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救人 光荣献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20
颗粒名称: 舍己救人 光荣献身
其他题名: 记中国少年先锋队模范队员刘东青的光辉事迹
分类号: K828.4
页数: 5
页码: 88-92
摘要: 刘东青是安丘县雹泉镇小寿山村人,1966年6月19日,因抢救落水儿童王金荣而光荣献身,当时年仅11岁。7月7日雹泉公社广大干群、师生4000多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会上宣读了共青团安丘县委追认刘东青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模范队员”的决定。8月17日中共安丘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号召全县人民向毛泽东时代的好孩子——刘东青学习的通知”,并举办了刘东青事迹展览,在全县25处公社中小学中巡回展出。凡听过刘东青事迹介绍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肃然起敬。刘东青不愧为青少年的一面光辉旗帜。刘东青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身材矮小墩实,圆脸,肤色红润,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惹人喜爱。
关键词: 模范队员 安丘县 刘东青

内容

刘东青是安丘县雹泉镇小寿山村人,1966年6月19日,因抢救落水儿童王金荣而光荣献身,当时年仅11岁。7月7日雹泉公社广大干群、师生4000多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县委、县人委、公社党委、管委及县、社有关部门都献了花圈。会上宣读了共青团安丘县委追认刘东青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模范队员”的决定。8月17日中共安丘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号召全县人民向毛泽东时代的好孩子——刘东青学习的通知”,并举办了刘东青事迹展览,在全县25处公社中小学中巡回展出。凡听过刘东青事迹介绍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肃然起敬。刘东青不愧为青少年的一面光辉旗帜。
  刘东青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身材矮小墩实,圆脸,肤色红润,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惹人喜爱。父亲刘宜祥憨厚朴实,为人正直,解放前受穷受苦,解放后翻了身对党感恩不尽。小东青在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下,从小热爱党、热爱集体,听大人的话。8岁入村小学,10岁到雹泉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就读。他品学兼优,被选为班长、课代表、少先队中队长、“三好”学生。
  热爱集体
  刘东青热爱集体,同学们誉他为“小管家”。1965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日,家家户户都在忙春节。他放学回家见母亲用生产队怀孕的母牛拉磨,母亲忙年心急,嫌牛走得慢,不时用棍子打牛。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急忙劝阻母亲说:“娘,你别这么急,累坏了牛对集体损失多大啊!你嫌它走得慢,我帮它推。”就这样,牛在前边拉,他在后边推,直到把面磨完。1966年4月底的一个晚上,刘东青正在煤油灯下专心做作业,广播喇叭里忽然传出大风降温警报,身为保管员的父亲急忙抱起草苫子向村前烟苗畦子跑去。东青停下学习立即跟上,一直帮父亲把烟苗盖好。麦假期间,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给生产队拾麦子,分工每人10垅,有个挨着他的小朋友怕被别人拉下,就落下一垅向前赶去,他在后面一声不响地全部拾着。拾完评工时,同伴们要给他多评几分,他坚决拒绝,说:“拾麦子是为了集体,支援国家建设,不是为了挣工分,我多拾点是应该的。”每逢遇到鸡狗鹅鸭、猪牛驴羊等吃集体的庄稼时,他总是跑过去撵开,因此经常受到生产队长的表扬。
  助人为乐
  刘东青是个雷锋式的好学生,处处事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拾到东西,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到失主。他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借不出来的时候。他上学用的雨伞,雨停他拿着,下雨伙伴们打着。同学们学习上有了困难,晚上他主动给别人补课,碰上月黑天,还要打着灯笼把同学送回家。他常常把自己的铅笔,一掰两节,送给没有铅笔的同学用。上劳动课时,他主动拣断把的锨用,把好使的工具让给别人。村北有个小水库,群众到北坡干活,来回要乘小船,节假日他经常在此摆渡,人们称他为义务“小艄公”。有一次小船被风吹到北岸,大家过不去,又是他主动跳下水,把船划到南岸,再将群众渡过去。爷爷、奶奶、婶子、大娘、姑姑、叔叔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学习刻苦
  1965年秋,小东青背着书包,同伙伴们蹦蹦跳跳地来到雹泉小学读书。他的到来,给四年级二班增添了活力。原来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并不算好,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曾在全校作文经验交流会上作过介绍,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他的写字本上,多是写的仿宋体,字体端庄秀丽,每逢星期六学区教师集体学习时,教师们都争相传阅他的写字本,有时教师们各取一张带回学校去,用以鼓励同学们效仿学习。
  在夏季里,少先队开展游泳活动。小东青学游泳非常认真,成绩比较好。他最初只能在浅水里打澎澎,一到深水就沉下去。那时我任教练,他总是主动靠在我身边,仔细观察,虚心学习,掌握要领,终于学会了潜水“扎蒙”、仰泳、蛙泳和雀跃式等快速游泳法。
  舍己救人
  1966年6月19日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刘东青吃过午饭,独自来到村后水库边,脱下衣服,游向北岸水草丰盛的地方去拔草。他正干得起劲,突然听见一群儿童发出急促的呼救声:“快救人啊!王金荣落水啦!”呼救声从水库的另一边传来。刘东青闻讯,毫不犹豫,奋力快速游向王金荣落水的地方。此时此刻王金荣(1964年全家由潍坊市来小寿山村落户,不熟悉水性)正在水中拼命挣扎,一群儿童有在水中的,有在岸上的,慌作一团,情况十分危急。当刘东青靠近王金荣时,一头钻进翻着浪花的地方。王金荣论年令比他大一岁,个子比他高一头,体重比他重很多,由于小东青身矮力小,一连几次都没有把王金荣推向岸。但他不气馁,不灰心,咬紧牙关,用尽全力,终于用头把王金荣顶到岸边浅水处。王金荣得救了,而一心想救活别人的刘东青却沉入了水底。当人们把他打捞上来时,已停止了呼吸,他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寿山低头,神河啜泣,人们含着眼泪,哽咽相告: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孩子。不!刘东青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韩培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东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