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带头人吕效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15
颗粒名称: 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带头人吕效来
分类号: K826.3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吕效来,191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生于赵戈镇赵戈村。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靠其叔父抚养成人。幼年时读过两年小学,青少年时,农忙季节为地主家打短工,农闲则跟叔父学木工,艰难度日。由于他勤奋好学,聪颖能干,木工活做得好,人们都愿用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吕木匠”。吕效来生长在旧社会,饱尝了入世间的苦难。1952年冬,他又带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为“吕效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全县的试点社。他带领群众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对农作物实行合理密植。1953年1月,吕效来被选为农业劳动模范,赴济南出席了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过了潍河,二郎来至一个村落探望姥姥。
关键词: 农业 安丘县 吕效来

内容

吕效来,191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生于赵戈镇赵戈村。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靠其叔父抚养成人。幼年时读过两年小学,青少年时,农忙季节为地主家打短工,农闲则跟叔父学木工,艰难度日。由于他勤奋好学,聪颖能干,木工活做得好,人们都愿用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吕木匠”。
  吕效来生长在旧社会,饱尝了入世间的苦难。1949年共产党领导贫苦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他看到了希望,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社会变革中去,被群众推选为贫农代表。1951年初,他响应党的号召,带领7户贫农在区内率先成立了互助组,并任组长。在他的带动下,赵戈村互助组纷纷建立。1952年冬,他又带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为“吕效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全县的试点社。
  吕效来耿直忠厚,办事认真,处处听党的话,在互助合作化这场农村变革中起了带头示范作用。他带领群众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对农作物实行合理密植。春旱时他带领群众一连打井16眼,扩大了水浇面积,所以他社的庄稼长得特别好,粮食平均亩产150公斤,比前一年增产30%%,其中6亩高产谷子单产达300多公斤。县委总结了“吕效来初级社”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该社成了全县的带头样板社。
  1953年1月,吕效来被选为农业劳动模范,赴济南出席了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11月,吕效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热爱集体,一身扑在集体生产上。他领导社员实行间作套种,带头推广作物新品种,施用化学肥料,并组织马车搞运输,建窑烧砖,发动群众编席编苇笠,大搞副业生产,全社经济蒸蒸日上。1956年2月,赵戈庄全村5个初级农业社合并为“黎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吕效来任社主任,除领导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外,又扩大了副业,成立了一个建筑队,建立了一座油坊。当年粮食亩产达到180公斤,社员人均口粮也达180公斤。他的办社经验多次在全县推广,该社始终为县里的重点,经常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吕效来任赵戈大队党支部书记。1960年春,为了支援边疆建设他全家迁往吉林省辉南县安家落户。1963年农历四月初四日病故,终年48岁。
  赵戈镇文史联络组供稿
  二郎造山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眼看着将大地烤成一片焦土。二郎决心为民除害,挑起太行、王屋二山追赶太阳,一旦撵上,就用这两座山将太阳压住。
  一天,二郎来至昌邑县与安丘县交界处,觉得鞋内硌脚,便停下担子将鞋内沙粒倒出,然后继续赶路。身后留下了三座山:一座峡山,是太行山上掉下的小石块;两座鞋山,是二郎鞋内的沙粒。过了潍河,二郎来至一个村落探望姥姥。姥姥以馉馇(即水饺)相待。二郎急于赶路,囫囵着吞到肚里。待到村西,翻肠倒肚,大嘴一张,吐出了一堆馉馇,这就是担山村西的馉馇山。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宝芬
责任者
张培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吕效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