一天没吃饭,一夜未合眼,心想,中国人绝不能受日本鬼子的气,总有一天我要与这狗杂种算账!
  说也巧,民国4年(1915年)春的一天,大官正在凉水中背河时,远远看到那个家伙与另外两个日本鬼子,都骑着驴从北而南过河向县城走去。大官立时向前要钱,他不理睬。大官怒上心头,暗下决心,我宁愿今天不背河也要到城里去与狗杂种算账!他们头前走,大官约着几个穷伴儿尾随跟,一步一趋,准备到城里旅馆时揍他个鳖爬。谁知那几个家伙走到北关南店里拴下驴子,三人谈笑自若地径自向城里县公署走去。穷兄弟们进不去了,咋办?大官吐口唾沫狠狠地说:“在大堂门口等他们出来!”“这次非彻底清账不可!”等呵,等呵,一小时,两小时……,三个鬼子终于出来了。那个三棱眼一脸横里肉的家伙走在最前头,到北关南店里牵着驴子就走,大官立即向前夺驴要钱,“三棱眼”顺手抽出顺刀子,向着大官的大腿里子就是一刀,霎时鲜血顺腿而下。大官暗示同伴们下手吧!北关街围观的群众也怒上心头,一齐上去想动手。这时店里掌柜怕惹出乱子,急忙向前小声说:“别在店里砸,等走出北阁子门时再动手。”“好!”大官点头同意。
  陈大官扛起从群众手中要过的棍棒走在头里,后边跟上的群众越来越多,紧紧跟着三个鬼子直到北阁子门外。他们急忙上驴,想快走出险地。大官跑向前去,挡住驴子,拦住那个凶狠的家伙,手举棍棒,先打驴子,驴子乱崩乱跳,鬼子躲躲闪闪,一下子被摔到地上。大官面对仇人大声怒喊:“混蛋,还我上次背河的钱!要不,休想回去!”那家伙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地说:“谁欠你钱,怎么背河还要钱!”这时后边的群众伸拳捋袖嚒嚒喝喝:“鬼子不讲理”、“不还钱还用刀子穿人”、“打,打,不能饶他们”、“揍死这几个混蛋”。人越围越多,喊声越来越大,群起而攻,大官忍疼带头狠狠地砸了起来,这个一棍棒,那个一耳光,这里一拳头,那里又一脚。砸得鬼子满地乱滚,苦苦告饶,但谁也不理那一套。不多时,他们的眼镜被砸碎了,皮包也丢下了,三个都倒在了地上不哼不动。一个小伙子向前在一个嘴上试了试,喊:“还有气!”正在这时其中一个突然爬起向南跑去,人们不屑顾他。那个鬼子跑进北关,再次被人们痛打一顿,又倒在了地上,不久,他又爬起来直奔县公署而去。没隔多久,从大堂来了几个“警备队”,推推搡搡拥开人群。趴在地上的俩鬼子一个被两人架起来,一个被扶上小毛驴,连拖带拉,连滚带爬地躲进县衙。陈大官大腿虽然剧痛,但顿感扬眉吐气,解了心头之恨。
  事后,官府偷偷把三个鬼子送回了坊子。
  安丘城里、关外立即沸腾起来,男女老幼,街谈港议:“大官砸了鬼子!”“真痛快!”“大官好样的!”“叫他们再敢进安丘!”不论是老人的议论,还是儿童的呼喊,都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驱走鬼子,不受欺侮,还我河山,是人们的一致愿望。
  鬼子虽被送走,但他们怎能罢休。此后,他们经常组织一、二十人,肩扛红缨枪,长筒鸟枪或者土炮,来到安丘城示威,志在报复。他们威胁县长:“交出打入凶手,我们制裁!”声言要带走陈大官。在这风声正紧时,县公署派警“逮捕”了陈大官。县长章光铭一边认真应付来城的鬼子,一边想法藏匿陈大官。把陈大官化装成贵宾客客气气地在家里招待着,对日本鬼子说:“公民犯罪,我们一定重重处罚。”这样相持有半个多月,好歹把他们应付过去。鬼子走后,陈大官回家时,大家见他又白又胖,穿戴也阔气了许多。他又是夸耀又是自豪地对人们说:“县大老爷太太真好,客客气气,大鱼大肉地招待了我这些天!”
  从此,陈大官砸鬼子的事件就到处传开了。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泽浦
责任者
陈渐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大官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