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归故里 报国献余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08
颗粒名称: 游子归故里 报国献余热
其他题名: 记爱国老人李祖光先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54-57
摘要: 李祖光,1915年10月10日生于安丘县夏坡乡夏坡村。1948年毕业于南京政治大学地方自治专修科。昔日风云,由于某些原因,李老暂与爱妻侯修民(系辛亥革命老人,原民盟青岛市委会秘书长侯芝亭之女,曾任青岛市向群小学教导主任、民盟青岛市委会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青岛市委会委员。)黯然伤别,于1949年7月与青岛部分中学生一起赴台。云海相隔,伉俪相别35载,思情绵绵,双方均未再婚。侯先生接信后即决定赴港探亲,在青岛市有关部门的援助和支持下,顺利成行。李老获悉家人均好,四个子女都已成人,其中两人是高级工程师,且增添了不少孙子和外孙,颇感快慰。
关键词: 李祖光 爱国老人 安丘县

内容

李祖光,1915年(民国4年)10月10日生于安丘县夏坡乡夏坡村。1948年毕业于南京政治大学地方自治专修科。
  昔日风云,由于某些原因,李老暂与爱妻侯修民(系辛亥革命老人,原民盟青岛市委会秘书长侯芝亭之女,曾任青岛市向群小学教导主任、民盟青岛市委会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青岛市委会委员。)黯然伤别,于1949年7月与青岛部分中学生一起赴台。后在高雄凤山中学任语文教师,一晃就是30多年。
  云海相隔,伉俪相别35载,思情绵绵,双方均未再婚。天涯水畔,相互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团圆。
  通过多方努力,两老总算于1980年取得了书信联系。1983年1月,李老来信邀爱妻于4月底赴港会晤。侯先生接信后即决定赴港探亲,在青岛市有关部门的援助和支持下,顺利成行。侯先生于4月28日安抵港九,5月1日(也就是两老48年前结婚之日)喜得重逢,两老互诉别后衷情。李老获悉家人均好,四个子女都已成人,其中两人是高级工程师,且增添了不少孙子和外孙,颇感快慰。当时由于李老受台北旅游团的限制,夫妻仅团聚了三天,双方依依不舍。临别前,李老安慰爱妻说:“不管你是否再来接我,也不论有什么困难,反正我是要回大陆来的……”
  1983年5月底,李老给侯先生来函,附诗两首,其《夜雨》写道:“滴沥三更雨,羁栖万里身。敲窗心欲碎,凄绝未归人。”《登阿里山远眺》写道:“浩淼碧波连,咫尺天涯远。游子念故土,骨肉最萦牵。”诗境感人,表达了归心似箭的急迫情怀。
  根据李老回归定居的要求,青岛市委统战部和民盟青岛市委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使李老的愿望实现了。1984年7月16日,李老在爱妻的陪同下,乘坐火车回家。路经潍坊时,他向着安丘老家的方向,双膝下跪磕头虔拜。在车上他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倍感亲切,感慨万千。
  回到青岛后,中共青岛市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为李老安排了住房,并按月发给生活费。李老深受感动,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同年10月,李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被选为联络委员会委员。后又被选为市北区第五届政协委员、市北区政协第六届特邀委员。先后参加了市第三、四、五次台属代表会议,听取了市党委负责同志关于台湾形势的报告和对台办负责同志的工作报告。在分组讨论时,他对如何接待回国探亲的台胞工作,作了建设性的发言。
  他曾先后应市北区政协、市北区统战部、民盟青岛市委的有关单位以及市南区的台联、侨联、各小学和小学中的台属们的邀请,作了多次回归大陆观感和台湾教育概况的报告。介绍了他在台湾35年间独身生活,日夜盼望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以及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的激动心情。
  1986年他应青岛电视台的邀请,赴小鱼山公园作录像活动,并应邀赴黄岛、薛家岛参观经济、旅游开发区,所获印象至深。
  1987年4月9日,他应北海舰队37201部队之邀,给官兵们作了“社会主义好”的报告。他具体地介绍了自己回归大陆的经过和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一国两制”构思的英明,赢得了部队官兵的赞扬和好评。部队首长胡政委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大家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顺便参观了军舰,并摄影留念(见《人民日报》1987年5月16日第四版)。此后,他还先后应市南区教育局和青岛市幼儿师范学校的邀请,前往教育局和各学校作报告,阐述他在台湾的感受、回国经过以及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势在必成的展望,并答复了大家的询问,受到广大干部和师生的极口称赞。
  在民盟组织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他先后游览了崂山的下清宫、上清宫、龙潭瀑、明霞洞等名胜古迹,畅游了市区的中山公园、动物园、鲁迅公园、小鱼山公园、青岛山公园、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湛山寺,并参观了青岛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水库、康有为先生墓等。目睹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和大好形势,他深感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心情特别舒畅。
  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他与老伴一起参加了民盟青岛市委联络委员会,并积极开展了对台联络工作。他曾借市北区政协委员冀霞林女士赴美探亲之便,托捎两封信给台湾亲属。还借女儿李惟燕赴美学习之便,捎信给台湾亲属等等。
  几年来,他们老夫妻俩为海峡两岸的亲人牵线搭桥,代为寻亲觅友达百余件,有的历经周折才取得联系,还协助台属找到在台的亲人20多位。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联络工作,受到了当事人的感谢、赞誉和有关部门的表扬。
  如今,年纪都近八旬的老夫妻,双双表示决心:要以有生之年,发挥余热,积极做好对台联络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祖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