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县议会制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54
颗粒名称: 安丘县议会制初探
分类号: D693.22
页数: 8
页码: 199-206
摘要: 安丘县在清朝末期施行过立宪制,1912年至1945年施行过代议制,1945年至1948年施行过参议制。这里分别作一介绍。由于条件很高,全县除少数上层人物外,普通人民群众均未能参加选举。规定凡在本选区范围内,年满30岁的男子,未被剥夺或停止选举权者,均可当选议员。按谘议局章程规定,初选当选人名额是应选人的10倍,即90名。安丘县分得初选当选人20名。国民党县参议会共进行了两届。其职责是向县政府提供意见,监督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县参议会设常委会,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参议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讨论审查县政事宜和财政预算,通过县政府施政工作报告和财政决算及有关决议案。当时有24人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安丘县首届参议会成立大会。
关键词: 安丘县 议会制 选举

内容

安丘县在清朝末期施行过立宪制,1912年至1945年施行过代议制,1945年至1948年施行过参议制。这里分别作一介绍。
  立宪制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诏令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和《省谘议局章程》以及《选举章程》。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又诏令各省设立谘议局,安丘县承命设立了县选举调查事务所,进行选民调查和省议员的选举工作。根据规定,凡本省籍之男子,年满25周岁以上,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方有选举议员的权利:(一)在本省办理学务或公益事业满三年卓有成绩者;(二)在中外中等以上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三)举贡生员以上出身者;(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五)在本省拥有五千元以上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非本省籍而寄居满十年以土,在寄居地拥有万元以上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由于条件很高,全县除少数上层人物外,普通人民群众均未能参加选举。
  选举省谘议局议员采取复选投票法,即先在各县由选民初选,再由初选出的候选人到府(州)进行复选。初选和复选投票,每票只选一人,以得票过半数者为当选。初选时,以实到选民人数计算。复选时,以应选的议员名额计算。如果第一次投票,过半数票者不足应选名额时,则以得票的次多数者加倍公布,再行投票,选足应选名额。如果过半数票者超出应选人数,则将其中得票较少的列为候补当选人。
  1909年(宣统元年),省谘议局开始进行议员选举。规定凡在本选区范围内,年满30岁的男子,未被剥夺或停止选举权者,均可当选议员。当时,安丘县隶属青州府,全州应选9名议员。按谘议局章程规定,初选当选人名额是应选人的10倍,即90名。安丘县分得初选当选人20名。第一次投票,安丘县的周树标(字建龙,周家套村人)、张公制(名介礼,安丘城里人)当选,但过半数票者不足应选议员名额,经与州内其他县联络,用抓阉的办法,使本县张其伟(字烈臣)又当选。这样安丘县出席省谘议局的议员共3名,占青州府总额的三分之一。同年10月14日,山东省谘议局召开第一届议员大会,周树标当选为常驻会议员。每月公费银50两。1910年(宣统二年)10月,他代表山东省谘议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议,并被选为联合会的审查委员。
  依据清政府“州、县设立议事会、参事会”的诏令,安丘县在1910年六月设立了城区议事会和参事会。1911年八月,又设立了县议事会、参事会。县议事会是立法机关,负责监督县政事宜。马步元(字梅生,清翰林院编修,安丘县城东关人)出任县议事会议长。县参事会是执行机关,县知事张燕荪任参事长,李宣三、田燕忱、张寿卿、李吉人、韩叔玉、王周臣等6人任县参事。参事长由官府委派,参事由地方公推,而参事会讨论的事项,不能强制参事长执行。县议事会成立后,首先通过了废除牙贴附属陋规(即把县城征收的行业费,贴补县衙内的不正当开支),将此项费用改用于兴办地方自治事业。当时,县参事长对县议事会提出的议案比较尊重,曾把坐轿改为骑马,把吃官价肉改为吃市价肉。
  县议事会、参事会在辛亥革命后被废除。
  代议制
  1912年(民国元年),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废除君主专制,改为共和,实行代议制,用普选法选举议员,成立议会。同年,安丘县设临时议会,李宣三(名德元,县汲新学堂堂长,赵戈庄人)任议长,李吉人、张寿卿、王周臣、张崇轩、韩叔玉、田燕忱等人为议员,负责议决和监督县政事宜,会址设在明伦堂。议会初设时较为尽职。1913年(民国2年)秋,县知事王正言卸任去职,因财物帐目交代不清,县议会对他进行追查,迫其清帐,使王正言卸职后很久未能离开安丘。继任的县知事孙维钧见状为之震惊,上任后较为谨慎。1914年(民国3年)秋,县议会被废除。
  安丘县人在省议会也很活跃,1912年5月,山东省成立临时议会,安丘的王讷(字墨仙,十字路村人)、张公制、周树桢(字干庭,周家套村人)当选为议员。同年8月省临时议会改选,王讷当选为省议会副议长。1913年3月,山东省召开第一届议会,张公制当选为议会议长,任职五年,张其伟、张思渥(字崇轩)当选为省议员。1918年(民国7年)9月,张公制被选为山东省第二届省议会副议长。1923年(民国12年)5月,山东省召开第三届议会,这时贿选风盛行,在县初选当选人,每人要出竞选费五百块银元。州(府)复选每一票得出一千块银元,当选议员最少需十九张票,得出近两万块银元。同时,政府官吏和地方绅董为争权夺利,均插手操纵。青州府第一次复选议员时因遭学生反对,选举未成,又易地博山选举,安丘的张公制和戴耀东(字子它,戴家坡人)当选为议员,张公制因无力出竞选巨资,未能当选为议长。
  1936年(民国25年),国民党政府筹备召开国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国民大会组织法及代表选举法》。当年秋,安丘县竞选国大代表,全县51个乡镇都成立了选举事务所,由乡镇长和有权有势的人具体操办。在竞选中,各乡镇选举事务所均按国民党县政府指定的候选人,密造假选民册,私下填写选票,暗中报县揭示。这次竞选结果,当时任山东《民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的李江秋(名汝枫,辉渠乡谋家河村人)“当选”为国大代表。
  1946年(民国35年)秋,安丘县再次竞选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成立了由国民党县党部成员韩爽斋任所长的县选举事务所。这次竞选,主要在国民党占领区的县城进行,假选、贿选风更加严重,竞选人发表演说拉选票,县选举事务所闭门造车编造假选民册,有的甚至连中草药都安上姓名,充当选民名字,而后贿赂县中学停课,令学生在选票上填写指定人的名字,每人填写若干张。最后揭示:李彭仙(名常年,白芬子村人)、周树桢竞选为国大代表,赵华叔(“华北新华报”编辑,东庄子人)竞选为立法委员。整个竞选,人民群众不得而知。
  参议制
  1945年(民国34年),国民党军队分割占据了安丘县城及周围部分地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在安丘的西南和东南部。因此,全县出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参议会,即国民党县参议会和解放区县参议会。
  国民党县参议会共进行了两届。其职责是向县政府提供意见,监督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县参议会设常委会,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参议员大会每年举行一次,讨论审查县政事宜和财政预算,通过县政府施政工作报告和财政决算及有关决议案。国民党首届安丘县参议会于1945年(民国34年)12月在济南成立。当时任省参议会副议长兼安丘县同乡会会长的周树桢谋划由驻济南的安丘同乡会筹备成立县参议会。于是派八区专员公署驻省办事处主任刘仲让,召集在省政府各厅任科长、秘书衔以上职务的安丘籍人到济南纬四路48号(办事处驻地)开会。与会人士从每区推举6人,农会、工会、商会各推举1人,共39人为参议员。当时有24人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安丘县首届参议会成立大会。会议推举李致民(名汝良,官庄人)为议长,高吉人(高家庄子人)为副议长,李制美、王保斋、孙少明、刘光忱、李星楼5人为驻会常委。县参议会建立后,于1946年(民国35年)1月由济南迁至安丘城孙氏一所空宅内办理会务。1947年(民国36年)10月,首届县参议会召开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政自治保安、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3类25件决议案,审核了县政府提交的两项议案,通过了议长交议的两案。
  1947年12月,国民党第二届县参议会在县政府小礼堂召开,与会参议员仅半数以上,加列席人员共百余人(无乡下人士参加),会期7天,收集提案300多件,多是教育方面的。会议选举刘仲让(安丘镇山东头村人)为议长,孙云五(李戈庄人)为副议长,补选孙衍骏(娄子埠村人)为参议员,其余参议员除死者外依旧,驻会常委与首届相同。因当时临近解放,本届县参议会很少活动,到1948年(民国37年)4月29日,县城解放即垮台。
  1946年4月上旬,共产党领导的西南部解放区在夏坡村小学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安丘县(后改称丘南县)参议会,会期5天。各界各阶层人民均选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共安丘县委书记徐仲林向大会作了当前政治形势的报告,马月如县长作了县政府施政工作报告。经与会代表讨论和协商,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选举9名县参议员(中共党员、各界代表和爱国民主人士各3名),组成县参议会。赵季武(中共安丘县委委员、七里沟村人)任参议长,李镇川(同盟会员,夏坡人)、孙聘三(名锡茜,民主人士,松园村人)为副议长。县参议会是谘询机关,未设立专门办事机构,由两名副议长和一名公务员办理会务。主要活动是组织各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各界人民,协助政府开展工作。1947年秋,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而撤销。
  1946年5月,淮安县在景芝教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淮安县(后改称潍安县)参议会,与会代表240余人,会期4天。中共淮安县委书记秦昆在会上讲了话,吴琳县长作了县政府施政工作报告。会议依“三三制”原则选举县参议员21名,组成县参议会。张竹坡(民主人士,韩吉村人)为参议长,李子硕、周丹庭为副议长。参议会设在县政府机关院内,主要任务是向各界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协助县政府推行工作。1947年秋,县参议会撤销。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建文
责任者
孙业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