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407
颗粒名称: 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
分类号: K826.2
页数: 6
页码: 48-53
摘要: 周贵德,字聿修,生于1898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安丘县黄旗堡镇南新庄人。自幼聪慧好学,塾学读完“四书”、“五经”,成绩优异。后又调该县第四区上营、四合诸屯开辟扫除文盲教育,认真积极地帮助群众提高文化水平,效果良好。为此他参加了舒兰县京津教育参观团,赴北京、天津等地参观考察。他的文章记录详尽、准确,并很有考究精神,绝不人云亦云。他用可靠的记载,纠正了错误流传多年的高丽墓。“九一八”事变后,他不忍目睹日寇对国土的蹂躏,愤然起程返回山东,在高密县立院东小学任教三年。中共黄旗堡镇党委和政府,代表家乡人民寄去了酬金和锦旗,表示感激和赞扬。就在这年,周贵德不幸得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1月离开人间,终年86岁。
关键词: 《青州纪游》 周贵德 安丘县

内容

周贵德,字聿修,生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安丘县黄旗堡镇南新庄人。自幼聪慧好学,塾学读完“四书”、“五经”,成绩优异。1918年(中华民国7年)去吉林省舒兰县立第四小学任教,14年间,为舒兰县的汉、满、朝鲜等民族培育了不少人才。后又调该县第四区上营、四合诸屯开辟扫除文盲教育,认真积极地帮助群众提高文化水平,效果良好。为此他参加了舒兰县京津教育参观团,赴北京、天津等地参观考察。在这期间贵德除对教育事业积极做贡献外,对旅游也很热爱,利用假期和其他空余时间,游遍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名山胜水,写出了许多游记、散文一类的文章。他的文章记录详尽、准确,并很有考究精神,绝不人云亦云。如《游高丽墓辨真记》中,除写了墓地的景物外,特别详细地考查了残缺的墓碑。“碑高约十六尺,宽为长的四分之一,风雨剥蚀,字迹渗灭,但仍可认出‘大金故尚书左丞相金源郡贞宪王完彦公(名希尹)神道碑’”。他用可靠的记载,纠正了错误流传多年的高丽墓。他的文稿不单是记山川名胜,还有民俗故事、奇闻轶事等,如《采参丛谈》、《谈谈关外的爬犁和兀拉》等。另外他写的《舒兰县沿革考》和《四合屯出土古泉考证》,对研究历史也很有参考价值。
  “九一八”事变后,他不忍目睹日寇对国土的蹂躏,愤然起程返回山东,在高密县立院东小学任教三年。此间他曾借暑假到青州旅游,写了《青州纪游》一书,得到当时省教育厅长何恩源的好评,一些社会名流也极口赞誉。
  1936年,他因病改业从医。开始,困难重重,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先后攻克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医学名著,并认真作笔记,记满了50多个本子,共两万多字。为学习针灸,他在自己身上找穴位做试验,自费到江苏省苏州市寻拜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向承先生请教、学习针灸妙术。几年的苦学,使他的医术有了较深的造诣。1952年他去陕西省富平县王寮乡定居行医,30多年如一日。他博览群书,广走千家万户,为群众除病灭灾,多次编写治病验方,并免费发给大家,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称颂。他先后被吸收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陕西省卫生工作协会会员”、“富平县中医学会会员”、“政治协商会议富平县委员会委员”。周贵德晚年,更想为社会多做点事情,翻阅了自已的笔记和印发过的医学材料,重新加以整理,编印了《针灸临床经验集》和《周氏中医验方辑要》。他还献出了珍藏多年的《眼科精华》、《外科秘笈》、《外科验方集》等珍贵书籍,受到富平县人民政府的表彰。贵德对故乡黄旗堡镇的文化事业甚为关心,1984年春把自己学过、用过和编著的政治、历史、医务书籍,三次邮汇来黄旗堡镇史志办公室。此书现存黄旗堡镇文化中心,是供学习、研究的宝贵资料。中共黄旗堡镇党委和政府,代表家乡人民寄去了酬金和锦旗,表示感激和赞扬。就在这年,周贵德不幸得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1月离开人间,终年86岁。
  《青州纪游》是贵德先生于1935年(民国24年)暑假期间,游览了青州名胜古迹后写成的专著,中华民国24年11月,由高密大同印刷社印刷发行。此书考证周详,观察入微,文笔美妙,语言犀利,在评论中有独到的见解。青州的山川名胜,古迹轶闻,都跃然纸上,综合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记录完整详尽
  该书以旅游为线索,介绍青州景物,很有情趣,可作导游资料。他四天游了四条路线。
  第一路:万年桥、表海亭、车辕门、满洲城、马驿门、关岳庙、海岱书院。
  第二路:法庆寺、四松亭、三贤祠、三皇庙、真武庙、炉神祠、铎楼、雪宫、落星石。
  第三路:王曾故里、山西会馆、神砖、大齐碑、真教寺。
  第四路:魁星楼、黑虎泉、荷花湾、城南楼、衡宫故址、心寺、四松园、王沂公读书台、偶园。
  二、观察精细叙述明确
  如记万年桥:“桥长二十四米,宽当其八分之一,高三丈许,为虹七,垛有六…。东栏有石柱四十一,柱端有宝瓶二十二,狮子十九。西栏有石柱三十七,柱端有宝瓶十七,狮子二十。狮子之肥瘦雄雌,高矮巨细,体态各殊。”
  三、憎恶统治阶级对建庙塑神持否定态度
  全书中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憎恶,对他们的剥削奢侈生活十分不满,对建庙塑神更大加指责。如游云门山路过一庙,书云:“庙虽不大,而神则般般俱全,有所谓灵官也,财神也,投愚夫愚妇之所好而立之,亦敛财之良法也。”
  四、不随声附和敢于推究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写镇青门:“镇青门,东阳城之西北门也,为洪武十五年重修。门洞长六丈,高二丈余,规模雄大,门内墙上有斜痕一道,长数尺,深数寸。郡人相传为南燕慕容超盔翅所划。度其高度约两丈。古者曹交九尺,众皆目为长人,降及后代,躯干或更短小。果如郡人所言,则慕容氏骑马上之高度,当在一丈五尺以上,且东阳城建于南燕既灭,广固已湮之后,慕容超何能来此,真属荒诞不经……该痕或为竖门闩时,闩有铁头,误由左上方斜滑,下至门枢中止而成。”
  五、杂以传说故事增加游记情趣
  如记游云门山,书云:“摩崖石刻‘寿’字,高阔各数丈,人立‘寸’上,尚不及‘寸’高,其大可知!相传衡王寿辰,臣皆献礼品致贺。有仙人雪蓑,出入衡府,默无表示。王怪问之,则云:‘殿下福寿无疆,臣已早祝于南山矣!’举目望之,巨大金寿,霞光灿烂,赫然在目前也。”
  六、刊登了众人对游记的评说
  “纪游”脱稿,得到很多名人的赞赏,当时省教育厅长何思源题词:“纪述周详”,许经礼先生题词:“古青增辉”。王献唐先生在该书序中说:“青州纪游,详征博综,秩然灿然……其文字之疏鬯,格局之排组,尤能引人入胜……”徐轶千先生赞曰:“征引既富,描写维妙。间或寓沧桑之感,寄臧否之评,则又典切通达,抑扬激昂,足以发思古之幽情,伸入间之正气。”安丘学者,清末拔贡周干庭题诗曰:“费尽遨游乙月工,随时笔记取材丰。青齐阳水云门胜,全在聿修小册中。”并注曰:“聿修老侄,素有游癖,而余则素有诗癖。以有癖者之诗,题有癖者之游记,可谓相得益彰也。”其族兄蜀江题诗曰:“禹贡青州地,由来胜迹多。幽人有清兴,玩赏趁风和。访古搜碑碣,伤今吊黍禾。一编常在手,历历记经过。”“读罢黄图记,慨然忆旧游。烟霞归笔底,滋味在心头。豹采文章隐,鸿泥爪印留。何当携啸侣,重访旧风流。”
  “青州纪游”是周贵德先生经过深入地参观考察和精心地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一出版就得到当时社会名流的好评。它不但是较好的青州导游资料,而且对研究青州历史也很有参考价值。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出版者:政协安丘县委员会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华丰机器厂创始人腾虎忱”、“周贵德和他的《青州纪游》”、“公治长通鸟语的故事”、“盖公山名的由来”、“耿直廉洁的冯尔昌”等五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庭桂
责任者
王洪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周贵德
相关人物